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mony OS launches a PC version

公司最新举措在说服更多应用开发者,为其操作系统开发适配产品

重点:

  • 华为推出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PC产品,试图挑战Windows和Mac OS的全球主导地位
  • 尽管应用适配率相对较低,制约了其开发第三大操作系统的雄心,但华为可能因中国科技自主化战略获得政府支持

  

陈竹

开发操作系统(OS)是出了名的困难,不仅因为技术复杂,还因说服应用程序开发者,以及要用户采用新系统极具挑战性。微软在2010年代初进军手机操作系统折戟便是明证,即便它当时已在个人电脑(PC)端坐拥Windows的巨大优势,并投入了数十亿美元,大肆宣扬要开发一个新的OS来挑战安卓和iOS的双头垄断,但历史最终还是否决了Windows Phone。

最新试图打破这种持续数十年双头垄断局面的,是中国科技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这并非华为出于自愿,而是美国禁止其使用安卓系统后,迫于无奈而采取的行动。

上周,华为的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OS)登上媒体头条,因为公司发布面向电脑端的鸿蒙操作系统,正式向Windows和Mac OS的双头霸主地位发起挑战。同步亮相的还有两款搭载最新鸿蒙5.0系统的笔记本电脑。

MateBookFold非凡大师配备了OLED双屏,完全展开时可达18英寸,并且取消了物理键盘。这款电脑并不便宜,售价23,999元(约3,331美元)。MateBook Pro则采用了传统笔记本电脑设计,更实惠些,起售价7,999元。

因违反美国对伊朗技术禁运而遭华盛顿制裁以来,华为此次最新产品的发布,标志其多年来打造”去美国化”供应链的努力再进一步。除鸿蒙操作系统外,在美国制裁其智能手机业务后,华为自主研发了先进半导体芯片。

华为并不避讳开发操作系统的难度,在产品发布会上,它向观众表示,其“坚持做困难而正确的事”。与华为近期多款产品发布策略如出一辙,此次活动也巧妙地激发民族主义情绪,公司宣称以美国为主导市场而开发的产品中,“鸿蒙电脑给世界多一个选择”。

华为透露,已有超过1,000款应用适配鸿蒙PC操作系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类似微软Office的办公套件WPS,以及字节跳动旗下类似Slack的办公协作应用飞书。

至少自2019年起,华为便提及开发自主操作系统的计划。当年,在美国制裁禁止其使用安卓系统后,华为立即发布了鸿蒙1.0。但直至去年,经过数月测试的鸿蒙OS NEXT(后更名为鸿蒙5.0)正式推出,其研发努力才真正获得动力。与之前的版本不同,该迭代版本完全脱离安卓代码,标志着与安卓系统的彻底割裂。

从应用开发者的采用情况看,鸿蒙OS 5.0已取得显著进展。公司数据显示,截至本月,鸿蒙商店的应用软件超过2万款,较去年11月的1.5万款大幅增长。尽管与苹果和谷歌应用商店各自约200万款相比仍相差甚远,但已表明开发者开始关注鸿蒙系统。

微信里程碑

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经过数月的内测,微信的一个版本在鸿蒙应用商店正式上线,此时距离2024年初,微信首次决定为鸿蒙OS 5.0开发应用程序已过去近一年。在微信这款国人用于从通讯,到支付等应用程序到来后,现在大部分中国主流应用程序都推出了鸿蒙版本,包括抖音和打车应用滴滴。

虽然这对鸿蒙系统来说是一种进步,但它只是打造一个成功的操作系统的第一步。鸿蒙系统上的大多数应用程序,仍然只具备核心功能,缺乏安卓和iOS对应版本的完整功能。例如,鸿蒙版微信缺少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等功能。

目前,华为主要将精力集中在中国的热门应用程序上,因其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现在仅在中国销售。将其推广到全球可能是另一回事,这不仅是因为中国境外缺乏华为产品,还因美国可能会抵制并设置障碍。

即使在中国,主要的挑战也在于说服开发者在鸿蒙系统上投入资源。正如微软在本世纪头十年的经历,这并非易事。这是一个典型的悖论:如果开发者不投入资源,用户会因为应用体验差而放弃该系统;而随着用户的离开,开发者就更不愿意投入,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华为大举推动用户转向最新的鸿蒙OS版本,也可能疏远习惯了早期版本的粉丝群体。今年早些时候,它决定取消鸿蒙OS 5.0的回退功能,引发广泛争议。公司在没有给用户提供回退到早期版本选项的情况下,自动将用户升级到最新的鸿蒙OS 5.0,给许多用户带来了问题,因为一些应用程序与最新版本并不兼容。

