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教育機構的收市價連續30個交易日平均低於1美元,已收到紐交所的退市警告,公司決定回購支持股價

重點︰

  • 高途第三季收入按季重拾增長,虧損也比去年同期大幅收窄94%
  • 該公司宣佈未來三年回購最多3,000萬美元股票,董事長陳向東也會增持最多2,000萬美元股票,希望支持股價以逃過退市命運

葉天娜

「名師出高徒,向上有高途」,但這家上市教育公司,會否踏上被強制退市之途?

無論在百度還是Google,只要輸入「高途」二字,置頂的搜尋結果,總會顯示上述兩句標語。從標語內容來看,作為曾經的課外教育行業領頭羊,高途科技教育公司(GOTU.US)因中國官方教育「雙減」政策被迫放棄K-12業務後,看來仍然未願意放棄教育賽道。其創辦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向東盯上了考研培訓等成人教培市場,目標是在兩年內成為考研教育行業領頭羊。

在還沒有成為第一名之前,我們先看看高途在轉型期的表現。根據該公司上周二公布的第三季度業績,收入比去年同期減少45.6%至6.06億元,已是連續第五個季度出現按年下跌,但值得留意的是,如果與今年第二季比較,其收入錄得12.7%的按季增幅,反映營收表現回暖,主要受惠於新客戶的貢獻。

雖然高途在第三季仍然錄得6,135萬元淨虧損,但相比去年同期的10.45億元,其虧損幅度已大幅收窄94%,主要因為銷售、研發及行政成本全線大降59%至68%,而且期內沒有錄得與業務重組相關的資產減值及資產處置損失。

事實上,在被迫放棄K-12業務後,陳向東將目標轉移到職業教育、大學生和成人教育、素質教育以及數字產品四大領域。據管理層在業績電話會議上透露,高途第三季學習服務業務的收入佔總收入約90%,當中約30%來自大學和成人教育服務;至於數字產品及教育內容業務的收入佔整體10%左右,只有約6,062萬元,大幅落後於同行網易有道(DAO.US)同期的智能設備收入約3.57億元。

收紐交所退市警告

過去兩年,高途的遭遇可謂一波三折,除了在2020年被一系列沽空報告狙擊,更引來美國證監會調查,但由於當時受到在線教育熱潮的「東風」之助,在K-12業務「愈做愈火」的大環境下,高途同年收入仍大增2.4倍,股價更無懼沽空機構大舉沽空,全年大漲1.2倍。

然而面對去年突如其來的教育「雙減」政策,高途也難逃業績下挫與股價跳水厄運,以周一的收市價1.06美元,對比去年初的130美元高位,其市值已蒸發99.2%,長期持有的投資者恐怕損失慘重。

高途在最新的業績報告中提到,今年10月19日已收到美國證監會通知,得悉2020年起因應外間造空報告展開的調查已經結束,基於已獲取的資訊,不會對該公司進行指控。

可惜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由於高途股價在10月時表現低迷,截至11月15日,過去30個交易日的平均股價只有0.9美元,因此紐交所向高途發出警告,要求該公司在收到通知後6個月內,將股價和平均股價恢復至1美元以上,如果屆時未能達到合規標準,紐交所將啟動停牌和退市程序。

為了挽回市場信心,高途公布在截至2025年11月22日的三年間回購最多3,000萬美元(2.15億元)股票;同時,陳向東也會自掏腰包,計劃以個人名義增持最多2,000萬美元股票,其背後目的顯而易見,就是要全力把股價支撐在1美元以上,以免被紐交所退市。

截至9月30日,高途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受限資金及短期投資總計33.4億元,雖然比去年底減少約3.3億元,但回購的「彈藥」應該不成問題。

虧損收窄加上大型回購計劃,高途在公布業績當天的盤前交易價格曾經急升20%,然而最終只高開約5%,更一度倒跌1%,收盤僅能微漲1.9%,反應投資者對其前景仍有保留。

直播帶貨關注度低

另一方面,除了放棄K-12業務並部署其他教育領域外,也有同業努力另謀出路,當中不乏成功例子,例如新東方教育(EDU.US; 9901.US)和新東方在線(1797.HK)創辦人俞敏洪轉戰直播帶貨,新成立的「東方甄選」更引起熱潮,帶來可觀銷售收入,協助兩家公司的股價在6月大漲數倍。

