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宣佈對網約車巨頭滴滴全球處以80億元罰款,但當局沒有解如何計算該宗天價罰款

重點:

  • 中國網信辦對滴滴重罰逾80億元,以結束對其長達一年的網路安全調查,但其罰款準則引起市場關注
  • 分析估計,滴滴需動用內部資源繳交罰款,才能開展赴港上市計畫

羅小芹

用80億元解決一個噩夢,昂貴嗎?

7月21日,國家互聯網資訊辦公室(網信辦)公佈對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DIDIY.US)的網路安全審查相關行政處罰的決定,並施以80.26億元罰款。網信辦稱,滴滴違反《網路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資訊保護法》的行為事實清楚、證據確鑿、情節嚴重、性質惡劣。此外,網信辦也對公司董事長兼CEO程維、總裁柳青各處罰100萬元。

滴滴的罰款額相當於去年總營收1,738億元約4.6%,是繼去年4月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因違反《反壟斷法》被重罰182.28億元後,企業罰款金額最高的個案。

《反壟斷法》列明,企業經營者一經認定違規,罰款最高可達上一個財年營收的10%。然而,網路安全法規對罰款的準則並非與營收掛勾,而是按違法所得處以一至十倍罰款,滴滴今次罰款額為網安違規個案中最高,惟網信辦未有披露滴滴實際違法所得的金額,故無從得知80億元罰款是如何決定。

解封新用戶

網信辦解釋,滴滴未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部門要求,履行網路安全、數據安全、個人資訊保護義務,置國家網路安全、數據安全於不顧,相關違法行為最早開始於2015年6月,時間長達7年,情節嚴重,故從嚴處罰。

去年滴滴趕在中國共產黨誕辰紀念日(7月1日)前一天赴美上市,觸動國家網路安全的逆鱗,其後網信辦對滴滴展開長達一年的網安調查及整改,今次重罰是完成網安調查的結果,當局同時會恢復滴滴應用程式(App)的功能,包括解封其吸納新用戶的限制,為滴滴赴港上市掃除最大障礙。

由於網信辦早在滴滴上市之初,便以該公司旗下App存在“嚴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資訊問題”為由,飭令將該公司旗下26款App下架,導致新業務受嚴重衝擊,公司股價節節敗退。

今年5月中,滴滴曾低見1.37美元歷史低位,比招股價14美元累挫九成。公司向股東遊說,只有在紐約證交所退市,才能解決網路安全審查的死結,最終在5月23日的股東會表決通過退市,結束其短暫坎坷的上市歷程,其股份則轉移至場外交易。

近日市場盛傳當局有意放生滴滴,連初步罰款額都已敲定,市場對滴滴重回資本市場的信心稍稍恢復,上週四收報3.8美元,比5月低位回升177%。

智易東方證券行政總裁藺常念認為,滴滴需要騰出內部資源先交罰款,才能開展在香港的上市程式。基於滴滴新業務受當局高調打壓,而且防疫封禁措施持續影響人們出行,估計網約車業務不會太好,即使能成功在港股集資,規模可能不夠繳交罰款。

據滴滴財報顯示,去年底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440億元,但去年經營活動衍生現金流負數約134.1億元,按照這樣的燒錢速度,滴滴至多可營運兩年多時間,這還未計算80億元罰款額,以及因退市而面臨美國投資者的潛在索償。

估值大落後

即使滴滴繳交罰款換取“重生”,面對官方對科企龍頭的嚴格監管,加上競爭對手崛起,在此消彼長下,滴滴的主導地位也受到挑戰。

據市場調查公司QuestMobile估計,去年滴滴每月活躍使用者(MAU)為8,070萬,同比下降20%;反觀由吉利控股集團持有的曹操出行和T3網約車,去年MAU分別錄得65%及125%增長,可見滴滴的市場份額正被搶佔。

從估值上看,滴滴最新市銷率僅0.3倍,遠低於國際同業優步(UBER.US)的1.9倍,與快狗打車(2246.HK)、Grab Holdings(GRAB.US)的5.9倍與13.9倍相比,就連零頭也不如,可見滴滴在監管政策及中國嚴格防疫措施的雙重打擊下,投資者抱持非常保守的看法。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順豐首季業績盈收雙升

物流企業順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936.HK, 002352.SZ)周一公布首季度業績,收入按年上升6.9%至698億元人民幣(下同),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利潤為22.3億元,按年升16.9%。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利潤為19.7億元,按年升19%。 首季度實現總件量35.6億票,同比增長19.7%。當中速運物流受惠於公司完善產品矩陣,以及強化服務競爭力,收入同比增長7.2%。供應鏈及國際業務收入同比增長9.9%,主要受惠於公司持續加強國際網路能力建設。 周二順豐開市升1.3%報37.8港元,現股價較公司去年上市定價高1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Nanhua Futures filing for Hong Kong IPO as its global expansion efforts are encountering the setback of tariff war

