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中國第二大自動駕駛域控制器供應商申請到港股上市,吉利汽車是其最大客戶,貢獻逾96%營收

重點:

  • 知行汽車科技2021年實現自動駕駛域控制器產品商業化量產後,收入出現幾何級數增長,當中絕大部分來自吉利汽車
  • 未來還有多只自動駕駛概念股計劃上市,意味該公司將面臨更多競爭

 

陳嘉儀

新能源汽車股低迷之際,一批自動駕駛概念股排隊進場,能否掀起新一波投資熱潮?

繼自動駕駛汽車雷射感應器生產商禾賽科技(HSAI.US)2月登陸納斯達克籌集1.9億美元(13億元),成為繼滴滴出行(DIDIY.US)以來,規模最大的赴美上市中概股後,中國第二大自動駕駛域控制器供應商知行汽車科技(蘇州)股份有限公司也在4月初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市場消息透露,該公司計劃籌資最多3億美元(20.6億元)。

知行汽車科技是一家開發自動駕駛軟件和演算法的公司,專注於自動駕駛域控制器。據初步招股文件引述的研究數據,按2022年自動駕駛域控制器銷售收入計算,它是中國第二大第三方自動駕駛域控制器提供商,市場份額為26.2%。

該公司近年收入以幾何級數上升,從2020年的4,766萬元,於短短兩年間狂飆27倍至13.3億元。雖然營收增速驚人,但依然未能獲利,過去三年合共錄得逾8.4億元淨虧損。

未能獲利

如果扣除非營運相關的虧損金額,過去三年的經調整虧損則分別為3,567萬元、3,413萬元及1,687萬元,出現輕微改善迹象。不過,公司在招股文件預期,於可預見未來將產生重大開支及持續虧損。

知行汽車科技的業務包括兩大部分,一部分是自動駕駛域控制器產品線;另一部分是智慧前視攝像頭(iFC)產品。自動駕駛域控制器是L2級至L5級自動駕駛系統的關鍵組件,負責融合並處理來自攝像鏡頭、雷達及雷射雷達等感測器的感知資料,以作出駕駛決策,並觸發車輛中的執行器。

該公司第一個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於2020年首次實現商業化,至去年分部收入達12.5億元,佔總收入94.5%。至於另一項業務是以實惠價格向整車廠(OEM)提供基於其核心算法的iFC解決方案,智能前視攝像頭能夠收集及分析環境數據、識別路況及導航車輛。

該公司收入絕大部分來自向OEM銷售其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及產品,較知名的客戶包括吉利汽車(175.HK)、長城汽車(2333.HK; 601633.SH)與東風汽車(600006.SH)等,交付自動駕駛域控制器超過10萬台。不過,最大客戶吉利於2021及去年貢獻營收9,500萬元和12.78億元,佔總收入高達53%和96.4%,高度集中於單一客戶的風險,引來市場關注。

該公司與吉利自2020年10月開始合作,當時就研發L2++級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及產品展開合作,翌年L2++的項目正式量產。其後,知行汽車科技成了吉利旗下產品、尤其是極氪系列的主要供應商之一,去年產品主要裝配在極氪001上,今年又被選為極氪009供應商,並已於2023年1月交付,預計全年將帶來可觀收入。

毛利率低

去年,吉利汽車新能源車銷量達32.9萬輛,按年增長逾300%,知行汽車科技收入水漲船高,但仍無法扭虧,問題癥結在於毛利率偏低,更由之前兩年的20%左右,到去年減少至8.3%。公司解釋主因是由於自2021年10月開始量產的高端自動駕駛解決方案SuperVision毛利率較低。

比較2月上市的禾賽科技,毛利率雖然也從2019年的70.3%,下降到去年前三季度的44%,但仍明顯高於前者。

知行汽車科技提供兩條自動駕駛域控制器產品線,一條是與Intel(INTC.US)分折出來的Mobileye(MBLY.US)合作開發的SuperVision輔助駕駛導航方案,知識產權屬於Mobileye;另一條是自主設計的iDC系列,包括iDC Mid及iDC High兩種產品。

