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視為“中國Spotify的騰訊音樂季收入和利潤雙雙下滑在被責令停止反競爭操作之後,該公司對業務進行了全面改革

重點:

  • 騰訊音樂首季收入和利潤分別下降15%和34%,此前該公司在去年被要求停止反競爭行為
  • 該公司正在將重心轉移到為音樂愛好者提供更多產品和服務,以期在當前環境下創造一種可持續的業務模式

陽歌

是唱起憂鬱的藍調,還是奏響了恰逢其時的樂章?

這是人們對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US)最新季度財報的兩種可能解讀。騰訊音樂相當於中國的Spotify,是國內佔主導地位的在線音樂服務提供商。投資者似乎持前一種觀點,騰訊音樂的股價在周二公布業績之後下跌了1.5%,與此同時,中國科技股則普遍呈反彈態勢。

但從我們的角度來看,這份財報雖然表面上令人沮喪,卻充滿了積極的信號,顯示出該公司正努力在中國活躍的在線音樂領域建立一個可持續的基礎。

行業觀察人士會記得,騰訊音樂是去年遭到罰款的一批中國科技巨頭之一,它們被責令終止其反競爭行為。這批公司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電子商務巨頭巴巴(BABA.US; 9988.HK),它被要求支付創紀錄的27.5億美元(186億元)罰款,同時不得繼續禁止其廣受歡迎平台內的商家在其他競爭性平台開店。

騰訊音樂是遊戲巨頭騰訊(0700.HK)的音樂部門,它的罰款輕得多,僅為50萬元,對於這家去年創造了30億元利潤的公司來說微不足道。但更重要的是,該公司被要求停止利用市場影響力與大型音樂唱片公司簽署中國總許可協議的做法。這種做法讓它有權與網易(NTES.US; 9999.US)和百度(BIDU.US; 9888.HK)等較小的競爭對手簽署這些唱片公司音樂的分許可協議。

由於上述行動,騰訊音樂目前面臨著來自規模較小對手的激烈競爭。這體現在了收入上,其業績公告顯示,今年首季,騰訊音樂的收入下降15%至大約66億元。這種大幅下降在整份報告中多次出現,公司的許多關鍵指標都出現了同比收縮。

最具代表性的是,公司在線音樂服務月活躍用戶數量同比下降1.8%,降至6.04億人。該公司規模較小的社交娛樂服務部門的月活躍用戶數降幅更大,下降28%至1.62億人。公司將音樂用戶數量的下滑歸咎於營銷支出的下降和成本控制,把社交娛樂部門的下滑歸因於“行業和宏觀逆風”。

雖然總用戶數減少,騰訊音樂服務付費用戶的情況卻比較樂觀。這顯示出公司正在專注於盈利用戶,而不是簡單地擴大用戶規模。公司音樂服務的付費用戶一季度同比增長32%,至8,020萬人,協助公司整體音樂訂閱收入增長18%,這項收入佔其總收入的近三分之一。至於公司音樂服務付費用戶的比例,也從一年前的9.9%上升至13.3%。

不過,失去獨家版權不僅影響了公司收入,還影響了利潤,首季公司利潤下降34%至6.09億元。

後壟斷時代的新生活

隨著最新財務數據的公布,我們將用接下來的篇幅看看騰訊音樂如何在一個競爭更為激烈的環境中,去努力適應新生活。在這個領域,它依舊是無可爭議的行業領導者。本周科技行業一些更為廣泛的事態發展,也為我們的判斷提供了佐證,即該公司最新的財報給人的感覺,更象是一家公司選對了曲子,而不是讓人憂鬱的藍調。

路透社報道,中國副總理劉鶴本周對中國主要科技企業的高管表示,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許多人對此的解讀是,隨著北京方面試圖平衡有序發展的願望和維持對一些最具活力的企業的支持,過去兩年政府對科技領域的一系列全面打壓可能開始放鬆。

西方媒體還報道稱,摩根大通周一將騰訊、阿里巴巴、百度和其他幾家中國大型科技股的評級展望從“減持”上調至“增持”。摩根大通稱,作出該決定的原因是風險有所降低,不僅是國內監管的放鬆,還有圍繞中美信息披露爭端導致的從紐約退市的可能性降低了。

