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1.HK

通過將重心轉向留學和非學科類輔導,這家領先的教育服務供應商在最新的財報季度恢復盈利

重點:

  • 新東方教育最新財報季度恢復盈利,收入下滑趨勢持續改善
  • 中國禁止K-12核心課程輔導後,該公司的最新業務組合包括非學科類培訓和留學服務

陽歌

雖然較早前憑直播電商的創新性嘗試引發關注,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EDU.US; 9901.HK)的最新季度業績顯示,該公司的未來仍然完全寄託於核心的教育領域。該公司在截至8月的最新季度恢復盈利,讓投資者興奮不已,許多新服務都錄得穩健增長,顯示出在一年的動盪之後,最糟糕的時候已經過去。

「公司已經進入翻開新篇章的階段,將以更大的靈活性和強勁現金流探索新機會。我們對所有剩餘關鍵業務的可持續盈利能力,以及新舉措的增長和前景充滿信心,」首席財務官楊志輝在公司的投資者電話會議上說。他還表示,該公司預計將在截至明年5月的整個財年實現盈利。

投資者對其最新財報表示讚賞,週三在紐約股市,新東方的股價上漲28%。週四早段,該公司在香港的股票也上漲了23%。新東方在香港上市的子公司新東方在線(1797.HK)負責其最新的電子商務行動,週四早市也上漲了15%。

新東方是為數不多在2022年出現股價上漲的在美上市中概股之一,今年至今上漲了約45%。但在此之前,該公司去年股價一蹶不振,中國民營教育領域的其他公司也大多如此。即使在今年的上漲之後,新東方的股價仍然僅為2021年2月高位的六分之一左右。

過去一年對於中國曾經充滿活力的民營教輔公司來說相當殘酷。大約一年前,為了紓緩學生壓力,中國正式禁止了此類服務,導致新東方及其同行的收入急劇下降。

在新的限制措施生效一年多之後,隨著情況改善,我們可以期待新東方這樣的公司收入下滑將收窄。該公司稱,預計截至11月的當前財季收入為6.01億至6.19億美元(43.3億至44.6億元),同比下降約7%。與剛剛報告的截止8月的季度,以及之前的季度相比有了巨大的改善,該兩個季度分別下降了43%和57%。

那麼,這是否標誌著該公司開啟了新紀元?投資者似乎是這麼認為的,至少從當前的估值來看是這樣。新東方的遠期市盈率高達70倍,不過隨著利潤的改善,這個數字很快會迅速回落。從市銷率來看,目前的表現較為平庸,為1.1倍。但如今,對於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來說,高於1的指標都算不錯,而且這個數字仍然超過了競爭對手好未來(TAL.US)和高途(GOTU.US),它們的市銷率分別為0.7倍和0.4倍。

新的業務組合

了解這些背景資訊後,我們將在本文後半部分更深入地探討新東方的最新業績,首先來看看它在教培行業大清洗後的新業務組合情況。

該公司收入中最大部份仍然來自針對K-12學生的傳統業務和新業務,佔40%左右,包括考試準備課程、非學科類輔導和遊學。

另外兩大貢獻來自網絡,其最大的貢獻似乎是我們之前寫過的電商計畫,主要是教師通過直播向消費者兜售農產品;為考慮留學的學生提供的相關服務,包括留學考試備考和海外留學諮詢。這兩個領域對總營收的貢獻都在20%到30%之間。

就整體而言,該公司最近一個季度的收入為7.45億美元,我們之前已經指出,這個數字按年下降了43%。收入中有相當大的比例來自去年才推出的新業務,以非學科類輔導為首,目前在60多個城市有29.7萬名學員。

在過去一年的轉型過程中,該公司提到了一些非教育類措施,涵蓋從電子商務到微晶片等多個領域。但除了提到名為「東方甄選」的電子商務計畫外,該公司沒有提供任何其他舉措的最新消息,這表明它們可能尚未作出任何有意義的收入貢獻。

該公司最近一個季度的營運成本下降48%至6.67億美元,這主要是因為針對K-12課外輔導禁令而導致的大規模關校、裁員所致。新東方表示,它目前在國內只有706間學校和學習中心,不及一年前1,556間的一半。

