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WK files for US IPO

中國第二大知識技能共享眾包平台上調在紐約IPO的融資目標

重點:

  • 幫助中小企業尋找零工的一品威客將IPO融資目標從2023年2月的原計劃上調約三分之一
  • 雖然對眾包平台服務的需求已從疫情的低迷中恢復,但中國經濟放緩侵蝕了該公司的利潤率

譚英

去年2月首次申請在紐約上市時,一品威客(EPWK.US)是眾多提出此類申請的中國小公司之一,在那之前,中國證券監管機構明確表示,它們可以繼續此類申請。這家眾包專業公司的目標很溫和,希望通過以每股7美元至8美元的價格出售150萬股股票,籌集不超過1,200萬美元資金。

一年半後,公司上調了目標,上周提交的最新招股說明書顯示,它將發售的股票數量增加了近一倍,達到275萬股。但這些股票的發行價格區間調低至4美元至6美元。意味公司最多可以籌集到1,650萬美元,比其最初的目標高出約三分之一,這一舉動相對不常見,因在過去一兩年里,市場的常態是縮小規模。

如果以區間中值定價,該公司的估值將達到1.1億美元左右。

擴大發行規模可能反映過去個半月來的形勢變化,隨著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北京方面將採取更果斷的行動來提振不斷放緩的經濟,在美國上市的中國股票紛紛上漲。一品威客似乎認為,在當前環境下,它可以在華爾街的投資者籌集到更多資金,就像它幫助中小企業(SME)客戶在中國眾籌零工從業者一樣。

公司自稱企業的一站式服務商,涵蓋七個行業類別的300項任務,從標誌和網站設計,到軟件開發和商業服務。它有四個收入來源:優質業務解決方案,佔截至6月的最新財年收入的69%、在線推廣,主要針對自由職業者,期內創造了18%的收入、增值服務佔收入的7%,共享辦公室租金和管理佔6%。

它在2023年內促成了3.49億美元的商品交易總額(GMV),涵蓋986,000個項目 ,並在今年上半年保持了類似的速度,通過479,600個項目實現了1.66億美元的GMV。在此期間,它的收入也相對穩定,從截至2023年6月財年的1,980萬美元,增長至截至今年6月財年的2,020萬美元,增幅2.1%。期內淨虧損從108萬美元擴大到了120萬美元。

公司相對穩定的業績,與今天許多中國公司在中國經濟放緩下,收入下跌形成鮮明對比,反映企業對零工的持續偏好,因為零工比傳統的全職員工更便宜。

創始人兼董事長黃國華,用一個眾包平台為他的一家初創公司設計標識後,認為自己可以做得更好,於是創辦了這家公司。他帶領公司進行三輪風險融資,累計籌集資金1.7億元。

一品威客總部位於福建廈門,自2011年以來一直是中國共享經濟的重要品牌。根據招股說明書,2019年至2024年6月30日期間,公司促成了價值16.7億美元GMV的交易,涵蓋460萬個項目,累計服務買家874萬,零工(或者說賣家)1,692萬。

中國零工經濟的代表

從積極的一面來看,一品威客是中國零工經濟具有指標意義的代表,而中國的零工經濟正處於上升軌。招股書中引用的獨立研究顯示,受疫情影響,中國眾包平台市場的收入規模,從2019年的2.22億美元降至2020年的1.65億美元,但在2021年反彈至2.42億美元,到2025年可能增長至6.56億美元。

作為行業第二大公司,一品威客或能從中受益,尤其是在公司尋求節省開支的同時,年輕求職者的數量因失業率上升而增加。國家統計局9月報告稱,16至24歲人群(不含在校生)的失業率為18.8%,這是自去年12月修訂統計方法後,首次報告青年就業數據以來的最高水平。

許多年輕人也越來越喜歡打零工所提供的靈活性,根據招聘機構智聯招聘的數據,今年約有19.1%的大學畢業生選擇「慢就業」,13.7%的大學畢業生選擇自由職業。

這應該會為一品威客以及豬八戒網、解放號等同類公司帶來更多的自由職業者,一品威客正尋求成為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招股書顯示,這三家公司總共控制著中國眾包工作市場27.8%的份額。

