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GZ.US
Dogness revenue droops

這家寵物產品生產商的股價自2月以來上漲了10 倍以上,儘管公司報告稱,截至6月的最新財年收入下降了15.6%

重點:

  • 多尼斯的收入在截至6月的財年下降至1,480萬美元,連續第二年虧損
  • 這家寵物產品生產商的股價自2月以來一路飆升,在5月通過私募籌集資金500萬美元後,股價上漲逾七倍

  

陽歌

寵物照護在中國可能是一門大生意,但對銷售從項圈到梳毛刷和水碗等寵物產品的公司來說,並非如此。雪上加霜的是,在當前經濟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下,中國消費者可能會減少在此類非必需品的支出。

寵物擁有率已相當高的西方市場,可能會為這些專門從事寵物行業的中國公司帶來更光明的前景,但這些市場不僅已十分成熟,競爭也非常激烈。

這些現實都在多尼斯(國際)股份有限公司(DOGZ.US)的最新財務業績中得到充分體現,在2022年達到頂峰後,公司的收入在最新財年繼續呈下降趨勢。我們稍後再來細看這份財報。

首先,我們應指出多尼斯的另一個特點,就是今年其股價大幅上漲。自2月份以來,該股已上漲逾10倍,其中大部分是在公司5月進行了500萬美元的私募融資後上漲的。股價大幅上漲使這家在過去兩個財年連續虧損的公司市值高達7億美元。

換句話說,按去年不斷萎縮的銷售額計算,公司目前的市銷率高達近40倍。相比之下,全球同行Chewy (CHWY.US)和Wag! Group (PET.US)的市銷率要低得多,分別為1.04倍和0.33倍。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多尼斯的股票到底怎麼了,目前的巔峰價格是否可持續——我們將在本文後面的部分探討這些話題。

但首先,我們來關注一下多尼斯的最新業績,這些數據幾乎沒有什麼值得拿出來宣傳的。多尼斯2017年在納斯達克上市時,情況看上去要樂觀得多,當時中國經濟蓬勃發展,人們非常樂意為自己的寵物提供最好的項圈、狗狗服裝和其他配件及服務。

根據同樣提供寵物護理產品的波奇寵物(BQ.US)2021年的招股說明書中的第三方市場數據,2019年至2024年,中國在寵物護理方面的支出預計將以每年17%的速度增長,最終達到4,495億元。招股書指出,首次養寵物的人佔中國市場的80%,2019年有22.8%的中國家庭擁有寵物,這預示著巨大的增長潛力。

時間快進到現在,波奇寵物的市值從鼎盛時期的數億美元,縮水到僅剩200萬美元,公司去年被迫離開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主板,轉向規模較小、交易清淡的美國證券交易所。

多尼斯似乎沒有面臨這種命運的危險,至少從其目前的市值來看是這樣,當前市值足以維持它在納斯達克的上市地位。然而,如果其過度膨脹的股票價格出現回落,這情況在某個時刻似乎很有可能出現。

國內外營收下滑

多尼斯報告稱,在截至6月份的財年,公司營收從上年的1,760萬美元下降15.6%至1,480萬美元。它的營收在2022財年達到2,700萬美元的峰值後,連續兩年下滑。

雖然我們提到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但也該指出,多尼斯實際上大約三分之二的收入來自海外銷售寵物產品。這部分業務在最近一個財年下降了10.6%,而國內銷售額則暴跌24.4%。

首席執行官陳四龍表示:「由於國內市場的激烈競爭和中美之間持續的貿易爭端,我們繼續面臨挑戰,這些因素正影響並可能繼續影響我們近期的國內和出口銷售。」

公司大部分收入來自傳統寵物產品,佔其收入的六成,其餘大部分來自更為高科技的產品,即集團所謂的「智能」產品。這類智能產品已成為公司最大的短板,最新財年該類別的收入下降了41%,降至440萬美元。該類別的下降在國內和國外市場均出現,表明人們在寵物消費上的支出意願不如以往。 

多尼斯在控製成本方面做得很好,最新財年的淨虧損從前一年的750萬美元縮小至610萬美元。公司的現金在6月底上升至700萬美元,較一年前的450萬美元有所增加,這得益於5月份的500萬美元私募,由此可見,多尼斯近期不會面臨現金短缺。 