在現金流方面,它看起來也相當健康,從上一季度的2,930萬美元和再上一個季度的負數,上升到最近一個季度的1.85億美元。結果,該公司持有的現金和短期投資總額,從三個月前的42億美元,輕微上升至8月底的43億美元。

在前兩個季度陷入虧損後,新東方也恢復了盈利。它公佈的淨利潤為6,600萬美元,按年增長9%,但其非GAAP利潤(包括基於股票的薪酬等項目)下降25%,至8,400萬美元。

花旗集團、瑞銀和美銀證券的分析師在該公司最新的投資者電話會議上作出了提問,表明投資界尚未放棄新東方。歸根究底,由於中國文化對自我提升的高度重視,教育在中國永遠是一門有利可圖的生意。新東方及其同行要做到的就是找到辦法,提供滿足這一點的產品和服務,同時避開中國監管機構的不可預測之手。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簡訊:受惠大電視熱銷 TCL首季業績增長強勁

TCL電子控股有限公司(1070.HK)周日披露,在高端大屏及高分辨率機型銷售強勁的推動下,公司一季度電視機出貨量同比增長11.4%至651萬台,同期營收增速達銷量增速一倍,錄得22.3%的同比增長。 數據顯示,公司最新季度65英吋及以上大屏電視出貨量同比勁增33%,佔整體銷量的27.7%,較去年同期提升4.5個百分點。當季出貨機型的平均屏幕尺寸同比增加1.9英吋至53.4英吋。其高分辨率Mini LED電視季度出貨量同比激增233%,在總出貨量中的佔比從去年同期的3%增長超過一倍至8.8%。 周一香港市場午後交易時段,TCL電子股價上漲5.8%。該股今年以來累計漲幅約達50%。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Shein上調美國商品售價 部分漲幅高達377%

快時尚巨頭Shein在美國即將對小包裹徵收關稅前,率先調高產品售價,調幅最高達377%,反映貿易戰對美國消費者的直接衝擊。 據彭博新聞報道,上周五起,Shein在美容與健康類的100大熱門商品平均漲幅達到51%;家居與廚房用品以及玩具類產品平均漲幅為30%。而Shein最暢銷的女裝類別,平均價格亦上調了8%。其中一款10件裝廚房毛巾價格,由前一天的1.28美元暴漲至第二天的6.10美元,升幅高達377% 美國政府於4月初宣布對所有中國商品徵收高達145%的關稅,並將於5月2日起,終止針對中國與香港商品的小額包裹免稅政策。此外,每件郵寄商品的處理費也將提高至100美元。報道稱,Shein已鼓勵供應商在越南設廠,Temu則推動中國工廠採「半託管」模式,大批量將貨品直運美國。 此前,Shein與Temu已向消費者預告,受「全球貿易規則和關稅變更」影響,營運成本上升,因此自4月25日起調整價格,以維持產品品質。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Sa Saa sells cosmetics