毫无疑问,华为庞大的用户群为其开发作业系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QuestMobile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有2.82亿部活跃使用中的华为智能手机,位居国内第一,超过苹果的2.7亿部和 Oppo的2.33亿部。

但因强制用户使用鸿蒙OS 5.0而遭到强烈反对,也给华为上了一课,即它需要谨慎行事,给开发者时间来改进应用程序功能,同时逐步提高用户的接受度。

自微软正式放弃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已近十年,且安卓和iOS至今未遇到任何强劲竞争对手,但华为或许仍是挑战双头垄断的最佳机会。部分原因是地缘政治因素,因为开发本土操作系统,是政府努力让中国摆脱对西方技术依赖的战略重点。到目前为止,华为提供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机会,因此几乎可以肯定它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从很多方面看,华为的鸿蒙OS不仅代表着一门生意,更是一场不容有失的生死赌注。最新发布的PC版鸿蒙延续了之前的说法,即其目标是成为未来物联网(IoT)的操作系统,连接汽车、智能家电和工业设备等。国内公司中软国际上个月也推出适配机器人的鸿蒙版本,通过这些举措,华为试图定位为一个覆盖远超智能手机和电脑的全面生态系统拥有者,从而实现盈利。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世纪互联首季亏损扩大

数据中心运营商世纪互联集团(VNET.US)周三公布,首季度收入按年增长18.3%至22.5亿元(3.095亿美元),录得净亏损2.376亿元,较去年同期亏损扩大27%。公司称,亏损增加主要由于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所致。 批发IDC业务收入按年大增86.5%至6.732亿元;零售IDC业务收入增长4.8%至9.683亿元,得益于批发收入的增长,公司IDC业务收入按年增长27.8%至16.4亿元。非IDC业务小幅下降1.4%至6.048亿元。 首季度,经调整后EBITDA同比增长26.4%至6.824亿元人民币,经调整后EBITDA利润率为30.4%,同比上升1.9个百分点。 世纪互联周三下跌10.76%报5.39美元。过去六个月仍上涨39.64%。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赛目联手高德 发展智能平台生态系统

智能网联汽车("ICV")仿真测试技术的科技公司北京赛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571.HK)周三公布,与高德软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构建智能装备、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平台生态系统,合作期限为三年。 高德是中国专业数字地图、导航及实时交通信息服务商,向终端用户提供包括导航、打车、酒店预定、景点门票等一站式出行服务。 赛目科技表示,合作是可以充分发挥各自资源及专业优势,联手共同发展实现互补互利而达致共赢。 公司周四开市升3%报14.06港元,股价较今年初上市高约8%。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3SBio hits the big time with $6 billion cancer drug deal

