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0.HK
Nayuki's revenue drops

今年上半年,这家奶茶连锁店收入下滑1.9%,直营店收入下滑8%,但大部分被新推出的加盟业务的增长所抵消

重点

  • 奈雪的茶今年上半年陷入亏损,因为随着消费者越来越谨慎,单店销售额大幅下降,公司利润率暴跌
  • 公司的股票估值远低于更激进的同行,后者采用加盟模式,门店网络更大

阳歌

中国过热的茶饮经济正在酝酿亏损的苦涩滋味,奈雪的茶控股有限公司(2150.HK)已成为首批陷入亏损的大品牌之一。

奈雪的茶最新财报充满危机信号,反映该行业目前竞争激烈的状态,随着中国经济放缓,消费者越来越谨慎,这种状态正在加剧。令人担忧的信号包括单店收入下滑,这部分是由于每笔订单的平均销售额大幅下降。

从公司上周发布的最新财报看,人力和原材料成本上涨让情况雪上加霜,导致奈雪的茶门店经营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20.1%下降12.3个百分点,至今年上半年的7.8%。因此,奈雪的茶期内陷入净亏损4.35亿元,去年同期则有盈利6,600万元的局面。

公司将困境归咎于消费者需求疲软,加上2023年年上半年疫情限制结束,中国民众纷纷出门,用珍珠奶茶等小奢侈品庆祝,导致去年同期的参照数据异常高,因而令今年期内出现“基数效应”。疫情后短暂的欣荣泡沫早已破灭,目前消费者信心疲软,以及处于茶饮市场过度扩张的状态。

自2021年在香港上市后,奈雪的茶一度是近三年里国际投资者唯一的中国茶饮股选择。但这情况在今年4月茶百道(2555.HK)上市后发生了变化,这是一个规模比它大得多的连锁店,与奈雪的茶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采用纯加盟模式,而奈雪的茶则主要采用直营店模式。

与此同时,其他几个茶饮连锁,包括行业领导者蜜雪冰城,以及古茗沪上阿姨等也都申请赴港上市。就门店数量而言,奈雪的茶属规模较小的一家,截至6月底门店约为2,000家。相比之下,茶百道通过加盟模式,将门店网络迅速增加到6月底的8,385家,同比增长21%。蜜雪冰城位于行业之首,截至去年9月拥有3.6万家门店。

投资者并没有大量涌入任何一家茶饮股中,今年只有茶百道成功上市﹐但其股价已下跌近60%,而奈雪的茶今年也下跌了56%。

在这两只股票中,投资者显然更青睐茶百道和它的加盟模式。这个模式也帮助茶百道保持了盈利,不过今年上半年利润下降约一半至2.37亿元。茶百道的市销率(P/S)为1.68倍,为奈雪的茶0.42倍的三倍。领先的中国咖啡连锁店瑞幸咖啡 (LKNCY.US)也利用加盟模式迅速增长,其市销率与茶百道相近,为1.58倍。

消费降级

接下来,我们来深入研究一下奈雪的茶最新财报,里面几乎全是下滑的指标。今年上半年,该公司的收入从去年同期的25.9亿元下降1.9%至25.4亿元,如果考虑到前文提到的去年同期的高基数效应,这个数字乍一看还不算太糟。

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奈雪的茶直营店的期內收入实际下降了8%至21亿元。这个下降大部分被公司加盟业务的增长所抵消,这一块业务去年下半年才启动,到6月底已有近300家门店。

在竞争对手争相开新店时,奈雪的茶并没有坐以待毙,不过它的扩张速度要慢得多。截至6月底,公司的直营门店数量为1,597家,较去年同期增长1.5%,但如果算上新开的加盟店,其整体的门店增长幅度要高得多。

该公司的所有指标中,最令人担忧的是每笔订单平均销售额和平均单店销售额的大幅下降。这两种趋势都反映出,过去一年中国消费者日益谨慎,因为人们担心工作不保和房价下跌等问题。

在此期间,电脑和汽车等大件物品受到的冲击最大,人们也不太愿意在高端茶饮等非必需品上大手花钱。这迫使奈雪的茶等公司降低价格,奈雪的茶传统上被认为属于高端茶饮,每杯的平均价格不低于20元。这也对蜜雪冰城等竞争对手有利,蜜雪冰城的产品以价格低廉而闻名,有时候的价格低至4到5元。

