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中国经济和中概股大事件

▷ 3月制造业及服务业表现强劲

▷ 外国游客正缓慢且稳定地重返中国

▷ 先正达撤回IPO上市申请

▷ 极氪重启美国IPO计划

▷ 金风科技利润大幅下滑

本周中概股评分:65/100

Portrait of Doug Young

主编,阳歌 Doug Young

》》宏观

中美关系持续回暖

上周,由于复活节和清明节假期,交易员们度过了短暂的一周,但中美两国政府官员却没有闲暇时刻。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随后,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访华。

当周,两国去年成立的中美商贸工作组举行第一次副部长级会议。上述大部分会谈被描述为坦率、具有建设性,中美双方都提出了其认为重要的问题。使用像“建设性”这样的积极措辞,加上会谈的层次如此之高,总体而言应该是积极的。

3月制造业及服务业表现强劲

随着最新的财新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发布,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都呈现积极迹象。国家统计局公布的3月制造业PMI为50.8,标志着在时隔5个月后首次重回超过50的扩张区间。

同时,财新服务业PMI也处于扩张区间,录得52.7,高于2月的52.5。这些数据可能表明中国经济初步复苏。不过,去年年初疫情后出现的反弹迅速消失后,许多人希望在宣布任何复苏已开始前,至少再看到几个月的积极数据。

中概股延续缓慢上行趋势

上周,香港因两个节日缩短交易时间,但中概股仍在上涨,美国股市如常交易。不过,两大股市涨幅都不大。恒生H股指数上涨0.9%,MSCI China ETF上涨0.6%,恒指上涨1.1%。

最新的涨幅意味着,恒生H股指数今年已录得上涨,且实际较1月底的低点上涨了17%。这表明如果再涨一点,它将正式步入被定义为上涨20%的牛市区域。然而,最近几周的大部分涨幅都相对较小,显示市场情绪可能正在改善,但依然相当谨慎。

》》行业

买车有望“零首付”

汽车买家上周收获好消息,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新规,取消新车贷款政府规定的最低首付款,意味着买家现在有望“零首付”买车,这可能让那些越来越谨慎地管理资金的消费者拍手叫好。

新规还为人们以旧车换新车提供便利。政府一度尝试通过类似的措施刺激低迷的房地产市场,但收效甚微。这项政策或许也是如此,因为大多数消费者目前都避免购买高价商品。

外国游客回归

中国两家领先的在线旅行代理商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外国游客正缓慢且稳定地重返中国。今年前3个月,使用携程入境中国的旅行预订量几乎是去年同期的3倍,同程旅行的外国人酒店预订量今年截至目前也增长了136%。

从我们的坐标上海来看,可以相对肯定地说,现在来华的外国人比一年前要多得多。部分原因可能是中国的宣传工作见效,包括为越来越多国家的民众提供免签。

民主党派官员卷入反腐风暴

我们已经写了很多关于习近平十年前发起的反腐运动,这个运动已经抓捕了数千名来自政府和国有企业的人员,其中绝大多数是共产党党员。但值得注意的是,媒体最新报道称,这场风暴已经超出了共产党的范围,对两个较小政党的官员展开调查。

》》企业

先正达撤回IPO上市申请

被迫搁置其长期延迟的计划后,农化公司先正达集团感到沮丧。该计划是进行一项庞大的A股市场IPO,计划募资650亿元。该公司未能获得中国证券监管机构的批准,因此撤回申请。监管机构担心这样一项庞大的新股发行将对疲软的股市产生影响。

先正达集团总部位于瑞士,但2017年被中国化工集团斥资430亿美元收购,由此为中国企业所有。中国化工集团一直希望将该公司单独上市,以筹集资金偿还部分用于收购的巨额债务。但现在看来,似乎将不得不再等待一段时间。

极氪重启美国IPO计划

先正达和中国化工集团受挫之际,另一则报道称吉利旗下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极氪的重大IPO计划正在推进。去年11月,极氪向SEC提交了IPO招股书,此后再无消息。不过,该公司已悄然重新启动这一计划,并与一些潜在投资者进行了接触。

先前的报道称,该公司希望筹集高达10亿美元的资金,但最新的报道称,由于市场情绪疲软,这一数字已经缩减至5亿美元。与先正达交易不同的是,极氪寻求在美国上市,那里的证券监管机构更加以市场为导向。因此,其不会面临推迟先正达交易的类似压力。

