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的獨立雲服務商股價下跌12%,此前一位小說作者的作品被該平台封鎖,在社交媒體上引發軒然大波

重點:

  • 金山雲阻止一名疑似違規的作者訪問保存在其平台上的小說,導致公司股價下跌
  • 由於中美兩國的監管矛盾和公司增長放緩引發的擔憂,這家雲服務提供者的股價今年已經縮水四分之三

陽歌

這可能是軟件製造商金山雲(KC.US)不想談的故事。

該公司自稱中國最大獨立雲服務提供者,在成為一場社交媒體風暴的中心之後,其股價在過去幾天遭受重創。這宗事件涉及中國一些嚴格的法律規定,它要求所有互聯網公司必須監控網站上的敏感內容,並在發現後將其刪除。

這件事突顯了所有在中國營運的互聯網相關公司,都要面對一個相對獨特的風險,無論是國內的金山雲和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還是蘋果公司(AAPL.US)和亞馬遜(AMZN.US)等外國巨頭。老實說,這些公司刪除此類內容的做法並不是因為不道德,它們也一直強調,自己只是在遵守中國法律。

但即使事實如此,這種事件引發的負面輿論也會構成不利影響,尤其是在中國這樣異常擁擠的互聯網市場,成千上萬的公司都在爭奪龐大但仍然有限的互聯網用戶群。

故事要從6月25日說起,當時一位網名為米兔的作者發現,自己在一款知名文書處理軟體上寫的小說已無法訪問。軟體的開發商金山軟體(3888.HK)是金山雲的母公司。米兔在網上訴說了自己的遭遇,7月11日,一些有影響力的網路用戶開始談論此事,引得網路輿論發酵。

媒體報道稱,金山公司發佈聲明表示,文件被鎖定是因為它可能違反了法律。金山雲對此事沒有發表評論。但這名女子已無法找回的這份文件,十有八九存在於金山雲提供的雲服務上。

社交媒體上有網友為金山辯護,稱該公司只是在做所有中國互聯網公司依法必須做的事。但是,損害已經造成了。

7月11日,一些有影響力的網絡使用者轉發此事之後,金山雲的股票下跌了12%,它在本月已經下跌近20%,市值蒸發近2億美元(13.5億元)。這延續了金山雲股票之前的下跌態勢,自今年年初以來,該股已經下跌了四分之三。

在最新的拋售之後,該公司的市值跌破10億美元大關,至9.25億美元,使這宗最新的醜聞成為“獨角獸殺手”,這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具有象徵性的事態發展。

即使是在最新的尷尬事件發生之前,投資者已經在拋棄這家虧錢的公司。金山雲目前的市銷率和市賬率僅為微不足道的0.6倍左右,遠低於另一家雲服務提供者明源雲(0909.HK),後者的市銷率為5.8倍,市賬率為2.2倍。即使是身陷醜聞的容聯雲通訊(RAAS.US),市銷率也比金山雲高,達到1.1倍,但它的市賬率較低,為0.37倍。該公司5月份曾披露,正在調查公司內部存在的客戶交易違規行為。

收入增長放緩

那麼,究竟是什麼讓投資者對一家似乎充滿潛力的公司如此驚慌失措呢?

對於這個問題,似乎沒有答案,但該公司股價的暴跌似乎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因為拿不到審計文件,美國的證券監管機構開始進一步放狠話,對中國公司發出退市威脅之際,金山雲的股價曾在3月的一個交易日暴跌 48%。中國禁止審計機構把這樣的文件交給外國政府,稱其為“國家機密”。

目前,中美雙方的證券監管機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正在就資訊共用協定進行談判。不過,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發出警告,距離美國法律規定的最後期限,時間已經不多了。

雖然金山雲在3月份時並沒有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挑出來,列為存在退市風險的企業,但投資者對其股票的懲罰比對其他大多數中概股都要重。該公司後來表示,它正在探索在香港進行二次上市的可能性,這是許多中國公司最近都在採取的行動,這樣做是為了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在美國退市後變得無法交易的風險。

