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9.HK 301039.SHE

最新:集裝箱卡車製造商中集車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839.HK; 301039.SZ)表示,預計今年上半年利潤為18億元至20億元,比去年同期的3.66億元大增約400%。

利好:中集車輛週五收市後發佈的公告稱,其強勁表現歸因於北美市場持續通脹和供應鏈短缺,以及其他海外市場的強勁增長。

值得關注:該公司今年上半年的利潤中,約一半來自資產轉讓的一次性收益。剔除該收益,其上半年利潤將為9.29億元至11億元。

深度:中集車輛為中國、北美和歐洲的客戶製造和銷售半掛車。該公司在2020年和2021年連續兩年實現破紀錄的收入,但在俄羅斯和烏克蘭衝突、以及中國實施嚴格新冠病毒控制措施的背景下,導致全球貿易惡化,其去年的收入下降14.6%。但疫情結束後,公司預計今年將恢復強勁增長,雅虎財經調查的7位分析師預測其今年收入平均增長35%。

市場反應:中集車輛香港股價週一上漲3%,深圳股價上漲6.5%。兩只股票目前的交易價格均處於 過去52周的中上水平。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翻譯:陽歌

新聞

簡訊:海外收益提升 泡泡瑪特料上半年多賺350%

潮玩品牌泡泡瑪特國際集團有限公司(9992.HK)周二公布,截至6月30日止六個月收入按年增長不低於200%,不包括金融工具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淨利潤增長不低於350%。 集團指出,業績大幅增長主因包括旗下IP在全球認可度提升、產品品類多樣化推動營收增長、海外市場持續擴張帶動收入結構優化,以及規模效應與成本控制進一步提升盈利能力。 泡泡瑪特股價周三低開,至中午休市報246.4港元,跌6.38%。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robotaxi commercialization faces hidden barriers

中國Robotaxi商用推進面臨隱性門檻

Robotaxi實現全面落地,關鍵門檻已從技術突破轉向商業模式可行性、成本結構優化與政策法規配套能否同步落地    頭豹研究院 2025年,Robotaxi產業邁入規模化運營關鍵期。硬件降本與算法優化成為商業化前提。特斯拉(TSLA.US)Cybercab採用無方向盤設計及「無箱式」製造工藝,預計2026年單車成本降至2.5萬美元,較Waymo同類車型降低70%。 中國企業同步突破:百度(BIDU.US; 9888.HK)Apollo RT6通過量產激光雷達將硬件成本壓縮至2.9萬美元,文遠知行(WRD.US)第七代系統實現傳感器數量減少30%的同時提升感知精度。 在試點方面,目前,北京、上海等10餘城已允許完全無人駕駛收費運營,深圳明確事故責任由車企及系統供應商承擔,政策紅利推動運營範圍擴展。隨著Robotaxi在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常見,那麼距離Robotaxi全面在中國落地,還有哪些門檻? 推向全國的挑戰 盈利模式、法規協同與安全人員比例仍是挑戰,但隨著成本下降與政策支持,Robotaxi正逐步邁向商業化正循環。 儘管技術本身的進步至關重要,但Robotaxi的商業化落地更依賴於一系列非技術因素的考量。首先,商業閉環的形成是大規模落地實現的關鍵之一。Robotaxi作為新興的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其市場定位旨在提供比傳統網約車更具成本效益的替代方案。 Robotaxi長期有望透過減人力與全天候運營降低成本,但短期仍面臨原車、感測器、維護等高昂成本壓力。然而,從短期來看,Robotaxi的製造商將面臨商業化過程中的初期成本挑戰,主要成本包括車輛的固定成本(原車、傳感器、改裝成本)、年度維護和運營費、市場推廣活動的費用,以及其他與新技術推廣相關的支出。據統計,2023年,原車、傳感器、年度維護和運營費和改裝費用分別約為10萬元、8萬元、8萬元、1萬元。前三者成本佔比比較高,分別為37%、29.6%、29.6% 其次是政策支持。Robotaxi的全面落地仍需政策支持與法規配套,涵蓋安全性、倫理與社會接受度等面向。Robotaxi的全面商業化,需要政策層面的支持——允許其在開放路段與網約車一樣自由行駛。然而,政府在制定全面開放政策時,需要綜合考慮技術成熟度、社會接受度以及潛在的安全和倫理問題。鑒於這些因素,政府對全面開放Robotaxi的政策持謹慎態度,以確保在推動技術創新的同時,也能夠保障公共安全和社會穩定。 Robotaxi具備全天候運行與高周轉率優勢,據Waymo估算,其行駛里程是普通車輛6倍,因此從經濟效益角度來講,Robotaxi具備極大的優勢。然而當前現實是,Robotaxi無法在完全開放的場景中運行,且其技術成熟度、安全性尚未受到市場認可。廠商搶佔市場所花費的營銷補貼是一筆較大的支出,同時,技術研發的持續投入、日常運維及安全員等人力成本、專用車輛的高昂改裝與採購成本都將為廠商帶來不小的資金壓力。 Robotaxi車輛本身的製造成本已能夠控制在合理範圍內,使得其在人工替代方面具有潛力。隨著市場認知度的提升和政策環境的成熟,Robotaxi試點範圍擴大甚至能夠在廣泛的開放道路上行駛,其規模化運營將有效降低單位成本,業內普遍預期,當單一城市Robotaxi的保有量達到1,000輛時,將迎來其運營的盈虧平衡點。 頭豹研究院中國是行企研究原創內容平台和創新的數字化研究服務提供商,擁有近百名資深分析師,聯繫方式:CS@leadleo.com 本文內容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咏竹坊立場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Tinci Materials seeking a Hong Kong listing after reporting a 70% drop in net profit last year