Mobileye自2018年起跟吉利達成合作,SuperVision系統的自動駕駛控制單元是向Mobileye採購。隨著供應給吉利的SuperVision產品增加,去年對Mobileye的採購額由2021年的7,840萬元,暴漲10.8倍至9.22億元,佔總採購額69.2%;因此,關鍵元件成本增幅遠超期內的6.4倍收入增幅,拉低了整體毛利水平。

知行汽車科技面對的核心問題,是客戶和供應商深度合作,致其議價能力大降,一旦與吉利的合作出現問題,可能出現巨大營收危機。雖然該公司已開始通過與汽車行業的其他OEM客戶合作,以擴大及豐富客戶及產品群,但仍面臨絕大部分銷售收入來自吉利集團的集中性風險。

該公司在申請上市前曾進行9輪融資,籌集約9.2億元。新能源車巨頭之一理想汽車(2015.HK; LI.US)旗下北京車和家於2017年Pre-A輪融資時入股7%,並在B-1輪跟投,但隨後6輪未有再增資,目前持股已攤薄至4.5%;其他投資者包括明勢資本、訊飛創投、招商啟航和中國國有企業混改基金等。

該公司融資成本從Pre-A輪每股0.7元升至2022年下旬的16.2元,估值也從8,500萬元飆升38倍至33億元。按最新估值計算,其市銷率約2.5倍,與禾賽科技最新的8.69倍相比,估值明顯較低。

更值得留意的是,除了知行汽車科技之外,自動駕駛領域還有賽目科技文遠知行智加科技等公司計劃上市,有興趣投資自動駕駛賽道的投資者不愁沒有選擇,這可能會影響知行汽車科技將來上市的市場反應。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藥明合聯發盈喜淨利按年升50%

為制藥公司提供合同服務的藥明合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2268.HK)周二發盈喜,截至2025年六月底止,收入增長超過60%,經調整淨利潤增長超過67%,淨利潤增長逾50%,按去年中期的淨利是4.9億元人民幣,即今年盈利達7.4億元人民幣。 盈利大幅增長,主要是抗體偶聯藥物(ADC)的下游需求持續強勁,集團通過 穩固的地位及競爭優勢,獲生物偶聯藥物CRDMO的重要市場份額,以及新投產線的產能迅速爬坡,及生產設施持續保持高利用率及運營效率。 公司周三開市升9.1%報53.9港元,年初至今股價已升76%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稻草熊今年中期轉盈為虧

影視製作發行商稻草熊娛樂集團(2125.HK)周二表示,由於當期播映劇集數量減少,預計公司2025年上半年業績將轉盈為虧。 公司稱,截至6月底的六個月,預計淨虧損額介於350萬元至800萬元,去年同期盈利2,990萬元。公司補充,經調整後,2025年上半年預計淨虧損約290萬元至盈利160萬元,而上年同期淨利潤為3,790萬元。 稻草熊指出:「變動主要因為集團於2025年上半年,播出集數較少的「小而美精品化」創新劇集,集數減少使收入減低,而運營成本維持相對穩定。」 稻草熊娛樂周三開盤走低,早盤下跌6.7%至0.56港元,公司年內累計漲幅約18%。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ATRenew files ESG report

