借壳Apollo失败 威马急并开心汽车求翻身 (上篇)

威马借壳Apollo失败后,将与开心汽车并购,双方已签署意向
重点:
- Apollo出行终止收购威马汽车,意味威马借壳上市港交所失败
- 威马汽车转而与开心汽车协商,后者将增发新股,并购威马全部权益
欲阅读本文下篇,点击这里
伊索
如果是由老师傅去打擂台,是否一定胜算更大?这几年内地新能源车开始爆发式增长,但当初被市场最为看好的威马汽车科技集团,反而就沦为资本市场弃儿。随着近日借壳港股上市失败,其处境更加岌岌可危。这个故事所带来的启示:如果是在一个未知的擂台,越是成功的经验,反而更容易导致失败。
9月8日,Apollo出行(0860.HK)宣布,终止以20.2亿美元(147.2亿元)收购威马汽车的交易,意味着后者借壳上市告吹。但深陷困境的威马汽车仍在挣扎自救。9月11日,在美上市的中国二手车经销商开心汽车 (KXIN-US)宣布,已经和威马汽车签署非约束性并购意向书,将增发一定数量的新股,并购其股东持有的 100% 股权。具体作价及发行多少新股也没透露。
不过,开心汽车目前正处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的阶段,能否挽救威马汽车非常成疑?
开心汽车股价低迷,近期更跌至每股0.2美元水平,纳斯达克要求,上市公司股价必须维持在1美元或以上,否则可能会被退市。开心汽车在9月14日进行合股,将15股合为1股,才得以逃过被退市命运。
沈晖在车界叱咤一时
2015年,在内地新能源车市场大爆发的前夕,被誉为是“中国汽车工业全球化第一人”的沈晖创办了威马汽车。沈晖在传统车企行业战绩非常彪炳,曾操盘吉利集团完成中国汽车工业史上最大的海外并购,将当时中国人眼中遥不可及的汽车品牌瑞典沃尔沃收入囊中,并负责重组富豪汽车全球的治理架构。
创始人有着这样的履历,新能源汽车又是最被看好的超级赛道,可以想见威马汽车创立后拿钱拿到手软。威马汽车成立以来共进行了A至D轮12次融资,累计融资约410亿元。该公司的D轮融资高达100亿元,这也是当时内地新能源车企史上最大单轮融资。同时,威马汽车也引进了包括腾讯、百度、红杉中国、盈科资本、长江产业基金、合肥产业引导基金等众多知名企业或机构。
钱多气就壮,在巨额资金的加持下,身为“老师傅”的沈晖,带领具有丰富传统车企经验的高管团队,建成了内地新能源车企中,首个自主建成投产的制造整车工厂。2018年9月,威马交付首款车型威马EX5;在2019年,威马以1.7万辆的成绩坐上新能源车销量亚军的位置,与蔚来(9866.HK, NIO.US)、理想(2015.HK, LI.US)、小鹏(9868.HK, XPEV.US)并称“四小龙”。
威马汽车一开始就是自建整车工厂,其实是一件非常“土豪”的事情,毕竟其他“三小龙”:蔚来、理想、小鹏最开始也是选择代工模式。但事后回顾,当时沈晖团队基于在传统车企的经验,坚持高起点搞车厂,并不是一个明智选择。公司拥有两家完全自有、高度自动化的自建工厂,温州和黄冈工厂的总产能达到25万辆,但如今产能利用率极低,导致生产成本高企。
连年亏损裁员减薪
造车是一门极度烧钱的生意。根据威马汽车此前发的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威马汽车净亏损分别为41.5亿元、50.8亿元、82.1亿元,亏损额逐年增加。2021年,威马汽车连续发生自燃现象,遭遇产品品质危机,这些也都给进入2023年后的停产停销、降薪裁员、拖欠货款等等问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在2022年,威马全年销量约为3万辆,较2021年大幅下滑。但同一年,“蔚小理”的销量分别是12.25万辆、12.08万辆、13.32万辆。同为昔日的“四小龙”,威马汽车已经被远远抛离赛道。
雪上加霜的是,威马汽车的上市之路充满坎坷,从最早准备冲刺内地科创板,到后续谋求海外上市,遭遇中概股赴美上市停滞后,再次转道香港IPO,又因为上海疫情遇阻。通过Apollo出行借壳上市又告吹,现在只剩下开心汽车的收购协议可以落实,能够实现美股上市这一线渺茫的希望。
由于资本运作迟缓,导致威马汽车一失再失,同一起跑线的“蔚小理”均借助行情窗口期顺利登陆上市,获得大额输血,可以烧钱搞研发加强竞争力。如今,全球地缘政治冲击加剧,资本市场低迷,威马汽车或许已错过了上市时机。
威马汽车创办人基于以往辉煌成绩的自负,以传统车企的逻辑造新能源汽车,是走到如今困局的原因。这也解释了,为何全球车企巨头都已经在新能源车奋起直追,但还是都打不过特斯拉这个后起之秀的原因。因为在新的领域,只有放下以往认知的包袱,才能勇往直前。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