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iwei Electronic

海伟电子凭借技术优势获比亚迪青睐,但毛利率下滑也可能令市场担忧

重点:

  • 2023年公司获得比亚迪投资,同年成为公司的第一大客户
  • 公司毛利率从2022年的44.9%下滑至2024年前三季的32.4%

  

李世达

说到河北衡水,许多人会先想到以军事化管理闻名的升学名校衡水中学,但其实当地还有另一家全国第一、年收超3亿元的隐形冠军,那就是生产超薄电容器薄膜的河北海伟电子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家获得电动车大厂比亚迪(1211.HK; 002594.SZ)青睐的电子公司,近日正式向港交所递表。

海伟电子的主要产品为电容器薄膜,是一种以聚合物为基础的介电材料,能够起到电器绝缘与能量储存的作用,而这种薄膜占薄膜电容器生产成本近四成,是最大的一项成本支出。薄膜电容器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系统、工业设备和家用电器等场景,可以说用途相当广泛。

在中国,电容器薄膜市场规模并不大,但不代表竞争不激烈。根据申請文件,包括海伟电子在内的五家公司占据了59.6%的中国市场份额,预料市场集中度还会上升。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以2023年销量计算,海伟电子在中国以13.6%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海伟电子的前身河北海伟交通设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2年,由当地供销社员工宋俊青离任后创立,成立初期公司研发出用于公路材料的无缝伸缩缝技术,1998年又研发出改性沥青,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后业务逐步拓展至涉足包装膜、电容膜、聚丙烯等多个领域。

2006年,海伟电子新材料成立,专注于电容器薄膜行业。公司脱颖而出的关键,在于其攻克了3微米以下超薄型电容膜的量产,打破了国外技术的垄断。

电容器薄膜又分为电容器基膜和金属化膜,前者是薄膜电容器的绝缘介质,决定薄膜电容器的性能,此部分是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2022年至2024年9 月,其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分别为91.9%、71.8%、76.3%。至于金属化膜则是在电容器基膜的基础上,在薄膜侧涂一层金属层,充当电极。金属化膜主要由公司在2022年收购的宁国海伟负责生产。

海伟电子也是目前唯一一家拥有相关生产线自主设计及开发能力的制造商,由于不需要进口,因此公司生产周期上仅约8个月,远低于行业内的平均三至五年,成为公司的最大优势。且其新建生产线的投资成本仅约为1.2亿元,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业绩方面,2022年、2023年公司收入分别为3.27亿元、3.3亿元;期内利润分别为1.02亿元及6,982.6万元。2024年前9个月收入为2.8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18亿元增长约30%;期内利润按年增21%至5,697万元。

获比亚迪青睐

凭借其技术优势,海伟电子获得比亚迪的青睐。2023年,海伟电子在一年内完成了三轮融资,获得比亚迪、阳光电源(300274.SZ)等产业资本的投资。同年,比亚迪成为海伟电子的第一大客户,并持续至今。

也是在同一年,比亚迪旗下的深圳比亚迪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成为海伟电子的第一大客户,当年为海伟电子贡献了4,033.6万元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12.2%。至2024前三季度,占比稍稍下降至11.9%,但仍是第一大客户。

不过,比亚迪的支持并未直接让海伟电子业绩起飞,2023年盈利甚至按年下滑了31.5%。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公司毛利率分别为44.9%、31.2%、32.4%,也呈下降趋势。

对此趋势,公司表示,主要因为电容器基膜售价下降,以及金属化膜毛利率较低的影响,另外,公司从2023年3月至2024年6月更新老旧产线,导致产量减少且规模经济效益降低,都导致毛利率下降。

尽管如此,电容器市场仍是个持续成长的市场。资料显示,中国电容器基膜的市场规模预计将由2023年的29亿元增加至2029年的7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7.8%。这个成长幅度应足以撑起一家颇具成长性的企业。

不过前提是海伟电子要先守住自己的先发优势和规模优势,策略之一自然就是“扩张”。公司正计划大幅提升产能,力争三年内增加4条电容器基膜产线,至2027年电容器基膜年产能增加1.6万吨,约较2024年的年化产能14,967吨增长106.9%。

尽管其盈利能力下降会让市场对海伟电子的估值产生疑问,但其技术优势与产能扩张计划相信是取信能否吸引投资人的关键,未来能否在价格竞争与规模效应间找到平衡,将决定其资本市场表现。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双登集团招股 集资最多8.5亿港元