奈雪的茶称,因为更多人为了省钱而放弃了茶饮,上半年每笔订单平均销售额,从去年同期的32.4元下降了15%至27.5元。每家茶饮店平均每日订单量从去年同期的363单下降27%至266单。

虽然奈雪的茶单店收入在下降,但劳动力、租金和原材料成本却没有下降,这些成本占总收入的比例都在上升,这部分是由于加盟扩张所致。最终结果是利润率大幅下降,如我们前面所说陷入亏损。

奈雪的茶现在确实没什么值得兴奋,除非你认为它市销率低,可能是一个买入的机会。它正被竞争对手迅速超越,而且该公司很可能在未来至少一两年内继续处于亏损状态。与此同时,其他一些申请上市的同行很可能会在明年成功上市,令投资者有更多的选择。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果链巨头蓝思科技 上市首日午收升5%

手机玻璃供应商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613.HK; 300433.SZ)周三在港挂牌,开市升近4%报18.88港元,之后股价窄幅上落,中午收市报19.06港元,升4.8%。 公司发售2.62亿股,每股以上限18.18港元定价,录得超额认购近462倍,国际配售超额16倍,集资净额46.9亿港元。 公司引入十名基石投资者,合共认购1.9亿美元,当中包括有小米旗下的Green Better、Oaktree、UBS资产、Redwood Elite及世运线路版等。 蓝思科技是苹果的主要供应商,去年收入约699亿元人民币(下同),按年升28.3%,盈利升近20%至36.2亿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广汽与Stellantis合资车企广汽菲克正式宣告破产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2238.HK;601238.SH)与全球第四大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STLA.US)合资成立的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简称广汽菲克),周二宣布已由破产管理人申请法院裁定破产。管理人表示,公司已无重整及和解可能,资产不足以偿还全部债务,无力清偿到期负债。 广汽菲克透过管理人微信公众号披露破产清算最新进展。该公司曾凭借Jeep车型本土化生产,在中国市场取得高峰,但随后市场竞争加剧,产品吸引力下滑,最终陷入长期停产。 2022年10月,广汽菲克因经营不善,且实际资产无法偿还全部债务,正式进入破产程序。随后近3年里,广汽菲克拍卖了超过3,000件标的物,包括模具、试验车等。至于土地、建筑物及生产设备等核心资产已五次公开拍卖,但因无人出价而全部流拍。虽然该公司曾招募投资者重整,但一直无人问津。 广汽集团表示,此为法院及破产管理人依程序推进的正常安排,集团将尊重并支持相关工作。Jeep品牌虽已停止中国本土化生产,但牧马人、大切诺基等高端车型仍透过进口方式销售。 广汽股价周三低开,至中午休市报2.96港元,转升1.02%。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Xinzi makes thin-film packaging

