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KH Ltd.

這家新加坡集裝箱堆場營運商正站在發展的十字路口,能否在港股上市以籌措資金將是關鍵

重點:

  • 公司計劃建設新加坡綜合物流中心,今年下半年動工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759萬新元

  

李世達

2010年從新加坡交易所退市、足跡橫跨中國及東南亞市場的集裝箱堆場營運商永康控股有限公司(EKH Limited),如今將目光瞄準香港。繼2024年6月首次向港交所遞表後,永康控股近日二度遞表,再次叩關上市大門。

永康控股是一家新加坡領先的集裝箱堆場營運商,總部位於新加坡,並於中國內地、香港、馬來西亞、泰國及越南經營業務,主要為集裝箱航運公司和集裝箱租賃公司提供服務,能夠提供包括儲存及裝卸、維修及保養、新建集裝箱檢驗以及集裝箱運輸等一系列集裝箱及物流相關服務。

業績表現乏善足陳

申請文件引述歐睿報告指出,以2023年集裝箱吞吐量計算,永康控股是新加坡最大的集裝箱堆場營運商,市佔率為17.9%。截至2024年12月21日,公司於10個地點營運20個集裝箱堆場,管理的總堆場存儲面積約為625,100平方米,總儲存量約為91,000個TEU(標準集裝箱)。

申請文件顯示,近幾年永康控股收入持續下降,經營壓力逐漸增加。2021年至2023年,公司收入分別爲1.76億新元(9.39億元)、1.61億新元及1.56億新元,年複合增長率為負5.93%。到2024年上半年收入8,092萬新元,同比則錄得6.8%增長。盈利方面同樣面臨萎縮,2021年至2023年,公司股東應佔溢利錄得為639.2萬新元、948.3萬新元及769.7萬新元。

從業務劃分看,公司集裝箱堆場業務其實一直保持穩定,佔整體收入的佔比維持在接近68.2%的相對高位。公司另兩大業務的收入則嚴重下滑,其中倉儲及集裝箱貨運站業務的收入由2021年的2,048.9萬新元萎縮至2023年的1,545.5萬新元;集裝箱銷售和新建集裝箱檢驗業務收入,亦由2021年的948.1萬新元縮減至2023年的150.1萬新元。

中國收入佔比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集裝箱貨運站業務僅在中國內地與香港開展,意味著中國收入的佔比正在下滑。數據顯示,2021年來自中國內地的收入佔總收入達53.2%,新加坡本地業務僅佔24.1%,但到了2024年上半年,來自新加坡的收入佔比增長至38.5%,已高於中國收入所佔的37.9%。鞏固中國內地與香港的業務,或許是公司選擇跨海上市的原因之一。

從帳面數字看,永康控股業績可說是乏善足陳,選擇在此刻重返市場,原因可能與新加坡港務規劃與公司物流中心的建設有關。

數據顯示,新加坡港在2023年以處理超過3,900萬TEU的紀錄位列全球第二,僅次於上海港。然而,過去五年,中國有六個港口進入全球前十大港口,且每年吞吐量都持續增加,相對的新加坡港卻只有微幅增長,新加坡港的全球重要性正在逐漸被中國港口取代。

建設綜合物流中心

為進一步提升競爭力,新加坡在2012年啟動「大士超級港」(Tuas Megaport)項目,將整合現有的丹戎巴葛港、吉寶港、布拉尼港及巴西班讓港,創造一個運營效率更高、可持續性更強的港口綜合體,預計在2040年第四階段完工後,建成年處理量達6,500萬TEU的全球最大集裝箱碼頭。

為配合政府計劃,永康控股於2017年規劃在大士超級港附近建立新加坡綜合物流中心(Megadepot),並已於2020年簽訂80,000平方米的土地租賃協議,計劃在2026年底前完成建設。

不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有關工程的招標工作推遲到2024年底才完成,預計今年下半年開展建設。同時,公司現有集裝箱堆場租約在2026年到期,公司也有意整合至Megadepot。