這讓我們回到公司股票走勢的問題上。在2017年首次公開募股後,多尼斯的股價大多處於下跌狀態,後在2021年,在市場看好海外上市的中國股票時,多尼斯股價曾短暫飆升。但之後公司股價暴跌至1美元以下,迫使多尼斯在一年前將20股合為1股。

該股在2月左右開始回升,然後在宣布定向增發後,股價真正起飛,定價為每股2.5美元,比當時的股價低50%以上。自宣佈配售以來,該股已從約6美元躍升至最新收盤價45.50美元。

所有這些都表明,私募投資者(在公告中未透露姓名,現在持有該公司18%的股份)可能在股票大幅上漲中發揮了作用。我們還看到其他許多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成為了類似於GameStop(GME.US)的「模因股票」,因此多尼斯的股票可能只是成為了投機買家的玩具。

總言之,對於一家收入縮水且虧損的公司來說,沒有什麼能證明這種估值和股價上漲是合理的。因此,如果明年股價出現較大幅度的回調,將這只被高估的股票帶回現實,我們也不感到驚訝。

欲訂閱詠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裡

新聞

簡訊:周杰倫進駐抖音 巨星傳奇股價暴漲

短影音平台抖音周三宣布,華語流行音樂天王周杰倫正式開設名為「周同學」的官方帳號,引爆市場話題。由其親屬控股、在中國大陸經營周杰倫IP的香港上市公司巨星傳奇集團有限公司(6683.HK),周三股價暴漲94.37%,收報12.44港元,公司市值突破100億港元(12.74億美元)。 據財新報道,周杰倫帳號在未發布任何影片下,短短10分鐘粉絲即從16萬激增至45萬,半小時內突破百萬,至周四已突破千萬。市場傳言,周杰倫簽約費高達九位數人民幣,抖音官方則予以否認,稱為謠言。 巨星傳奇成立於2017年。由周杰倫母親葉惠美及經紀人等親友創立,總部位於江蘇省崑山市,於2023年在香港上市。公司主要業務為新零售與IP運營。2024年,公司總收入5.84億元(8,100萬美元),同比增長35.8%,淨利潤5.024萬元,同比增長21%。總收入中,來自以「魔酮咖啡」為主的零售消費品收入約佔45%,與IP、內容授權有關的收入約佔53.8%。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龍光21筆境內債重組獲通過

房地產開發商龍光集團有限公司(3380.HK)周三公布,21筆境內公司債券及資產支持專項計劃(ABS)的重組方案,已全部獲相關債券持有人通過,並提供包括全額轉換特定資產、資產抵債、現金回購、股票等重組方案選項。 龍光下一步將根據債券持有人會議的相關約定,就債券持有人選擇的重組方案進行安排。 根據公司2024年業績,集團的總負債為1877.8億元,總資產為2125.9億元,持有的現金為86.5億元。 周四開市龍光股價升4.4%報0.95港元,過去一年股價已從高位下調46%。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RemeGen’s $4.2 billion licensing deal falls flat with investors

榮昌生物公布42億美元BD合作 為何市場不買單?

