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08.HK
Sun Art Retail Group seeks transformation

近年電商崛起,網購盛行,令昔日在內地其門如市的大賣場面對極大困境,高鑫近日發盈警,業績按年轉盈為虧

重點:

  • 高鑫上個財政年度虧損高達17億元
  • 虧損主要來自關店而作出的減值,以及單價下跌所致

 

劉智恒

當港人每到周末周日搶著往深圳山姆購物時,昔日的內地大賣場「龍頭一哥」大潤發卻斯人獨憔悴,其母公司高鑫零售有限公司(6808.HK)突發盈警,截至2024年3月底的財年業績轉盈為虧,蝕16億(2.2億美元)至17億元,再對上財年則錄得盈利7,800萬元。

虧損主要是來自關閉門店、固定資產減值,以及為商譽作減值所致。若不考慮此部分,則淨虧損約6至7億元,主要是業務調整,以及顧客囤貨習慣減弱,引致單價減少。

大潤發不斷關店

高鑫表示,將會關閉長期虧損的門店,亦會考慮出售不良資產,同時續在長三角、珠三角、山東半島等區域密集佈局。集團預期現金流仍充足,並為未來業務發展及應對市場競爭提供充足資金儲備。

事實上,在網上購物大行其道的今天,一味靠平招徠的大賣場,其經營模式顯得有點兒過時。高鑫不斷收縮旗下門店的數目,截至2023年3月的財年,門店總數為582家,相比上一財年的602家減少了20家。市場非正式統計,2023全年,大潤發門店出現集體關閉潮,涉及的數目高達13間。

難怪高鑫的主席黃明端曾感慨萬千道:「我贏了所有對手,卻輸給了時代;時代拋棄你時,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

業務衰退下,高鑫的業績日走下坡,2022的財年虧損7.3億元,2023財年雖反彈微賺7,800萬元,但2024財年又再虧損逾16億元。今年2月,母公司阿里巴巴(9988.HK, BABA.US)董事長蔡崇信也開腔,向投資者表示考慮慢慢退出傳統零售業務。

山姆逆境突圍

面對電商的不斷碾壓,傳統大賣場顯得無力招架,在極其劣勢下,沃爾瑪(WMT.US)旗下的山姆成為市場奇皅,它採用倉儲加付費會員模式,在逆境中殺出一條血路。2022年時,中國沃爾瑪的收入1,070億元,光山姆店就佔去61%。去年第四季度沃爾瑪在內地銷售額達288億元,同比增長11.3%,集團表示全賴中國山姆及電商業務持續增長所致。

山姆的美國競爭對手好市多(COST.US)也採用類似模式,在中國取已設六家門店,並取得不錯的成績。

眼見競爭死敵另闢蹺徑,高鑫也從旁偷師,去年在揚州開設首家付費會員店—M會員店。該店是以現有大潤發門店改造而成,經營面積1.2萬平米,至去年9月底,付費會員已超過5萬名,集團更計劃,今年在南京和常州的門店,亦改為M會員店。

山姆店成功將垂死的沃爾瑪救活,令人對倉儲式付費會員店刮目相看。首先山姆收取每名會員260元,這筆費用即時為集團帶來現金流。但要明白,既然大賣場不用付費,人們為何要付費予山姆?這才是關鍵所在。

我們先說說傳統大賣場的經營模式,其收入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銷售貨物的收費,另外是收取商家的入場費、上架費或堆頭費。後者是大賣場主要收入來源,然而大賣場以入場費為首要考量點,往往忽略了消費者的實際需要,變成只要商家付得起錢,大多來者不拒,於是貨種繁雜,花多眼亂,但貨品是否吸引消費者,又屬另話。

貨種獨特價格低廉

山姆店與大賣場的不同,一是貨品,二是價格。先說貨品,傳統大賣場貨品動輒兩三萬款,物種雖多,卻不一定是大多消費者需要;而且同質化高,這類貨幾乎甚麼地方也可買得到。山姆精準挑選的商品約在3,000到4,000個SKU(Stock Keeping Unit,最少存貨單位),主力針對目標消費者的需要,一些品種更不是隨意在別的店鋪可以買到。

