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要聞:禾賽衝出中國 與德國Webasto合作
這家中國公司將向德國汽車車頂系統製造商Webasto,提供用於自動駕駛的激光探測和測距雷射(LiDAR)技術 作者:余特莉 汽車激光雷達技術(LiDAR)製造商禾賽集團(HSAI.US)周一公布,將為德國汽車車頂系統製造商Webasto,提供LiDAR感應器,用於Webasto製造的高級輔助駕駛系統(ADAS)。 禾賽表示,旗艦產品AT128 激光雷達,將集成在Webasto的車頂感應器模塊中,該模塊有多個攝像頭,加上禾賽的激光雷達技術,可捕捉超高解像度的三維點雲,並可感知最遠200米外的物體。禾賽補充,最近推出的ET25遠程激光雷達厚度僅為25毫米,非常適合車頂集成,以及安裝在擋風玻璃後面。 「我們希望看到禾賽的尖端激光雷達技術,讓領先的汽車原始設備製造商採用,並成為批量生產車輛的主流組件」,禾賽全球高級銷售主管Bob in den Bosch 說。 雙方均沒有披露合作的價值或其他商業細節。但此次合作,代表禾賽嘗試邁出地域多元化的重要一步。該公司目前 的11 個 ADAS OEM 客戶中,多數都位於中國大陸或由中國大陸實體擁有,因此Webasto將為禾賽在中國以外的地區提供立足點。 消息公布後,禾賽股價周二在紐約交易所上漲 2.4%,至 10.75 美元。但與 2 月時IPO的19 美元相比,仍下跌了 40% 以上。 根據歐洲獨立研究公司 Yole Intelligence 的數據,按收入計算,禾賽在 2022 年佔據全球激光雷達市場約 47% 的份額。該公司計劃減少對中國客戶的依賴,正加大力度尋找更多國際合作夥伴。 總部位於上海的禾賽,在最新季度公布後,宣布與Webasto建立合作夥伴關係。禾賽第二季度收入,按年增長逾一倍至4.403 億元(6000 萬美元)。季度的激光雷達出貨量,更強勁增長10倍,達到52,106台,激光雷達累計出貨量超過19萬台。截至6月的三個月內,公司的ADAS 激光雷達總出貨量也創下歷史新高,達到45,694台,遠遠高於去年同期的1,651台,讓禾賽成為全球最大的ADAS激光雷達製造商。 公司實現正經營現金流5,830萬元,季度淨虧損從去年同期的2.65億元,大幅收窄至7,440萬元。中國多家上市電動汽車製造商,在最新季度業績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領先者比亞迪(1211.HK),銷量翻了一番。像禾賽這樣的公司,預計將受益於電動汽車銷量的增長,尤其是在中國,因為該類汽車通常也配備自動駕駛系統。 今年上市的禾賽籌集了 1.9 億美元,估值為 26.2 億美元,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激光雷達公司。其支持者包括中國科技公司百度(BIDU.US;9888.HK)、小米(1810.HK)和美團(3690.HK)。 今年初,公司捲入了一場訴訟,被總部位於舊金山的同行 Ouster Inc. 指控涉嫌專利侵權。禾賽否認指控,並表示將對訴訟抗辯。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HSAI.US
快訊:金風科技從公司名稱中刪除「新疆」
最新: 風電設備製造商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208.HK;002202.SZ)週四宣布,其股東批准了一項從公司名稱中刪除「新疆」的議案。今後,該公司將簡稱為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利好: 放棄其名稱中的地理特徵可能有助於推進公司的全球擴張。新疆二字最近也給金風科技帶來一些無端的爭議,因此刪除這一元素可以減少分散投資者的注意力。 值得關注: 金風科技於2022年錄得十年來最糟糕的業績,全年收入下降了 9%。 2023年第一季度,其銷售額持續下滑,同比下降12.8%,淨利潤下降2.4%,至12.3億元人民幣(1.7億美元)。 深度: 金風科技總部位於中國西北的新疆地區,於24年前成立,現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風機製造商和中國最大的風電設備製造商。隨著世界各國越來越急迫地應對氣候變化,導致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斷增長,除了製造業務,該公司最近開始快速擴展其風電場建設和服務業務。金風科技的投資者包括貝萊德、花旗集團和新加坡主權基金GIC,儘管其中大多數最近已經減持了金風的股份。 市場反應: 金風科技香港上市股票週五開盤報5.19港元股價不變,早段小幅下跌。該股目前交易價格接近 52 週區間的下限。 翻譯:陳嘉寶 詠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導,包括贊助內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里聯系我們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絡investors@thebambooworks.com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2208.HK
002202.SHE
快訊:小鵬汽車上月交付量減少21%
最新:電動車製造商小鵬汽車有限公司(XPEV.US; 9868.HK)周二宣布,今年4月合共交付7,079輛智能電動車,比去年同期減少21.4%。 利好:該公司表示,旗下全新智能轎跑P7i自3月上市以來,訂單增長趨勢持續強勁,未來將不斷加快交付進程。 值得關注:總結首4個月,該公司交付了25,309輛智能車,比去年同期的43,563輛大減41.9%。 深度:小鵬汽車於2014年創立,總部設於廣東省廣州市,分別在2020年及2021年在紐約及香港上市,其產品於中國大陸及部分北歐國家銷售。由於電動車行業競爭激烈,加上中國去年第四季經歷嚴竣新冠疫情,該公司該季度收入大挫39.9%至51.4億元,並錄得23.6億元淨虧損。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何小鵬表示,隨着新車型的推出,交付量將逐漸回升,並預測今年業績會捲土重來。 市場反應:小鵬汽車的港股周三下跌,中午收市軟2.1%至37.75港元,處於過去52周的中下水平。 記者:何仲尼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9896.HK