然後是金山雲的實際表現,由於收入增長放緩,這方面看起來有點問題——對於這種以快速增長作為其主要吸引力的公司,投資者可不想看到這一點。

該公司最新的季報顯示,今年首季度營收增長20%至22億元,較2021年全年38%的增速大幅放緩。

或許最令人擔憂的是,該公司在該季度來自公共雲服務的收入與去年同期持平。公共雲服務佔其總收入的三分之二,可能包括檔被鎖定的那位小說作者正在使用的一些服務。2021年全年,公共雲服務收入增長了19.2%。考慮到目前的趨勢和近期醜聞帶來的負面影響,該公司的核心公共雲服務收入很可能在二季度出現同比下降。

金山雲的企業雲服務構成了其剩餘收入的大部分,本季度增長89%至7.93億元。但即使如此,也遠遠低於2021年該類別111%的增幅。

總的來說,大趨勢對金山雲來說肯定不太樂觀。但與此同時,該公司股價自今年年初以來的大幅下跌似乎有點過分了,對於風險偏好很強的投資者來說,該股可能還是有一些價值的——尤其是如果中美達成資訊共用協定,以及最近醜聞的負面影響開始消退的話。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Daqo is a solar company

多晶硅賣得愈多蝕得愈重 大全新能源望政策打救

二季度產能利用率僅三分之一之際,這家多晶硅龍頭透露,產品售價持續跌破生產成本 重點: 大全新能源二季度營收驟降66%,多晶硅產量下滑60%,產能利用率僅34% 公司及同行冀望,政府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政,可遏制光伏行業惡性競爭   陽歌 6月底至今,密集出台的政府舉措劍指光伏產業惡性競爭,為行業近期復蘇帶來曙光。儘管新政公布後7月價格曾短暫回暖,但隨後仍持續探底。 本週,中國光伏電池核心材料多晶硅龍頭製造商大全新能源(DQ.US; 688303.SH)財報傳遞出上述關鍵信息。財報顯示,公司本季度產能利用率維持在三分之一,折射全行業嚴重過剩現狀。較低產能利用率反而幫助「止血」,原因是當季公司的多晶硅平均生產成本達每公斤7.26美元,較4.19美元的平均售價高出42%,意味每銷售一公斤即虧損3.07美元。 大全新能源打破慣例,在季報開篇即向投資者披露:截至6月底持有約20億美元現金及短期投資、定期存款、應收票據等。儘管較上年同期的25億美元有所下降,但表明公司仍有充足“彈藥”,應對分析師預期將持續至明年的虧損周期。 叠加財報影響,大全新能源的美股周三收跌2.9%。雖表現欠佳,但若非政府扶持光伏行業的新政托底,拋壓或更猛烈。需要注意,該股52周漲幅達55%,但股價仍徘徊五年低位。 過去三年,在2022年綠色能源裝機熱潮推高產品價格背景下,中國以光伏電池、組件及多晶硅製造商為主體的光伏產業大舉擴產。大全新能源堪稱行業縮影,截至去年底,新建產能使其年產能躍升至30萬公噸,約為2022年末的兩倍。 然而,如此快速的增長,加上全球新建太陽能發電場的放緩,導致嚴重的供過於求,價格大跌。中國是該行業新建太陽能發電場的亮點之一,這主要得益於政府的大力支持。不過,今年5月底補貼截止日前搶裝潮過後,6月國內新增裝機量驟降。大全新能源首席執行官徐翔稱,伴隨這一變化,4至6月多晶硅價格暴跌約20%。 「二季度光伏產業仍處周期底部,但季末已現積極信號。」徐翔表示。 政策支持 過去一年間,政策干預論調在中國光伏圈持續發酵。早在去年10月,大全新能源即透露官方「建議」,多晶硅企業限產至五成產能。企業實際執行力度更大,據公司披露,二季度產能利用率34%,較一季度的33%微升。 正如我們此前所述,純粹市場力量,已促使大全新能源等企業有充分動機大幅減產,因其每生產一公斤多晶硅都在承受巨額虧損。 公司最新經營指標全面走弱,季度營收由上年同期的2.2億美元銳減66%至7,520萬美元。參照行業巔峰期,分析師預期其今年營收5.75億美元,較2022年景氣高點46億美元大跌88%。 二季度多晶硅產量由上年同期的64,961公噸下滑60%至26,012公噸。即便如此,當季實際銷量僅18,126公噸,意味約三成產量成為庫存。公司預估三季度產量將在27,000至30,000公噸,略優於二季度實績的預測,傳遞出謹慎樂觀信號。 通過控產止損,大全新能源二季度淨虧損由上年同期的1.198億美元收窄至7,650萬美元。 這引出了大全新能源對行業企穩的謹慎預期依據:縱然市場不利因素疊加,但最新政府的措施,構成關鍵支撐。公司表示,新政源頭可追溯至6月29日《人民日報》發文,呼籲「在破除「內卷式」競爭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兩天後,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推動落後產能有序退出」。7月2日,政府召集14家光伏龍頭,商討「高質量發展」路徑。最新舉措是7月24日發布的《價格法》修正草案,明確不正當價格行為認定標準,強化「對價格違法行為法律責任的追究」。 大全新能源指出,多晶硅現貨價格在7月政策密集期有所反彈,但未說明反彈態勢8月是否延續。我們推測回暖行情難持久,並對新政效力持保留態度。歸根結底,市場力量才是決定行業何時以何種方式走出低谷的核心因素。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山東黃金上半年盈利增102%

