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YA.US

尽管收入和付费用户规模继续收缩,但受益于成本控制,这家中国顶级直播游戏平台运营商报告一季度实现盈利

重点:

  • 虎牙一季度恢复盈利,但随着业务继续收缩,其收入下滑21%
  • 尽管谈及多元化,但该公司一直严重依赖直播,这导致它容易受到未来监管可能收紧的影响

 

西一羊

直播游戏平台虎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HUYA.US)的最新季度业绩显示,该公司最近对成本控制的重视已经取得成果,恢复了盈利能力。但这家名字意为“老虎牙齿”的“大幅收缩的公司”能否解决另一个主要问题,即恢复收入增长,还有待观察。

该公司在上周发布的最新财报中称,在截至3月底的三个月里,背靠游戏巨头腾讯控股(0700.HK)的虎牙实现净利润4,480万元。与该公司2022年最后一个季度亏损5.24亿元、和去年同期亏损330万元相比,这是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变化。通过全方位大举削减成本,包括运营费用削减26.2%,它恢复了盈利。

虎牙去年下半年转向削减成本模式,这主要是为了应对监管环境的不断收紧,监管收紧给直播游戏行业带来了沉重压力,虎牙及其竞争对手都受到了影响。

政府对游戏和直播行业保持着一些世界上最严格的监管规定,认为玩太多游戏是不健康的——尤其是对可能会沉迷于此的年轻人而言。

最近的一个例子,是2021年9月出台的一项新规,它禁止未成年人每周玩电子游戏的时间超过三个小时。政府还阶段性地暂停对新游戏的监管审批,最近一次新游戏审批冻结持续了8个月,去年4月才得以恢复。

去年5月,一项直接针对虎牙和其他直播平台运营商的新政策出台,四家政府机构宣布多项新措施,以遏制未成年人的游戏开支。新规定禁止18岁以下的人给他们最喜欢的主播打赏——这是虎牙和其他平台运营商的主要收入来源。他们还限制某些互动功能,比如取消打赏榜单、规定每晚8点至10点不得“PK惩罚”,那是收视高峰时段。

最新报告显示,随着监管收紧,虎牙今年前三个月的收入下降21%至19亿元,其中主营的直播业务下降14%。该公司将其核心业务的下滑主要归因于“宏观和监管环境对公司付费用户的情绪产生不利影响,导致付费用户数量减少”。

虎牙对收入萎缩并不陌生。最新的下滑延续了始于2021年末的趋势,当时虎牙的收入在当年最后一个季度首次下降6%。此后每个季度都在持续收缩,其中去年5月最近一轮监管行动出台后,虎牙当季收入下降了23%。

重返增长?

虎牙已明确表示,近期将继续削减成本。现在,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当中,这种控制成本做法成为了共同主题,因为大多数公司都面临国内经济放缓的前景,以及投资者对它们持续亏损越来越不满。

虎牙负责财务的副总裁吴欣在上周发布的财报中说,“展望未来,我们将力求保持现有的进展,并进一步推进成本优化和效率提升,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巩固财务基础。”

虎牙的股价在业绩公布当天小幅下跌6%,表明投资者对其增长轨迹并不乐观。虎牙周一的收盘价为3.37美元,仅为2018年5月12美元IPO价格的三分之一,与2018年6月46美元的历史高位相比,更是微不足道。

估值方面,它的市销率只有0.58倍。尽管如此,这个数字仍然远高于其最大的竞争对手斗鱼(DOYU.US)的0.32倍,后者的业务也在收缩,上周公布的最新季度业绩显示,其收入下跌了17%。

正如虎牙最新季报所示,注重削减成本当然有助于带来一些短期利润。但公司的长期健康发展,将更多取决于收入的恢复增长,虎牙在这个方面缺乏清晰的未来战略。随着核心业务的放缓、收缩,该公司大谈向其他收入来源的扩张,比如广告,这些收入来源受到的监管相对没有那么严格,是它从直播转向多元化发展的更大努力的一部分。

但这些努力远未成功。在一季度,该公司的广告和其他收入下降70%至8,930万元。虎牙将原因归咎于“充满挑战的宏观环境导致广告服务需求疲软”。结果就是,在最近一个季度,直播占到公司总营收的95%,一年前该数字为87%,对于任何一家希望实现多元化发展的企业来说,这个数字都是难以令人满意的。

虽然一季度的业绩总体上让人沮丧,但虎牙还是乐观地指出了几个其仍设法取得了增长的领域。其中之一是月活跃用户数,在2023年一季度达到了8,210万人,比2022年同期的8,190万人略有增长。过去一年,这个数字总体上以个位数的幅度增长,这与斗鱼一季度移动月活跃用户近10%的跌幅形成了对比。

“凭借富有吸引力的电竞与娱乐内容,同时不断优化产品提升互动功能,保持了稳定的用户参与水平,”虎牙在解释何以不断扩大其受众时说。

不过我们还是要指出,虽然该公司有能力吸引更多观众,但将他们转化为付费用户的难度却更大。在2023年一季度,其付费用户的总数实际上从2022年同期的590万下降到了520万,跌幅达12%。