三生制药60亿美元出海创纪录 同类靶点海外授权大单频现

辉瑞还将于协议生效日认购三生制药价值1亿美元的普通股股份,进一步实现价值长期绑定 重点: 资本市场对这一里程碑式交易反应十分热烈,三生制药股价一度触及7年来的新高 PD-1/VEGF双抗备受关注,默沙东去年也曾与另一家中国药企合作获得同靶点产品授权    莫莉 上周二,中国创新药行业迎来历史性时刻。三生制药(01530.HK)宣布与跨国药企辉瑞(PFE.US)达成一项授权协议,将其自主研发的PD-1/VEGF双抗药物SSGJ-707的除中国内地之外的全球开发、生产和商业化权益独家授予辉瑞。 这一交易以12.5亿美元(90 亿元)的“不可退还且不可抵扣”首付款以及最高可达48亿美元的开发、监管批准和销售里程碑付款,创下中国创新药出海首付款和总金额的“双料纪录”,三生还将根据授权地区的产品销售额收取两位数百分比的梯度销售分成。除此之外,辉瑞还将于协议生效日认购三生制药价值1亿美元的普通股股份,进一步实现价值长期绑定。 资本市场对这一里程碑式交易反应十分热烈,在交易正式披露之前的5月19日,三生制药股价已经先上涨13.81%,5月20日更是跳升32.28%,股价一度触及7年来的新高22港元/股。 在本次交易中,三生制药的控股子公司三生国健(688336.SH)可以获得辉瑞所有支付款项中的30%。在5月19日至5月22日,三生国健的股价连续4天涨停,累计涨幅超过100%,公司甚至紧急发布风险提示称,“本次交易尚需提交本公司股东大会审议,尚需取得美国和其他境外司法管辖区适用的反垄断监管批准,《许可协议》是否能够发生效力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三生制药是成立于1993年的中国老牌医药企业,拥有全球独家上市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特比澳​​、重组人促红素品牌产品益比奥及赛博尔、中国内地首款非处方脱发治疗药物蔓迪等多款核心产品,分别在其细分治疗领域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三生制药的营收高达91.08亿元,同比增长16.5%;归母净利润为20.9亿元,同比大增34.9%。 此次被辉瑞收入囊中的SSGJ-707,是三生制药独立研发的靶向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通过同时靶向免疫检查点PD-1及 VEGF 信号通路,可以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时激活免疫系统,实现 "双重抗肿瘤" 效应。SSGJ-707的II期临床阶段性分析数据显示,该候选管线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疗上获得了优异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无论单药还是与化疗联用,均展示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和良好的安全性,具有best-in-class(同类最优)的潜力。除了非小细胞肺癌外,SSGJ-707用于治疗结直肠癌、妇科肿瘤等领域的临床研究也在推进中。 明星靶点产品接连出海 提到PD-1/VEGF双抗,就不得不提及全球首创以及唯一一款获批上市的同靶点产品依沃西单抗,这是康方生物(9926.HK)的王牌产品。依沃西单抗与默沙东(MRK.US)的全球“药王”帕博利珠单抗(Keytruda)的PD-L1阳性NSCLC的“头对头”三期临床研究中获得显著阳性结果,让更多跨国药企看到PD-1/VEGF双抗的巨大潜力。早在2022年12月,康方生物就将依沃西单抗在美国、加拿大、欧洲和日本的开发和商业化的独家许可权授予Summit Therapeutics。 2024年11月,默沙东拿下另一家中国创新药企礼新医药的在研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LM-299的全球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独家许可,礼新医药将获得5.88亿美元的首付款和最高27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 辉瑞也早已瞄准该靶点,2025年2月,Summit宣布已与辉瑞达成临床试验合作,共同推进依沃西与辉瑞多款抗体偶联药物(ADCs)在多种实体瘤中的联合治疗应用。今年 2 月,三生制药也与百利天恒(688506.SH)达成了 SSGJ-707 与 EGFR/HER3 ADC联用的临床研究合作,显现SSGJ-707与ADC药物联用的治疗潜力。如今,辉瑞直接拿下SSGJ-707在海外地区的权益,或许能更快推进该产品与自家ADC联用的临床试验。 万联证券在研报中指出,辉瑞的重磅药物专利保护即将到期,急需优质管线填补缺口,中国药企拥有“工程师红利”和快速提升的研发能力,其技术与产品被跨国药企巨头认可的确定性持续增强,未来有望通过联合研发、利润分成等合作方式深度绑定。 三生制药当前的市盈率约为21倍,同样手握重磅创新药产品的药企巨头恒瑞医药(1276.HK;600276.SH)的市盈率高达49倍,显示前者的估值仍有提升空间。三生制药与辉瑞的合作不仅能为三生带来大笔投入,加快其他管线推进,辉瑞的研发和销售实力更有助于三生快速突破海外商业化瓶颈。…
Lexin helps get credit

