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深耕農產品電商平台,加上低價產品策略奏效,第三季業績迎來了豐收

重點:

  • 拼多多第三季收入及利潤均錄得倍數增長,遠勝市場預期,刺激股價大漲
  • 該公司的海外業務拓展僅處於初期階段,已引起投資者的遐想

劉明

新冠病毒疫情衝擊實體消費市場,加上環球經濟轉差,連線上零售也大受影響,各大電商今年第三季的收入增長普遍放緩,甚至錄得倒退。反觀規模較小的拼多多(PDD.US)無論收入及利潤均超出市場預期,刺激股價在季度業績公布後節節上升。

由於消費者購物意欲下降,並對價格變得更加敏感,拼多多作為主打低價產品的創新電商,正好迎合購買力下降促成的「消費降級」需求。因應今年消費市道及經濟環境轉變,該公司與商家緊密合作,吸引不同品牌提供價格較低、但質量較高的「高性價比」產品,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此外,該公司提高技術能力,促進消費者需求與相關項目更好地匹配,吸引商家增加促銷活動,形成更多品牌開店及引導消費的良性循環,終於在第三季的財務報表體現出來。

據拼多多上周一公布的第三季財報顯示,其收入按年大增65.1%至355億元,在疲軟市況中創歷史新高,除了遠高於市場預期的307億元,表現更遠勝電商巨頭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和京東(JD.US; 9618.HK)期內僅3%和11%的收入增長。

按業務劃分,拼多多期內交易服務收入大增102%至70億元,主要得益於商家活動增加;憑藉為商家提供平台賺取的在線網絡營銷服務收入也保持高速增長,按年上升58%至284億元。

拉動農產品消費

作為以農產品零售起家的電商,拼多多明白農業領域市場規模龐大,但在生產、物流、銷售卻面對重重關卡及障礙,因此協助相關供應商數碼化轉型,便帶來了廣闊的市場空間。該公司去年8月設立「百億農研」專項,將業務利潤投放於推動農業科技;今年9月,公司斥資10億元於全國舉辦「豐收節活動」,提供農產品專屬電商平台,並持續開拓電商領域的合作夥伴關係,以將更多農產品推廣至全國各地,成功刺激相關消費。

不過該舉動也同時招來更多研發開支,該公司第三季研發費用為26.9億元,按年增加11%,遠高於阿里巴巴及京東同期1%與2.5%的相關開支增幅,但管理層透露,未來仍會加大研發推動創新,利用技術創造長期價值。

另一方面,拼多多三度季總營運費用按年大增38%至176.5億元,但受惠於收入大幅增加,加上個別項目投入延緩等偶發因素,令相關費用佔總收入的比例已從去年同期的59.6%下降至49.7%。隨著規模效應顯現,該公司第三季淨利潤暴增546%至105.9億元,並連續6個季度盈利,告別以往用高虧損換取高增長的惡性循環。

在業績公佈當日,拼多多股價大漲12.6%,並在接下來的5個交易日維持「6連升」強勢,本週一以87.8美元的一年高位收盤,比業績公佈前累飆33.5%,反映投資者對其業績相當滿意。

不過,拼多多管理層在季度業績後的電話會議上表明,第三季的高盈利水平不太可能長期持續,因為一些包括與農業相關的項目在時間安排和投資節奏方面出現延誤,才令本季度盈利大幅增長。但公司未來會持續推動農業科技普惠與供給側升級,協助營收保持較快增長。

券商摩根大通認為,拼多多已經在消費者和品牌商注意力佔有率(Mindshare)方面取得突破,而這趨勢至少在未來兩至三個季度內不會消失,因為它的每用戶平均收入(ARPU)仍然很低。此外,當日後內地自疫情以來重新開放後,首幾個季度的消費信心可能會保持低位,這將有利於拼多多的低價定位。

拓展海外嘗甜頭

事實上,拼多多在9月初推出面向美國的跨境電商平台Temu,主攻售價不到1美元的鑰匙扣和儲物盒等平價小商品,雖然仍處於探索的早期階段,但它10月中旬已成為美國排名前10的iPhone和安卓電子商務應用程,並受到市場密切關注。

