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hong Technology seeks help to Hong Kong in hope for easing speedy cash burning and falling earnings

跨境社交電商A股吉宏股份近日再申請在港上市,但收入和溢利都較去年同期顯著倒退,反映外貿市場波動對跨境社交電商業務構成頗大影響

重點:

  • 吉宏股份上半年收入同比下跌21.7%至24.5億元,期內溢利大跌62%至6,599萬元
  • 公司跨境社交電商收入主要集中亞洲,收入貢獻佔其中85.2%

羅小芹

廈門吉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2803.SZ)今年2月首次向港交所遞表申請上市,半年後申請失效,公司於8月23日再入紙申請,由中金公司和招銀國際擔任聯席保薦人。

吉宏股份的本業原是紙制包裝,初期以產品設計和營銷為基礎,為解決終端消費者的需求及激發其購買欲,公司在識別消費者需求方面累積相當經驗,2017年為抓住移動互聯網發展帶來的商機,開始拓展跨境社交電商業務。

與一般電商如淘寶等「人找貨」的銷售模式不同,吉宏股份採用「貨找人」的業務模式,由於公司在識別消費者需求累積了經驗,擅長引導這些買家進行最終購買,但前提是要持續投入廣告,所以廣告開支(銷售及分銷開支)佔跨境社交電商收入相當的比例,目前公司線上投放平台主要有TikTok、Facebook、Google、Line、Snapchat、X及Instagram等。

吉宏股份申請上市文件顯示,過去三個財年跨境社交電商收入已超過總體收入一半,2023年度佔比更高達63.6%,但今年上半年跨境社交電商向外客戶銷售收入為13.8億元,同比大跌68.3%,佔比降至56.3%,拖累總收入為24.5億元,較去年同期下跌21.7%,期內溢利大跌62%至6,599萬元,至於紙製包裝錄得收入10.13億元,同比則微增1.9%。

由於跨境社交電商業務的毛利率一般較紙製包裝為高,故此推低上半年公司毛利率至只有40.5%,較去年同期少了6.1個百分點,這也是上半年溢利同比跌幅(62%)大於收入跌幅(21.7%)的原因。

公司解釋,由於跨境社交電商業務競爭激烈,以及日圓韓圜匯率大幅波動,導致日韓等東北亞地區的訂單和收入大幅減少。東北亞地區原是中國以外收入貢獻最大的市場,而區內每筆訂單平均售價相對亦較高,隨着東北亞業務收入貢獻比例減少,公司已開始向歐洲其他滲透率較低的地區進行銷售擴張,希望收復失地。

若比較中國海關總署數據,今年上半年中國出口往日本和韓國分別錄得同比下跌6.3%和3.7%,期內出口往越南、馬來西亞、印尼和泰國分別錄得增長22.5%、12.6%、10.8%和9.2%。簡言之,中國對與其存在貿易紛爭的國家,近月出口表現都有下跌趨勢,這對吉宏股份跨境社區電商業務有較高影響。

現時吉宏股份跨境社交電商業務主要集中在亞洲,今年第一季來自中國內地、東北亞和東南亞的收入佔比分別為43.4%、28.6%和13.2%,合計達85.2%。若按2023年在亞洲從事社交媒體電商業務產生的收入計,吉宏在中國B2C出口電商公司中排名第二,市場份額為2.3%。

運用AI進行「貨找人」

在貫徹「貨找人」的銷售模式上,吉宏股份會運用AI等前沿技術融合跨境社交電商應用場景,這銷售模式大幅降低客戶找貨時間成本,改善客戶購物體驗。此外,公司還能利用其積累的數據洞察,持續提升其數據分析能力,訓練模型,不斷優化其運營系統,實現對於消費者更為精準的了解,從而提升產品簽收率預測和定價模型準確度。

