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1.HK
Pagoda’s ten-year plan

百果園雄心勃勃公布黃金十年的發展大計,要做全球果王

重點

  • 百果園計劃在2034年,自建平台商品交易總額超過1,000億元
  • 集團加快開店步伐,十年內劍指萬家分店

     

劉智恒

理想是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中國最大的水果零售商深圳百果園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411.HK),本月初向外公布未來十年戰略發展計劃,期內自建平台業務的商品交易總額要超過1,000億元,門店數量逾萬家,目標最終是成為全球領先的農業生態科技型平台。

百果園的董事長余惠勇在發布會上公布,將以三個「三年計劃」去實現黃金十年,第一個三年計劃主要是進一步拓展門店數,提高終端零售額,拓展會員人數,使百果園成為行業品質首選。第二個三年計劃的目標是布局海外,實現全球領先,透過複製國內平台2B業務至海外市場,從而提高海外業務銷售額,打造成世界一流水果供應鏈及平台公司。

第三個三年計劃是「發力產業生態,穩定全球果王」,將會續拓展全球門店數量及水果銷售額,並實現從水果生態科技提升至農業生態科技平台公司。

要做世界水果之王

細心玩味余惠勇的豪言壯語,目光可不簡單,一個中國市場或許不能滿足他的胃口,他告訴大家是要做全球水果之王。

余惠勇1991年畢業於江西農業大學園藝系,專注於農業蔬菜,畢業後到江西農科院,從事食用菌研究和開發工作。1995年在深圳一家蔬菜公司任職大半年後,轉到愛地集團做營銷經理。在行業打滾多年,看準內地經濟起飛,人們對飲食的要求愈來愈高,唯水果市場一直以來都未被重視,他認為大有可為,於是在2001年成立百果園,翌年開設首家零售店。

紅褲子出身的他,憑著精明的頭腦及超強的市場觸覺,在行內名頭日響,先後獲多家基金青睞,天圖、深創投及基石資本等,都先後投入資金。廿多年過去,百果園從當初只有區區50平米的店面小鋪,發展到去年中近6,000家分店,遍布全中國逾140個城市。

去年的中期業績,百果園收入62.9億元,按年升6.4%,但股東應佔溢利則大幅增長34.1%至2.6億元。會員人數7,931萬,自有產品品牌35個。

昔日承諾未曾兌現

能在短短時間內發展成中國的龍頭水果零售商,余惠勇的能力無容置疑,但這次的黃金十年計劃屬長遠布局,過早許下一大堆目標承諾,當中是存在許多變數。

事實上,這也不是余惠勇第一次跨下海口要開多少分店,早於2015年,他揚言要在2020年將分店擴至1萬家,年銷售規模達400億元,然而至今8年過去,相對那時的目標似乎還差得遠,當然你可以說是疫情也有影響。

百果園是以加盟模式發展,確實也有能耐在短時間急速提升分店數量。然而,急速發展加盟店的背後,最大問題是如何做好管理。在黑貓投訴上,我們經常看到消費者表示在百果園買到壞掉的水果、又或質量次品,之前就發生過”便宜的西瓜不甜”的爭議。另外商家不予退貨、超時不發貨,服務態度惡劣等,雖然當中或許有些是顧客本身問題和期望過高,但與總公司未能對加盟商作出有效及即時的指導亦不無關係。

食品安全也是一個關鍵,百果園經常標榜自己如何高端,但去年集團旗下一公司因水果含殘留的農藥超標,被上海市青浦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另外曾有指責百果園將變質水果做成果切的視頻曝光,事件被消費者大肆批評。去年海口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亦公布有百果園店不符食品安全標准。

以百果園的銷售量如此龐大,加上水果保持新鮮處埋也不容易,偶然出現問題是可理解。但當百果園再全速發展,爆發相類問題的機會是否會同步上升?特別公司以加盟店模式發展。

公司管治受質疑

百果園的公司管治也需加強,去年底因未按規定期限公示2022年報告,被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鹽田局列入經營異常名錄。雖然公司解釋是系統問題導致出現延遲,但如此低級錯誤發生,投資者對其管治就大打折扣。

另外,去年8月百果園的公布中披露,大股東余惠勇及其妻徐艷林,將持有百果園的3.71%股權,質押予上海浦東銀行,以換取貸款3.8億元,公告沒解釋余惠勇向銀行借款有何用途。大股東押股借貸實在是一個不好的事情,外界會質疑為何大股東要押股,是否財務緊絀,未來會否對公司有影響?