看到俞敏洪的成功,陳向東也有樣學樣,旗下的直播間「高途好物」今年9月20日登陸抖音平台,首播由原高途物理老師劉賢明主持,到11月中,旗下子公司更申請註冊「高途好物」與「高途佳品」等多個商標。

可惜的是,「高途好物」並沒有像「東方甄選」般快速走紅,成立兩個月後,其平台的「粉絲」只有1.9萬名,遠遜東方甄選逾2,800萬的粉絲數目,平均每場直播的銷售額更只有1,000元至2,500元。

為了生存,中國私營教育機構近年努力尋求出路,陳向東的選擇,是在教育賽道另闢途徑,再學習俞敏洪在直播帶貨領域小試牛刀。但資本市場很現實,前者的轉型需時觀察,後者也欠缺先行者優勢,要重拾投資者信心,讓股價維持1美元以上水平來維持上市地位,單靠回購可能並不足夠,管理層應盡快交出一張扭虧的成績表,以可持續的新業務模式換取股東長期支持。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海辰儲能營收飆升 更新香港IPO申請

儲能企業廈門海辰儲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於周一提交香港IPO更新申請,顯示其在2025年仍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收69.7億元(約合9,800萬美元),同比飆升224.6%,毛利潤激增逾10倍至9.16億元。 海辰儲能創立於2019年,是全球頂尖的儲能系統(ESS)電池及成套設備製造商之一。公司提供針對多元應用場景定制的儲能產品與解決方案,業務貫穿全產業鏈——從儲能電芯到集成儲能系統和端到端解決方案。 公司處於儲能需求爆發式增長的風口中,也是首家在美國本土生產儲能系統的中國企業。自去年起已實現調整後盈利,今年上半年延續此態勢,經調整淨利潤達2.47億元,正快速邁向全年淨利轉正的目標。 海辰儲能憑借差異化技術構築顯著競爭優勢,尤其在長時儲能賽道擁有很大的領先優勢。公司強調其系全球首家推出容量超1,000安時儲能電池的企業。 公司規模化生產覆蓋587安時與1,175·安時等多規格儲能電芯,形成適應電力和工商業場景的產品矩陣。公司亦是業界首家實現314安時儲能電池量產的企業。 陽歌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滴普科技首掛大漲 半日收升121%

企業級大模型人工智能應用提供商滴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384.HK)周二在港交所掛牌上市,首日開市大漲112%,至中午休市報59港元,升121.31%。 公司公布,是次全球發售2,663.2萬股,發售價26.66港元,集資淨額6.1億港元。其中香港公開發售獲得熱捧,錄得7,568.83倍超購,香港公開發售原佔5%,按回補機制增至532.64萬股,佔發售總數20%。國際發售錄得15.61倍超購。 滴普科技主要為企業提供人工智能解決方案,主要客戶涵蓋消費零售、製造、醫療及交通等多個領域。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同比大幅增長118.4%達到1.32億元。整體毛利率提升至55%。虧損由去年同期的6.2億元收窄至3.1億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Everdisplay makes AMOLED displays