萬物新生加碼ESG承諾 制定減排目標

公司去年二手產品銷售增長,推動年收入增長26% 重點: 萬物新生去年處理、銷售了超3,530萬件二手智能手機及其他二手商品,23年銷售量為3,230萬件 公司設定了雄心勃勃的減排目標,希望在2030年前將範圍一和範圍二排放量較2024年水平削減35%,範圍三排放量削減50%   梁武仁 在ESG(環境、社會和管制)領域,萬物新生(RERE.US)天生佔據有利地位。作為一家專業回收公司,它通過業務增長即可減少污染——這正是ESG中的「E」。公司的年度ESG報告詳細闡述其如何減少污染,以及在此過程中如何助力打造綠色環境。 公司去年處理、銷售了超過3,530萬件二手商品,23年銷售量為3,230萬件,驅動2024年的營收增長26%,達到163億元(約23億美元)。公司指出,為擴展其回收產品類型,2022年啓動的 「多品類」戰略在去年獲得「強勁勢頭」,其多品類回收門店數量增加了一倍多。 在電子產品回收這個傳統優勢領域之外,多品類業務將回收範圍擴展至名牌箱包、黃金乃至名酒等其他消費品回收領域,這些物品如果不進行回收的話,很可能會被當成垃圾處理。 萬物新生還拓展了以舊換新服務,以配合國家通過補貼及其他激勵措施鼓勵以舊換新,進而提振消費的計劃。截至去年底,公司在中國擁有超過1,800家線下門店,其中超過650家提供多品類回收服務。 技術無疑是公司的重要賦能因素。具體而言,它使用人工智能檢測二手產品,以簡化運營並確保結果更加一致。 回收對環境保護至關重要,原因有多重。以萬物新生的核心回收產品——手機為例:這些設備含有大量化學物質,不當處置會使有害物釋放到環境中。 丟棄舊手機同時意味著購買新機,導致稀土等資源的大量消耗,而目前的稀土資源短缺正在影響全球市場。開採此類礦物也會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因為生產過程往往伴隨森林砍伐和水污染。同時,製造及運輸新手機會釋放溫室氣體,這正是全球變暖與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 早在2022年,WEEE(廢棄電子電氣設備)論壇估計,當年將有約53億部智能手機被棄置,相當於當時總擁有量的近三分之一。儘管沒有更新的數據,但由於電子設備整體回收率較低,估計近年來棄置手機的數量還在增長中。依據另一項同樣源於2022年的預測,因為不足2%的設備被回收,僅中國報廢智能手機數量將在2025年達到60億部。 廢棄手機僅僅是日益增長的電子廢棄物(e-waste)中的一小部分。有數據估計,電子廢棄物年總量約4,000萬噸,僅約12.5%被回收。其餘被填埋或焚燒,均對環境造成危害。 電子廢棄物 電子廢棄物管理是萬物新生為ESG中的「E」部分做出貢獻的另一領域。公司稱,去年通過環保方式處置13.7萬台電子設備,使電子廢棄物污染減少21.9噸,高於2023年的17.8噸。 除這些成就外,萬物新生正主動致力減少自身碳足跡,這是在ESG中實現「E」目標的另一關鍵環節。 公司設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標,在2030年前將「範圍一」(Scope 1)和「範圍二」(Scope 2)排放強度——即單位經濟產出帶來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24年水平降低35%。萬物新生目前未產生任何「範圍一排放」,即溫室氣體覈算體系(Greenhouse Gas Protocol)下由其擁有或控制的源頭排放的二氧化碳。因此,實際運作中,公司著力於大幅削減通過採購電力產生的「範圍二」排放。 公司還以2024年為基準,期望在2030年前將「範圍三」(Scope 3)排放量減半。此類排放間接源於多種來源,例如用於配送及員工通勤的交通運輸。 這些目標是公司未來大目標中的一部分——整體目標是在2030年實現碳達峰,並在隨後三十年內達成碳中和,契合國家規劃。儘管實現減排或有挑戰,萬物新生仍專注於通過技術手段提升能源效率。雖然其在2022年至2023年成功將「範圍二」排放強度從0.30降至0.28,但我們注意到去年該數字回升至0.31。未來五年維持下降軌跡需持續努力,才能達成「範圍二」減排目標。 萬物新生對環境承諾相當明確:僅其持續披露「範圍三」排放這一點便是擲地有聲。此類數據因需追蹤估算多種排放源,且整合過程複雜繁瑣,故鮮有公司願意披露。兩年前,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在其氣候披露要求的原提案中納入強制「範圍三」排放披露;但遭到許多公司反對,導致SEC最終從正式規則中剔除。 萬物新生亦在改進ESG中的其他領域,其風險管理委員會採取包括主動識別潛在問題在內的各種措施。 這些努力也得到了第三方的認可——標普全球企業可持續性評估(The…

簡訊:上市不足兩年 優必選第五次配股

機器人製造商深圳市優必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880.HK)周二公布, 配售3,015.5萬新股,相當擴大已發行股本的6.4%,每股配售價82港元,較周一收市價折讓9.1%。 集資所得淨額約24.1億港元,將用於業務運營及發展、償還集團相關金融機構授信業務下的款項。 優必選自2023年12月上市以來頻頻在市場集資,之前四次配售共集資19億港元,連同是次配售,共集資達43億港元。 優必選周二開市跌3.6%報港元,股價持續向下走,中午收市跌近6%報85.15港元。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