总而言之,虎牙重回增长的能力将主要取决于其业务多元化方面的进展。但由于中国难以预测的监管环境,即便是该战略可能也存在问题,因为监管随时可以瞄准新行业,而该公司的核心游戏业务仍容易受到新的打击。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中国罕王出售澳洲金矿业务交易告吹

从事铁精矿业务的中国罕王控股有限公司(3788.HK)周三公布,原计划向内蒙古汇能煤电集团出售旗下澳洲全资附属公司Primary Gold的交易正式告吹。Primary Gold主要资产包括位于澳洲北领地的Mount Bundy金矿项目。 根据双方于2024年初签署的股份出售协议,交易对价为3亿澳元(1.97亿美元),並以若干先决条件为完成前提,包括买方须于2025年7月1日下午5时前,获得澳洲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FIRB)出具的无异议通知。然而,中国罕王表示,买方未能如期取得该批准,故公司当日正式向买方及其担保人发出终止通知,立即终止股份出售协议。 交易告吹意味公司须重新评估澳洲资产的发展方向。中国罕王指出,集团目前正全面检视金矿业务发展路线,未来将专注优化资源配置,并计划于短期内对外公布新规划,以提升资产价值与股东回报。 中国罕王股价周三高开,一度升逾4%,其后转跌,至中午收市报2.28港元,跌0.44%。年初至今仍累升近200%。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Renaissance Capital gets into crypto

大举押注数字资产 华兴资本望重振业绩

这家投行拟斥1亿美元配置数字资产,以期在中国疲弱的经济下突破业务困局 重点: 华兴资本计划斥资1亿美元投资数字资产,距离其创始人包凡涉嫌行贿被拘已超过两年 目前,公司的投行业务受中国经济放缓影响,加密货币市场则延续牛市行情   梁武仁 对寻求高潜力快速大额投资的企业而言,加密货币的吸引力如今已势不可挡。华兴资本控股有限公司(1911.HK)上周成为最新入局者。曾因创始人包凡涉嫌行贿被拘而深陷舆论漩涡的投行,如今已在争议中走过两年有余。 上周四,华兴资本公告称,董事会已批准1亿美元自有资金,用于投资Web 3.0领域,后者是建基于区块链和加密资产的去中心化互联网。公司同时宣布,任命加密技术专家Fu Frank Kan为独立非执行董事。Fu Frank Kan系开发数字货币钱包及软件的Math Global Foundation的联合创始人。 华兴资本此次进军狂热的加密货币领域,适逢其投行业务遭遇逆风。受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并购交易显著降温。去年,公司剔除投资收益的核心业务收入下滑约23%至7.77亿元(约合1,080万美元)。今年虽受益于香港数年來的最强IPO募资季,公司业务有望恢复增长,但尚未就近期业务给出指引。 尽管香港投资市场近年表现起伏,加密货币却已延续牛市行情一年多,比特币价格更屡破10万美元纪录,过去一年累计涨超70%。如此高回报的资产实属罕见,巨额资金涌入数字代币领域,自是情理之中。 当前,加密货币总市值已突破3万亿美元。据加密货币数据聚合平台CoinGecko的数据显示,本周二,单是前五大币种24小时总成交量就接近900亿美元,相当于上周五纳斯达克日成交量约16%。 在数字资产投资计划的公告中,华兴资本表示:“Web3.0及加密货币资产未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符合全球金融和商业发展的趋势。” 加密货币素以价格剧烈波动著称,此前已历经漫长低迷期,直至去年初才启动本轮上涨。这意味着当前市场狂欢或会迅速消散,再度陷入长期下行通道。 乐观派则认为,形势已不可同日而语,加密货币正加速建立全球公信力,日益成为重要的新兴资产类别。核心推动力在于虚拟货币实际用户规模正快速扩大,且获摩根大通、高盛等金融机构巨头背书。监管容忍度也不断提升,尤其是美国总统特朗普誓言打造“全球加密资产之都”后,数字资产领域再添新动能。 此外,香港正全力竞逐加密货币枢纽地位,尽管该资产类别在中国内地非法。继此前多项举措后,特区政府上周四发布《香港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 2.0》,通过完善监管框架展开产业发展蓝图。 香港的加密货币雄心 香港的政策布局或是华兴资本拓展加密业务的关键动因,公司声明称,其加密投资计划,旨在响应特区政府近年推出的一系列支持Web3.0及加密货币产业发展的“积极政策”。 作为加密领域第二波入局者,华兴资本正追随五年前行业爆发期的首批探索者,如从彩票销售商转型的比特矿业(BTCM.US)。不过,华兴资本此举也并非无迹可寻;这家投行本就专注科技赛道,现在涉足该领域最热风口,实属必然。事实上,其早有加密货币行业的试水经验。 2018年,公司曾通过华兴新经济基金投资美国企业Circle Internet Group(CRCL.US),后者发行的USDC是锚定美元的稳定币。该项投资回报颇丰,Circle上月以180亿美元估值登陆纽交所后,首日股价暴涨逾倍。乘此东风,Circle正申请美国信托银行牌照,若成功将助其加速扩张,为华兴资本带来更可观的长线收益。 在去年的年报中,华兴资本的数字资产雄心也表露无遗,显示公司并非仅是追逐市场热潮。…

