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1.HK

通過將重心轉向留學和非學科類輔導,這家領先的教育服務供應商在最新的財報季度恢復盈利

重點:

  • 新東方教育最新財報季度恢復盈利,收入下滑趨勢持續改善
  • 中國禁止K-12核心課程輔導後,該公司的最新業務組合包括非學科類培訓和留學服務

陽歌

雖然較早前憑直播電商的創新性嘗試引發關注,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EDU.US; 9901.HK)的最新季度業績顯示,該公司的未來仍然完全寄託於核心的教育領域。該公司在截至8月的最新季度恢復盈利,讓投資者興奮不已,許多新服務都錄得穩健增長,顯示出在一年的動盪之後,最糟糕的時候已經過去。

「公司已經進入翻開新篇章的階段,將以更大的靈活性和強勁現金流探索新機會。我們對所有剩餘關鍵業務的可持續盈利能力,以及新舉措的增長和前景充滿信心,」首席財務官楊志輝在公司的投資者電話會議上說。他還表示,該公司預計將在截至明年5月的整個財年實現盈利。

投資者對其最新財報表示讚賞,週三在紐約股市,新東方的股價上漲28%。週四早段,該公司在香港的股票也上漲了23%。新東方在香港上市的子公司新東方在線(1797.HK)負責其最新的電子商務行動,週四早市也上漲了15%。

新東方是為數不多在2022年出現股價上漲的在美上市中概股之一,今年至今上漲了約45%。但在此之前,該公司去年股價一蹶不振,中國民營教育領域的其他公司也大多如此。即使在今年的上漲之後,新東方的股價仍然僅為2021年2月高位的六分之一左右。

過去一年對於中國曾經充滿活力的民營教輔公司來說相當殘酷。大約一年前,為了紓緩學生壓力,中國正式禁止了此類服務,導致新東方及其同行的收入急劇下降。

在新的限制措施生效一年多之後,隨著情況改善,我們可以期待新東方這樣的公司收入下滑將收窄。該公司稱,預計截至11月的當前財季收入為6.01億至6.19億美元(43.3億至44.6億元),同比下降約7%。與剛剛報告的截止8月的季度,以及之前的季度相比有了巨大的改善,該兩個季度分別下降了43%和57%。

那麼,這是否標誌著該公司開啟了新紀元?投資者似乎是這麼認為的,至少從當前的估值來看是這樣。新東方的遠期市盈率高達70倍,不過隨著利潤的改善,這個數字很快會迅速回落。從市銷率來看,目前的表現較為平庸,為1.1倍。但如今,對於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來說,高於1的指標都算不錯,而且這個數字仍然超過了競爭對手好未來(TAL.US)和高途(GOTU.US),它們的市銷率分別為0.7倍和0.4倍。

新的業務組合

了解這些背景資訊後,我們將在本文後半部分更深入地探討新東方的最新業績,首先來看看它在教培行業大清洗後的新業務組合情況。

該公司收入中最大部份仍然來自針對K-12學生的傳統業務和新業務,佔40%左右,包括考試準備課程、非學科類輔導和遊學。

另外兩大貢獻來自網絡,其最大的貢獻似乎是我們之前寫過的電商計畫,主要是教師通過直播向消費者兜售農產品;為考慮留學的學生提供的相關服務,包括留學考試備考和海外留學諮詢。這兩個領域對總營收的貢獻都在20%到30%之間。

就整體而言,該公司最近一個季度的收入為7.45億美元,我們之前已經指出,這個數字按年下降了43%。收入中有相當大的比例來自去年才推出的新業務,以非學科類輔導為首,目前在60多個城市有29.7萬名學員。

在過去一年的轉型過程中,該公司提到了一些非教育類措施,涵蓋從電子商務到微晶片等多個領域。但除了提到名為「東方甄選」的電子商務計畫外,該公司沒有提供任何其他舉措的最新消息,這表明它們可能尚未作出任何有意義的收入貢獻。