去年淨利驟降七成 天賜材料赴港尋出路

在鋰價下行、盈利承壓的當下,天賜材料希望赴港上市以促進國際化戰略的發展 重點: 公司稱赴港上市目的是為深入推進全球化戰略布局 公司去年盈利驟降74.4%至4.83億元   李世達 新能源材料產業鏈持續受到高度關注,在A股市值逾350億元(48.8億美元)的化工材料生產商廣州天賜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002709.SZ),正積極推進香港上市計劃。市場關注這家鋰電材料賽道的A股明星,是否能在港股市場再現高光。 天賜材料在公告中稱,今次發行H股目的是深入推進公司全球化戰略布局,打造國際化資本運作平台,滿足海外業務持續發展需要及提質增效要求,以及提升集團在國際市場的綜合競爭實力,鞏固行業地位。 成立於2000年的天賜材料,初期主營日化行業所需的表面活性劑,隨後在2011年加碼布局的鋰電池電解液業務,令業務發展進入快車道。電解液是鋰離子電池的核心材料之一,隨著新能源汽車與儲能市場的爆發,電解液需求量迅速攀升,亦成為供應鏈中的戰略資源。 天賜材料的電解液產品廣泛應用於動力電池、儲能電池及3C數碼電池,其電解液及原材料在2024年佔據公司總收入的81%以上。根據高工鋰電與華安證券等數據,天賜材料在中國電解液市場的市佔率約為13%,為行業前三名。 天賜材料已打入多家全球知名電池與整車企業供應鏈,包括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億緯鋰能等國內龍頭,以及LG新能源、三星SDI、SK On、特斯拉等國際大客戶。在消費電子領域,公司則供應蘋果、華為、小米等品牌的電池供應鏈。 利率創19年新低 不過,隨著行業進入價格戰與去庫存階段,天賜材料的收入雖保持百億水準,但利潤大幅滑落。根據天賜材料2024年年報,公司收入按年下滑18.8%至125.18億元,股東應佔溢利則驟降74.4%至4.83億元。 導致業績大幅下滑的主因,是電解液產品均價從高點大幅回落。2023年起,鋰價與電池材料價格普遍下行,加上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去庫存壓力釋放,天賜材料產品單價也跟著回落。 根據IFIND數據,2024年,鋰電池主要材料六氟磷酸鋰價格從2022年高點每噸59萬元噸跌至每噸70,000多元,跌幅超90%,帶動電解液均價跌幅超過60%。因此,儘管公司去年電解液銷量取得26%的增長,收入與利潤仍因單價下跌35%而承壓,電解液毛利率滑落7.8個百分點至17.45%,創下19年新低。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第四季度收入36.6億元,環比與同比均有增長,當季淨利達1.46億元,毛利率亦回升至19.9%。第一季業績持續向好,收入與利潤分別年增41.6%及30.8%,似乎已出現谷底反彈的跡象。 就在業績看似止跌回升之際,天賜材料選擇加速赴港掛牌,具有多重戰略考量。 首先,H股上市有助於拓寬融資渠道,對沖A股市場資金面偏緊與估值波動。雖然短期獲利承壓,但從中長期來看,公司仍掌握核心技術並具備全球產能布局優勢,在電解液行業具代表性,具備對國際投資人講述中國新能源材料產業升級故事的潛力。 海外布局初現 其次,港股平台有助於吸引長期持股機構與海外基金,提高公司全球化品牌形象。目前公司已於韓國設立法人「天賜韓國材料有限公司」,並啟動當地電解液工廠建設,服務LG新能源、SK On等韓系客戶,亦在匈牙利籌備歐洲工廠選址,配合歐洲電動車供應鏈需求。除工廠外,天賜還在日本、德國、印度等地設立技術支持或銷售據點,建立當地服務能力。目前,海外市場收入佔比仍低,但公司強調2025年起將加速放量,尤其在東南亞與歐洲布局的鋰電池產線逐步釋放下,有望實現出口與本地供應雙重成長。 從技術能力與全球客戶結構來看,天賜材料的電解液主業仍具有明顯優勢,隨著行業價格趨於平穩與新一代材料研發投產,公司基本面具備回溫基礎。然而,若未來成本控制與產品升級未能同步推進,利潤修復速度或將受限。對投資者而言,H股上市雖有望打開增量資金空間,但如何講好中國新能源材料的故事,仍須以可持續的獲利能力作為支撐。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山東黃金預計上半年純利增長最多120%

黃金生產商山東黃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1787.HK; 600547.SH)周一公布,預計上半年實現淨利潤25.5億元(3.56億美元)至30.5億元,較2024年同期增長84.3%到120.5%。 本公司預計上半年度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歸母淨利潤為25.5億元至人民幣30.5億元,同比增長80.3%到115.6%。 公司將業績增長歸因於統籌優化生產布局,提升精細管理水平,實現生產效率與資源利用率,另外,由於黃金價格上行,利潤漲幅較大。 山東黃金股價周二平開,至中午休市報26.50港元,跌1.6%。今年以來已升36%。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