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IPO市場去年逆風前行,港交所全年只有90隻新股上市,集資額更大降68%至1,046億港元,但仍能險守全球集資榜三甲位置

重點:

  • 港交所計劃推出雙幣股票「雙櫃枱莊家制」、減低投資者成本的「FINI平台」和降低5個「特專科技行業」的上市門檻,對今年推動新股來港上市有積極意義
  • 不過有分析認為,美國中概股會計底稿審查爭議暫時平息,令中概股集體退市風險下降,或減慢回流港股步伐

陳嘉儀

過去一年,受俄烏戰爭引爆歐洲能源和通脹危機、美國聯儲局重手加息,以及中國反覆爆發新冠疫情等因素影響,環球資本市場驚濤駭浪。因應股市調整,企業估值嚴重受損,連帶首次公開募股(IPO)集資活動也明顯放緩。

根據會計師行安永的統計,去年全球新股上市共1,333宗,同比下降45%;集資額1,795億美元(1.24萬億元),跌幅高達61%。畢馬威提供的數據則顯示,美國市場集資額下降超過九成,納斯達克和紐約證券交易所十年來首次在全球集資榜退居第9和第11位;反觀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分別集資527億美元及288億美元,包辦冠、亞軍寶座,展現中國IPO市場的較強韌力。

港股IPO市場則先苦後甜,上半年表現乏善可陳,只有27只新股上市,集資總額197.3億港元(178億元)。至7月開始回勇,由天齊鋰業(9696.HK; 002466.SZ)集資135億港元揭開序幕,8月上市的中國中免(1880.HK)更籌集184億港元,成為全年「集資王」,加上集資101億港元的新股中創新航 (3931.HK)於10月上市,協助港股IPO市場從後趕上。隨着恒指10月觸底反彈,新股上市步伐加快,下半年共有63隻新股上市,合共集資848.4億港元,按年大增3.3倍。

以全年計,港股憑藉最後一個月共有21隻新股連環登場,累計錄得90宗新股上市,以總集資額1,045.7億港元趕過韓國,登上全球集資榜季軍。雖然力保三甲位置,但上市新股宗數仍比2021年減少8.9%,集資額更大削近68%,而且上市首日「潛水」的新股多達35,實際上只能說是慘勝。新股行業種類也出現變化,由過去幾年由大型科技股和生物科技股主導,變成以工業和新材料、零售、消費品及服務業為主。

值得留意的是中概股回流情況持續,去年共有11家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到港股掛牌,其中蔚來(NIO.US; 9866.HK)、貝殼控股(BEKE.US; 2423.HK)、金融壹賬通(OCFT.US; 6638.HK、騰訊音樂(TME.US; 1698.HK)、BOSS直聘(BZ.US; 2076.HK)和金山雲(KC.US; 3896.HK)均採取介紹形式上市,未有於市場集資,餘下5家集資規模也相對較小,對推動港股集資額幫助不大。

會計四巨頭同看好

踏入2023年,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減慢加息步伐,加上中國全面通關,有利環球經濟復甦。如果全球通脹下半年逐漸受控,各國加息步伐有望減慢,協助修復市場及企業估值,推動全球IPO市場復甦。

德勤資本市場服務部預測,在多個利好因素支持下,港股今年將迎來110宗新股融資,籌集約2,300億港元。畢馬威也預期市場情緒穩定回升,吸引較早前延遲上市的公司重啟計劃,由於已有超過120家公司提交申請,估計全年最少有90宗新股上市,集資總額1,800億港元:加上羅兵咸永道和安永同樣預測全年集資額達2,000億港元,反映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均看好港股IPO融資額今年將會大升。

此外,港交所即將落實的一系列新措施,對新股市場也有積極意義。中國證監會去年9月宣布,將推動在香港主要上市的外國公司納入「滬深港通」南向交易,並研究容許在港股通增加人民幣股票交易櫃枱。港交所因此配合推出雙幣股票「雙櫃枱莊家制」,預計今年上半年開始登記程序,或有助吸引外國公司和雙櫃枱證券到港股上市。

至於去年7月落實推出的FINI(Fast Interface for New Issuance)平台,將全面簡化及數碼化IPO程序,預期6月推出,其最大優勢是採納「T+2」結算期,比現時認購新股的「T+5」大為縮短,降低投資者資金成本,並改善新股在認購期內凍結大量資金的情況。

