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招聘网站在上市后表现平平,但Boss直聘仍想奋力一搏

重点:

  • 匹配就业需求的Boss直聘在纽约首秀后,股票大涨,获投资者认可
  • 公司将需要利用专业知识进入细分领域,否则就有可能变得像其他增长缓慢的上市同行那样

赖福喜

中国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前景,可能会被增长、供需、就业与通胀方面混杂的信号所笼罩。但这对Boss直聘(Kanzhun Ltd.,纳斯达克:BZ)来说这不是什么问题。这个新近在纽约上市的在线招聘平台一鸣惊人,首日交易就大获成功而,并在第二个交易日收获更多涨幅。

研究机构灼识咨询(China Insights Consultancy)表示,Boss直聘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招聘公司。它的招股说明书显示,这家总部位于北京的公司平均月活跃用户(MAU)一直在快速增长,今年第一季度达到2490万,比去年同期的1450万增长71%。截至3月底,它有8580万名经过验证的求职者。

但这家公司是个一招鲜,这也就意味着,它需要找到其他增长点,证明它上市几天就得到高估值是合理的。否则,它的下场可能会像其他一些在纽约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同行一样,这些公司中至少有两家在投资者失去兴趣后最终退市。

Boss直聘五在纳斯达克上市了它的美国存托股票(ADS),这是自3月以来中国公司在纽约的最大IPO。该股在第一个交易日飙升至37.20美元,几乎是其上市价格19美元的两倍(公司通过这次上市募集了超过9亿美元的资金)。第二个交易日涨势持续,又上涨了8%,使Boss直聘的市值达到160亿美元。

在上市之前,公司得到了包括瑞银集团(UBS)、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和阿布扎比主权投资机构穆巴达拉投资公司(Mubadala Investment Co)在内的一批顶级投资机构的大力支持。这些大机构表示有兴趣购买高达3.5亿美元的股票,占发售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Boss直聘成立于2014年,其业务的核心是Boss直聘的移动应用——将求职者与雇主直接挂钩。它的高端服务包括使雇主能够在平台上与求职者直接聊天等特色功能。其VIP级别的服务允许求职者接触公司负责人,同时为雇主提供筛选求职者等功能。

Boss直聘表示,由于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劳动力供应的增长速度,雇主发现线下招聘往往效率低下且成本高昂,而它正好迎合了这种需求。Boss直聘说,与此同时,求职者也越来越多地转向移动招聘平台,尤其是那些往往频繁跳槽的年轻人。

Boss直聘在它的招股说明书中援引了委托灼识咨询撰写的报告,预计在线招聘市场求职者的渗透率将从2020年的18%达到2025年的35%,这将提供大量的增长空间。

但是Boss直聘并不满足于只为白领和所谓的精英“金领”就业人群提供服务。这家由腾讯支持的公司说,从构成中国经济骨干的数以百万计的体力劳动者和服务业从业人员身上,它看到了“巨大的蓝领市场机会”存在的巨大潜力。

预计到2025年,蓝领市场的在线渗透率将增加两倍,从2020年的13%增至近三分之一。Boss直聘估计,在此期间,来自蓝领在线市场的收入预计将更加迅猛地增长,从230亿元增至1280亿元(200亿美元)。像年轻人一样,蓝领工人也经常换工作,而企业也会使用Boss直聘的应用程序来填补职务空缺。

财务快车道

这些跳槽让Boss直聘的财务进入了快车道。与2019年相比,2020年的收入几乎翻了一番,达到19.4亿元人民币。今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额几乎是去年同期的三倍,达到7.885亿元。

尽管从事这个行业7年,而且最近发展迅速,但公司仍然没有实现盈利。其净亏损从2019年的5.021亿元增至2020年的9.419亿元,几乎翻了一番,不过今年第一季度该数字从一年前的2.788亿元缩减至1.762亿元。

鉴于其增长速度之快,Boss直聘似乎有望成为中国庞大的就业招聘市场的领头羊。它的竞争对手现在还挂牌交易的不多,大多在华尔街短暂上市期间业绩平平。

智联招聘(Zhaopin)在2014年上市,58同城(58.com,经常被称为“中国的Craigslist”)早它一年上市。但两家公司都选择了退市,因为最高管理层对股票表现感到不满。

2004年上市的前程无忧(51job)是其中仅存的几家之一,上个月,它也收到了一份由管理层主导、价值超过50亿美元的收购要约。这只股票在上市的17年里表现相当不错,期间上涨了5倍。但以目前的市值来看,它的规模仍只有Boss直聘的五分之一。

还有一个同行是在香港上市的同道猎聘(Tongdao Liepin),它是定位在中高端人才获取市场,提供多种招聘和人力资源服务,算是一个间接竞争对手。但自2018年IPO以来,它的股价一直在稳步下跌,尽管该公司在那段时间收入实现了相对强劲的增长。