集團更有自家品牌Member’s Mark,商品數量約在800項,從日用品到烘焙食品,更時常出現爆品,如原味麻薯麵包、美式烤雞、榴蓮千層、瑞士卷等。此模式不但實現了差異化,自家產品的毛利率亦相對較高。

由於貨品精簡了,再以大手採購,通過深度綁定供貨商而獲得頗高議價能力,自然就容易取得高折扣。而且,如上所述,傳統大賣場收取上架費,商家付了一大堆費用,羊毛出在羊身上,會將成本轉嫁予消費者,於是出現大賣場的貨品貴過小賣店。山姆店並沒此問題,貨品價格較別的地方便宜,那消費者也願意付出會員費去進場購物。

還有,逛店體驗也十分重要,山姆店雖然以倉儲式經營,但在裝修上也下了不少功夫,特別在貨品的擺設作出一番布局,讓消費者在購物過程中感受到不一樣。而且,部份山姆店旁邊也有別的大型遊樂地點或品牌店作為配套,如珠海店坐落於印像城,內有迪卡龍及不同商店,那消費者到山姆店,並非單純購日用品,而是作為一天的娛樂消費點。

山姆的成功讓高鑫狠下決心轉型,不過,在部署上高鑫肯定輸了先勢,山姆已成為該模式的領頭羊,品牌佔了先機。大潤發遲來的轉變,最終是邯鄲學步,東施效顰,還是能做到後發先至,超越先來者,暫時仍待時間證明。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三隻松鼠香港IPO獲中國證監會放行

中國證監會上周宣布,零食製造商三隻松鼠股份有限公司(300783.SZ)已獲准赴港進行首次公開募股,此舉為該公司的上市進程掃清了重大監管障礙。 根據中國證監會在國慶長假前一日(9月30日)於官網發布的公告,三隻松鼠計劃通過此次IPO發售8,150萬股。該公司已於5月9日向港交所提交初步招股說明書,這意味著若未能在11月9日前完成上市,則需提交更新版的招股文件。 據該公司提交至深交所的二季度財報顯示,三隻松鼠上半年營收較上年同期的50.7億元增長約8%,至54.8億元。但其同期淨利潤卻從2.9億元驟降52%至1.38億元。 作為越來越多在滬深A股上市的中國企業之一,三隻松鼠近期申請赴港第二上市以利用全球資本市場並提升國際知名度。年初至今,該公司在深交所掛牌的股價累計下跌35%。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中國市場帶動 小牛電動第三季銷量大增

電動兩輪車品牌小牛電動科技有限公司(NIU.US)周一公布,第三季度銷售46.6萬台,按年大增49.1%,中國市場表現尤為亮眼,出貨45.1萬輛,按年增長超過70%,為今年來最高成長;國際市場出貨則為14,418輛,已超去年全年總銷量。 年初至今,公司總銷量已達101.9萬輛,較比去年同期69.8萬輛增長約46%。強勁表現主要受益於公司在國內市場的渠道擴張、產品組合優化,以及提前備貨以應對新的中國電動自行車規範。 今年7月,NIU 推出兩款旗艦新車型FXT Ultra 2025和NXT Ultra 2025,強調續航、效能與安全提升,以吸引不同消費者偏好。 銷量公布後,小牛電動美股周一大漲23.01%,收報5.56美元,今年以來該股已升212.36%。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Robotics stocks in vogue again as Youibot rushes to list