港交所也計劃在《上市規則》增加18C章,降低新一代資訊技術、先進硬件、先進材料、新能源及節能環保、新食品及農業技術等5個「特專科技行業」的上市門檻,諮詢期已於去年12月中屆滿,可望首季落實執行,為全年新股集資額提供動力。

中概股或減慢回港

展望今年,市場預料最少有10家集資額超過10億美元的公司籌備到港股上市,當中包括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旗下螞蟻集團、安踏體育(2020.HK)旗下亞瑪芬體育,以及香港保險商富衛集團等。

凱基亞洲投資策略部主管溫傑稱,隨著市況改善,吸引大型企業啟動招股,對今年香港新股市場審慎樂觀。不過他同時指出,過去兩三年困擾美國上市中概股的會計底稿審查爭議,隨著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派員到香港進行實地視察、並於12月15日宣稱首次能夠全面審查中概股的會計底稿,緩解了200多家中國公司被強制退市的風險,或意味中概股回流港股的迫切性降低。

溫傑指出,市傳電商拼多多(PDD.US)和智慧物流生態平台滿幫集團(YMM.US)已經擱置回歸港股上市的討論,所以他估計中概股到港交所上市的速度或會減慢,令港股市場今年的新股數目減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雲鋒金融斥4,400萬美元購萬個以太幣

雲鋒金融集團有限公司(0376.HK)周二公布,已於公開市場累計購入10,000枚以太幣,涉及資金4,400萬美元。是次購買的資金來自內部儲備,購入的以太幣會在財務報表中列為投資資產。 公司於今年7月時公告集團戰略布局,包括Web3、現實世界資產(RWA)、數字貨幣、ESG零碳,以及人工智能。 雲鋒金融指出,購入以太幣符合集團的戰略布局,並可探索以太幣在集團保險業務中潛在的應用模式,以及與Web3相適應的創新業務場景。此外,以太幣作為儲備,可優化資產結構,減少對傳統貨幣的依賴。 公司於周三開市升3%報3.78港元,但隨即掉頭下跌,今年以來股價升逾25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Domino's makes pizza