顯而易見,跨境社交電商收入需要廣告開支的持續投入。例如,今年上半年廣告開支為7.45億元,期內拉動跨境社交電商收入為13.8億元,跨境社交電商收入與廣告開支之比(ROI)可以視為評估廣告工作有效性的指標,就是比率愈高,廣告效力便愈大。今年第一季的ROI為191%,過去三個財年ROI大約維持兩倍水平,而平均簽收率為87.6%,兩者均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此外,吉宏股份還開拓了自主品牌,並依托於電商平台及品牌網站銷售自主品牌產品,現時公司共擁有6個品牌,包括功能內衣Veimia、電動自行車SENADA BIKES、遮陽傘Konciwa、PETTENA寵物用品等。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今年吉宏股份燒錢速度有加快趨勢,截至6月底止現金及等價物減至6.66億元,較去年底止少了3.85億元,半年間現金水平急跌37%,這有可能是公司加快在港以H股籌資的原因之一。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行業簡訊:華為第三季度痛失中國智能手機王座

國際數據公司(IDC)周三發布數據顯示,第三季度陷入頹勢的華為在中國市場痛失桂冠,而東山再起的蘋果(AAPL.US)公司憑借iPhone 17的熱銷實現排名躍升。IDC數據顯示,在截至9月的三個月里,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中國市場的整體出貨量同比下降0.6%至6,840萬台。 華為市場份額從第二季度的18.1%跌至第三季度的15.2%,排名從榜首滑落至第三。競爭對手vivo以17.3%的市佔率佔據首位,其第二、三季度市場份額持平。蘋果是期內少數實現份額增長的企業,最新季度市佔率提升1.9個百分點至15.8%,使其從上一季度的第五位躍居本季度中國第二大智能手機品牌。 躋身前六的還有市佔率10%的小米(1810.HK)、9.9%的OPPO及9.8%的榮耀。六大頭部品牌中,僅蘋果與OPPO在最新季度實現同比銷售增長。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思考樂教育折讓13%配股籌2.4億港元

課後教育服務提供商思考樂教育集團(1769.HK)周三公布,向超過六名獨立第三方發行合共1.1億股新股,相當於擴大後股本16.3%;每股作價2.2港元,較前一日收市價折讓13.04%,認購總額2.42億港元。 公司表示,所得款項將用於提升教學品質與學習體驗,包括課程開發與教學設施升級,並用於與主要業務相關的人工智能項目,以及用作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 思考樂教育是中國華南地區的民辦教育提供商,主要提供美術、體育、繪畫、表演等通識教育課程及課後托管服務。今年上半年,思考樂錄得收入約4.39億元,按年上升10.1%;淨利潤6,293.3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23.9%,毛利率34.3%,下降約10個百分點。 公司股價周四高開,至中午休市報3.01港元,升18.97%。近半年累跌約40%。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接特斯拉訂單股價爆升 三花智控直斥傳言不實

製冷元件製造商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2050.HK,002050.SZ)周四發公告,澄清市場傳聞公司獲得機器人大額訂單的消息。公司直指傳言不屬實,也未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項,於今年10月15日亦沒有接受任何媒體採訪。 本周三市場有網絡消息傳出,特斯拉研發中的人形機器人Optimus計劃,向三花智控訂購線性執行器,總值達6.85億美元。消息傳出後,三花智控在香港的股價大升13%,成交量較周二倍翻,A股更急升10%而漲停板。 三花智控今年7月才在港上市,股價在短短三個月內一度急升逾倍,至近日股價略回軟,但仍較上市價22.53港元高出66%。 周四公司開市跌5%報37.54港元。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InnoCare licensing deal

宣布20億美元對外授權合作 諾誠健華股價為何大跌?