豬八戒網是該行業的領導者,2023年的GMV為5.6億美元,佔據14.8%的市場份額。一品威客位居第二,GMV為3.5 億美元,市佔率9.3%,其次是解放號,GMV為1.4億美元,市場份額3.7%。一品威客在創意設計和軟件開發的細分領域佔有一席之地,根據招股說明書中的研究,到2028年這個市場的GMV可能會達到243億美元。

一品威客稱計劃將IPO所募集資金的30%用於業務拓展與營銷,以「探索軟件開發和設計以外的新服務品類,建立優質服務商的旗艦店體系,通過品牌營銷和流量增長,提高用戶數量和市場份額。」

作為中國同行中率先上市的公司,一品威客可能會獲得相對較高的估值。總部位於舊金山的同行 Upwork Inc.(UPWK.US)市值18億美元,市盈率23倍。在公佈的三季度,初步銷售額超過之前給出的指引後,近期該公司的股價一路飆升。Upwork的市銷率為2.55倍,而按最新的年度銷售額和以區間中值定價的IPO價格計算,一品威客的市銷率為5.5 倍,約為Upwork的一倍。

但對一品威客來說,並非全是好消息。在過去兩個財年里,公司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均為負,毛利率不斷下降,並正在用銀行貸款為運營提供資金。中國經濟疲軟也導致業務從在線推廣和增值服務等高利潤領域轉移,並增加了對低利潤的優質業務解決方案(基本上是為網站寫代碼)的需求。

由於這一轉變,公司的毛利率從截至2023年6月財年的25.53%下降到截至2024年6月財年的18.69%。公司表示,預計未來毛利率總體上在20%至30%之間。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寧德時代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

電動汽車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750.SZ)通過香港交易所上市聆訊,將成為港交所近年來規模最大的新股發行項目之一。 寧德時代於周二向港交所網站上傳了更新版上市文件,包括其2025年第一季度最新財務數據。數據顯示,公司當季營收同比增長6.2%至847億元,較上年同期的798億元實現增長;季度利潤同比增長31.9%至149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13億元顯著提升。 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電池製造商,並透過赴港二次上市,吸引全球投資者。據市場估算,其集資額可能在50億美元至77億美元間。若實際集資額接近區間上限,將超越快手(1024.HK)2021年62億美元的上市規模,成為香港股市近年最大規模的新股發行項目。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博雷頓首日上市股價急升5成

內地電機製造商博雷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333.HK)於周三在港掛牌,開市報29元,較招股定價每股18元高61%,中午收市報26.85元,升49%。 博雷頓發行1,300萬股,一成於香港公開發售,九成國際配售,集資總額2.34億元。公開發售錄得超額198倍,國際配售則未能足額。 是次集資所得,約40%用於投資技術及開發新產品與服務,40%用於建立工廠及採購機器,10%用於擴大銷售服務網絡,餘下作一般營運開支。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優步聯手多家中國公司 加速全球自駕布局

網約車平台優步(UBER.US)近日積極擴大其在自駕出租車領域的布局,繼宣布與中國自動駕駛技術公司夢騰智駕(Momenta)合作,將於歐洲推出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後,又陸續宣布與另外兩家中國自駕技術公司小馬智行(PONY.US)及文遠知行(WRD.US)分別展開類似合作。 優步公布,將於今年稍後在中東主要市場與小馬智行合作部署自駕出租車,並逐步拓展至更多國際市場。首階段車輛將配備安全操作員,未來將過渡至完全自主商業運行。 與此同時,優步也宣布擴大與文遠知行的合作。雙方計劃於未來五年內,在全球15個國家和地區擴展自駕出租車服務。雙方早前已於阿布札比展開合作,並將進一步進軍歐洲、中東等市場。 上周,優步亦宣布與 自駕技術公司May Mobility、汽車製造商大眾(VOW.DE)簽署協議,分別在美國德州阿靈頓與洛杉磯推出自駕出租車服務。而去年,優步也擴大了與Alphabet(GOOG.US)旗下Waymo的合作。 這些行動顯示Uber正加快整合自駕技術資源,積極搶攻與Lyft(LYFT.US)及特斯拉(TSLA.US)等競爭對手在新興自駕市場的主導地位。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Instant Retail trigger second takeout war

即時零售如何引發「第二次外賣大戰」?