根據券商中金公司研究報告引用Data AI的數據,截至11月26日,Temu在美國市場的應用累計下載量已達到549萬。中金稱,考慮到海外通脹環境下,高性價比產品需求提升,而拼多多擁有高執行力、能享受中國強大的供應鏈體系,加上跨境物流和海外營銷成本持續下行,因此看好TEMU在北美市場的表現。

面對經濟不景氣,拼多多業績的韌性、以及農產品的發展潛力前景,都反映估值上。據彭博綜合券商預測,主要電商阿里巴巴、京東及唯品會(VIPS.US)年度預測市盈率分別為11.9倍、24.5倍和8.7倍,均低於拼多多的27.9倍。

對於拼多多的投資價值,券商花旗相當樂觀。該行認為,拼多多連續多季交出超過預期的強勁利潤表現,加上進軍國際市場的潛在成功,將為其股價帶來上升空間,可視作是風險偏好較高投資者的超額回報選擇。因此,該行維持拼多多的買入評級,並把其目標價從79美元調高四成至111美元,並列為該行明年上半年的行業首選投資目標之一。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傳Shein擬將總部遷回中國 為赴港上市鋪路

在美國與英國的上市計劃遇阻後,快時尚電商平台Shein據報考慮將總部從新加坡遷回中國,以爭取監管部門對公司在香港上市的批准。 彭博引述知情人士表示,目前註冊於新加坡的Shein已就其在中國設立母公司的事宜諮詢律師。他們表示,目前討論尚處初步階段,Shein無法保證一定會推進這一舉措。 Shein於南京成立,至2021年才將總部遷至新加坡,以標榜自己為全球性公司,嘗試淡化其來自中國。此前,在未獲得紐約及倫敦上市的監管批准後,Shein傳出已透過保密途徑提出赴港上市申請。 不過,雖然總部不在中國,但公司仍然受到內地監管機構的監督,因為中證監要求所有與國家有實質聯繫的公司,即使不是在內地註冊成立的公司,在任何地方上市前都需要通過審查。 Shein此舉可能有助其獲得內地監管機構批准,部份原因是內地當局可以向 Shein的收入徵稅。遷冊亦可以讓當局對Shein的龐大數據庫,實施更大的監督。自2023年起,內地當局要求企業在海外上市前,接受數據安全審查。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中手游虧損持續 中期料蝕6.5億元

遊戲運營商中手游科技集團有限公司(0302.HK)周二發盈警,預告截至今年6月底止,將虧損不多於6.5億元人民幣(下同),去年同期則錄得虧損2.41億元。 公司指出,雖然海外業務較去年同期有較大增長,但自研的旗艦遊戲《仙劍世界》自今年2月發行後,表現未如理想,使今年上半年收入同比減少4成。另外,要為部分尚未上線遊戲的預付版權金進行撇銷,而金融資產公平值虧損又增加。至於期內的銷售及分銷開支也大幅增加,產生較多推廣費用。 中手游周三開市跌14%至0.54港元,過去一年股價下跌逾5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Bright Smart is a brokerage