該公司最近一個季度的營運成本下降48%至6.67億美元,這主要是因為針對K-12課外輔導禁令而導致的大規模關校、裁員所致。新東方表示,它目前在國內只有706間學校和學習中心,不及一年前1,556間的一半。

在現金流方面,它看起來也相當健康,從上一季度的2,930萬美元和再上一個季度的負數,上升到最近一個季度的1.85億美元。結果,該公司持有的現金和短期投資總額,從三個月前的42億美元,輕微上升至8月底的43億美元。

在前兩個季度陷入虧損後,新東方也恢復了盈利。它公佈的淨利潤為6,600萬美元,按年增長9%,但其非GAAP利潤(包括基於股票的薪酬等項目)下降25%,至8,400萬美元。

花旗集團、瑞銀和美銀證券的分析師在該公司最新的投資者電話會議上作出了提問,表明投資界尚未放棄新東方。歸根究底,由於中國文化對自我提升的高度重視,教育在中國永遠是一門有利可圖的生意。新東方及其同行要做到的就是找到辦法,提供滿足這一點的產品和服務,同時避開中國監管機構的不可預測之手。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簡訊:藥師幫料中期盈利按年增逾兩倍

醫藥電商平台藥師幫股份有限公司(9885.HK)周四公布,預計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半年淨利潤不少於7,000萬元(975.2萬美元),較去年同期的2,180萬元增長2.2倍。 公司表示,盈利大幅增長主要因收入持續保持穩健增長;自有品牌產品的下游需求持續保持旺盛,該高毛利率的業 務規模持續增長,不斷提升公司毛利率水平;及通過數字化能力的不斷提升,帶動核心的平台和自營業務的運營效率提升。 藥師幫股價周五高開低走,至中午休市報10.02港元,跌2.34%。今年以來,公司股價已升67.9%。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規模效應扭虧為盈 正力新能最多賺2.4億

鋰電池製造商江蘇正力新能電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3677.HK)周四宣布,預計上半年成功扭虧,淨利潤1.98億至2.43億元,去年同期淨虧損1.3億元。 公司將盈利能力歸因於銷量攀升,其電池產品在電動車領域的應用持續擴大。公司特別指出,生產效率提升帶動毛利率向上。隨著規模效應顯現,期間費用率同比亦大幅下降。 周五早盤交易中,正力新能高開,早盤報價10.66港元,漲幅0.76%。該股目前較4月上市定價8.27港元累計上漲29%。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提升效率擴張門店 綠茶中期料賺2.3億

經營餐飲的綠茶集團有限公司(6831.HK)周四發盈喜,預計截至今年6月底止,將錄得盈利介乎2.3億元至2.37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上升32至36%。 盈利上升主要是受惠於門店網絡持續擴張,同時提升經營效率。不過,部份利潤被上半年的上市開支所抵銷,該部份的開支約1,500元至2,000萬元。若扣除此,以及減去權益結算的股份開支,公司的經調整淨利潤介乎2.47億元至2.54億元,同比升38%至42%。 綠茶周五開市升8.8%報8港元,公司自今年上市至今升11%。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Lemo faces cash squeeze and credibility questions

