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遭重罰80億 計算準則惹關注

中國政府宣佈對網約車巨頭滴滴全球處以80億元罰款,但當局沒有解釋如何計算該宗天價罰款
重點:
- 中國網信辦對滴滴重罰逾80億元,以結束對其長達一年的網路安全調查,但其罰款準則引起市場關注
- 分析估計,滴滴需動用內部資源繳交罰款,才能開展赴港上市計畫
羅小芹
用80億元解決一個噩夢,昂貴嗎?
7月21日,國家互聯網資訊辦公室(網信辦)公佈對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DIDIY.US)的網路安全審查相關行政處罰的決定,並施以80.26億元罰款。網信辦稱,滴滴違反《網路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資訊保護法》的行為事實清楚、證據確鑿、情節嚴重、性質惡劣。此外,網信辦也對公司董事長兼CEO程維、總裁柳青各處罰100萬元。
滴滴的罰款額相當於去年總營收1,738億元約4.6%,是繼去年4月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因違反《反壟斷法》被重罰182.28億元後,企業罰款金額最高的個案。
《反壟斷法》列明,企業經營者一經認定違規,罰款最高可達上一個財年營收的10%。然而,網路安全法規對罰款的準則並非與營收掛勾,而是按違法所得處以一至十倍罰款,滴滴今次罰款額為網安違規個案中最高,惟網信辦未有披露滴滴實際違法所得的金額,故無從得知80億元罰款是如何決定。
解封新用戶
網信辦解釋,滴滴未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部門要求,履行網路安全、數據安全、個人資訊保護義務,置國家網路安全、數據安全於不顧,相關違法行為最早開始於2015年6月,時間長達7年,情節嚴重,故從嚴處罰。
去年滴滴趕在中國共產黨誕辰紀念日(7月1日)前一天赴美上市,觸動國家網路安全的逆鱗,其後網信辦對滴滴展開長達一年的網安調查及整改,今次重罰是完成網安調查的結果,當局同時會恢復滴滴應用程式(App)的功能,包括解封其吸納新用戶的限制,為滴滴赴港上市掃除最大障礙。
由於網信辦早在滴滴上市之初,便以該公司旗下App存在“嚴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資訊問題”為由,飭令將該公司旗下26款App下架,導致新業務受嚴重衝擊,公司股價節節敗退。
今年5月中,滴滴曾低見1.37美元歷史低位,比招股價14美元累挫九成。公司向股東遊說,只有在紐約證交所退市,才能解決網路安全審查的死結,最終在5月23日的股東會表決通過退市,結束其短暫坎坷的上市歷程,其股份則轉移至場外交易。
近日市場盛傳當局有意放生滴滴,連初步罰款額都已敲定,市場對滴滴重回資本市場的信心稍稍恢復,上週四收報3.8美元,比5月低位回升177%。
智易東方證券行政總裁藺常念認為,滴滴需要騰出內部資源先交罰款,才能開展在香港的上市程式。基於滴滴新業務受當局高調打壓,而且防疫封禁措施持續影響人們出行,估計網約車業務不會太好,即使能成功在港股集資,規模可能不夠繳交罰款。
據滴滴財報顯示,去年底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440億元,但去年經營活動衍生現金流負數約134.1億元,按照這樣的燒錢速度,滴滴至多可營運兩年多時間,這還未計算80億元罰款額,以及因退市而面臨美國投資者的潛在索償。
估值大落後
即使滴滴繳交罰款換取“重生”,面對官方對科企龍頭的嚴格監管,加上競爭對手崛起,在此消彼長下,滴滴的主導地位也受到挑戰。
據市場調查公司QuestMobile估計,去年滴滴每月活躍使用者(MAU)為8,070萬,同比下降20%;反觀由吉利控股集團持有的曹操出行和T3網約車,去年MAU分別錄得65%及125%增長,可見滴滴的市場份額正被搶佔。
從估值上看,滴滴最新市銷率僅0.3倍,遠低於國際同業優步(UBER.US)的1.9倍,與快狗打車(2246.HK)、Grab Holdings(GRAB.US)的5.9倍與13.9倍相比,就連零頭也不如,可見滴滴在監管政策及中國嚴格防疫措施的雙重打擊下,投資者抱持非常保守的看法。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