行业简讯:6月澳门赌收大升近两成 半年收入1,188亿澳门元

澳门博监局周二公布,6月的博彩毛收入为210.64亿澳门元(下同)(186.6亿人民币),按年升19%。不过,按月则微跌0.6%。今年上半年,澳门赌收已达1,187.7亿元,同比上升4.4%。 今年初澳门赌收有放缓趋势,1月赌收更按年下跌5.6%,之后几个月的赌收增速也是个位数字。直至在5月及6月有回勇态势,两个月均录得超过2,000亿元收入。 澳门2024年赌收达2,280亿元,今年初政府估计全年赌收是2,400亿元,但5月时修订为2,280亿元,现时上半年赌收已达修订目标的52%,相信今年要达标并没困难。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China plays catch-up to U.S. in stablecoin rivalry

中美稳定币竞逐浮上水面

在美国正为链上金融制定规则之际,焦虑的中国正透过香港试图在虚拟货币世界中寻求突围    李世达 近年来,稳定币凭借其链上支付与清算能力,在虚拟资产市场中扮演越来越关键的角色。美国在特朗普总统上任后积极推进稳定币立法寻求规则主导,中国则透过香港制度改革与中资券商的布局,试图在这场数字货币清算权争夺战中打开缺口,令全球货币清算的战场正式延伸至虚拟货币世界。 今年4月,美国《STABLE Act》在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获得通过,要求稳定币发行商须持有银行牌照并接受联邦监管,而另一部更为严格的《GENIUS Act》近日也在参议院通过。美国的战略意图明确——将USDC、USDT等美元挂钩稳定币纳入官方体系,巩固其在链上金融中的主导地位。受此推动,Circle(CRCL.US)作为USDC的发行商,其股票在6月初上市至今已涨了3.8倍,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对美元链上清算优势的预期。 所谓稳定币(Stablecoin),是一种与特定法定货币挂钩的加密资产,常见如与美元1:1挂钩的USDT、USDC。其价值稳定性使其成为DeFi、跨境支付、代币化资产(Tokenized Assets)等场景中的首选清算工具。与比特币、以太坊等波动性极高的虚拟货币不同,稳定币强调的是可预期、可兑换、可用于支付结算的货币功能。 美国稳定币立法的意义,不仅在于对消费者的保障与反洗钱的监管,更在于将稳定币纳入官方金融清算体系,使其具备跨境支付与资产清算的合规身份。这一步一旦完成,就意味着美元(或其他货币)透过稳定币“驻扎”在全球各个区块链与虚拟资产生态中,无需经由传统SWIFT或商业银行网络。 九成稳定币挂钩美元 根据数据提供商CoinMetrics,截至2024年底,全球流通中的稳定币市值超过1,400亿美元,其中逾九成挂钩美元。这一事实意味着,即使在去中心化的Web3与虚拟资产生态中,美元依然透过稳定币维持其主导地位。 这对急欲提升人民币国际影响力的中国而言,显然是一场不容忽视的挑战。 由于中国明令禁止加密货币交易与挖矿活动,虽然积极发展数字人民币(e-CNY),但主要由央行主导,其封闭式设计难以在全球自由流通。在此背景下,中国对美元稳定币渗透亚洲、非洲等区域市场感到警惕。今年以来,中国官媒多次点名批评美国推进稳定币立法,称其本质是构建“数字美元霸权”。 不只是嘴上说说,中国也在展开具体行动。同样是6月,香港正式通过稳定币发牌制度立法,并于8月1日起实施,中国透过香港正式迈出参与数字资产国际清算体系的第一步。 与此同时,中资券商国泰君安国际(1788.HK)获准成为首家可于香港提供虚拟资产交易与托管服务的内地背景金融机构,象征着中国资本开始谨慎试水区块链金融。虽尚未直接涉及稳定币发行,但结合金管局提供的制度框架与监管路径,未来推动锚定人民币的稳定币并非不可能。 除国泰君安外,包括中信建投、海通国际等其他大型中资券商亦被传出正在积极研究入局可能性,甚至着手建立虚拟资产平台与风控模型。这种制度与商业的双向积极,显示香港可能成为人民币推动链上国际清算的试验场。 尽管与美国立法方式不同,香港采用的是行政指引与牌照制度,但其针对资产储备比例、资讯披露、清算透明度的规范已具备完整体系。更重要的是,它容许挂钩港币与人民币的稳定币发行,为未来更多中资金融机构参与创造制度空间。 目前来看,中国内地放宽虚拟货币管制的可能性仍然很低。由于缺乏较为开放的虚拟资产生态与参与空间,中国要追赶美元稳定币势必面对不少困难,但在香港或透过特定跨境用途上进一步的放松是可能的。透过香港作为特殊金融枢纽,以“受控实验场”方式发展人民币稳定币或其他清算方案,终究不会让中国在新一波货币竞争中缺席。 李世达,咏竹坊编辑。他的联络方式:shihtalee@thebambooworks.com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