营收下滑叠加行业阵痛 新子光电逆势赴美上市

尽管去年录得净亏损且营收下滑,这家薄膜太阳能封装企业仍将其纳斯达克的集资规模扩大了一倍 重点: 新子光电已递交纳斯达克上市申请,中国太阳能产业产能严重过剩之际,公司去年营收下滑 这家公司押注强劲需求,称预测数据显示,其核心薄膜太阳能产品销售额2019至2029年将翻倍有余   谭英 杭州新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XZ.US)扩大纳斯达克上市规模的举措或许令人侧目,尤其考虑到其疲弱的财务状况,以及美国投资者对中国企业日益增强的戒心。 当众多中国企业蜂拥赴港上市,这家规模较小的太阳能薄膜制造商却选择纳斯达克。公司今年3月首次递交赴美上市申请,最新披露显示,新子光电拟将发行量提高150%,从原定的150万股增至380万股,潜在市值上限达1.16亿美元。 新子光电是薄膜产品市场的利基企业,专攻标准太阳能组件保护封装材料。此类薄膜亦可安装在窗户,及其他透明物质表面发电,但其光电转化率通常低于传统太阳能板。 招股书援引第三方研究称,去年其薄膜产品全球销售额达99亿元人民币(14亿美元),预计2029年将增至155亿元,这一增长趋势或是新子光电扩募的信心来源。目前,公司聚焦江苏宿迁经济开发区的客户,涵盖行业龙头天合光能(688599.SS)。 新子光电披露,上述开发区的企业年产太阳能板可达40吉瓦,即年产4亿平方米太阳能板,对应需耗8亿平方米共挤膜作封装材料。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太阳能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目前产能或大量闲置,但过剩局面将随时间而缓解。 鉴于产品需求增长预期,新子光电计划新建8条共挤膜封装生产线。自2022年启动出口业务,公司重点开拓越南市场,该国已成为中国太阳能制造商规避西方关税的热门地。 若成功上市,新子光电将成为继斯凯蒙太阳能3月挂牌后,第二家登陆纳斯达克的中国光伏企业。斯凯蒙太阳能上市以来股价已下跌35%,这对新子光电不是好兆头。 过去三年,新子光电业务表现也乏善可陈,营收从2022年的3,800万美元持续下滑至2023年的3,280万美元,去年更跌至2,500万美元。期内,利润从2022年的180万美元,到去年亏损340,050美元。 与业内同行相似,新子光电正承受产能过剩引发的价格下行压力,目前多数企业处于亏本生产状态。公司两大核心产品——透明、白色EVA(聚乙烯醋酸乙烯酯薄膜)薄膜及POE(聚烯烃弹性体),去年平均售价分别下跌26%和21%。 业务渐趋稳定 积极信号是,新子光电销售成本从2023年的2,900万美元降至去年的2,250万美元,降幅达23%。去年上下半年营收也保持稳定,上半年销售额1,260万美元,下半年微降至1,250万美元。同期业绩明显好转,上半年亏损70万美元后,下半年实现36万美元盈利。 新子光电称,2023年公司是全球第九大透明光伏封装薄膜制造商。当前,行业龙头福斯特(603806.SH)市值为367亿元人民币,市销率(P/S)维持在2.07的较高水平。若采用同等估值,新子光电市值仅5,000万美元,远低于其7,500万至1.12亿美元的估值区间。 中国掌控全球超80%的光伏供应链,因而易受美国等国保护性关税冲击。但当前产业最大症结在于产能过剩,源于前几年厂商为应对预期需求而大肆扩产。近期在上海举行的行业论坛上,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表示,去年全行业亏损总额达400亿美元,多数制造商现仍处于亏损状态。 今年2月,发改委召开线上会议,呼吁禁止新增产能。禁令虽未落地,高纪凡倡议通过兼并重组与减产推动行业整合。 尽管近年行业阵痛,太阳能无疑代表未来潮流趋势。能源智库Ember数据显示,太阳能装机量每三年倍翻,2024年贡献全球电力需求增量的40%。行业协会SolarPowerEurope称,2024年全球装机量增长33%,突破2太瓦,但今年增速预计放缓至10%。 增速放缓部分归因于美国市场波动,其约占全球光伏市场8%的份额。去年,美国新增装机量50吉瓦,创历史纪录,较2023年增长21%。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逐步取消新增光伏装机补贴,未来数年恐难复制此增长态势。 新子光电计划以每股4至6美元定价,按中位数计算可募资约1,900万美元。部分资金将用于扩产及培育出口业务。公司客户结构持续优化,最大客户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55%降至去年的32%。 归根结底,新子光电在中国庞大的光伏生态中体量有限,近三年营收盈利持续波动。不过,当前其经营渐趋稳定,增发目标的实现或表明有投资者看好公司前景。最终,需由华尔街主流投资者判定,他们是否认同前述乐观预期。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In ‘Warring States Era’ for smart cockpits, Megatronix bets on modular approach