XPEV.US
快訊:借殼合併接近完成 能鏈智電宣佈集資
最新:中國最大的獨立電動車(EV)充電網路營運商能鏈智電(NAAS.US)週一表示,計畫通過在納斯達克進行中的借殼上市方案融資。 利好:根據招股說明書,公司去年的收入從2021年的3,350萬元增長近兩倍,達到9,280萬元。到3月底,其充電站數量達到55,000個,高於三個月前的50,000個,以及2021年底的30,000個。 值得關注:該公司的淨虧損從2021年的2.6億元,激增至去年的56億元。 深度:能鏈智電正在接管前身為瑞思教育的上市公司,後者於2017年在納斯達克首次公開募股。兩年前,瑞思成為中國教育打擊政策的受害者,因私營公司被禁止為K-12學生提供課後輔導服務。能鏈智電去年宣佈有意使用瑞思的「外殼」,作為其在紐約的上市工具,該交易由美國私募股權巨頭貝恩策劃,貝恩是兩家公司的主要投資者。能鏈智電的最新文件顯示,它計畫通過發行新股來融資,但沒有透露具體的集資目標。 市場反應:能鏈智電股價在招股說明書發佈當天大跌13.8%,但在週二收復部分跌幅。隨著交易接近完成,該股自3月下旬以來已翻了一番。 翻譯:陽歌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NAAS.US
快訊:大唐新能源首季發電量大增25%
最新:中國大唐集團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1798.HK)周四公布,今年3月的整體發電量為308萬兆瓦時,比去年同期增加8.99%,總結首季發電量則按年大增24.72%至873.6萬兆瓦時。 利好:由於從歷史走勢來看,工業及經濟表現與發電量具有一定正面關係,意味該公司的發電量或受惠於中國經濟的回升趨勢。 值得關注:該公司3月的風電及光伏發電量增幅為6.55%與57.15%,低於今年首3個月的22.67%與68.62%增幅,可能反映其業務增長在3月稍微減速。 深度:大唐新能源成立於2004年,2010年在港交所上市,是中國大唐集團旗下從事新能源業務的子公司,從事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及其他新能源的開發、管理及營運,也是中國第二大的風力發電商。雖然新冠疫情2020年起在中國爆發,但受惠於中國政府致力推廣新能源以達至碳達峰及碳中和目標,其收入淨利潤近年持續創新高,去年的營業額及盈利達125億元及29.3億元。管理層在業績報告中表示,面對正面的行業發展背景及官方政策,新能源企業將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期。 市場反應:大唐新能源的股價周五上升,中午收市漲2.5%至2.92港元,貼近過去52周的高位。 記者:何仲尼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1798.HK
快訊:中創新航被判侵權 需賠償3,680萬元
最新:動力電池製造商中創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931.HK)周二公布,公司收到福州中院的判決書,要求停止銷售侵害寧德時代(300750.SZ)一款擁有專利權的鋰離子電池,並向寧德時代賠償3,680萬元經濟損失。利好:該判決並非終審判決,該公司將在15日上訴期內,就該一審判決向最高院提出上訴,暫時無需就賠償額進行相應的會計處理。值得關注:寧德時代一共向中創新航發起6宗知識產權侵權訴訟,上述案件只是其中一項,意味圍繞兩大動力電池巨頭之間的紛爭遠未結束。深度:中創新航成立於2015年,業務範圍涵蓋鋰離子動力電池、電池管理系統、儲能電池及相關產品和解決方案,並於去年10月於港交所上市,成功集資101億港元。該公司的主要客戶包括廣汽汽車、長安汽車、零跑汽車和小鵬汽車等,以2021年的動力電池銷量計算,中創新航在全國排名第三,市佔率爲5.9%,遠低於兩大動力電池巨頭寧德時代及比亞迪股份(1211.HK)的52.1%及16.2%的市場份額。市場反應:中創新航周三股價下挫,中午收市跌4.3%至21.15港元,比去年10月的上市價38港元低44.3%。記者:何仲尼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快訊:大全新能源第三季利潤增長11%
最新:多晶硅製造商大全新能源(DQ.US)週四公布,其第三季度收入按年增長約一倍,達到 12億美元(86.5億元),而同期利潤增長了11%,達到3.23億美元。 利好:利潤增長緩慢主要歸因於與員工股票激勵相關的成本,如果不包括這個因素,公司第三季度的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利潤從去年同期的2.95億美元翻了一番,達到5.9億美元。 值得關注:由於已用滿產能,公司的多晶硅產量從第二季度的35,326噸降至第三季度的33,401 噸。 深度:大全新能源是中國主要的多晶硅生產商之一,多晶硅是用於製造太陽能電池板的關鍵成分,而太陽能電池板在全球的發電量正在不斷增長。受惠於市場對新太陽能發電廠的旺盛需求,過去兩年多晶硅的價格大幅上漲,使該公司及其同行受益良多。第三季度多晶硅價格繼續上漲,大全第三季度的平均售價為每公斤36.44美元,而第二季度為每公斤33.08美元。但隨著大全及其競爭對手建立新產能以挖掘蓬勃發展的需求,預計價格將在明年企穩,並開始回落。 市場反應:業績公佈後,週四在紐約的交易中,大全股價下跌了4.6%。年初至今,該股上漲了約 20%。 翻譯: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