對於百果園的投資價值,市場一直垢病是毛利率低,今年中期業績顯示只有11.3%,純利率更差勁,只有4%。換言之百果園要做到一個龐大的銷售量才能提升盈利,相反其競爭對手洪九果品(9986.HK)的毛利率達15.4%,純利率有9.4%,而洪九的預期市盈率只是4倍,百果園則近21倍,相比之下洪九的估值似乎更吸引,至於百果園值不值現時的市盈率,就要看能否陸續兌現到上面計劃的承諾。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社區服務業務推動增長 萬物雲半年純利升4%

物業管理平台萬物雲空間科技服務股份有限公司(2602.HK)周一公布,截至6月底止六個月,收入按年升3.1%至181.4億元(25.3億美元);期內純利7.92億元,按年升3.9%;核心淨利潤則增長10.8%至13.2億元,派發中期息每股0.951元。。 公司表示,增長主要來自社區空間居住消費服務,收入按年升11.8%至113.3億元,成為最大貢獻來源。物業及設施管理服務收入增7.7%至51.7億元,帶動商企和城市空間綜合服務總收入僅跌5.2%。不過,AIoT解決方案收入大減66.2%,拖累相關板塊按年下滑23.6%。 萬物雲周二高開,至中午休市報25.96港元,升7.27%。該股今年以來累升約27%。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Xunlei does video

回歸視頻本業拓展海外直播 迅雷重拾增長動能

受直播業務激增86%的推動,這家雲服務及視頻服務提供商第二季度營收同比增長30.6% 重點: 公布第二季度營收增長31%後,迅雷股價過去三日累計漲幅高達96%,近一年累計飆升逾五倍 在將業務重心由視頻服務轉向雲服務後,這家公司如今似乎正通過海外直播開闢新增長曲線    陽歌 迅雷有限公司(XNET.US)已淡出我們視野多年,因為該公司基本放棄了原有流媒體業務,轉向雲服務領域,採用看似有趣但未能引起市場興趣的資源共享商業模式。在此過程中,該公司市值一度跌破1億美元門檻(該市值規模以下的企業通常不在我們追蹤範圍內)。 然而,近期這家公司的股價強勢反彈,不僅彰顯其名中的「雷霆」之意,更讓人追憶其引領中國在線視頻革命的高光歲月。發布二季度財報後,迅雷過去三個交易日股價暴漲96%,推動其近一年累計漲幅逾五倍,當前市值達5.5億美元。 有些戲劇性的是,投資者對迅雷重新聚焦在線視頻本業的戰略方向展現濃厚興趣。該公司今年6月完成對體育資訊平台虎撲5億元(約合7,000萬美元)的收購,向該領域邁出關鍵一步。與早年試水監管嚴格的中國在線視頻市場不同,迅雷的最新視頻戰略將目光投向監管環境更為寬松的海外市場。 迅雷的視頻業務歸屬直播板塊,該業務二季度營收同比增長85.5%,躍居公司三大主營業務之首。 此外,投資者對迅雷在影石創新(688775.SH)的投資斬獲頗豐感到振奮。這家全景運動相機生產商6月上市A股募資19億元,創有「中國版納斯達克」之稱的創業板逾一年最大IPO規模紀錄。鑒於其當前股價較發行價暴漲逾五倍,影石創新實際募資潛力遠高於現有規模。 最新財報顯示,迅雷對影石創新的投資收益達7.22億美元,當前持股市值約12億美元。除可觀的投資回報外,投資者期待影石創新能助推迅雷高增長的流媒體業務。雙方可能通過影石廣受歡迎的相機設備,為迅雷新興直播業務激發更多用戶原創內容產出。 迅雷股價大漲還印證了我們近期提出的另一現象:美國投資者正掘金中概股「價值窪地」。過去四年,這些在美上市中概股遭嚴重低估,如今才被重新發現。我們關注的其他標的包括醫美機構新氧(SY.US)及運動穿戴設備商Zepp(ZEPP.US),二者年內股價漲幅均達數倍。 即便經歷股價飛漲,迅雷市銷率仍處於1.21的低位區間。頭部研究機構均未覆蓋該股,近期財報電話會無人提問的冷清場面即為明證。 細究主要股東名錄可見,多家巨頭仍看好迅雷股價上行空間。雅虎財經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摩根士丹利持股佔比2%,瑞銀、野村、巴克萊持股位於0.18%-0.34%的區間內。 回歸視頻本業 如前所述,迅雷最初以中國在線視頻市場為主戰場,與百度旗下的愛奇藝(IQ.US)及阿里系優酷等資本雄厚的對手角逐。過去十年間,此類平台主要通過分流傳統電視台觀眾建立龐大用戶群。 不過,這一市場競爭白熱化,且內容監管風險令企業承壓,多數平台歷經多年虧損近年才扭虧為盈。迅雷雖由此起家,卻戰略收縮,直至重啓新的直播業務。當前,該公司似乎正放棄本土市場,導致去年二季度直播收入同比驟降54%。 今年該業務強勢反彈,二季度營收達3,760萬美元(即前文所述85.5%的同比增幅),超越其原最大收入來源,同比增10.5%至3,640萬美元的訂閱服務。雲計算服務作為第三大收入來源增長13.6%,達3,000萬美元。 三大業務協力推動迅雷二季度總營收同比增長30.6%至1.04億美元。公司管理層坦言,部分增長源於收購虎撲,但強調當季並表收入僅320萬美元。剔除該因素,公司季度收入增速仍達27%,較一季度10%的增幅顯著提升。 迅雷將直播業務高增長歸因於海外直播業務擴張、廣告增收及虎撲併表效應。雖未披露海外營收具體數據,但可合理推測其直播收入超半壁江山源自海外,且該佔比有望持續提升。 該公司亦指出,直播與雲計算業務仍處虧損狀態,僅訂閱業務實現盈利。儘管如此,其當季毛利率仍維持在49.3%的亮眼水平,去年同期為51.1%。若剔除影石創新的投資重估收益,迅雷第二季度非美國通用會計准則淨利潤由去年同期的320萬美元升至830萬美元。 核心結論在於,若能深耕海外直播業務(或鎖定海外華人群體),迅雷可能具備堅實增長潛力。該公司雲業務採用整合第三方計算資源的共享模式,迥異於傳統自建資源運營模式,亦具創新價值,但增長空間相對有限。 即使經歷大漲,迅雷股價仍較2014年發行價低約三分之一。疊加其低市銷率考量,預示該股或存進一步上探空間。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鬥魚恢復營收增長並實現盈利