交易對手Zenas是一家成立於2019年11月的臨床階段的全球生物制藥公司,市場擔憂Zenas能否兌現奧布替尼的海外研發承諾並承擔後續巨額付款 重點: 首付款比例偏低是市場擔憂的首要因素,3500萬美元的現金首付款在整體交易規模中僅佔1.75% 這並非是奧布替尼首次對外授權,曾在2023年被跨國藥企渤健「退貨」    莫莉 醫藥行業的BD交易歷來被資本市場視為重大利好,因其不僅能帶來即時現金收入,還能為後續研發管線注入支持。然而,近年來市場對這類交易的評估日趨理性。2025年10月8日,創新藥企業諾誠健華醫藥有限公司(9969.HK,688428.SH)在A股長假結束前宣佈了一項對外授權協議,潛在總交易金額超過20億美元,然而市場反應出人意料:公告後兩個交易日內,諾誠健華港股股價累計重挫約21.8%。 根據諾誠健華以及交易對手美國Zenas BioPharma Inc.(ZBIO.US)的公告,諾誠健華向Zenas轉讓BTK抑制劑奧布替尼的多發性硬化全球獨家權益,以及該藥物在非腫瘤適應症的大中華區和東南亞以外的商業化權益,除此之外,以及兩項臨床前管線的權益。作為回報,諾誠健華有望獲得的首付款以及開發、監管和商業里程碑付款潛在總價值超過20億美元。這一數字看似可觀,但細究條款實則另有玄機。 根據協議,Zenas將向諾誠健華支付的首付款,真正在交易達成時支付的首付款現金僅有3,500萬美元,另外的6,500萬美元為近期里程碑付款,再加上Zenas的700萬普通股股票,以10月7日收盤價20.85美元計算,這部分股票價值約為1.46億美元。剩餘的超過17億美元則全部依賴於未來的研發、註冊和商業化里程碑付款,這些款項能否到手存在高度不確定性。 資本市場對這筆交易的反應異常冷淡,首付款比例偏低是市場擔憂的首要因素,3,500萬美元的現金首付款在整體交易規模中僅佔1.75%,遠遠低於中國創新藥出海交易的平均水平。交易對手的實力則是市場的另一重擔憂,Zenas成立於2019年11月,是一家臨床階段的全球生物制藥公司,2024年9月才登陸納斯達克,2025年上半年,Zenas營收僅為1,000萬美元,淨虧損8,579.60萬元,Zenas能否兌現奧布替尼的海外研發承諾並承擔後續巨額付款存在一定風險。 奧布替尼曾遭「退貨」 這次BD交易中的核心奧布替尼,是諾誠健華的支柱產品。奧布替尼作為國內首個且唯一獲批針對復發或難治性邊緣區淋巴瘤適應症的BTK抑制劑,獨家產品優勢明顯。在血液腫瘤領域,奧布替尼共獲批三項適應症,且均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2025年上半年,諾誠健華收入同比增長74.3%,達到7.3億元,主要歸功於核心產品奧布替尼的持續放量,其銷售額達到6.37億元,同比增長52.84%。 這並非是諾誠健華首次就奧布替尼進行對外授權。2021年,諾誠健華曾將奧布替尼的多發性硬化等適應症授權給跨國藥企渤健(BIIB.US),獲得後者一次性支付的不可退還和不予抵扣的首付款1.25億美元。相比之下,此次從Zenas獲得的現金首付款金額明顯較少。 然而,2023年2月15日,渤健決定為便利而終止(Terminate for Convenience)雙方達成的上述合作和許可協議。渤健與諾誠健華均未披露終止合作的具體原因,但諾誠健華表示,會繼續「加速推進奧布替尼作為潛在同類最佳BTK抑制劑在多發性硬化症(MS)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全球臨床開發。」 目前,諾誠健華已於2025年第三季度啓動針對原發進展型多發性硬化症(PPMS)的III期臨床試驗,並預計於2026年第一季度啓動繼發進展型多發性硬化症(SPMS)的III期臨床試驗。 諾誠健華管理層在10月9日的業務交流會上曾強調,公司將繼續積極推進更多產品通過多種形式走向國際化,並表示「BD是公司未來三年的重中之重」。此次與Zenas的合作,已經是諾誠健華在2025年內的第二次出海BD。今年1月,諾誠健華與康諾亞(02162.HK)將共同開發的CD20×CD3雙特異性抗體(ICP-B02)在部分領域的權益授權給美國Prolium公司,將獲得最高5.2億美元的總付款以及Prolium的少數股權。 值得注意的是,諾誠健華在BD交易中選擇了「保留核心權益,出讓非核心權益」的策略,保留了奧布替尼在腫瘤領域的全球獨家權利,以及在大中華地區和東南亞地區非腫瘤領域的權利。目前,諾誠健華的市銷率約為16倍,另一間因BD而股價震蕩的創新藥企業榮昌生物(688331.SH;9995.HK)的市銷率約為21倍。這筆交易可以成為諾誠健華國際化戰略的重要一步,還是又一次曲折之旅,唯有時間能夠給出答案。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