機器人股繼續熱炒 優艾智合趕風口上市

在國家致力扶持下,機器人產業成為資本市場關注焦點,優艾智合也不甘後人申港上市 重點: 公司今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升27.6% 過去三年半累計虧損近8.4億元   劉智恒 股票市場從來不缺故事,去年炒賣熾烈的人工智能,今年這股熱風已吹到機器人股,幾家業內龍頭已接連在港上市,股價亦節節高升。看到這個風口,專注於移動操作機器人的合肥優艾智合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已遞交香港上市申請。 優艾智合是工業具身智能科技公司,所謂「具身智能」,是指有行動的一種智能系統,主要基於物理實體,能夠與物理世界進行感知和交互。 在「具身智能」下,又分為智能機器人及人形機械人,前者主要是具有物理的身體,並能夠與物理世界構成感知、思考、交互和行動的能力。它可以是輪式、輪帶式、復合型、甚至機械臂類型的機器人。後者是除了製造得像人外,功能和思考行為都模擬人的一種機器人,是具身智能的最佳載體。 按功能區分,機器人又可分為三大類,一是自主移動機器人,主要負責移動和感知,在環境中自主穿梭。二是移動操作機器人,即在自主移動機器人的基礎上,增加機械臂的操作功能。第三類是協作機器人,專注於與人類協同,強調在安全前提下的互動和協作。 投資者星光熠熠 優艾智合則主力發展具身智能的移動機器人,主攻工業範疇。公司由90後的張朝輝成立,張是西安交通大學博士畢業生,2017年帶著幾位師弟南下深圳創業。經過一番探索,張朝輝決定主力針對智能製造領域和智能巡檢領域,成為半導體及電子製造、電力行業、能源冶煉等多個場景的解決方案供應商。 花了四年時間,優艾智合成為國內工業移動機器人行業其中一家頭部企業,期間又獲得眾多星級投資機構入股,分別有海納華、藍馳創投、孫正義的SBVA、SOSV 、深圳松禾、IDG旗下的Sharp Dynasty等。 收入上升虧損擴大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收入由7,790萬元增至2.55億元,但虧損持續不斷,分別為2.35億元、2.6億元及2億元。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1.27億元,同比上升27.6%,卻虧損高達1.4億元,同比擴濶36%。即過去三年半,收入縱使持續上升,虧損卻遲遲未能改善,累計虧損達8.4億元。 公司的負債情況也在持續擴大,負債淨額由2022年的8.59億元,增至去年的13.74億元,今年上半年更上升至15.4億元。 期內,經營活動亦持續錄得現金流出,雖然去年經營現金流出情況已有改善,從2022年的負1.73億元降至負7,946萬元,但今年上半年又再回升,出現經營現金流走1.06億元,同比擴大67%。 毛利率改善行業前景佳 優艾智合Youibot Robotics雖持續虧損,負債高企及現金流走,但好消息是公司的毛利率逐漸改善,過去三年分別是11.2%、26.1%及35.2%。今年上半年更升至38.1%,同比上升1.7個百分點,反映公司能將製造成本調低,以及漸發揮規模經濟效應。 公司所在行業的發展前景理想,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去年全球移動操作機器人解決方案市場規模為92億元,預計到2030年將增至1,569億元,期內複合年增長率為60.4%。中國的市場規模在2024年為34億元,預計到2030年將達620億元,期內的複合年增長率為62.3%。 從報告所示,反映市場正處高速發展,而去年在中國,按收入計算,優艾智合在該業務領域位居第一,市場佔有率達7.1%。當市場在持續向上,作為龍頭的優艾智合肯定可以成為一大受惠者。 現時香港上市的機器人股中,幾乎全部處於虧損狀態,若按市銷率計算,最高為越疆(2432.HK)的72倍,優必選(9880.HK)與地平線(9660.HK)均在55倍水平,黑芝麻智能(2533.HK)約28倍,極智嘉(2590.HK)為17倍。我們可剔除估值過高的越疆,而優必選與地平線的規模遠大於優艾智合,因此以黑芝麻及極智嘉為參考,取其中位數約22倍計算,估值可超過50億港元。 當然,今年香港新股市場熱爆,加上優艾智合又在市場的風口,有國家政策扶持,成功上市應無懸念,只要定價不過份高,短炒獲利機會甚高。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軒竹生物招股 集資約7.8億元

四環醫藥(0460.HK)分拆的軒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575.HK),於本周一公開招股,共發售6,733.4萬股H股,每股發售價11.6元,一成作公開發售,每手入場費5,858.5元,集資總額達7.8億元,本月10日截止認購,15日開始在港掛牌。 公司有超過十種藥物資產在積極開發中,涵蓋消化系統疾病、腫瘤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當中包括三項NDA批准資產,一項個藥物項目處於NDA註冊階段,以及一項目處於III期臨床試驗階段等。 軒竹生物仍處於虧損階段,2023年的淨虧損達3億元人民幣(下同),去年更高達5.56億元,主要因行政開支大幅增加,以及支付去年上市申請開支。今年上半年的虧損為1.11億元,跟去年同期相若。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