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RE.US
ATRenew in new tie-up with Apple

該公司表示,加入iPhone官方回收項目最終可能會讓其每年收入增加多達15億元

重點:

  • 萬物新生二季度收入增長38%,而由於效率提高,其非公認會計準則(non-GAAP)經營利潤率達到1.8%的歷史新高
  • 因為中國消費者都等著可能將於9月中旬發佈的新款蘋果和華為智能手機,該公司預計本季度收入增長將放緩至26%左右

 

陽歌

萬物新生集團(RERE.US)是一家智慧手機和品類越來越豐富的其他二手產品的回收商,而它的最新季報裏寫滿了「蘋果」。

當然,我們說的就是全球市值最高的蘋果公司(AAPL.US)。兩家公司建立新的回收合作夥伴關係上了頭條,這無疑大受環保人士的歡迎。但對投資者來說,更重要的是此次合作給萬物新生帶來的潛在收入,我們稍後再細說。

萬物新生的目標是讓自己的名字成為回收的代名詞。它在季報中大談了與蘋果的合作,同時也提到,隨著中國在去年底擺脫疫情困擾,一切恢復正常,該公司實現了一年多以來最強勁的收入增長——而這麼亮眼的表現也得益於去年同期較低的基數,當時萬物新生的總部所在地、中國商業中心上海在整個4月和5月都處於停擺狀態。

但這份樂觀的報告也暗示了天邊籠罩著的陰雲,因為萬物新生預測其收入增長在二季度達到高點後將開始放緩。

我們先來看看它跟蘋果的合作。IDC的資料顯示,蘋果是中國第四大智慧手機品牌,去年iPhone銷量約為4,800萬部。這一點尤為重要,因為萬物新生目前很大一部分的收入來自智慧手機回收,而其智慧手機業務大部分又是來自iPhone。

同時,它也試圖將回收業務多元化,將其擴展到其他電子產品和其他消費品,我們稍後再回到這個話題。

與蘋果的合作於6月30日正式啟動,萬物新生成為蘋果在中國的第二家第三方回收合作夥伴。萬物新生創始人兼董事長陳雪峰在上週三公佈業績後的電話會議上表示,根據此次合作,萬物新生將為蘋果中國官網和45家旗艦店提供回收服務。他補充說,萬物新生還獲得了蘋果的「資源機」競拍與銷售資格。

「和蘋果的這兩項合作能夠進一步增強我們提供高質素的供給能力,讓我們能夠在關鍵場景下服務主流客戶,」他說。「合作方面的突破……標誌著我們與電子商務玩家的戰略夥伴關係之外的重要里程碑。」

陳雪峰接著表示,預計隨著蘋果今年秋季發佈新款iPhone,促使果粉以舊換新,與蘋果的合作將帶來更多回收量。他補充說,隨著合作的推進,相關業務預計最終每年可為公司增加10億元至15億元的收入,相當於目前總收入的15%。

不斷增長的盈利能力

自從2021年在紐約上市以來,萬物新生收入增幅有高有低,但其盈利能力卻一直在穩步提高。該公司二季度收入增長38.1%,至29.6億元,略高於它在三個月前給出的預測,是自2022年一季度以來的最大增幅。

佔總收入近90%的產品收入獲得了42%的增長,這得益於公司通過線上和線下各種渠道來擴大業務,包括與電商巨頭京東(JD.US: 9618.HK)的合作,以及自己擁有的1,944間實體店構成的網絡。產品收入的強勁增長被服務收入12%的較慢增長所抵消,後者佔總收入的其餘部分。

萬物新生表示,至少從目前來看,強勁增長已經見頂,並將在本季度開始放緩。該公司預計截至9月的三個月裏,收入將達到31.5億元至32.5億元,以中間值計算,同比增長26%。

在專注於增加收入的同時,該公司還一直在採取穩步措施提高營運效率,比如提高舊手機檢查流程的自動化程度,以及加強「一體化城市模型」的戰略。它還一直在嘗試直接面向消費者開展更多業務,從購買和銷售回收產品的流程中省去成本高昂的中間商。