這些大動作推動了中國科技股在周二的反彈,不過正如我們所提到的,騰訊音樂並沒有在上漲之列。

我們最後就來看看,為了在競爭更加激烈的環境中為新生活奠定基礎,騰訊音樂正在做的一些事情。背後的核心思路是,通過為音樂愛好者和有抱負的音樂人提供更廣泛的服務,該公司努力擴大付費用戶的規模。

該公司的一大舉措是,鼓勵用戶通過其星耀計劃和銀河計劃創作原創內容。它還在推廣騰訊音樂人平台,培養嶄露頭角的年輕才俊。最後,該公司表示,它在第一季度面向相關人士,推出了一項幕後音樂制作服務。

在另一項具公關性質的計劃中,該公司宣布,在一季度啟動“如果音樂有形狀”項目,為自閉症患者提供支持。這一舉措旨在表明,該公司正在為中國最近推動打造更為平等社會作出貢獻。觀察人士都知道,支持這樣的政府活動對於在中國做生意至關重要,中國其他的一些大型科技公司最近也推出了類似的計劃。

所有這些計劃,都是為了夯實基礎,以便更好地符合政府的目標,即培養公平競爭的企業,同時努力回饋社會。不過,投資者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意識到,騰訊音樂的新旋律比之前的更具可持續性。該公司的股票今年到目前為止已下跌了40%,市盈率為16倍,市銷率為1.5倍。相比之下,Spotify由於還處於虧損狀態,目前沒有市盈率,但它的市銷率要高一點,為1.8倍。

欲訂閱詠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361度Q2銷售佳 零售電商拍住上

運動品牌361度國際有限公司(1361.HK)周日公布第二季度營運概要,主品牌產品及童裝品牌均同比上升10%。至於電子商務平台的產品,整體流水同比亦錄得20%增長。 公司表示,已進一步深化落實「科技賦能產品創新升級」戰略,針對多樣化市場需求持續推出新品,進一步深化「專業化、年輕化及國際化」的品牌定位。 期內,分銷商於廣州、長沙、天津、上海及大連等地增設39家361度超品門店。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的超品門店數量達49家。 周一361度平開報4.99港元,今年以來,公司股價升近18%。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Cirrus Aircraft primed for new financing as its thinly traded stock surges