投资者为小米电动汽车点赞

极氪筹资目标缩减的同时,智能手机制造商小米发布了自己的第一款电动汽车SU7,投资者的反响不错。随着新车型的强力宣传,公司股价上周二涨幅一度达16%,小米的市值增加了多达40亿美元。

与极氪一样,在电动汽车领域,小米进入得相当晚。然而,这两个电动汽车项目都有财大气粗的金主,可以负担得起将大量资金投入中国拥挤的市场。借助更雄厚的资金实力及产品开发和推广方面更丰富的经验,这两家公司有望迅速赶上老对手。

Keep不断向盈利终点冲刺

上周,我们为您带来了中国领先健康应用Keep的最新进展,该应用正朝着盈利的终点线飞驰。这家公司有点像中国版的Peleton,疫情期间蓬勃发展,人们购买其设备和健身视频,在家里健身。

而今,人们开始将更多的锻炼时间花在户外,Keep不得不进行重大调整,增加更多面向户外的产品和服务。去年上半年,随着业务调整,其收入收缩,但在下半年重新实现增长。

中国市场销售额开始萎缩 金风科技利润大幅下滑

太阳能行业的困境已被广泛报道,这个行业在近年的销售繁荣期间积累了巨大的过剩产能。风电行业也因类似原因正在经历自己的调整。

这种调整成为金风科技最新年度业绩的焦点,其销售额正迅速放缓,因为对涡轮机的需求已经减弱。该公司此前因中国风电市场的大规模政府主导建设,获得巨额利润。但这种建设正迅速减缓,导致金风科技的中国市场销售额去年下半年开始收缩。

新闻

简讯:赛力斯申港上市获中证监备案

根据中国证监会官网周四公告,新能源汽车制造商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1127.SH)已获中证监批准赴港上市。该上市计划完成备案登记,为后续推进扫除了关键障碍。 赛力斯拟通过本次IPO发行约3.31亿股,此举将与其上海上市形成互补,公司已于4月向港交所提交初步招股说明书。 上市文件显示,赛力斯旗下“问界”品牌(Aito)新能源汽车2024年实现营收1,450亿元,较上年同期的358亿元增长三倍;毛利率由7.2%升至23.8%。公司2024年实现59亿元盈利,成为全球第四家达成盈利里程碑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 周五赛力斯股价在上交所上涨5.8%,今年以来累计涨幅约18%。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吉宏股份预告首三季盈利翻倍

跨境社交电商企业厦门吉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603.HK; 002603.SZ)周四公布,预计2025年首三季录得净利润2.57亿元(3,600万美元)至2.7亿元,按年大增约95.1%至105.3%。 公司表示,受惠于跨境社交电商业务持续高速增长,及纸制快消品包装业务盈利能力显著提升,整体营收与盈利能力显著提升。根据公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亦达2亿元至2.1亿元之间,同比升幅在65%至76%之间。 吉宏股份成立于2003 年,总部位于厦门,2016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本业原是纸制包装,初期以产品设计和营销为基础,在识别消费者需求方面累积相当经验,随后开始拓展跨境社交电商业务,采取“信息找人”的推广方式,实现“货找人”的跨境社交电商模式。 今年5月,吉宏股份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至今股价累升63.2%。盈喜发布后,公司股价周五高开,至中午休市报18.34港元,升2.17%。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Jingdong Industrials does industrial e-commerce