隨著這些努力開花結果,即便是在收入增長強勁的情況下,萬物新生該季仍做到了將non-GAAP履約成本降低2.2%,同時將non-GAAP經營利潤率擴大至創紀錄的1.8%,而去年同期這個數字為-2%。

該公司在營運層面上仍處於虧損狀態,不過6,100萬元的經營虧損較上年同期的1.68億元大幅收窄。該公司在調整後的基礎上(不包括與員工股票薪酬和攤銷)總體實現了盈利,它在最近一個季度延續了這一趨勢,調整後的利潤為3,640萬元,一舉扭轉去年同期的虧損。但該公司仍處於虧損,虧損額從上年同期的1.25億元收窄至6,480萬元。

除了核心的智慧手機回收業務外,萬物新生還表示,近一年以來,其向名酒、名牌包和黃金等其他領域的拓展,也取得穩步進展。該公司表示,其多品類回收業務目前已在231家門店開展,二季度不含攝影攝像器材的新品類商品交易總額(GMV)超過了2億元。

儘管季報相對樂觀,但萬物新生的股價在財報發佈當天下跌了1.7%,這可能是因為投資者擔心收入增長放緩。眼下,全球回收行業似乎都失去了投資者的青睞,萬物新生的市銷率目前只有0.36倍。但這個數字與其他全球同行大致相當,比如二手車銷售商Carvana (CVNA.US)也是0.36倍,奢侈品回收商The RealReal和服裝回收商Rent The Runway (RENT.US)分別為0.40倍和0.29倍。

有超贊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詠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導,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資訊,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裡聯繫我們。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裡 

新聞

簡訊:白酒消費減弱 珍酒李渡預告上半年少賺24%

中國白酒生產商珍酒李渡集團有限公司(6979.HK)周二公布,預計6月止六個月淨利潤較去年同期下降23%至24%;收入介乎24億至25.5億元,預計按年下降38.3%至41.9%。 公司表示,業績下滑是由於經濟的不確定性及若干近期政策,致使白酒消費減少,尤其是在商務及社交宴請及送禮場合。公司於6月推出全新戰略性旗艦產品,並著力提升核心市場滲透率、加快渠道周轉,同時積極擴展中端及次高端市場,期望於下半年帶來銷售回暖。 珍酒李渡旗下擁有「珍酒」、「李渡」、「湘窖」和「開口笑」等白酒品牌,產品涵蓋醬香型、兼香型和濃香型白酒。核心產品「珍酒」去年銷量為12,284噸,為連四年下跌。 公司股價周三低開但隨後回升,至中午休市報7.09港元,升3.65%。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子不語中期盈利增逾三成

跨境電商企業子不語集團有限公司(2420.HK)周二稱,受惠於品牌影響力擴大及運營效率提升,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收增長逾30%。 公司預計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19億元至20.5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4.6億元增長30%至40%。預計期內淨利潤達1億元至1.1億元,較去年同期的9,140萬元上升10%至20%。 公司將強勁營收增長歸因於「深耕品牌和渠道建設」,並稱運營效率的持續優化也推動了利潤提升。 子不語集團股價周三平開報3.51港元,股價年內累計跌幅約30%。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博雅盈警料中期盈利最多跌3成半

網上遊戲商博雅互動國際有限公司(0434.HK)周二發盈警,料截至6月底止的中期業績下跌,盈利較去年同期跌25%至35%。若根據去年經重列盈利3.13億元計算,今年中期盈利介乎2億元至2.35億元。 公司表示,盈利倒退是收入較預期減少,以及因購買加密貨幣,令銀行存款減少,使期內的利息收入較預期為低。 博雅周三開市跌4.1%報7.5元,公司年初以來股價跌逾65%。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Huishang is a bank