Boss直聘目前的市销率(P/S)为53倍,处于泡沫状态,相比之下,前程无忧的这个数字是9,而同道猎聘只有5。

Boss直聘承认,它在未来几年可能还会面临一些困难,包括中国经济放缓或与疫情相关的限制措施。今年3月,中国定下了一个相对保守的年经济增长目标:6%以上,相对保守。事实证明,中国从疫情中复苏的道路并不平坦。

中国的劳动力现在也很谨慎,为了追求稳定,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在国家单位工作,或者推迟进入劳动力市场,选择继续念书拿更高的学位,休“间隔年”或者自行创业。

鉴于Boss直聘的增长植根于中国庞大的招聘市场中的蓝领阶层,这些担忧似乎并不会威胁它的存亡,至少目前是这样。

但Boss直聘的产品可能会商品化,竞争也会加剧,就像新兴的领军企业身上经常发生的那样。这意味着投资者最终会想知道这家公司为了保持目前的强劲增长,还有什么其他想法,以免重蹈之前那些令人失望的招聘网站的覆辙。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赛力斯申港上市获中证监备案

根据中国证监会官网周四公告,新能源汽车制造商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1127.SH)已获中证监批准赴港上市。该上市计划完成备案登记,为后续推进扫除了关键障碍。 赛力斯拟通过本次IPO发行约3.31亿股,此举将与其上海上市形成互补,公司已于4月向港交所提交初步招股说明书。 上市文件显示,赛力斯旗下“问界”品牌(Aito)新能源汽车2024年实现营收1,450亿元,较上年同期的358亿元增长三倍;毛利率由7.2%升至23.8%。公司2024年实现59亿元盈利,成为全球第四家达成盈利里程碑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 周五赛力斯股价在上交所上涨5.8%,今年以来累计涨幅约18%。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吉宏股份预告首三季盈利翻倍

跨境社交电商企业厦门吉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603.HK; 002603.SZ)周四公布,预计2025年首三季录得净利润2.57亿元(3,600万美元)至2.7亿元,按年大增约95.1%至105.3%。 公司表示,受惠于跨境社交电商业务持续高速增长,及纸制快消品包装业务盈利能力显著提升,整体营收与盈利能力显著提升。根据公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亦达2亿元至2.1亿元之间,同比升幅在65%至76%之间。 吉宏股份成立于2003 年,总部位于厦门,2016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本业原是纸制包装,初期以产品设计和营销为基础,在识别消费者需求方面累积相当经验,随后开始拓展跨境社交电商业务,采取“信息找人”的推广方式,实现“货找人”的跨境社交电商模式。 今年5月,吉宏股份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至今股价累升63.2%。盈喜发布后,公司股价周五高开,至中午休市报18.34港元,升2.17%。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长风药业招股集资6亿港元

药物生产商长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652.HK)周五发售4,119.8万股,一成作公开发售,每股售价14.75港元,集资总额约6.01亿港元。招股于10月2日截止,并于10月8日挂牌。 集资所得的40%用于吸入制剂候选产品的持续研发,及为临床开发提供资金;约20%用于为多个管线计划及技术的临床前研发提供资金;30%用于设备采购及生产管理系统的扩张与升级。 长风药业去年收入升9%至近6.1亿元人民币,录得2,109万元盈利,按年下跌33.5%。今年首季度的收入1.36亿元,按年跌2.7%;期内录得1,281.5万元盈利,按年升逾倍。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娃哈哈拟换标“娃小宗” 续整顿家族企业

中国最大饮料企业之一的娃哈哈,正面临商标使用权与整顿家族成员公司交织的风波。据财新报道,宗馥莉接掌后的娃哈哈已启动换标计划,将自2026销售年度起,逐步以新品牌“娃小宗”取代“娃哈哈”。 一份流出的内部通知显示,公司因“复杂历史问题无法短期解决”,始终暴露于法律风险之下。依现行股权结构,“娃哈哈”商标须经全体股东一致同意方可使用,否则任何一方均无权单独操作。目前,娃哈哈集团股东包括持股46%的杭州市上城区国资、持股29.4%宗馥莉及持股24.6%的职工持股会。部分员工已就持股权属问题对宗馥莉提起诉讼。 新品牌“娃小宗”由宗馥莉实控的宏胜饮料集团于2025年5月申请注册。报导引述消息人士称,宗馥莉为其定下的年销售目标达300亿元,接近娃哈哈品牌全年实际销售规模的八成。 同时,公司亦在“清理”家族子公司。上海娃哈哈饮用水公司因商标授权到期于7月被迫停产。该公司成立超过20年,由宗庆后堂弟宗伟持股30%,其余股份由浙江娃哈哈实业及社会股东持有。宗伟表示,公司多年盈利,但未获新授权合同,最终被市场监管部门查封。 娃哈哈集团方面则强调,授权合同已到期,且未签订续约。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