乐信盈利倍翻真相:拨备跌公允值升

公司一季度净利润大幅增长,但受信贷中介业务疲软拖累,营收出现下滑 重点: 乐信一季度净利润同比翻倍,收入却下降了4.3% 不良贷款拨备减少推动利润增长,表明乐信强化风险管理的举措已初见成效    梁武仁 数字有时候具有欺骗性,乐信(LX.US)的最新季度业绩就属于这种情况。 上周三,这家网络贷款中介平台宣布其一季度净利润同比翻倍,达到4.3亿元(约合6,500万美元)。在当前中国经济阴云密布的大环境下,如此强劲的盈利增长足以让公司大放异彩。但仔细审视财报会发现,其实际业务表现远不如净利润数字那般光鲜。 实际上,乐信当季营业收入同比下滑4.3%至31亿元,其中占营收超三分之二的主营信贷中介服务收入骤降17.3%。这一表现并不令人意外,因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很多消费者面临严峻的财务压力,尤其是该公司瞄准的年轻消费者。 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给贷款机构带来了双重挑战:消费者钱包缩水,不仅减少支出,还因担心无力偿还而避免借贷;贷款机构在审批贷款申请时也更加严苛,以避免违约率飙升。双重夹击导致乐信这样的贷款中介陷入困境。反映在数据上,乐信平台一季度促成的贷款总额同比减少11%。 财报发布后的两天里,乐信股价下跌13%,表明投资者可能更关注上述负面因素,而非净利润的大幅跃升。他们或许还注意到,与乐信不同,其部分主要竞争对手当季实现了营收与放贷规模的双增长,标志着中国近期出台的一系列刺激消费措施可能已显成效。 尽管主营业务增长放缓,乐信净利润的大幅提升主要得益于两项收益。公司的主要成本,即给贷款合作伙伴提供的贷款偿还担保拨备大幅下降18%。这类拨备在去年一季度相当于总营收的逾四分之一,但最新季度已降至约22%。 另一个重要推动因素来自金融担保衍生品和贷款的公允价值变动,去年同期乐信在这一项上曾录得3.16亿元亏损,而本季度则实现7,500万元收益,一正一负之间是近4亿元的利润差额。 这两项改善均表明,使用乐信服务的借款人违约率不断下降,这可能是公司加强风险管理的结果。过去两年,乐信一直在通过数据分析优化获客能力,精准定位优质借款人,从而避免受到大规模贷款减值的冲击。 “具体来说,我们专注于提升风险识别能力、优化风险策略体系、开发智能风控工具,并积极探索大模型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乐信首席风险官乔占稳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 风险管理取得成效 其他指标也显示,这些风险管理举措正在取得成效。比如,乐信的逾期90天及以上的贷款比例(银行界定不良贷款的标准),从去年同期的3.6%降至今年3月底的3.3%。 然而,在这一关键领域,乐信仍有改进空间。中国银行业整体不良贷款率远低于2%,尽管有人认为,由于中国经济疲软,实际数字可能更高。在乐信的直接竞争对手中,信也科技(FINV.US)和奇富科技(QFIN.US)今年3月底的不良率均控制在2%左右,尽管两家公司一季度均实现了收入和交易量增长。 从收入增长来看,乐信一季度的亮点是科技赋能服务,收入跃升70%以上,成为公司第二大收入来源,约占总收入的20%。这些服务包括为机构合作伙伴提供定制化技术解决方案,覆盖获客和信用评估等信贷服务不同阶段。 尽管如此,乐信的前景仍不明朗。刺激国内消费是中国当下的重点工作,决策者已出台一系列措施。其中许多措施针对家电、汽车等大件商品消费,这类消费通常需要贷款,理论上利好贷款机构和中介。 若这些政策见效,可能会为乐信的业务注入新的活力。但现实情是,信也科技和奇富科技等竞争对手,似乎已从刺激措施中受益,而乐信却没有,这一反差或许反映出乐信的策略相对保守。 乐信在一季度财报中宣布,自今年下半年起将派息比例从当前的25%上调至30%(这个比例刚在去年11月从20%提升至25%)。然而此举未能阻止股价下跌,这现象颇能说明问题,短期内连续提高派息比率可能表明,公司在中国及海外市场都面临投资机会匮乏的困境。尽管乐信在海外确有业务布局,但规模始终微不足道。 这意味着在可预见的未来,乐信将不得不继续在中国疲弱的经济环境中艰难求生,发展前景愈发黯淡。根据雅虎财经汇总的四家分析机构的预测,公司今年的营收预计将同比下滑2%。 乐信目前的往绩市盈率(P/E)为7.3倍,市销率(P/S)仅0.7倍。相比之下,信也科技市盈率略低,为6.2倍,但市销率较高,达到1.2倍,不过也没什么吸引力。奇富科技的市盈率为6.58倍,市销率则高出不少,达3.06倍。 乐信若想重获投资者青睐,就必须证明自己既能严格管控,又能同时实现业务增长。然而最新财报数据表明,要在这两者间取得平衡,并非易事。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