徽商銀行盈利背後的隱憂:競爭激烈息差收窄

這家區域性銀行今年上半年淨利潤增長3.8%,遠低於資產擴張速度,凸顯強烈的息差壓力 重點: 截至今年6月末,徽商銀行資產總額同比增長約17%,但營業收入僅微增2.2%,淨利潤上漲3.8% 中國央行為刺激經濟持續降息,銀行業面臨嚴峻息差壓力 梁武仁 在超長經濟放緩周期衝擊下,中國銀行業多重承壓。縱然使盡渾身解數,如今也難以交出亮眼成績單。以華東地區重要城商行徽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3698.HK)為例,該行上周五試圖通過盈利預告「解釋」最新利潤增長,但困擾全行業的沈痾痼疾依然待解。 這份公告讓投資者提前一睹今年上半年徽商銀行的財務表現,用「積極」字眼製造利好氛圍,似以巨額利潤增長相誘。 細讀公告,恐難掩失望。雖然截至6月末,該行資產總額較年初勁增約12%,較上年同期增約17%,主體貸款業務擴張迅猛,但上半年以貸款利息為主的營業收入,僅同比上升2.2%至210億元,淨利潤微升至93億元,漲幅僅3.8%。 徽商銀行以華麗辭藻「解釋」中報業績,將「向好業績」歸因於「始終堅守金融本源,全力服務實體經濟」,還羅列諸多成績。 資產擴張與利潤增速的巨大鴻溝昭然若揭:在央行連續降息刺激經濟的背景下,該行信貸業務息差承壓明顯。 淨息差壓力並非徽商銀行獨有。中國銀行業衡量利差的淨息差(NIM)指標已整體承壓多時。理論上來說,利率下行可降低存款成本以維穩息差,但同業白熱化競爭等因素正影響這種動態平衡。 經濟不振時,貸款需求趨弱,銀行間競相殺價爭奪優質客源。為吸引更多借款人,尤其是財務狀況良好的客戶,銀行會下調貸款利率,但這會侵蝕其利潤空間。自2019年(疫情前的最後一年)以來,競爭因素對中國銀行業的影響日益加大。當年,監管機構引入了一套機制,使貸款利率與市場需求更加緊密地掛鈎。 去年,徽商銀行淨息差較2023年縮窄17個基點至1.71%,而2019年該指標高達2.51%,顯示已苦戰息差下行多年。 息差並非當下唯一痛點。經濟困境使貸款違約風險攀升,銀行風控承壓。這一方面,作為華中地區最大城商行的徽商銀行,資產質量指標優於中小同業。 截至6月末,該行不良貸款率僅0.98%,較去年末基本持平。相較之下,總資產規模為其一半的宜賓市商業銀行(2596.HK)不良率儘管逐年下降,去年末仍達1.68%。瀘州銀行(1983.HK)的不良率則為1.19%。 徽商銀行由十幾家銀行和信用合作社合併組建而成,其規模優勢或有助於在吸引大型、財務穩健企業的過程中,維持較低的不良率。該行主要面向企業客戶,而非個人借款人,後者本身風險更高。中國的國有銀行主要向其他國有企業放貸來維持較低的不良率,後者在還款出現困難時,通常可獲得地方政府或其他國有企業馳援。 借款方承壓 然而,財報暗藏隱憂。去年,對困境企業的貸款重組量同比增9%;且潛在劣變貸款,即關注類貸款大增62%,佔比升至1.13%,顯示客戶群經營壓力正持續累積。 2020年,該行曾因接管包商銀行四家分行引發關注。這家內蒙古銀行前年破產,成為二十年來首例被接管的商業銀行。這意味著,徽商銀行在疫情動蕩期既要化解自身風險,又需處置四家包商分行的遺留問題。遲至去年,該行仍向第三方轉讓約7.01億元包商系不良資產。 儘管盈利預告成色不足,公告後兩個交易日,徽商銀行股價仍漲超5%。眼下投資者對任何利潤增長都持「飢渴」心態,此輪上漲存在內在邏輯。 不過,徽商銀行的估值仍處窪地:市盈率(P/E)僅3倍,市銷率(P/S)1.3倍,市淨率(P/B)更低至0.3倍。該估值水平甚至不及宜賓市商業銀行——後者市盈率達21倍,市銷率5.2倍。 市場對徽商銀行前景的冷淡態度不難理解:只要經濟下行週期延續,任何利潤增長,尤其是疲軟增長引發的樂觀情緒,終將快速消退。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