小市場大機會? 樂摩物聯爭議聲中再遞表

號稱全國超過53萬台按摩椅的樂摩物聯再次叩關港交所,這次要面對的不僅是市場考驗,更有信任危機 重點: 超過83%的按摩椅部署於電影院 公司設備數據遭官方媒體質疑    李世達 在許多城市的角落,如商場百貨的走廊、機場或火車站的等候區裡,你一定見到過一排排閃著光、不斷運作的機器按摩椅,但你可能不知道,這門不起眼的小生意,估值高達數十億元。 在全國運營50萬張機器按摩椅的福建樂摩物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再度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這是該公司自今年1月遞表失效後,第二度闖關港交所。 機器按摩服務在中國整體按摩產業中仍屬邊緣產業。申請文件引用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2024年中國整體按摩市場規模為5,362億元,而機器按摩服務市場僅為27億元,佔比僅0.5%。然而,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市場卻高度集中,樂摩物聯2024年市佔率已達42.9%,是機器按摩領域的龍頭企業。 成立於2014年的樂摩物聯,總部位於福建福州,於2016年推出「樂摩吧」品牌,為消費者在商業綜合體、影院、機場和高鐵站等交通樞紐場所等消費場景提供更放鬆、便捷、專業的機器按摩服務。截至今年7月18日,樂摩在全國31省市、339座城市的商場、影院、機場與高鐵站等「等候時間長、人流密集」場景中,鋪設超過48,000個服務點,布置超過53.5萬張按摩椅,累計可識別服務人數超過1.65億,註冊會員人數超過3,200萬名。 樂摩物聯的經營模式主要分為直營模式與合伙人模式。以網點數量計算,目前直營模式佔約71%、合夥人模式約29%。在合夥人模式下,公司收取服務費,提供設備和品牌由合夥人運營。 近年公司收入持續增長,由2022年的3.3億元增至2024年的7.98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超過50%。但去年收入增速35.9%,遠低於2023年的77.8%,今年首季更只有18.4%,增速明顯放緩。 去年,來自直營按摩椅服務的收入佔比超過83%,合夥人模式則貢獻約14%收入。從整體毛利率來看,2023年達到41.8%,2024年回落至36.1%。佔比更高的直營模式毛利率僅為29.87%,遠低於合夥人模式的73%。 資源錯配?效益下降? 淨利潤方面,公司在2022年僅賺648萬元,2023年疫情後迅速擴張至8,734萬元,去年則略降1.7%至8,581萬元。然而,經調整後淨利潤仍錄得1.02億元,較2023年的9,457萬元略升。今年首季,淨利潤更是按年下滑11%至2,333.8萬元。 公司宣稱網點覆蓋全國69%面積超三萬平米的大型商場、滲透55%年票房超500萬元的影院、進駐58%年人流量超千萬的機場。實際上,公司有超過80%的設備(43.2萬台)部署於電影院,但每台設備日均交易量僅0.07次,遠低於商業綜合體的2.8次與機場的3次。 以今年首季的單台設備收入計,電影院設備季度收入僅約168元,商業綜合體單台設備季度收入卻高達1,692元,整整高出9倍,然而公司部署於商業綜合體的設備數量僅佔約14.1%。 同時,設備使用率也在下降。每台設備的平均交易量從去年的2.04次降至今年首季的1.92次,平均按摩費則從去年的14.69元微增至14.74元。合夥人模式佔總設備比重持續降低,由2022年的23%降至目前的約8.1%,直營主導模式比重越來越高。 數據真實性受質疑 除了上述問題外,公司也陷入數據造假的爭議。根據今年7月份官方媒體中國證券報的調查,公司按摩椅設備編號呈跳躍式分布,以「元氣蛋」系列為例,理論編號應有3.2萬台,實際僅531台被驗證,佔比1.63%。採購數據則顯示,樂摩前五大供應商累計採購僅1.53億元,按行業最低成本價計算僅對應6.11萬台設備,與宣稱的53.5萬台相差近8倍。 另外,公司目前的實際控制人謝忠惠,被指是為創始人吳景華代持,2016年吳曾持有樂摩超60%股權,至遞表前減持至15.16%。吳景華目前的身份是榮耀健康董事長,該公司正是樂摩按摩椅的供應商。 樂摩並未對該報導作出直接回應,申請文件中亦未提及相關爭議。 一連串爭議外,最迫切要解決的,還是資金問題。截至2025年3月末,樂摩物聯賬面現金僅2,621萬元,而短期借款便達4,500萬元,實為捉襟見肘。 樂摩物聯的遞表,像是共享經濟的最後一搏。但是對投資人來說,數據的可信度是估值的基礎,容不下一絲絲懷疑,未來能否說服投資者相信「小市場也有大機會」,恐怕不只靠鋪設更多按摩椅,而在於能否理順其盈利邏輯與治理結構,建立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