黃金生產商山東黃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1787.HK; 600547.SH)周三公布,截至6月底止的六個月,公司收入收入達567.66億元,按年增長24.01%;淨利潤28.08億元,按年大幅上升102.98%。 公司表示,業績增長主要受惠於金價高企及自產金銷量增加,帶動收入和盈利同步提升。上半年公司礦產金產量達24.71噸,去年同期為24.52噸,自產金銷量23.60噸。經營活動產生現金流量淨額105.03億元,增加81.7%,主要是購銷業務產生的現金淨流入增加。 展望下半年,公司認為全球政經局勢不確定性高,避險需求料繼續支撐金價,行業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 山東黃金港股周四高開,至中午休市報29港元,升1.19%。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攜程二季度盈收雙升

網上旅遊平台攜程集團有限公司(9961.HK,TCOM.US)周四公布業績,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長16%至148億元人民幣(下同),盈利49億元,按年升25%。 集團表示,收入上升主要是受惠於日益強勁的旅遊需求,特別是在假日時的表現。期內的住宿預訂收入達62億元,同比上升21%;交通票務收入上升11%至54億元;旅遊度假業務則上升5%至11億元;商旅管理業務收入升9%至6.92億元。 攜程透露,根據今年2月的回購計劃,截至美國東部時間8月27日,已回購美國存託憑證達700萬股,涉資4億美元。 公布業績後,攜程在美市場收市後交易時段升8.6%,周四公司在港開市升5.7%,報541港元。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Kelun-Biotech reported rising sales of its signature cancer drug

