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LX.US 6969.HK
RLX Technology reported net revenue of 428 million yuan

過去兩年電子煙行業遭到監管鐵拳的洗禮,霧芯科技第三季季績表現只能算中規中矩,但公司冀開拓海外市場可能為其帶來新增長動力。

重點:

  • 霧芯科技三季度淨營收4.28億元,環比略有改善,但淨利潤1.73億元,較二季度倒退15%
  • 公司於11月10日剛終止與Relx現有的不競爭協議,為其於中國境外開展電子煙產品業務掃除障礙

     

羅小芹   

自2021年中國政府出台《電子煙專賣法實施條例》,將電子煙行業納入國家煙草專賣局的監管範圍,去年11月1日又對內地銷售的電子煙產品開徵36%銷售稅。隨着政府監管力度不斷加強,多家電子煙企今年第一季季績均出現斷崖式下滑,至今年第三季情況才步入穩定,但與新規前的高峰難可比較。

霧芯科技有限公司(RLX.US)第三季度淨營收爲4.28億元,同比下降59%,但環比增長13.2%,反映公司擴大合規產品組合,以抵銷監管加強的負面影響開始湊效。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計的淨利潤為1.73億元,同比下降65.8%,環比亦下降15%,顯示市場經營環境依然嚴峻。

電子煙股價如過山車

霧芯第三季毛利率爲24.7%,相比去年同季高達50%毛利率有大截差距,但這是去年仍未開徵高額銷售稅之前。此外,第三季總營運支出為1.45億元,同樣高於今年第二季的4,718萬元及去年同季的5,678萬元,營運支出大增主要與股權獎勵支出因股價下跌而增加有關,導致第三季淨營收增加、但淨利潤反降的情況。

霧芯於2021年1月在美上市,每份ADS招股價12美元,曾高見29.51美元,過去半年股價曾低見1.39美元,最新報2.03美元,較高峰水平累跌逾93%,市值跌至31.9億美元。公司股價波動如飛墮的過山車,呼應著過去兩年電子煙行業遭遇監管鐵拳打擊的困境。

另一家在港上市的電子煙企思摩爾國際(6969.HK)同樣於2021年1月股價創下84.5港元高位,本周一收報6.96港元,累跌幅度亦近92%。

市場曾經擔心中國政府有意扼殺電子煙產業的生存空間,導致電子煙企股份過去一段時間持續被拋售,但按目前情況看,當局將電子煙納入煙草產業的立法框架,可能有助釐清行業監管的不確定,為該產業提供有限但合法的生存空間,但監管力度僅僅讓行業有實力的營運者生存。

此外,消費者似乎對電子煙新規缺乏認識,減緩了向合規產品過渡的過程,亦令合規經營商面對不少挑戰,需要讓消費者了解新法規、合規產品的優勢以及非法產品的危險。霧芯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CEO汪莹在分析員會議上就引用上海交通大學的一項調查稱,現時只有40%的消費者主要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電子煙產品,另有17%的曾經嘗試過合規的產品,她認為對消費者的教育對行業至關重要,但這需要時間和精力。

去年中國政府出台《電子煙管理辦法》,禁止銷售除煙草口味以外的調味電子煙和自行添加霧化物的電子煙,亦針對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煙和「上頭」的電子煙產品等違法行為展開專項整治工作,讓電子煙企重整產品組合,以避免觸犯新規,霧芯為此迅速擴大口味產品範圍,最新提供了17種不同的合規煙草口味,而去年10月時只有2種。

在筒式過濾器方面,霧芯迄今提供5種不同價位的獨特系列相容設備,一年前只有Phantom和Phantom Pro等兩系列產品。今年10月我們推出可調節功率的新產品,其價格比 Phantom Pro更實惠。

經營日益困難

面對中國市場監管力度加強,以及行業競爭日趨激烈,內地電子煙企經營環境愈來愈困難。根據思摩爾第三季財務更新,公司季內來自中國內地市場收入同比大跌85.6%,拖累整體收入同比下降約10.3%。