中國外賣大戰第二回合開打,這次爭奪的不只是你的午餐,而是整個即時零售市場    李世達 當「買菜5分鐘、送貨30分鐘」成為現實,中國電商已不再是那個只靠比價與打折吸客的世界——從美團(3690.HK)、京東(JD.US; 9618.HK)的補貼大戰,到阿里(BABA.US; 9988.HK)推出的「閃購」服務,人們發現,這不只是另一場外賣大戰,而是一個新興零售市場——即時零售(Instant Retail)的爭奪戰。 即時零售泛指在一小時至數小時內完成下單、配送、收貨的零售模式,結合傳統電商比價和商品選擇的優勢,以及線下零售的即時可得性,對接「急需」與「便利」的需求。 簡單來說,就像是電商平台物流與外賣配送網絡的結合,是一種即時配送體系的新業態。消費者可以像點一碗炸醬麵一樣,在網上下單買一隻iPhone,半小時後送到家門口。如果買什麼都能這麼方便,誰還會選擇等個幾天? 事實上,即時零售的概念早已存在,但一直到最近幾年才真正引起廣泛關注。美團在2018年推出「閃購」;京東更早於2015年就推出「京東到家」;至於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則於2022年推出「淘寶小時達」。 2023年,美團開始積極推動「萬物到家」戰略,在生鮮、藥品、日用品等品類上深耕本地零售,並以強補貼、大量接入商超便利店建立「前置倉」網絡,迅速擴張即時零售規模,今年4月推出「美團閃購」品牌,正式迎戰即時零售大戰。 京東則以其倉儲與供應鏈優勢切入,將「京東到家」、「京東小時達」整合成「京東秒送」,在家電、3C、日用品上推即時履約服務。今年初大手筆推出補貼戰,明確與美團競爭「30分鐘送達」體驗,更推出超時20分鐘免單的殺手鐧。 至於阿里巴巴,也被迫在4月底將「淘寶小時」達升級為「淘寶閃購」,整合了旗下餓了麼、高鑫零售、盒馬等內部資源,加入即時零售戰場。 美團本地商業板塊CEO王莆中指出,近幾年即時零售發展如火如荼,美團每日非餐訂單已突破1,800萬單,「讓某些公司如芒在背」。他稱,「即時零售的發展大勢擋不住,將把那些大而無當的倉配體系掃進歷史垃圾堆」。 據中國商務部發布的報告,2023年即時零售市場規模達6,500億元(893.5億美元),預計2030年將突破兩萬億元,年均增速高達28%,遠超同期網絡零售的11%。 即時零售意味著消費習慣的改變。市場調查公司尼爾森IQ報告則指出,72%的即時零售用戶在35歲以下,即時消費成為「95後」的日常。這意味著這些用戶更重視「時效」與「體驗」,而非價格,節省時間、即時可得,開始成為消費決策的關鍵因素。 即時零售也意味著更深刻的物流變革。即時零售更依賴前置倉與就近商戶供應,大幅提升履約效率,打破過去「中心倉—幹線—末端」傳統電商模式;同時,更多本地小店也將再度融入平台經濟,如社區便利店、生鮮商超、各式零售店,都將受益。對平台來說,長期比拼的是倉儲布局、商家整合、數據調度能力。 即時零售不只是配送速度的提升,更是整個電商模式由中心化向去中心化、本地化轉型的表現,背後依賴的是高度密集的城市布局、完善的本地物流基礎設施,以及用戶對App購物的高度依賴。它改變了消費者的期待,也倒逼平台從「賣場邏輯」走向「需求場景邏輯」,重塑供應鏈與履約能力。這場從外賣延伸出的零售革命,正在重新定義中國電商的未來版圖。 李世達,詠竹坊編輯。他的聯絡方式:shihtalee@thebambooworks.com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