南華期貨申港上市 全球擴張碰上關稅戰

南華期貨A股於2019年8月在上證交易所掛牌,今次若成功在港上市,可進一步深化國際化戰略 重點: 南華期貨去年淨利潤4.58億元,按年升13.7% 未來力拓海外市場   徐緯珺 在關稅陰霾下,近月全球金融市場大幅波動,加上地緣政治緊張、經濟政策轉變,投資者的避險情緒有增無減,已在上證交易所掛牌的南華期貨股份有限公司(603093.SH),無懼市場的不確定性,依然申請來港上市,希望透過A+H上市,進一步鞏固國際化戰略。 根據上市申請文件,南華期貨於1996年成立,是中國首批期貨公司之一,總部在中國杭州,與香港上市的南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0619.HK)或其聯營公司(包括南華期貨有限公司)沒有任何關連。為降低訴訟的潛在風險,公司以橫華國際的名義在香港開展業務。 南華期貨的業務主要有四個板塊:中國境內期貨經紀業務、中國境內風險管理服務、中國境內財富管理業務,以及境外金融服務,前三者是境內業務,最後一項是境外業務。以2024年經調整經營收入計算,境內業務約佔51%,境外業務約佔48%,餘為其他業務。 境外交易量上升 公司主要收入來自佣金及手續費,還有利息收入。中國境內期貨經紀佣金及手續費淨收入,2023年為4.04億元,2024年減少25.8%至3億元;同期境外淨收入則由1億元增加45.7%至1.46億元。主要原因是中國境內期貨經紀平均佣金率下降,而境外期貨交易量則不斷上升。 南華期貨的境外金融服務包括期貨服務、資產管理、證券經紀及槓桿式外匯交易,目前在香港、芝加哥、新加坡及倫敦都已設立據點。 過去三個年度,南華期貨淨利潤都有增長,由2022年的2.46億元增至2023年的4.03億元,增幅63.8%;2024年增至4.58億元,增幅13.7%,淨利潤得到改善,主要歸因於境外金融服務的盈利能力持續增強。 加強境外業務發展,是集團未來的一個目標,如成功在香港上市集資,可以加強境外附屬公司的資本基礎,藉此擴展境外業務,以提升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及風險應對能力。 不過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為南華期貨的全球擴張戰略帶來隱憂,某些國家的政府可能會對外國公司實施更嚴格的監管規定或設置障礙,對公司擴張不利。 加強科技抗同質化 至於境內業務,三個板塊中以期貨經紀業務為主,要在高度競爭的市場中脫穎而出,必須要創新和提供獨特價值的產品或服務。因應市場發展,南華期貨定下技術創新為企業戰略的核心,持續推進金融科技和數字技術的發展,加強期現交易風險管理系統,優化交易系統的速度和可靠性,打造獨特的競爭優勢。目前國內期貨公司同質化嚴重,南華期貨以技術創新為核心,大方向正確。 現時在香港掛牌的同類股有弘業期貨(3678.HK,001236.SZ)與中泰期貨(1461.HK),在業務與規模方面,跟南華期貨相差不太遠。弘業期貨是首家「A+H」期貨公司,在港股市場具有先發優勢,H股現時的市盈率約73倍;中泰期貨則是通過港股市場融資強化國際化布局,現時的市盈率高逾100倍。惟此二股的成交量未算活躍,市盈率的參考性不高。 南華期貨上市定價,較可取的是參考內地同業,例如國內期貨行業龍頭永安期貨(600927.SH),現時的市盈率約25倍;瑞達期貨(002961.SZ)約17倍;南華期貨本身A股的市盈率也只是17倍左右,以此推算,南華期貨H股定價估計也不會太高。 總括來說,雖然南華期貨是最早實施全球化戰略的公司之一,在不同海外市場已打下基礎,領先很多同業,但目前全球金融市場存在非常多變數,包括關稅、地緣政治、經濟政策等,這些不可測因素,是最大的風險所在。此外,香港投資者對內地期貨公司業務模式了解有限,亦有可能影響其H股估值。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受惠大電視熱銷 TCL首季業績增長強勁

TCL電子控股有限公司(1070.HK)周日披露,在高端大屏及高分辨率機型銷售強勁的推動下,公司一季度電視機出貨量同比增長11.4%至651萬台,同期營收增速達銷量增速一倍,錄得22.3%的同比增長。 數據顯示,公司最新季度65英吋及以上大屏電視出貨量同比勁增33%,佔整體銷量的27.7%,較去年同期提升4.5個百分點。當季出貨機型的平均屏幕尺寸同比增加1.9英吋至53.4英吋。其高分辨率Mini LED電視季度出貨量同比激增233%,在總出貨量中的佔比從去年同期的3%增長超過一倍至8.8%。 周一香港市場午後交易時段,TCL電子股價上漲5.8%。該股今年以來累計漲幅約達50%。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Shein上調美國商品售價 部分漲幅高達377%

快時尚巨頭Shein在美國即將對小包裹徵收關稅前,率先調高產品售價,調幅最高達377%,反映貿易戰對美國消費者的直接衝擊。 據彭博新聞報道,上周五起,Shein在美容與健康類的100大熱門商品平均漲幅達到51%;家居與廚房用品以及玩具類產品平均漲幅為30%。而Shein最暢銷的女裝類別,平均價格亦上調了8%。其中一款10件裝廚房毛巾價格,由前一天的1.28美元暴漲至第二天的6.10美元,升幅高達377% 美國政府於4月初宣布對所有中國商品徵收高達145%的關稅,並將於5月2日起,終止針對中國與香港商品的小額包裹免稅政策。此外,每件郵寄商品的處理費也將提高至100美元。報道稱,Shein已鼓勵供應商在越南設廠,Temu則推動中國工廠採「半託管」模式,大批量將貨品直運美國。 此前,Shein與Temu已向消費者預告,受「全球貿易規則和關稅變更」影響,營運成本上升,因此自4月25日起調整價格,以維持產品品質。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