智能座舱战国时代 镁佳盼借模块化突围

正申请在港上市的的镁佳股份,试图以“模块化+多域融合”为核心策略,证明他们有更好的盈利能力 重点: 公司收入在2023年大幅增长,去年小幅回落至14.2亿元 过去三年亏损持续收窄,但去年应收票据激增336%   李世达 在中国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的驱动下,“智能座舱”成为最炙手可热的创新焦点之一。从过去仅止于语音控制与大屏幕显示,到如今结合AI语义理解、视觉识别、情境交互与远端OTA升级,智能座舱已逐渐从附加功能变为主机厂差异化竞争的核心场域。 这场由软件定义主导的新技术浪潮,不仅改变了汽车产业的供应链格局,也催生出一批介于博世、大陆等传统Tier 1巨头与模块零件厂之间的“Tier 1.5”供应商,它们以模块化架构、AI算法与可重复部署为卖点,快速抢占主机厂的下一代车型平台。 这股趋势促使了包括博泰车联网、四维智联(已通过上市聆讯)及佑驾创新(2431.HK)等智能座舱领域公司纷纷选择赴港上市,而2018年创立的镁佳股份有限公司近日亦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去年底上市的佑驾创新,其股价至今已上涨39%。 根据申请文件,镁佳股份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整合式的智能座舱+X产品理念。简单来说,该方案通过整合多种智能汽车功能,包括智能座舱、ADAS泊车、ADAS驾驶、车联网、OTA升级等,嵌入统一的实体域控制器,以用于置入车辆中。 镁佳称,其采用模块化、可重复的软件架构,使不同厂商可以快速集成至各自车型中,这种“预开发模块库”逻辑不需要在每次得到定点后重新开发,可以有效缩短开发交付时间至“以月为单位”,适合中国汽车市场当下“快周期、低成本”的需求环境。 主动放弃最大客户 截至目前,镁佳的客户包括奇瑞、长安、东风、长安马自达、日产和福特等头部车厂的多款车型。而自2022年首款搭载镁佳方案的车型量产以来,公司业绩也经历了强劲增长。 自2022年起,公司收入从3.88亿元(5,400万美元)跃升2.9倍至2023年的15.13亿元,2024年小幅回落至14.2亿元。同期公司来自最大客户的收入分别为2.05亿元、8.02亿元和3.24亿元,占其收入约52.8%、53.0%和22.8%。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在2024年初决定与过去两年的最大客户终止合作关系,该客户即中国智能座舱龙头德赛西威(002920.SZ)。退出合作之后,虽然当年收入有所下降,但毛利率却由2023年的12.1%大幅增长至21.8%。 当同行都在牺牲利润换规模时,镁佳选择反其道而行,虽失去最大客户,但提升了毛利率,降低了客户集中度,令其业务结构朝向更可盈利的方向优化。 截至2024年底,该公司已与12家车厂建立合作关系,累计获得48个车型定点,年交付量超过63万套,申请文件中称:“中国约每十辆搭载智能座舱域控系统的新车中,就有一辆使用镁佳股份的解决方案”。 不过,就如同中国汽车供应链上的其他产业,镁佳也处在亏损阶段。2022年至2024年,公司年度亏损分别为4.23亿元、3.57亿元及2.91亿元,呈持续收窄的趋势。公司称,亏损的收窄归功于零组件实现国产替代与供应链优化,以及更多高毛利的模块进入产品组合,同时模块化平台的导入,有效降低新项目开发的边际成本。 去年应收票据暴增 截至去年底,公司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87亿元,另有2亿元受限制现金,但去年公司应收票据从2023年的5,719万元暴增336%至2.49亿元,另外还有约6.49亿元的应收帐款。这意味着越来越多货款结算转向票据支付形式。票据支付延长了实际回款周期,往往达三至六个月甚至更长,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公司的运营压力。 在资本支持方面,镁佳自2018年以来累计完成多轮融资,至今年5月完成3,069万美元的D+轮融资后,估值达9.3亿美元,与博泰车联网传出的估值逾10亿美元相若。不过,镁佳盈利状况好过博泰车联网,前者亏损持续收窄,后者同期则扩大至5.4亿元。从毛利率看,镁佳的21.8%也好过博泰的11.8%、佑驾创新的16%。 当前智能座舱行业正从“烧钱创新”进入到“落地量产”阶段,镁佳股份凭借模块化平台与预开发策略,在技术交付与成本控制上展现出较强的系统集成能力。虽尚处亏损,但其毛利率改善及与头部车厂的合作基础,已使其具备进一步放量成长与平衡盈亏的潜力。 而随着佑驾创新等同业在港股市场获得积极定价,智能座舱的估值参照正在上升,为镁佳创造了有利的上市窗口。若未来能在客户结构、现金流与产品出海等方面实现突破,资本市场对其预期也有望随之抬升。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