達勢股份佈局低線市場 達美樂中國登頂全球排行榜

達美樂比薩在中國的獨家特許經營商披露,上半年通過淨新增190家門店實現營收同比增長27% 重點: 達勢股份上半年營收、利潤雙雙強勁增長,延續其在中國市場的新店擴張戰略 公司在六個月內淨新增190家門店,總門店數達1,198家,全年淨增300家新店的目標有望如期達成   陽歌 達勢股份有限公司(1405.HK),作為達美樂比薩(DPZ.US)在中國內地及港澳地區的特許經營商,如今正深刻體會到,成功有時亦是一把雙刃劍。 該公司已成為達美樂全球體系中的亮眼明星,在全球新店開業首30天業績排行榜前50席中獨佔48席。如此優勢表現,部分源於其深耕中國非一線城市的策略,在這些地區,比薩仍被視為新潮美食,新店開業常能吸引大量追逐餐飲風潮的客流。 這樣的新鮮效應會隨時間和門店加密分流,新店通常在開業一年或更久後銷售額回落到更低且更可持續的常態化水平。這導致明星門店難以避免地面臨短期同店銷售額下滑。 其8月28日發布的中期財報顯示,達勢股份上半年同店銷售額出現1%的微降,首次體驗到“首店開業紅利”消退的影響。這對急速擴張成為中國第二大比薩連鎖企業的公司而言,標誌著其迎來一個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新階段。 與此同時,最新財報顯示達勢股份今年仍保持強勁的營收利潤雙增長,其持續在「非一線新增長市場」的低線城市極速拓店。由此,公司正向全年淨增300家新店的目標穩步邁進,較去年末1,008家門店總量提升約30%。 在當前經濟不確定性的大背景下,達勢股份還發現,隨著消費者轉向更具性價比的餐飲選擇,其位於最發達國際大都市的成熟門店表現依然穩健。 「我們將延續「走深」與「走廣」的網絡擴張策略,構築全國佈局網絡並提升達美樂的品牌價值。」達勢股份在中期業績公告中稱。 達勢股份最初於2010年與達美樂品牌展開合作,2017年成為該美式連鎖品牌在中國內地和港澳地區的獨家總特許經營商。此後公司啓動極速擴張,去年憑借第1,000家門店突破重要里程碑。目前是中國第二大比薩連鎖品牌,但相較行業龍頭必勝客來說,仍有可觀的增長空間,後者截至6月末擁有3,864家門店,規模約為達美樂中國的三倍。 2023年的香港IPO成為達勢股份又一重要里程碑,此後股價已近翻番。近期達美樂啓動股份減持,表明其認為達勢股份已具備獨立運營能力。儘管公司流動性已有所改善,但公司大部分股權仍由一些秉持長期投資理念的股東持有。當前主要投資方包括持股約7.9%的The Capital Group Cos.及其他長期股東。 版圖持續擴張 上半年達勢股份營收同比增長27%至25.9億元(約合3.61億美元),去年同期為20.4億元。報告期內公司全國淨新增190家門店,總量達1,198家。7月迄今開設43家新店,另有62家處於在建或簽約階段,今年淨增300家新店的年度目標已近在眼前。 上半年進軍九座新城使其全國覆蓋版圖擴至48城。瀋陽首店尤為亮眼,開業僅198天以3,100萬元即刷新達美樂全球單店年銷售額紀錄。原紀錄保持者是位於廈門的門店,該店首年銷售額超3,000萬元。 強勁的開業表現助力新店實現驚人的短期回報週期。去年12月至今年6月進駐15個新市場開設的64家門店,實際或預期平均回本周期僅11個月,遠低於成熟市場約三年的常規水平。截至8月15日,其中24家新店已實現現金回本。儘管快速回本令人矚目,但正如前文所述,此類門店銷售額終將回歸可持續的常態水平,由此形成「雙刃劍」效應。 相對而言,成熟門店的同店銷售表現更為穩健。公司特別指出2022年12月前開業門店上半年同店銷售額保持正增長。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該指標同樣為正,彰顯「在高度競爭市場中具備韌性表現與強大的品牌認知」。截至6月末,公司在一線城市擁有515家門店,低線城市則為683家。 達勢股份同時著力構建會員體系,截至6月末會員數達3,010萬,同比增量達1,940萬。此類客群當前貢獻公司約66%的銷售額,較去年同期63.6%有所提升。客戶規模擴張疊加規模經濟效益,助力上半年單店經營利潤率升至14.6%,同比微增0.1個百分點。 經營優化疊加快速門店擴張,推動2025年上半年調整後淨利潤同比激增79.6%至9,140萬元(上年同期5,090萬元)。雅虎財經調研的11位分析師中,2人給予「強力買入」評級,其餘9人均建議「買入」,市場對其成長敘事及股票前景普遍樂觀。 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數據顯示,中國比薩市場2022至2027年預計年增15.5%,期末年銷售額將達771億元。達勢股份正共享這一盛宴。與許多進入中國的外國品牌類似,達美樂中國也推出多款貼合本地口味的產品,包括榴蓮比薩、可可芝士流心卷邊比薩等備受歡迎的風味。 儘管存在前述同店銷售短期波動,但達勢股份在低線城市的極速擴張與持續提升的品牌認知度,有望支撐其長期穩健增長。在快速開店與可持續盈利之間尋求平衡的同時,公司或將憑借中國比薩市場的不斷擴容,進一步鞏固其行業領先地位。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With digital avatar, can Be Friends “forget” Luo Yonghao?

數字人能否讓交個朋友忘掉羅永浩?