單靠優化及擴大產品組合,短未期廿有助扭轉中國市場的弱勢,開拓海外市場似乎已成為這些行業巨頭的出路。為抓住國際市場潛在的成長機會,霧芯於2023年11月10日終止了與分銷網絡Relx Inc.現有不競爭協議,為其明年自行開拓中國境外市場舖路,公司近期亦獲得國際認證機構European Technologies頒發測試設施證書的認可,成為中國首家獲得此認證的電子煙品牌,相信有助其品牌於國際市場的推廣。

目前霧芯的延伸市盈率(Trailing PE)為196.3倍,遠高於思摩爾的為20.72倍,霧芯股價相對其他同業存在非常高的溢價,而且拓展海外市場要待明年,以現價追入似乎值博率不大。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思摩爾收入升盈利跌 中期賺4.9億元

主營電子霧化技術的思摩爾國際控股有限公司(6969.HK)周三公布,截至6月底止的中期收入同比上升18.3%至60億元人民幣(下同),但盈利下跌28%至4.92億元。 公司解釋收入上升盈利大跌的原因,主要是期內以股份為基礎的付款開支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同時又加大自有品牌產品的市場開發力度。另外,集團的法律及合規服務相關費用亦大增。 思摩爾周四開市跌0.6%至22.22港元,股價今年以來已上升67%。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Investors pile into CANbridge stock

北海康成完成1億港元戰略定增 兩個半月股價飆漲逾15倍

罕見病賽道存在患者基數天花板與支付體系瓶頸,需警惕短期估值泡沫風險 重點: 戰略合作可大大緩解北海康成的現金流壓力,2024年末現金僅剩1050萬元 北海康成市值的更大想象空間在於更廣闊、支付能力更強的海外市場    莫莉 2025年的港股市場,創新藥板塊以113%的指數漲幅成為全球醫藥資產的領跑者,遠超納斯達克生物科技指數與A股醫藥板塊。在這場資本盛宴中,罕見病龍頭企業北海康成製藥有限公司(1228.HK)成為漲幅冠軍,從5月末的0.136港元到8月14日盤中高點2.30港元,兩個半月的股價漲幅高達1,591%,市值亦從不足1億港元,飆升至突破9億港元。 北海康成股價在短期內暴漲背後,是三重關鍵利好的集中釋放:5月自研戈謝病新藥獲批上市並於7月開出首張處方;8月國家醫保局《商保創新藥目錄》初審通過其三款產品,罕見病支付體系破冰在望;同期引入百洋醫藥1億港元戰略定增,一舉緩解現金流枯竭危機。 北海康成最近的一次上漲周期為8月7日至13日,在這四個交易日內,其股價分別單日上漲了7.07%、27.36%、23.7%和25.75%。這一輪大漲的背後是北海康成與青島百洋醫藥股份有限公司(301015.SZ)的戰略合作。根據雙方的協議,北海康成將以每股1.34港元的價格向百洋醫藥發行總價為1億港元的股份,百洋醫藥認購的股份將約佔公司現有已發行股本的17.65%,及經擴大後股本的14.99%。 百洋醫藥的主營業務是為上游藥企提供醫藥產品的品牌運營、批發配送及零售,合作企業包括羅氏製藥、阿斯利康、安斯泰來等全球知名藥企。除了直接入股北海康成,百洋醫藥也獲得了北海康成在中國內地、香港及澳門特定產品的獨家商業服務業務,百洋醫藥的關聯公司還可選擇作為上述市場的分銷商。 北海康成表示,此次戰略股權融資旨在優化其商業化運營模式並增強其商業能力,加速已上市產品的市場滲透。公司尚未明示的是,這場合作亦可大大緩解北海康成的現金流壓力。據公司2024年財報,期內的營收僅8,510萬元,同比減少約17.3%,而年內虧損高達4.43億元,同比虧損增加16.84%,期末現金僅剩1050萬元。 有望破解支付難題 北海康成在罕見病領域研發實力受到認可,亦有三款獲批上市的創新藥產品,為何業績表現如此慘淡?因為罕見病患者的數量少,無法通過規模效應攤薄成本,但罕見病藥物的研發成本高導致定價昂貴,國內醫保基金優先保障基礎疾病,對於治療費用高昂的罕見病藥物報銷較少。 以北海康成最新上市的產品維拉苷酶β - CAN103(商品名:戈芮寧)為例,這是中國首個自主研發的針對戈謝病的酶替代療法(ERT),於5月15日正式獲批上市,7月2日開出首個處方,正式進入臨床應用。戈謝病是一種遺傳性糖脂代謝疾病,在全球範圍內屬罕見病,過去中國患者只能使用進口藥物,一年治療費用逾百萬元,戈芮寧的上市定價對比同類的現有療法的降價至少在50%以上。但是,戈謝病在中國的患者僅約3,000人,即便大幅降價提高患者的可及性,也難以為公司帶來大額營收。 8月12日,國家醫保局公布的首批「商保創新藥目錄」初審名單中,北海康成的戈芮寧、用於治療黏多糖貯積症的海芮思以及治療膽汁淤積性瘙癢的邁芮倍三款產品全部入圍。北海康成表示,此次調整進一步豐富了醫保和商業保險對創新藥物的覆蓋範圍,有助於提升罕見病患者的可及性和治療質量。 「商保創新藥目錄」是2025年國家醫保談判首次設立的,聚焦創新程度高、臨床價值顯著但支付壓力較大的藥品。該目錄通過商業保險的補充支付機制,為高價罕見病藥物構建了多層次支付通路,或許能化解「患者用不起、企業難回款」的行業困境。 儘管國內罕見病支付體系正在升級,但北海康成市值的更大想象空間在於更廣闊、支付能力更強的海外市場。公司透露,正在計劃推動戈芮寧出海。當前北海康成的市銷率約為8.4倍,同樣佈局罕見病的榮昌生物(9995.HK;688331.SH)的市銷率約為23倍,顯示前者的股價曾長期被低估。投資者押注北海康成潛在的重磅BD交易前景,可罕見病賽道存在患者基數天花板與支付體系瓶頸,仍需警惕短期估值泡沫風險。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愛奇藝二季度同比轉盈為虧蝕1.4億