長期虧損的和輝光電 上市集資力攻「柔性技術」

AMOLED半導體顯示面板製造商和輝光電本月初獲中國證監會放行後,已重新提交赴港上市申請 重點: 為向柔性AMOLED顯示面板轉型籌集資金,和輝光電計劃赴港上市募資 儘管過去三年營收穩步增長,但生產成本持續高於收入,因而引致巨額虧損 陳竹 中國從光伏到新能源汽車等各製造領域的制勝方略遵循相同路徑:政府主導大規模投資,支撐企業渡過長期虧損,產能建設超前於需求。其底層邏輯在於,一旦市場最終跟上,盈利將隨之而來。 這種模式不僅適用於新興行業,在顯示面板等傳統領域也如此,從早期LED、LCD時代起,該行業便持續經歷技術迭代。中國以此戰略追趕韓國市場主導地位,如今已培育出京東方(000725.SZ)等全球巨頭。這家背靠政府的企業,在實現盈利前曾經歷近二十載的虧損。 尚處該發展早期階段的上海和輝光電股份有限公司(688538.SH)已登陸滬市,上周再向香港市場提交上市申請,尋求募集新資金。因未能於6個月內獲批,以致今年4月的申請失效後,要再重新遞交材料。 2012年,這家公司由上海國資委控股設立,肩負突破當時外資主導的新興顯示技術AMOLED領域的使命。逾十年後,和輝光電雖成功在AMOLED市場立足並實現初期目標,但相較京東方,和輝光電仍深陷盈利困局,且未向投資者釋放何時可能盈利的信號。 和輝光電尋求二次上市之舉,正值於滬深上市的公司,趕上對接全球投資者的浪潮。公司選定頭部投行中金公司擔任保薦人,表明若能成功上市,此次募資規模應相當可觀。 作為戰略行業的國資背景企業,其上市幾乎必然獲政府強力支持,中國證監會本月稍早的放行即為明證。如今,和輝光電需說服可能要求更清晰盈利路徑的香港投資者。 剖析公司運營及業務前,需先行了解其核心顯示技術的背景。AMOLED(有源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屬OLED主流技術,其特性在於每個像素點通過有機化合物自主發光。 相較LCD、LED等前代技術,AMOLED無需耗電背光模組,可呈現純黑畫面、更高對比度及顯著纖薄屏體,已成智能手機及高端設備首選。當前柔性AMOLED更支持廠商製造曲面及可折疊屏,這方面在傳統技術上是無法實現。 虧損加劇 市場數據佐證和輝光電在AMOLED領域的成就,申請文件引述的獨立研究顯示,該公司在中大尺寸平板及筆記本計算機領域破局,去年以14.5%的出貨量佔比,居全球第三、中國第一。 當前,其客戶涵蓋榮耀、傳音等頭部手機品牌及車企。財務數據印證業務增長,公司營收從2020年的25億元,增至2024年的49.6億元(約合6.97億美元)。據申請文件披露,今年上半年雖增速放緩,仍同比增長12%至26.7億元。 業務擴張必然要求巨額產能投入及研發開支,和輝光電當前運行兩條產線,2012年投產的首條4.5代生產線,及2016年開建的第二條6代生產線。據國內媒體報道,此類產線造價高昂,6代AMOLED生產線預估耗資達273億元。 自申請文件披露的最早年份2022年起,和輝光電營收成本連年高於實際收入。這意味著,未計入其他開支前已現虧損,折射出巨額資本支出衍生的沈重折舊成本。今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其毛利虧損3.95億元,淨虧損達8.4億元。 上市申請文件援引第三方研究稱,廣義的AMOLED顯示產品,在全球顯示面板行業的滲透率,預計將從2024年的29.2%提升至2030年的35.8%。 雖在中大尺寸領域表現亮眼,但和輝光電在智能手機市場,僅以3.7%的全球出貨量佔比位列第七。此短板影響重大,因智能手機恰是AMOLED滲透率提升潛力最大的細分市場。 和輝光電未能在手機屏市場斬獲可觀份額,主因是缺乏對柔性AMOLED的投資與產能,該技術當前廣受歡迎。除蘋果外,多數頭部手機品牌均已開售折疊屏機型,儘管有傳言稱這家iPhone製造商正嘗試該技術。 和輝光電長期主攻筆記本計算機等大尺寸屏應用的剛性AMOLED,為實施追趕戰略,今年起推行“剛柔並濟”的戰略,即依客戶需求生產兩類產品。國內媒體報道稱其6代生產線,已能小批量生產智能手機柔性AMOLED顯示面板。 轉向柔性AMOLED似為拓展業務,最終實現盈利,因該領域當前需求最旺。研究機構Omdia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柔性AMOLED機型,佔智能手機出貨量51%,達1.51億部,同比增長15%。增長態勢已延續三年,年增速持續徘徊20%左右。 不過,因該領域經驗匱乏,轉型需巨額投入,恐致近年財務狀況惡化,盈利目標更為遙遠。和輝光電須在擴張與財務紀律間尋求平衡,使投資者確信其長期成功概率。當下,港股成功上市對其至關重要,既為技術轉型輸血,也為鏖戰日趨激烈的顯示面板市場提供財務彈性。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文遠知行招股集資31億元

中國自動駕駛出租車運營商文遠知行(0800.HK, WRD.US)周二公開招股,發售8,825萬股,5%公開發售,每股發售價不超過35港元,集資30.9億港元,每手100股,一手入場費3,535.3港元。公司於下周一截止認購,下周四在港掛牌。 過去三年文遠知行持續虧損,今年首六個月,公司收入近兩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32.8%,但仍錄得虧損7.9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0%。公司解釋,虧損主要是加快業務及技術發展,故前期在研發、行政及銷售開支上需要大量投入資金。 公司表示,集資所得約40%用於開發自動駕駛技術,另外40%用於加快L4級車隊的商業化量產或運營,約10%用於建立營銷團隊和分支機構,餘下10%用於一般營運資金。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