股價倍升流通量低 西銳飛機融資是時候

西銳飛機大股東減持股份,套現近7億港元,料公司有機在資本市場進行融資 重點: 過去半年,西銳股價升幅逾倍 母企被列入美國制裁名單的陰霾漸淡化   劉智恒 作為香港市場第一隻飛機製造股,西銳飛機有限公司(2507.HK)自去年7月上市後,並不受市場注目,但隨著今年股價的飛升,開始漸漸引起投資者的關注,公司大股東中航通飛香港亦趁機減持手上股份。 西銳發公布,中航通飛香港於7月3日以每股39.98港元(較前一個交易日折讓8%),出售1,750萬股西銳股份,佔總發行股本的4.78%,套現近7億港元。出售完成後,大股東的持股比例,由原先的84.97%跌至80.18%。 減持翌日,西銳股價即時受壓,開市後一度跌7.4%,但仍力守在40港元關口,收市報42.15港元,只跌3%。似乎大股東的減持,對股價的實際影響沒原先估計嚴重。抗跌力強的背後,值得我們進一步分析西銳的投資價值。 上市受盡冷待 先說說西銳的前世今生,中航通飛香港的母企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下稱中航工業),於2011年從美國的Klapmeier兄弟手上,購入Legacy Cirrus的70%股權,公司有兩條飛機產品線,一是SR2X系列,主要供零售客戶使用的單引擎活塞飛機;另外是願景噴射機,供零售客戶或在較小範圍內包機運營之用。 中航工業接手後,西銳業務蒸蒸日上,其中SR2X系列飛機於過去23年間,一直是市場上最暢銷的單引擎活塞機。西銳早有上市打算,豈料2021年,美國將中航工業列入制裁清單,雖說西鋭未被列入其中,市場還是對此有保留,畢竟美國政府態度陰晴不定,來自當地的質疑聲音亦從沒停過。 因此西銳去年中在港招股時,就受到市場冷待,公司發售5,488萬股,只佔發行股份的15%,公開發售的更只有548.8萬股,佔發行股份的1.5%。 最終公開發售超額僅0.56倍,國際配售亦只超額0.57倍,結果以近下限27.5港元定價,集資淨額只有13.92億港元。當時公司引入五名基石投資者,購入8.51億港元股份,持股量為8.5%。 有機坐上融資快車 西銳的實際集資極為有限,而且五大基石投資者分別是國調基金二期、太倉高科、常熟東南、無錫建發新投及無錫金投,沒有國際機構投資者的身影,也沒有內地著名私募基金,很大機會只是為支持西銳上市的友好。撇除基石投資者,公司實際在市場流通的股份只有6.5%。 上市首半年,股價長期在20港元水平徘徊,一度更跌至低位16.718港元,較上市價低近四成。可幸是半年後鎖定期完結,未見基石投資者大手拋售。相反,踏入今年二月,西銳股價開始如飛機升空,一飛沖天,上月高見47.45港元,較上市價高73%。 股價已大幅上升,加上市場流通量低,今次大股東減持股份,預計公司未來有機在市場進行集資行動;始終去年上市融資規模細,如透過股份配售,除可增加資金配合未來發展,亦可將市場流通量提升;若能引入機構投資者,更能進一步優化股東組合。 盈利續增估值合理 事實上,西銳的業績大有條件吸引投資者。2021至2023年間,收入分別為7.38億美元、8.94億美元及10.68億美元,複合年均增長率為20.3%;盈利7,240萬美元、8,810萬美元及9,110萬美元,複合年均增長率為12.2%。 2024年的收入按年升12%至12億美元,盈利大增32.5%至1.2億美元。公司表示,期內的飛機交付量達到731架,按年增加23架。另外,新增訂單更增加114架。訂單量增加下,預期今年的業績表現可以持續。 至於一直威脅西銳的地緣政治問題,今年特朗普上場後的關稅戰,對西銳未有影響;即使母公司早已位列黑名單,至今西銳未受牽連。投資者見過了一段時間,西銳未被美國針對,原先的戒心逐漸放下,加上眼見業績連年增長,都開始對西銳另眼相看。 現時西銳的市盈率約16倍,競爭對手Cessna的母公司德事隆(TXT.US),在美國的市盈率約19倍,相較下西銳並不算高,加上公司今年業績有望續增長,現價仍具值博率。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丘鈦科技料上半年盈利增長150%

手機鏡頭製造商丘鈦科技集團有限公司(1478.HK)周四公布,預期於截至6月底止上半年綜合溢利,較2024年同期的1.15億元(1,600萬美元)增長約150%至180%。 該公司稱,預期綜合溢利明顯增長,主要由於期內應用於智能手機的攝像頭模組之規格繼續提升,令集團中高端產品的銷售比重繼續提升,並進一步改善毛利率。此外,集團指紋識別模組產品的銷售數量較同期增長約59.7%,銷售數量和產品結構的雙重改善令得指紋識別模組產品的銷售收入明顯增長,毛利率有所改善;以及一家聯營公司新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經營業績有所改善。 今年6月,丘鈦科技攝像頭模組銷量達3,434.8萬套,按年增長4.1%,指紋識別模組銷量1,390萬套,按年增長7.3%。 公司股價周五高開4.22%,至中午休市報10.68港元,升2.5%。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代幣化點石成金 德林股價一度狂飈

從事金融服務的德林控股集團有限公司(1709.HK)周四公布集團資產代幣化的進展,預計今年第三季度可完成合作框架與資產評估,並將向監管機構遞交申請,到明年第二季度起,平台可正式上線並開始長期監控。 集團上月公布,把持有的資產進行代幣化,涉及金額最高5億港元,首批的資產包括位於中環的德林大廈若干權益,以及三項由集團管理的基金資產。 德林表示,將資產代幣化後,將以分派方式贈予合資格股東、德林證券(香港)的合規用戶,以及「突觸科技」平台的認證用戶。透過實物分派,讓參與者能夠直接持有鏈上資產,享有更高的透明度與流動性,並參與新一代的數字金融生態。 德林股價開市升4.2%報4.18港元,過去一個月公司股價上升達42%。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