储能电池厂商双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960.HK)周一起至周四公开招股,计划发行5855.7万股H股,每股定价14.5港元,集资最多约8.5亿港元。公司预期将于8月26日挂牌,由中金公司、华泰国际及建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双登集团是大数据及通信领域的能源存储解决方案供应商,专注设计、研发及制造储能电池与系统,客户涵盖全球前十大通信运营商及设备商中的五家,以及中国五大通信运营商。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4年双登在全球通信及数据中心储能电池供应商中出货量排名第一,市占率达11.1%,并在全球新增装机容量中排名第十二。 财务方面,公司去年收入约45亿元(6,300万美元),按年增长5.6%,惟净利润跌8.3%至3.5亿元。双登已引入三水创投作基石投资者,投资额2.2亿元。公司计划将集资净额40%用于东南亚新建锂电池产能,35%投入研发中心建设,其余则用于海外销售拓展及营运资金。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唯品会预计第三季度或将重返营收增长轨道

折扣电商唯品会控股有限公司(VIPS.US)上周四发布财报显示,公司已连续五个季度营收下滑。为稳定投资者信心,公司宣称经营形势趋于稳定,近期有望恢复营收增长。 财报显示当季收入258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69亿元下降4%。净利润亦从去年同期的19亿元降至15亿元,同比缩水21%。季度活跃用户数与总订单量均出现同比下降,但商品交易总额(GMV)逆势增长1.7%。 伴随经营企稳,该公司预计第三季度将重返营收增长通道。其预测第三季度收入将达207亿元至217亿元区间,相当于实现0%至5%的增长。 最新财报发布后,唯品会周四股价应声上涨5.9%,但周五回吐部分涨幅。该股年初至今累计涨幅约28%。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JD Logistics does logistics

新闻概要:京东物流发力扩展,收入与利润齐增

2025年上半年,京东物流的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业务实现强劲增长,持续效率优化也提升了其盈利能力 余特莉 京东物流股份有限公司(2618.HK)周四报告称,得益于稳定的市场扩展势头,2025年上半年,其营收同比增长14.1%至985亿元(137亿美元)。且其一体化供应链(ISC)解决方案业务的客户规模与单客户支出均实现稳健增长。 据周四发布的半年报显示,京东物流的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收入在六个月内达到501亿元,占总收入超过一半,同比增长19.9%。在为母公司京东集团(JD.US;9618.HK)提供服务之外,其外部ISC客户群扩大至73,713家客户,增长14.5%,持续业务多元化。来自外部ISC客户的单客户平均收入约为239,000元。 来自其他客户的收入(包括快递与货运服务)也同比增长8.7%,达484亿元。期间,京东物流进一步强化了荔枝、樱桃等生鲜产品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并在港、澳市场实现快速增长。第二季度,公司已启动招募及管理全职骑手参与京东外卖配送服务,旨在与最后一公里快运服务形成更高的协同效应与效率提升。 京东物流在上半年录得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non-IFRS)利润33亿元,同比增长7.1%,主要源于资源利用效率的改善。 CEO胡伟表示:“随着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市场需求逐渐释放,京东物流持续提升供应链服务能力,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京东物流在二季度营收达516亿元,占京东集团总收入约15%,同比增长16.6%。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利润为26亿元,同比增长5.4%。 公司正积极拓展全球市场。6月,其在沙特推出自营B2C快递服务JoyExpress,提供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最快可当日或次日达,并全程由内部配送团队完成履约,还包含暂存退货等增值功能。 京东物流还在上半年扩展自营仓库,覆盖美国、英国、沙特、韩国及越南等地,使其全球物流服务扩至数百个国家与地区。 作为全球拓展的一环,京东物流在波兰华沙启用了第三个仓库,并于香港开设运营中心,进一步提升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能力。 公司强调,科技仍是提升其服务效率的关键。其“货到人”自动化仓储解决方案——“智狼”已开始在仓库部署,以实现高量级订单履约及供应链大部无人化操作。 京东物流是竞争白热化的中国物流行业的头部企业,以成本效益与快速投递著称,脱胎于母公司京东集团,并于2021年独立上市。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云工场料上半年多赚最多三成

IDC解决方案服务商云工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512.HK)周五公布,预计6月止六个月净利介乎1,400万元至1,600万元,较去年同期的约1,230万元增长约14%至30%。 公司表示,盈利增长主要受惠于上市开支减少,以及持续推进的营运成本控制措施。 云工场主要提供网络数据中心(IDC)解决方案服务、边缘运算服务以及资讯通信技术(ICT)相关服务等。8月12日,公司宣布与香农芯创(300475.SZ)成立合资公司,开拓智能算力服务市场。 公司股价周五低开,至中午休市报4.22港元,升0.5%。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