多家直播電商都在經歷「去個人化」的考驗,交個朋友以矩陣化策略及AI技術布局走出一條不同的路 重點: 上半年收入錄得8.7%增長,但期內利潤大減32.7% 毛利率由53.8%驟降至43.7%,主因平台流量獲取成本上升及技術投入增加   李世達 在中國直播電商快速發展的短短幾年裡,兩個故事如同鏡像般的存在。其一是羅永浩與交個朋友控股有限公司(1450.HK),另一個則是董宇輝與東方甄選(1797.HK)。前者從個人IP起步後走向去個人化;後者本是公司化運作卻被個人IP意外放大。兩者的反差,揭示了直播電商這門生意的本質,既離不開個人魅力的效應,又不得不尋求去個人化的持續經營。 交個朋友的去個人化過程啟動得更早,從最新財報看來,這家公司正處在關鍵的耐力測試期。2025年上半年,公司錄得總收入6.76億元,同比增長8.7%,其中新媒體服務收入達6.2億元,仍是最主要的業務驅動。 然而,盈利數據卻不容樂觀。期內利潤僅5,635萬元,同比下跌超過32.7%,新媒體板塊的利潤也僅5,536萬,按年跌超37%。毛利率由2024年同期的 53.8%驟降至43.7%。公司解釋,主要原因是平台流量獲取成本增加,以及持續推進「朋友雲」智能系統等研發投入加大,導致增收不增利。 交個朋友吧 交個朋友的故事要從羅永浩說起。他是中國互聯網創業圈的標誌人物,曾因創立手機品牌「錘子科技」而名聲大噪。2019年,他以「還債」為由進入直播帶貨,打著一句「基本上不賺錢,交個朋友」成了標誌性的開場白,也成就了「交個朋友」這一品牌。 雖說「只是交個朋友」,但「不賺錢」卻非公司所願。2022年6月,羅永浩宣布退出管理層,交個朋友馬上「交了新朋友」。 2022年8月,交個朋友與世紀睿科簽署合作協議,後者正式接管其抖音賬號運營。到了2023年5月,世紀睿科全資收購交個朋友,同年7月,公司更名為「交個朋友控股有限公司」,交個朋友完成「借殼上市」。 然而,要在明星流量紅利消退後保持增長,仍是必須面對的問題。交個朋友的答案是矩陣化、多平台與技術化。 首先是矩陣化經營。副總裁崔東升在2024年公開指出,公司真正的收入來源已經從「單一頭部主播」轉向「垂直領域矩陣號」,涵蓋美妝、酒水、運動、家居等不同場景。數據顯示,羅永浩兩個主賬號帶來的收入佔比已降至3%以下,這意味著公司完成了從「羅永浩直播間」到「交個朋友矩陣」的轉型。 其次是多平台布局。除了深耕抖音,公司也積極拓展淘寶、京東,並與百度優選達成戰略合作,試圖打破單一平台依賴,分散風險並拓寬流量來源。 推出AI虛擬主播 最後是AI與技術化。公司持續投入「朋友雲」智能系統,意在打造選品、投放和運營的數字化中台,提升效率與轉化率。2025年「618」購物節期間,公司正式推出「數字人」版本的「羅永浩直播」,直播時長6.5小時,吸引超1,300 萬人次觀看,GMV突破5,500萬元,創下了數字人直播帶貨的新紀錄。然而,數字人的形象依舊沿用羅永浩,凸顯了即使採用AI技術,仍需要頭部IP來帶動的矛盾。 此外,交個朋友也在嘗試自營產品與供應鏈管理,通過自有品牌提升毛利率。這一步若能落地,有望緩解毛利率下降的壓力。 業績公布後首交易日,交個朋友跌3.96%報0.97港元,今年以來已跌逾10%。目前市銷率約為1.02倍,低於東方甄選的6倍,顯示市場對公司的盈利模式缺乏足夠信心,難以支撐股價。 與交個朋友相比,東方甄選的陣痛更為明顯。2025財年,東方甄選持續經營業務淨溢利僅619萬元,大跌97.5%。在董宇輝離開後,公司不得不全力推動「去董化」,轉向自營產品和會員制,試圖打造「線上山姆會員店」。 交個朋友的去個人化進程更早,矩陣號和多平台戰略已初見雛形。問題在於,雖然收入規模穩住了,但盈利能力卻因流量成本而受損,尚未找到像東方甄選那樣的「自營產品」護城河。兩家公司雖走在不同路徑上,但同樣印證了直播電商的命題:去個人化之後,誰能率先找到新的增長模式,誰才能在行業洗牌中存活。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奧克斯上市首日收跌5.4%

奧克斯電器有限公司 (2580.HK)周二在香港首日掛牌,收市下跌5.4%,這家空調製造商集資近40億港元。公司表示,以每股17.42港元的價格發售2.38億股,約35%售予香港本地投資者,該股收市報16.48港元。 香港發售部分獲556倍超額認購,國際發售獲7.3倍超額認購。 公司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空調製造商之一,成立超過三十年,以廉價型號聞名。今年第一季度,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27%至93.5億元,期間利潤增長23%至9.25億元。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