以交易總價值衡量,榮昌生物此次BD在2025年上半年中國創新藥企業BD交易總額中可躋身前五,但是與其他行業頭部交易的含金量存在本質差異 重點: 榮昌的首付款僅有4500萬美元現金,在交易總額中僅僅佔1% 榮昌生物短期償債壓力巨大,這筆低現金回報的交易或難以解決公司的資金鍊壓力    莫莉 對於中國創新藥企業來說,核心管線完成對外授權(BD)實現「出海」往往是重大利好消息,因為為授權交易不僅能為企業帶來一筆可觀的現金收入,也能為管線在海外的研發推進提供有力支持。然而,6月26日,市場期待已久的榮昌生物製藥(煙台)股份有限公司(688331.SH;9995.HK)已獲批產品泰它西普的授權交易終於靴子落地時,卻引發資本市場劇烈震蕩,A股和H股在消息公佈當天分別重挫18.36%和11.71%,這背後究竟有何爭議? 根據公告披露,榮昌生物將核心產品泰它西普在大中華區以外的全球範圍內開發和商業化的獨家權利授予美國生物醫藥公司Vor Bio(VOR.US),從這筆交易中,榮昌生物獲得4,500萬美元的首付款,以及價值8,000萬美元、可認購Vor Bio普通股的認股權證,約佔Vor Bio總發行股本23%,再加上最高可達41.05億美元的臨床註冊及商業化里程碑付款,以及高個位數至雙位數的淨銷售提成。 以42.3億美元的交易總價值衡量,榮昌生物與Vor Bio的這項合作在2025年上半年中國創新藥企業BD交易總額中可躋身前五。但是,無論從現實獲益還是交易對手行業地位來看,這筆交易與其他行業頭部交易的含金量存在本質差異,這或許為市場的悲觀情緒提供瞭解釋。 從首付款比例來看,榮昌僅拿到4,500萬美元現金,在交易總額中僅僅佔1%,相比之下,三生制藥與跨國藥企巨頭輝瑞的合作中,三生獲得了12.5億美元的首付款以及最高達60.5億美元的交易總額,首付款佔比為20.6%。雖然榮昌以價值8,000萬美元認股權證替代傳統首付,但是這是「以產品換股權」的高風險策略。 其次,此番股價大跌也是回吐了被提前兌現的漲幅。在交易公佈兩周前,榮昌生物曾在公眾號上高調宣稱,多位跨國醫藥公司的商務拓展經理主動與公司交流泰它西普國際合作、技術授權等,暗示泰它西普有望與醫藥巨頭聯手,刺激港股股價單日暴漲20%。 然而,最終公布的合作方Vor Bio卻只是一家「殼公司」,合作方的資質與市場預期有著巨大落差。據Vor Bio5月初披露,公司終止了所有臨床項目且裁員95%至僅剩8名員工,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其現金儲備僅有5,004.7萬美元,因股價長期低於1美元面臨納斯達克退市警告。儘管與榮昌合作的同一天,Vor Bio也宣佈完成私募股權融資(「PIPE」)達成證券購買協議,預計在扣除費用之前總融資收益約為1.75億美元,但是以Vor Bio當前的資金實力,為泰它西普推進海外研發恐怕仍然需要更多資金支持。 後期管線出海不易? 與三生制藥等管線處於早期階段的高價BD交易不同,榮昌生物此次「出海」的泰它西普是一款已於2021年獲批上市的成熟藥物。在中國市場,泰它西普已獲批用於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以及重症肌無力,是自身免疫性疾病領域的重磅產品。2024年,泰它西普的銷售額高達9.7億元,同比增加88%,為榮昌生物貢獻56.3%的營收。 作為一款具有研發確定性的產品,泰它西普若採用傳統的License-out模式,恐怕要價頗高。此外,榮昌生物已積極推進泰它西普的海外臨床研究,針對系統性紅斑狼瘡、IgA腎病和重症肌無力三大方向的全球Ⅲ期臨床試驗均已獲FDA批准並開始受試者入組,這意味著,如果榮昌生物將海外權益全數轉讓,將會期望更高的回報,而大型跨國藥企往往權衡商業化投入與預期收益,雙方交易可能在估值上僵持。 因此,榮昌生物選擇以低現金模式與Vor Bio合作,通過換取後者23%股權深度介入泰它西普海外研發,同時依託Vor Bio引入的私募資本共擔風險。若藥物成功出海,股權價值將帶動榮昌實現雙向受益,但同時也將需承擔Vor Bio的生存風險。 榮昌生物的股價在交易公布後曾連續3日下跌,但隨後3日不斷反彈,截至7月4日股價已經回到大跌前的高位67.8港元。當前榮昌生物的市銷率約為20倍,遠高於三生制藥的市銷率6倍,這意味著市場已經給榮昌生物較高的溢價。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榮昌生物賬面現金僅7億元,短期償債壓力巨大,這筆低現金回報的交易或難以解決公司的資金鍊壓力。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峰岹科技上市首日大漲

晶片製造商峰岹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1304.HK; 688279.SH)股票周三正式掛牌,首日大漲16%,收市報139.8港元。峰岹科技通過上市集資22.6億港元,首個交易日收盤市值達152億港元。 香港的公開發售獲得137倍超額認購,國際發售超額認購逾7倍。每股發行價120.5港元,共發行1,870萬股股票。此次港股上市與其科創板現有上市地位形成互補。 公司專注於無刷直流(BLDC)電機控制及驅動晶片領域,此類晶片通過電磁力驅動,與傳統電機存在技術差異。公司2024年收入同比增長46%至6億元(折合8,400萬美元),利潤增長27%至2.22億元。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