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疫情打擊內地業務 希瑪眼科轉盈為虧

最新:希瑪眼科醫療控股有限公司(3309.HK)上周五預告去年收入將增加約55%至17億港元,主要因為香港眼科業務收益大增,但期內轉盈為虧,估計錄得2,000萬至2,500萬元淨虧損。 利好:該公司去年的部分虧損,被香港銷售醫用耗材業務溢利,以及在香港提供醫學檢驗服務的聯營公司應佔溢利增加而有所抵消。 值得關注:由於中國內地為防止新冠疫情傳播而實施的限制性舉措,於去年大部分時間持續實施,該公司於中國內地的眼科業務錄得虧損,當中以上海及北京的業務受到的打擊最為嚴重,而去年新設立的三所醫院及眼科中心也同時錄得虧損。 深度:希瑪眼科由香港著名眼科醫生林順潮於2012年創立,2018年在港交所上市,是大灣區領先的連鎖眼科醫療集團,亦有提供牙科、醫學美容及檢驗服務。雖然該公司去年錄得虧損,但管理層指出,自從中國官方去年12月放寬新冠疫情管控措施後,其在中國內地的經營表現在今年首季明顯改善,部分業務更已回復至疫情前水平。 市場反應:希瑪眼科周一股價下跌,中午收市軟1.1%至4.53港元,位處過去52周的中間水平。 記者:何仲尼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3309.HK

快訊:微創醫療機器人 去年收入飆850%

最新:手術機械人企業上海微創醫療機器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252.HK)周三公布,預計去年度收入按年增長超過850%,但仍然錄得11億至11.5億元淨虧損,比2021年的5.83億元淨虧損增加近一倍。 利好:雖然去年受到新冠疫情反覆等不利影響,但自從2021年下半年首次錄得收入後,該公司在其旗艦產品的商業化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值得關注:該公司去年能實現如此強勁的收入增長,是在2021年一個非常低的基數上產生的。由於它在研發、臨床註冊工作及商業化活動方面保持較大投入,因此去年仍持續虧損趨勢。 深度:手術機械人在中國的商業化難度頗大,主要因為價格高昂、欠缺培訓合格的醫生,加上特殊的配置證政策,限制了手術機械人在中國的使用,以2021年為例,中國的機械人輔助腔鏡手術滲透率僅0.7%,遠低於美國的15.5%。雖然該行業在中國尚未成熟,但相關企業仍獲得資本青睞,以微創醫療機器人為例,公司在2021年11月上市時,就成功引入了思柏投資、高瓴資本與禮來基金等7家基礎投資者,認購9,500萬美元股份。 市場反應:微創醫療機器人的股價周四下挫,中午收市跌7.4%至28.1港元,位處過去52周的中間水平。 記者:何仲尼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2252.HK

快訊:百濟神州上季虧損情況改善

最新:抗癌藥製造商百濟神州有限公司(BGNE.US; 6160.HK; 688235.SH)周一公布,受惠兩大核心產品百悅澤和百澤安的營收大增,去年整體收入上升20.4%至14.2億美元(98.5億元),但淨虧損仍增加37.5%至20億美元。 利好:單看第四季,該公司的業績有明顯改善,除了收入按年大增77.6%至3.8億美元,其淨虧損額4.45億美元,也比上一個季度的5.58億美元收窄20.3%。 值得關注:該公司去年的研發開支高達16億美元,比全年的總收入還高,加上12.8億美元的銷售及管理費用,成為持續虧損的主因。 深度:百濟神州是一家全球性生物科技公司,是首間同時在紐約、香港和中國內地A股市場上市的企業,主力研究、開發、生產創新型分子靶向及腫瘤免疫治療藥物,其中主要在中國和美國銷售的百悅澤,去年收入大增159%至5.65億美元,是貢獻最大的產品。由於研發及銷售費用高昂,公司一直未能盈利,不過它未有如其他藥企般採取節流計畫,目前仍擁有40多款臨床候選藥物,並計劃於明年起每年推動最少10款新的分子藥物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市場反應:百濟神州的港股周二上升,中午收市漲2.4%至134.6港元,位處過去52周的中間水平。 記者:何仲尼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6160.HK