面對堆場搬遷及物流中心的建設需求,公司在資金方面自然很緊張。申請文件顯示,物流中心建設費用將由銀行貸款及公司內部資金支付。但截至2024年上半年,永康控股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為1,759萬新元,顯然難以滿足公司現階段的發展需要。

永康控股寄望於港股上市實現進一步發展,能否說服投資人才是關鍵。尤其全球貿易條件或在中美競爭中受到衝擊,在地緣政治因素與中國市場的競爭中,永康控股的發展存在許多不確定性。在擔憂因素較多及公司業績缺乏亮點的情況下,是否能夠吸引投資人還有待觀察。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上市不足兩年 優必選第五次配股

機器人製造商深圳市優必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880.HK)周二公布, 配售3,015.5萬新股,相當擴大已發行股本的6.4%,每股配售價82港元,較周一收市價折讓9.1%。 集資所得淨額約24.1億港元,將用於業務運營及發展、償還集團相關金融機構授信業務下的款項。 優必選自2023年12月上市以來頻頻在市場集資,之前四次配售共集資19億港元,連同是次配售,共集資達43億港元。 優必選周二開市跌3.6%報港元,股價持續向下走,中午收市跌近6%報85.15港元。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中旭未來料中期扭虧賺六億 公司擬更名為貪玩

網絡遊戲發行商中旭未來(9890.HK)周一公布,預期今年上半年錄得淨利潤介乎6億元(8,400萬美元)至7億元,較去年同期虧損約3.85億元,實現大幅扭虧為盈。 公司表示,業績反轉主要受益於金融資產的公平值收益增加,旗下遊戲產品組合逐步進入成熟期,品牌效應顯著提升,有效降低了獲客成本,加上人工智能技術在素材生成及投放模型優化方面發揮作用,進一步壓縮了營銷費用率,帶動遊戲業務利潤提升。 同時,公司董事會建議將英文名稱由「ZX Inc.」更改為「Tanwan Inc.」,中文名稱由「中旭未來」更名為「貪玩」,以更準確體現核心品牌「貪玩遊戲」於市場的認知度與價值。董事會相信,此舉將進一步鞏固品牌形象,符合公司及股東整體利益。 公司股價周二高開15%,其後升幅收窄,至中午休市報15.26港元,升4.52%。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美圖料上半年盈利增七成

美圖公司(1357.HK)周一稱,受核心影像、視頻和設計產品業務快速增長推動,預計2025年上半年經調整利潤同比漲幅65%至72%。該利潤指標剔除特定非現金及非經營性項目影響。 美圖表示:「該業務具高毛利率,且在整體收入的佔比持續擴大,帶動集團整體毛利和毛利率同比增長。同時,得益於本期間綜合運營費用增幅低於毛利增幅,令經營槓桿效應上升,進一步提升盈利能力。」 美圖股價周二低開,但隨後扭轉頹勢,早盤上漲0.54%至11.24港元,公司今年以來已上漲近三倍。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Qidian Guofeng tries on ‘AI halo’ in move to boost business

奇點國峰擁AI光環身價便能飛升?