京东工业获中证监备案 距港上市一步之遥

这家中国领先的工业品采购B2B交易平台,上市申请已获中国证券监管机构备案 重点: 京东工业的港股IPO已获中国证监会备案,为上市铺平道路 按40亿至70亿美元估值区间测算,公司此次募资规模可能超10亿美元   阳歌 历经三年等待,电商巨头京东集团(JD.US; 9618.HK)旗下最新业务单元终临近上市。我们作此项研判的依据在于,中国证监会官网最新发布的备案通知书显示,京东集团旗下B2B平台京东工业股份有限公司(JINGDONG Industrials, Inc.)此前搁置的香港公开募股,已获境外发行上市备案,此类备案是中资企业赴海外(主要面向美国及中国香港)上市必须跨越的关键监管门槛。 中国证监会公告显示,京东工业计划发售2.53亿股普通股。公司2023年首次申报赴港上市,去年二度提交申请,今年3月又进行新一轮申报,但申请本月底即将失效,意味年底前公司很可能重新提交申请。 与聚焦消费者市场的国内电商企业不同,专注企业级产品服务的京东工业将为投资者提供差异化标的。相较于面向消费者的B2C模式,企业采购单笔交易规模通常更大。然而,大宗订单往往伴随更薄的利润空间。 京东工业正是典型例证,公司2024年毛利率仅16.2%,显著低于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同期的41%和拼多多(PDD.US)截至六月的全年58%的水平。这种差异也有助解释,为何阿里巴巴将其2007年上市的B2B业务“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最终退市,此前该业务上市五年间股价长期低迷。 尽管如此,凭借庞大业务体量及中国市场规模优势,京东工业仍具相对吸引力。公司在MRO(指非生产原料性质的工业用品)工业品服务(涵盖办公清洁耗材及生产维保工具等)领域稳居行业龙头地位。据3月呈交的上市文件中第三方数据显示,其立足的中国工业品供应链市场规模,2024年达11.4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6万亿美元)。 京东工业指出,2024年庞大市场的数字化渗透率仅6.2%,但预计2029年将升至8.2%。伴随数字化进程加速,公司深耕的中国工业供应链科技与服务市场规模,有望实现近10%的年均复合增长,从2024年的7,000亿元增至2029年的1.1万亿元。 虽未在3月的申报文件中披露具体募资目标,但本次IPO获得诸多重量级机构加持,美银、高盛及海通担任承销商,中信证券与瑞银出任财务顾问。据悉,2023年申报时拟募资10亿美元,考虑到当前香港IPO市场热况,若该公司提高募资额度也在意料之中。 重量级机构背书 2017年,京东工业自京东集团拆分,若成功上市将成为继京东集团、京东健康(6618.HK)、京东物流(2618.HK)及德邦股份(603056.SH)后第五家上市公司。京东曾于2020年推动旗下京东科技申报科创板,去年也为旗下产发业务提交类似方案,两项计划均未能成行。 估值方面,京东工业2023年通过3亿美元融资实现67亿美元估值,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及阿布扎比政府主权基金Mubadala。 若此前成功上市,其估值大概率难以维持。然而,当前港股反弹叠加近年最活跃IPO市场窗口期,局面已明显改观。参照全球MRO龙头应用工业技术(AIT.US)与固安捷(GWW.US)当前约25倍市盈率及2.5倍市销率的交易水平,若京东工业适用相同估值倍数,依其2024年销售额及调整后利润测算,公司估值介于40亿至70亿美元之间。 相较于当前多数企业增长乏力甚至营收萎缩的整体环境,京东工业的财务状况相对稳健。其核心优势在于轻资产运营模式,主要采用客户需求归集后向供应商下单的机制,显著降低存货风险。这与京东集团主站B2C模式形成鲜明对比,后者需先行采购商品储备库存,再根据订单向消费者分批发货。 公司在申请文件中称,“该模式下,大量订单实现了供应端直发需求端。我们以轻资产的运营模式,打造了一个可扩展的业务,使我们能够以高效的方式快速扩大规模。” 京东工业的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从2023年的173亿元增至2024年的204亿元,同比增长18%。虽然增速尚属稳健,但需指出,该增幅已较上一年度23%的水平显著放缓。 公司约94%的营收(去年占比)来自产品销售,其余为服务贡献。但服务对毛利润的贡献率明显更高,去年约占总量三分之一,反映出其毛利率远高于产品销售业务。不利因素是,过去三年服务收入停滞,所有营收增长均依赖产品销售提升,最终拉低整体毛利率。 尽管如此,公司盈利表现仍具相当吸引力,2024年净利润7.62亿元,调整后净利润达11亿元。对投资者而言,京东工业凭借其主导的市场地位,整体上看起来相对有吸引力。这些优势叠加当前港股IPO市场热潮,应可转化为强劲的市场认购需求,但投资者无疑将密切关注其最终定价策略。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长风药业招股集资6亿港元

药物生产商长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652.HK)周五发售4,119.8万股,一成作公开发售,每股售价14.75港元,集资总额约6.01亿港元。招股于10月2日截止,并于10月8日挂牌。 集资所得的40%用于吸入制剂候选产品的持续研发,及为临床开发提供资金;约20%用于为多个管线计划及技术的临床前研发提供资金;30%用于设备采购及生产管理系统的扩张与升级。 长风药业去年收入升9%至近6.1亿元人民币,录得2,109万元盈利,按年下跌33.5%。今年首季度的收入1.36亿元,按年跌2.7%;期内录得1,281.5万元盈利,按年升逾倍。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