在線視頻服務提供商愛奇藝(IQ.US)周三公布,第二季度營收同比下降11%至66.3億元,並錄得淨虧損1.337億元,上年同期實現淨利潤6,870萬元。 公司會員服務營收同比下滑9%至40.9億元,在線廣告服務營收同比下降13%至12.7億元,內容分發業務營收亦下跌37%至4.37億元。 據路透社報道,紐約上市的愛奇藝已聘請投行籌備赴港雙重上市,擬募集資金2億至3億美元。報道援引知情人士稱,公司計劃於第三季度提交香港上市申請,並有望在2026年農歷新年前完成。 愛奇藝股價周三收漲0.9%,收報$2.30美元,股份年內累計漲幅達14%。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傳Shein擬將總部遷回中國 為赴港上市鋪路

在美國與英國的上市計劃遇阻後,快時尚電商平台Shein據報考慮將總部從新加坡遷回中國,以爭取監管部門對公司在香港上市的批准。 彭博引述知情人士表示,目前註冊於新加坡的Shein已就其在中國設立母公司的事宜諮詢律師。他們表示,目前討論尚處初步階段,Shein無法保證一定會推進這一舉措。 Shein於南京成立,至2021年才將總部遷至新加坡,以標榜自己為全球性公司,嘗試淡化其來自中國。此前,在未獲得紐約及倫敦上市的監管批准後,Shein傳出已透過保密途徑提出赴港上市申請。 不過,雖然總部不在中國,但公司仍然受到內地監管機構的監督,因為中證監要求所有與國家有實質聯繫的公司,即使不是在內地註冊成立的公司,在任何地方上市前都需要通過審查。 Shein此舉可能有助其獲得內地監管機構批准,部份原因是內地當局可以向 Shein的收入徵稅。遷冊亦可以讓當局對Shein的龐大數據庫,實施更大的監督。自2023年起,內地當局要求企業在海外上市前,接受數據安全審查。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