遊戲直播平台鬥魚國際控股有限公司(DOYU.US)周一公布逾三年來首次季度營收增長,意味著在中國眾多網絡遊戲運營商經歷艱難時期後,公司業務已趨於穩定。 鬥魚公告顯示,截至6月的三個月營收同比增長2.1%,達到10.5億元,上年同期為10.3億元。這標誌著該公司自2021年第四季度以來首次實現季度營收同比增長。同樣重要的是,當季扭虧為盈獲得3,780萬元淨利潤,創下近兩年來首個盈利季度。 鬥魚將業績改善歸因於近期推進收入多元化與強化成本效益的舉措。 鬥魚股價周一勁升15%,收報8.26美元。該股年內累計下跌27%。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雙登集團招股 集資最多8.5億港元

儲能電池廠商雙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960.HK)周一起至周四公開招股,計劃發行5855.7萬股H股,每股定價14.5港元,集資最多約8.5億港元。公司預期將於8月26日掛牌,由中金公司、華泰國際及建銀國際擔任聯席保薦人。 雙登集團是大數據及通信領域的能源存儲解決方案供應商,專注設計、研發及製造儲能電池與系統,客戶涵蓋全球前十大通信運營商及設備商中的五家,以及中國五大通信運營商。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2024年雙登在全球通信及數據中心儲能電池供應商中出貨量排名第一,市佔率達11.1%,並在全球新增裝機容量中排名第十二。 財務方面,公司去年收入約45億元(6,300萬美元),按年增長5.6%,惟淨利潤跌8.3%至3.5億元。雙登已引入三水創投作基石投資者,投資額2.2億元。公司計劃將集資淨額40%用於東南亞新建鋰電池產能,35%投入研發中心建設,其餘則用於海外銷售拓展及營運資金。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