網購日盛消費北上  莎莎救急力拓電商

這家化妝品零售商表示,在截至3月底的財年,其核心的港澳市場收入下滑11%至12%,導致利潤降幅高達68% 重點: 隨著大量香港民眾北上深圳消費,去年莎莎國際核心的香港市場出現萎縮 因關閉門店並將重心轉向電商,在截至3月底的第四財季,這家化妝品零售商在中國內地的收入下降了40.5%    譚英 化妝品零售商莎莎國際控股有限公司(0178.HK)是香港的創業傳奇,它原是郭少明與羅桂珍夫婦於1978年在一家小商場的地下創立的攤位。但在2015年達到89億港元(11.5億美元)的營收巔峰後,其業務規模已縮水過半,截至2024年3月的財年營收僅為43.6億港元。 在這一財年,壞消息不斷,上周五的公告更突顯這一點。盈利預警顯示,截至3月底的12個月內,公司營收同比下滑約10%,利潤暴跌63%至68%。在香港,隨處可見它的粉色店面,裡面售賣各種平價化妝品,但人口結構和消費趨勢的一些重大轉變給它造成了衝擊,而且轉變似還在加速。 最主要的轉變是香港民眾日益熱衷赴深圳消費,這給莎莎國際營收四分之三的港澳核心業務帶來了壓力。同時,赴港內地遊客曾是該公司的重要客群,如今這個群體也減少在港停留期間的消費。 盈利預警將公司利潤暴跌歸咎於這兩個因素。在截至3月底的財年里,其利潤從上一年的2.19億港元驟降至7,000萬至8,000萬港元 上2023年財年業務激增,也是近期多項數據下滑的部分原因,受疫情結束後的報復性旅遊和消費推動,莎莎國際2023年營收增長24.8%,利潤近乎翻幾番。但情況的轉變來得猝不及防:隨著中國經濟放緩,消費者回歸謹慎,繁榮一瞬即逝。 市場似已做好迎接壞消息的準備,尤其是考慮到莎莎國際已在此前的多份季報中,披露了大量的營收疲軟信息。該股週一開盤股價持平,不過年內仍下跌約17%,錯失近半年其他中概股的上漲行情。 該股目前市盈率為11.8倍,與上美股份(2145.HK)的30倍和主打中高端市場的毛戈平(1318.HK)的46倍相比,似乎遭嚴重低估。 盈利預警和同在上周五發布的最新季報也並非全是壞消息。雖然核心的港澳市場萎縮,但佔營收10%的東南亞業務(主要來自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在截至3月底的三個月內增長17.3%,而該地區的線上銷售更是激增36.5%。不過同樣佔營收10%的中國內地市場同期大幅下滑40.5%,形勢嚴峻。 持續虧損 莎莎國際在中國內地的業務多數年份都處於虧損狀態,而好消息是,它終於開始有所動作,嘗試解決這個問題了,比如加大對線上資源的投入,並關閉那些業績不佳的門店。它在內地進軍電子商務領域的時間較晚,直到2015年才開始在大型電商平台上開設旗艦店,而且它堅持傳統零售模式的時間比大多數競爭對手都要長。 它在香港的一位競爭對手屈臣氏的動作要快得多,早在2011年就推出了自己的購物應用程序,並在阿里巴巴旗下流行的淘寶平台開設了旗艦店。在那之後,它又在京東和亞馬遜等其他熱門網站上都開設了店鋪。 值得稱贊的是,莎莎國際終於改變了在中國內地的路線,淘汰了實體網絡,採用了更加輕資產的運營模式。線上業務目前佔該公司中國內地銷售額的80%,公司關閉了18家實體店,計劃繼續聚集電子商務,並與更多第三方合作夥伴合作銷售商品。 莎莎國際表示:「集團相信,此輕資產模式的轉變,有助降低營運成本,提升經濟效益。」公司還表示,在截至3月的財政年度產生了2,000萬至3,000萬港元的一次性閉店撥備。 儘管莎莎國際將電商視為在內地的發展方向,但在香港大本營,線上業務規模仍然不太活躍。截至去年9月底的六個月內,港澳核心市場的線上銷售額僅為9,480萬港元,佔兩地14億港元總營收的7%。彼時港澳市場整體營收已現頹勢,六個月內同比下滑18.4%,不過同期中國內地與東南亞市場分別增長27%和15%,但由於香港業務在營收結構中佔主導地位,最終導致公司期內總收下跌10.4%。 隨著香港消費者持續遠赴深圳娛樂購物,莎莎國際核心的香港市場恐將持續承壓。今年4月18日至21日復活節假期期間,約160萬香港人次入境內地,同比增長6.8%。其中多數前往深圳,港元匯率優勢增加了在深圳的購買力。同時,這個因素也削弱昔日為便宜而去香港購物的內地遊客需求。 莎莎國際對零售市場變局的應對雖顯滯後且伴隨著陣痛,卻是必要的調整。隨著創始人夫婦步入古稀之年,接班人問題亦浮出水面。最可能的接班人是女兒郭詩慧,她2005年以管培生的身份加入公司,2018年被任命為企業策劃及發展副總裁。 郭詩慧行事低調,但她相對年輕,而且更有可能擁抱電商,如果她能努力讓公司順應最新零售趨勢,或許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優必選獲人形機械人採購合約

機械人製造商深圳市優必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880.HK)周日公布,集團簽訂大型雙足仿人機械人採購合同,分別為Walker S1及 Walker C,主要用於汽車工廠生產製造和商用接待。 集團表示,採購合同意味在具身智能人形機械人工業製造的商業化,邁出了重要一步,同時讓具身智能人形機械人進入汽車工業製造得到進一步驗證。未來集團續將產品商業化落地,為大批量產和交付做好準備。 周一優必選開市升近3%報83.9元,公司過去一年股價從高位下跌近六成。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