監管機構半途攔路 螞蟻收購耀才遇暗湧

耀才證券稱螞蟻集團的收購正按計劃推進,但媒體報道交易可能面臨更嚴格的監管審查 重點: 耀才出售股權予螞蟻集團一事,有媒體報道交易面臨審查,耀才回應說正按計劃推進 中國監管機構已加強對螞蟻集團的監管,包括2020年叫停其上市計劃後,強制公司進行重大整改   梁武仁 被龍頭企業收購,能為中小企業帶來巨大益處,使其即時獲取母公司的豐富資源與人脈。不過,這也是高風險之舉,因巨型收購方有時會引發政府監管機構之間的緊張關係。 隨著被螞蟻集團收購的計劃陰雲密布,香港券商耀才證券金融集團有限公司(1428.HK)正汲取這一教訓。 交易於今年4月首次公布,螞蟻集團同意以28.1億港元(3.59億美元)向耀才主席收購50.55%股權。當時,交易未顯爭議且推進順利。直至上周四,《華爾街日報》報道因更多內地監管部門考慮介入審查,交易可能受阻。次日,耀才股價大跌,盤中市值蒸發逾四分之一。 當日,這家券商緊急發布聲明稱交易正按計劃推進。公司股價雖有所回升,但當日收盤仍下跌約8%。本周一持續下探的走勢,顯示投資者對交易前景仍疑慮。 《華爾街日報》未明確說明監管審查趨嚴的具體原因。然而,螞蟻集團與監管機構的齟齬早有先例。2020年末,監管機構臨門一腳叫停其滬港兩地逾300億美元的上市計劃,本將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新股上市戛然而止。 事件急轉直下,令投資者試圖釐清原委,有報道稱螞蟻集團與監管部門在上市籌備期已生齟齬。就在股票即將上市交易數日前,監管機構約談多名高管及持股螞蟻的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上交所決定暫緩其上市,要求螞蟻進一步解釋其業務對金融科技監管環境的影響。同期,央行亦發布網絡小貸新規草案,該領域正是螞蟻的核心業務。 在螞蟻完成上市定價後,馬雲在上海舉行的一場峰會,發表看似批評中國金融監管機構的言論。他說中國的金融和監管體系阻礙了創新,強調需要利用技術將金融服務擴展到小企業和個人。 「我們今天有責任去建立一個真正屬於未來、屬於年輕人和下一代、屬於這個時代的金融體系。全球的金融體系必須改革。」此番高調表態引發嘩然,在商界領袖大多刻意回避公開批評監管者中尤顯突兀。 被迫整改 上市折戟不久,螞蟻集團被迫啓動重大整改,實質承接了馬雲此前呼籲的金融改革方向。該公司正推進重組為接受更嚴格監管及要求的金融控股公司,其金融控股公司牌照申請至今懸而未決。 市場普遍認為,監管機構對螞蟻集團採取強硬立場,旨在遏制其擴張勢頭,防範其對金融體系構成潛在風險,此模式類似早年對P2P網貸的監管整頓。 螞蟻集團試圖借收購耀才進軍證券業。鑒於其重組尚在進行,且金融控股公司牌照仍未獲批,此時拓展業務範圍的嘗試恐難獲監管認可。 螞蟻集團現有業務版圖涵蓋支付寶數字支付、信貸撮合、財富管理和保險等領域。整改中已分拆部分業務,獨立運營主體包括註冊於新加坡的海外分支螞蟻國際,據報道後者正考慮赴港單獨上市。 簡言之,螞蟻當下正值多事之秋,若耀才收購案因監管升級陷入僵局,亦不足為奇。 即便經歷上周拋售,耀才今年截至目前股價仍飆漲逾400%。部分漲幅源於港股大市回暖,恆生指數年內累計上漲28%。 截至3月的最新財年,耀才營收同比增長7%至9.72億港元(1.25億美元),其中經紀傭金收入增長14.5%至5.11億港元,淨利潤攀升11%至6.18億港元,對應64%的豐厚淨利率。 耀才目前市盈率達33倍,高於專注香港市場的頭部券商富途控股(FUTU.US)的29倍,也領先於立足新加坡、計劃在港擴張的老虎證券(TIGR.US)的24倍。當前估值顯示,螞蟻集團的收購價頗具性價比。借助其雄厚的資源優勢,耀才有望從富途等同業手中奪取市場份額,甚至進軍全球其他市場。 但若未能獲得中國監管機構放行,一切皆為虛妄。能否獲批及何時獲批仍是重大未知數,這不僅使螞蟻的海外雄心蒙塵,更對其未來開展重大並購的能力投下陰影。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Agora does infrastructure

簡訊:中國業務拖累 聲網二季度收入持平

實時互動技術服務商聲網(API.US)周一報告稱,二季度營收同比持平,主要是其全球業務超越下滑的中國業務,成公司最大營收來源。 聲網報告稱,二季度營收達3,43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微增0.1%。其國際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6.7%,達1,820萬美元;聲網中國業務收入下滑12.4%至1.16億元。公司國際業務活躍客戶數同比增長12.4%,增至1,880家;中國業務活躍客戶數微增1.4%,達到1,997家。 二季度實現盈利150萬美元,標誌著連續第三個季度實現盈利。聲網預計三季度營收將在3,400萬至3,600萬美元間,意味同比增幅處於7.6%至13.9%。 聲網股價於報告發布後次日(周二)下跌7.8%,收於每股3.67美元;年內股價累計跌幅達13%。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