科倫博泰ADC商業化破局 營收利潤雙降仍獲看好

今年的商業銷售收入突破3.1億元,核心產品獲批用於非小細胞肺癌成人患者,未來銷售潛力不可小覷 重點: 旗下三款產品已通過2025年醫保談判形式審查,若最終納入醫保,將推動銷量大增 公司的現金及金融資產的儲備高達45.28億元,較2024年末激增47.2%    莫莉 四川科倫博泰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6990.HK)交出一份看似表現不佳的2025年上半年業績,期內營收9.5億元,同比下滑31.3%,淨虧損也擴大至1.45億元。但與此同時,公司股價卻在8月創下歷史新高,市值突破1,000億港元,躋身港股創新藥板塊第一梯隊。這一反差的背後,是源於科倫博泰營收結構改變,資本市場對科倫博泰估值邏輯發生變化。 中期財報顯示,營收下滑的主要原因是許可及合作協議的里程碑付款同比減少54%至6.28億元,但是相較於去年營收全部依靠合作授權,今年的商業銷售收入突破3.1億元,佔營收比重躍升至32.6%,當中Trop2 ADC蘆康沙妥珠單抗佔比97.6%,實際銷售額3.02億元,藥品銷售的所有應收賬款均於付款期限內收回,資金回籠高效穩健。 蘆康沙妥珠單抗是首款獲批上市的國產Trop2 ADC,於2024年11月獲批用於晚期或轉移性三陰性乳腺癌成人患者,是科倫博泰首款商業化上市的藥物。財報稱,蘆康沙妥珠單抗的已覆蓋全國 30 個省份、300餘個地級市,以及2,000餘家醫院,其中超過1,000家醫院實現了銷售收入。 這款核心產品的未來銷售潛力不可小覷。今年3月,蘆康沙妥珠單抗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准批用於EGFR突變陽性的非小細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成為全球首個在肺癌適應症獲批上市的TROP2 ADC藥物。肺癌是目前全球發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名第一的癌症,東亞地區患者佔比近50%。其中EGFR突變陽性是亞洲NSCLC肺癌患者中最常見的基因變異之一,但靶向治療後耐藥問題突出,亟需突破性療法破解生存困局。 除了蘆康沙妥珠單抗之外,科倫博泰還有PD-L1單抗塔戈利單抗、生物類似藥EGFR單抗西妥昔單抗N01獲批上市,但貢獻的收入有限。科倫博泰已經組建了一支超過350人的營銷團隊,上半年的銷售及分銷開支為1.79 億元,同比增長334.8%,由於核心產品從去年11月正式投入商業銷售,市場推廣、學術推廣活動等成本相應增加,且商業化團隊持續擴大。 科倫博泰旗下的三款產品已通過2025年醫保談判形式審查,若最終通過談判成功納入醫保,將顯著提升這些產品的可及性,推動銷量快速放量。此外,科倫博泰已經積極推進蘆康沙妥珠單抗納入廣東、四川、上海等多地的省級及市級惠民保,患者自付比例大約可以降至30%至50%。 海外市場與默沙東深度綁定 今年6月,科倫博泰以每股331.8港元的價格成功配售了591.8萬股H股,募集資金淨額約2.5億美元(17.92億元),為核心產品的研發和商業化儲備彈藥。財報顯示,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的現金及金融資產的儲備高達45.28億元,較2024年末激增47.2%。充裕現金支撐可以後續的研發投入及全球化佈局,抗風險能力躍升。 作為中國ADC 行業龍頭,科倫博泰早在2022年開始就與默沙東達成多項授權合作,將包括蘆康沙妥珠單抗在內的9款在研ADC藥物的海外權益獨家授予默沙東,默沙東亦直接入股科倫博泰。 儘管默沙東在2023年10月同時做出了「引進」與「退出」兩項決定——即以220億美元引進第一三共的3款ADC藥物,並終止了科倫博泰兩項臨床前ADC項目的合作,但其對核心產品蘆康沙妥珠單抗的海外投入並未受到影響。財報顯示,默沙東正在全球範圍內推進14項針對蘆康沙妥珠單抗的III期臨床試驗,覆蓋乳腺癌、肺癌、婦科癌症及胃腸道癌症等多個癌種。與此同時,科倫博泰與默沙東合作開展了多項II期臨床試驗,探索該藥物作為單藥或聯合療法治療多種實體瘤的潛力。 一旦默沙東推動蘆康沙妥珠單抗在海外獲批上市,科倫博泰的業績有望進一步爆發。券商中信建投預測,蘆康沙妥珠單抗以及塔戈利單抗今年將實現商業化放量,全年的營收可以達到21.4 億元,公司有望在2027年實現扭虧為盈。當前科倫博泰的市銷率約為52倍,同樣在ADC領有布局的榮昌生物(9995.HK)市銷率約為19倍,前者的溢價或許已經反映了市場對下半年核心產品銷售額大增的期待。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