奇點國峰正積極發展虛實融合(OMO)新消費平台,但受減值影響,去年盈轉虧蝕22.27億元 重點: 重點: 訂立投資意向計劃收購AI技術公司 全球AI營運商虧損居多   白芯蕊 疫情後市場最熱炒概念莫過於人工智能,只要擁有AI概念光環,股份身價便大幅提升,中國奇點國峰控股有限公司(1280.HK)早前宣布,簽訂投資意向計劃收購AI技術公司,股價在宣布翌日(7月11日)便一度炒高近三成,但最終收市卻大幅縮減至只得7.6%。 市值不足100億港元的奇點國峰,主業是家電銷售、白酒業務及教育培訓服務。2024年業績披露,家電銷售業務佔比最大,佔總收入61.5%,白酒業務及教育培訓分別佔23.1%和15.4%,核心業務與人工智能或資訊科技關聯度不高。 至於是次計劃收購方案,根據通告,奇點國峰計劃收購的人工智能公司,主要利用AI向客戶提供賦能服務(Enablement services),與集團計劃大力發展的OMO新消費平台戰略高度吻合,相信有望加速線上線下渠道融合,擴大用戶覆蓋,打造持續的新收入增長引擎。 所謂賦能服務,坊間是指為企業提供支援服務,AI賦能服務則加入人工智能元素,運用機器學習、生成式AI、數據分析工具,例如部署AI聊天機械人,為企業提供必要工具、資源、知識和支援,以提升其效能。 協議需三個月完成 理論上企業增加人工智能元素,有助提高營運效益,但要留意上述交易有一個重大變數,奇點國峰只是與賣方簽訂一份不具法律約束力的投資意向書,即不是正式交易,通告中明確表示正式協議要在三個月內完成,否則收購便會告吹。 另一方面,奇點國峰計劃此次收購AI技術公司作價為3.5億至5億港元,但卻計劃以發行新股支付。似乎集團收購作風慣性偏好發新股支付,早在去年7月26日,公司宣布以3.4億港元,收購中小微企及個體工商戶企業培訓服務商Shengshang Entrepreneurial Services,翌日股價曾勁飆100%,與今次計劃收購人工智能商的情況類似。 儘管奇點國峰之前收購企業培訓服務,去年收入也增38.2%至4.41億元,毛利大升90.6%至1.178億元,但去年卻盈轉虧蝕22.27億元,主要是受Shengshang Entrepreneurial Services的商譽減值影響,因此一旦奇點國峰完成收購該人工智能企業,不排除會再出現商譽減值的情況。 晶片商最受惠 再者,自從ChatGPT引爆人工智能熱潮,企業願意投入巨大資本開支,盼搶佔龍頭地位,但發展迄今除半導體企業,尤其輝達及台積電盈利能最受惠外,其他企業從業績上仍未展現由人工智能帶來的增長威力,甚至市場開始質疑是否真正能達到提高效能作用。 目前願意大額投資人工智能主要是雲廠商,即Alphabet、微軟、亞馬遜、騰訊及阿里巴巴等,但上述企業核心盈利非來自AI業務,例如Alphabet及Meta,主要收入來自廣告,亞馬遜及阿里巴巴來自電商,騰訊則主要從遊戲獲得大量收益,上述企業共通點是自由現金流相當強勁,能抵禦大量人工智能的資本開支。 研發費用巨大 相反AI軟件ChatGPT開發商OpenAI,去年業績仍見紅。據CNBC曾報道,OpenAI去年收入雖然達37億美元,但虧損卻達50億美元,要扭轉虧損仍遙遙無期。至於本港上市公司商湯,去年收入按年升10.8%至37.72億元,毛利卻只增7.9%至16.19億元,更虧損高達42.78億元。 值得關注是商湯去年錄得巨額虧損,主要是研發開支龐大,去年金額便達41.31億元,即比全年收入還多3.6億元。至於2023年也出現研發開支比收入更多的情況,當年收入只得34.06億元,但研發開支卻有34.66億元。 另一間香港上市人工智能企業第四範式,雖然去年研發開支未有超越收入,但也達21.7億元,佔集團總收入52.6億元的41.7%,佔比相當高。由於去年開支大,最終業績續要見紅。因此從OpenAI、商湯及第四範式的例子,反映要做到頂尖一流的人工智能企業,大量投入研發開支是無可避免。 整體來講,奇點國峰雖然計劃收購人工智能服務商,但環顧整個AI行業,最受益仍是在半導體晶片行業,加上奇點國峰大有機會以發新股支付,面對進一步攤薄效應下,股價難免會大幅波動,跟車太貼未必太划算。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