快訊:三葉草生物獲流感疫苖獨家分銷權

最新:三葉草生物製藥有限公司(2197.HK)周一宣布,就進口四價季節性流感疫苗AdimFlu-S(QIS)與國光生物科技股份達成獨家協議,公司可利用其現有銷售團隊,將該疫苖在中國內地進行分銷。利好:該協議還授權三葉草生物獲得註冊部門批准後,在孟加拉、巴西和菲律賓商業化AdimFlu-S(QIS),並有望與國光生技合作開發其他候選疫苗,對未來收入或有正面影響。值得關注:與新冠疫苖不同,流感疫苖在中國的接種率不高,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資料顯示,在2021至2022年的流感流行季節,全國流感疫苖接種率僅2.46%,因此其衍生的商機可能有限。深度:三葉草生物於2007年成立,致力開發新型疫苗和生物療法,在新冠、流感、狂犬病及腫瘤等領擁有9種候選產品,並於2021年11月在港交所上市。該公司於2020年1月啟動新冠候選疫苗SCB-2019研發,經過接近三年時間,去年12月終獲批在中國緊急使用。隨着該款新冠疫苖於2月中作為加強針正式上市,加上剛宣布引入中國首款四價季節性流感疫苖,集團今年收入可望錄得顯著增長。市場反應:三葉草生物的股價周一早段曾大漲9.2%,中午收市升幅收窄至4.6%,報2.73港元,貼近過去52周的低位。記者:何仲尼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快訊:基石藥業配售新股 籌3.93億元助研發

最新:基石藥業(2616.HK)周三宣布,以每股4.633港元配售8,480萬新股予不少於6名承配人,集資約3.93億港元(3.4億元),配售價格比周二的收市價5.08港元折讓8.8%。利好:該公司配售所得的資金,將主要用於開發管線產品、協助產品商業化及拓展已上市產品的適應症等,有助豐富公司藥物管線及提高盈利能力。值得關注:配股完成後,大股東WuXi Healthcare Ventures的持股將由24.47%降至22.85%,減低對公司的影響力。深度:基石藥業成立於2015年,2019年在港股上市,2021年,其四種用來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胃腸道腫瘤、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藥物獲批銷售,成為公司的「商業化元年」。該公司最近剛預告去年收入不少於4.75億元,比2021年的2.44億元接近翻倍,主要因為精準治療藥物收益及舒格利單抗的特許權使用費收入大增。截至去年6月底,其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1億元,比2021年底減少31.4%,因此這次配股後,集團將擁有較充裕的資金應付研發及商業化開支。市場反應:基石藥業股價周三下挫,中午收市軟7.9%至4.68港元,險守4.633港元的配股價,位處過去52周的中間水平。記者:何仲尼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快訊:碩迪生物上市 股價大漲73%

最新:創新藥研發商碩迪生物(GPCR.US)上周五首日在紐約納斯達克市場上市,成為今年中國公司在美國的首次重大上市活動。利好:該公司首次公開發行的股份為1,074萬股,高於原定的目標900萬股,每股定價為15美元,集資額為1.61億美元(10.9億元),比市場估計的1.35億美元為多。值得關注:這次上市的集資額1.61億美元,僅稍高於去年首9個月的1.05億美元淨虧損,而且該公司預計至少在未來幾年內,仍將繼續承受重大並不斷增加的經營虧損。深度:碩迪生物是一間G蛋白偶聯受體(GPCR)藥物研發商,候選產品管線包括治療糖尿病和肥胖症的藥物。其集資活動是過去一年多前赴紐約上市的中國企業中,規模最大的一家,因為中美雙方就一些會計上的監管問題,曾暫時停止同類上市活動,但現時已基本上解決爭議。不過,該公司兩款最先進的藥物仍僅處於相當早期的開發階段,距離成功商業化仍遙遙無期,這意味著至少在未來幾年或更長時間內,它們不大可能帶來任何收入。市場反應:週五開市時,碩迪生物的股價大漲66.7%,其後升幅稍為擴大,並以26美元收市,比定價15美元高73.3%。記者:何仲尼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快訊:基石藥業報喜 收入翻倍虧損減半

最新:基石藥業(2616.HK)周四發布盈利預喜,預告去年收入不少於4.75億元,比2021年的2.44億元接近翻倍,期內不包括以股份為基礎的付款開支的年度虧損,則減少不低於53%至8億元。利好:該公司表示,去年精準治療藥物及舒格利單抗的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按年上升140%至不低於3.9億元,帶動整體收入總額錄得增長。值得關注:該公司截至去年底的現金、現金等價物及原到期日超過三個月的定期存款結餘預計約10億元,比一年前的16.03億元大減37.6%。深度:基石藥業成立於2015年,2019年在港股上市,2021年,其四種用來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胃腸道腫瘤、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藥物獲批銷售,成為公司的「商業化元年」。不過,該公司於該年的研發開支高達13億元,為藥物銷售收入的7倍,銷售費用也按年大增156%至3.64億元,令虧損擴大57%至19.2億元。隨着去年已上市產品收入增加,加上研發開支減少,最終業績亦得以改善。市場反應:基石藥業周五股價大漲,中午收市上升13.2%至6港元,處於過去52周的中上游水平。記者:何仲尼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