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訊:正力新能首日掛牌開市升2%

中國鋰離子電池製造商江蘇正力新能電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3677)周一首日掛牌,開市報8.46元,較定價升2%。 正力新能發售1.22億股,一成在香港公開發售,九成國際配售,每股定價8.27元,集資淨額約9.28億元。香港公開發售超額2.51倍,國際配售剛足額。 集資所得的八成用於產能擴張、建設智能製造設施及柔性生產線,一成用於研發活動。 公司去年業績扭虧為盈賺9,101萬元人民幣(下同),前年則錄得虧損5.6億元。去年收入51.3億元,按年升兩成。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Stellantis宣布停止在波蘭生產零跑電動車

汽車製造商Stellantis(STLA.US)周二宣布,已自3月30日起停止在波蘭工廠組裝中國電動車製造商零跑汽車(9863.HK)的T03小型電動車,並正在評估其他生產方案。 路透社報道,這家法意合資汽車製造商表示,儘管仍全力推進零跑品牌在歐洲市場的推廣,但目前正在重新審視不同的生產選項,並未透露是否計劃將T03轉至其他歐洲工廠生產。 雙方去年亦已取消在波蘭生產第二款車型B10電動跨界車的計劃。據路透社報導,該決定與中國政府私下要求車企暫停對支持歐盟加徵中製電動車關稅的歐洲國家進行大規模投資有關,波蘭正是支持加稅的國家之一。相較之下,未對關稅表態的西班牙,如今成為B10生產計劃的新首選地點。 Stellantis目前持有與零跑合資成立的零跑國際51%股份,擁有該品牌在中國以外地區的獨家出口、銷售與製造權。零跑股價周三低開4.36%,報45港元,至中午休市報45.8港元,跌2.66%。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傳寧德時代擬收購蔚來換電業務

中國動力電池巨頭寧德時代(300750.SZ)據傳擬收購蔚來(NIO.US; 9866.HK)旗下換電業務公司蔚來能源(Nio Power),路透社稱,消息源並未透露收購價格,但蔚來能源去年融資時的估值超過100億元。 寧德時代上月宣布與蔚來簽署戰略協議,推進對蔚來旗下的換電業務蔚來能源(Nio Power)不超過25億元的戰略投資。對於收購傳聞,蔚來回應指回與包括寧德時代在內多個投資者合作推進換電站共建的項目,並將與寧德時代深化資本與業務合作。 蔚來能源目前在中國擁有3,200多座換電站,除了為蔚來車主提供換電與充電服務外,也向特斯拉(TSLA.US)及比亞迪(1211.HK;  002594.SZ)等電動車品牌開放。寧德時代去年底推出提升換電效率的「巧克力換電」(Choco-Swap)方案,宣布今年會建1,000座「巧克力換電站」。本月2日,寧德時代宣布與中國石化(0386.HK; 600028.SH)合作,雙方計劃今年在全國建設超過500座換電站,長期目標是擴至10,000座。 蔚來港股周二高開5.5%,報25.85港元,至中午收報25.70港元,升4.9%。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協鑫科技持續降低顆粒硅成本

生產太陽能物料的協鑫科技控股有限公司(3800.HK)周日發公告透露業務進展,今年首季度公司的顆粒硅平均對外含稅售價每公斤為36.15元人民幣(下同),平均生產成本為27.07元,按年下降28%;與去年全年的33.52元成本比較,則降低降低19%。 公司之前已表示,能降成本主是完成設備優化,以及生產過程中物料平衡及能源消耗等亦持續改善。 另外,公司亦公布光伏材料業務首季的EBITDA(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約為5.05億元人民幣。 周一協鑫科技開市跌8.4%至0.87港元,過去一年公司股價下跌近六成。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正力新能招股集資10億元

鋰電池製造商江蘇正力新能電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3677)周四在香港公開招股,將發售約1.22億股,每股招股價8.27元,一手300股,入場費2,506.02元,集資10億元。本月9日中午截止認購,14日正式掛牌。 2021至2023年,公司連年虧損,累計蝕近27億元人民幣(下同)。去年的收入51.3億元,按年增長23%,亦扭虧為盈賺9,101萬元。 正力新能成立於2019年,創始人之一的曹芳,是福耀玻璃創始人曹德旺的胞妹,她曾任職福耀玻璃銷售部經理、董事及副總經理。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Xiaomi’s stock fell over 5% after the fatal accident involving its SU7

新聞概要:SU7死亡事故引發安全質疑 小米股價急墜

小米電動車SU7發生致命車禍引發社會關注,小米集團股價重挫逾5%,創辦人雷軍承諾全力配合調查,不會迴避責任    李世達 小米集團(1810.HK)生產的電動車小米SU7日前在安徽銅陵發生嚴重交通事故,導致三名大學生死亡,引發廣泛關注。據路透社報道,小米汽車及小米創辦人雷軍於4月1日晚陸續發聲,承諾不會迴避責任,將全力配合調查並回應家屬與社會的疑問。受事故消息影響,小米集團(1810.HK)周二收報46.5港元,跌幅達5.49%,市值蒸發近700億港元(89.9億美元)。 事故發生於3月29日晚,一輛小米SU7標準版在安徽銅陵與隔離帶水泥樁發生碰撞,車輛隨後起火,造成駕駛人及兩名乘客死亡。據悉,三人為武漢在校大學生,當時正前往安徽參加考試。 小米汽車於4月1日發表聲明表示,事發前車輛處於NOA智能輔助駕駛狀態,以116公里時速行駛,在施工路段因變道而遭遇障礙物。系統發出警示後,駕駛人接管車輛並減速至約97公里,最終仍發生碰撞。 對於起火原因,小米初步推測與猛烈撞擊導致整車系統嚴重損毀有關,並非所謂「自燃」。目前事故車輛仍在警方調查中,小米方面尚未接觸車輛,因此暫時無法針對車門是否鎖死等細節作出說明。 無法識別水泥樁等障礙物 此外,小米也回應了外界對其輔助駕駛系統的質疑。SU7配備的前向碰撞預警(FCW)與自動緊急煞車(AEB)功能,無法識別如水馬、水泥樁等非車輛障礙物。小米強調,NOA屬於L2級輔助駕駛,駕駛人需全程負責監控道路情況。 針對外界質疑小米未即時聯繫家屬,公司表示在警方指導下已於4月1日下午嘗試安排會面,目前仍在等待通知。雷軍當晚亦於微博發文,對罹難者家屬表達慰問,並強調無論結果如何,小米都不會逃避責任,會持續配合警方與社會的調查與追問。 小米集團於去年3月推出首款電動車SU7,截至今年2月底,累計交付量已超過20萬輛。根據公司年報,電動車業務去年收入為321億元(44.2億美元),帶動公司整體收入按年增長35%至3,659億元,被雷軍稱為「史上最強財報」。小米集團股價過去一年漲幅超180%,但自3月19日創下歷史最高價59.45港元後,已下跌超過 20%。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黑芝麻去年扭虧為盈賺逾3億

智能駕駛技術公司黑芝麻國際控股有限公司(2533.HK)周一公布2024年度業績,收入增加51.8%至4.74億元人民幣(下同),盈利3.13億元,2023年錄虧損48.6億元。 公司得以扭虧為盈,主要是因為金融工具公允價值變動,錄得20.5億元的盈利,相反2023年則出現虧損31.8億元。從經營層面看,公司出現經營虧損17.5億元,按年增加3%。 黑芝麻周二開市升1.3%至23港元,公司股價較去年上市定價跌17%。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