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1.HK
Laopu Gold Pivots to Hong Kong After A-Share Market Challenges

兩次申請深圳A股上市無功而還下,老鋪黃金將目光轉向香港市場,近日第二次向港交所遞交文件

重點:

  • 集團去年賺4.16億元,較2022年升3.4倍
  • 毛利率遠高於同業,中證監曾表示質疑

劉智恒

金價近兩年因地緣政治問題而受惠,去年底衝破每盎斯2,000美元大關,踏入2024年更勢如破竹,短短四個多月已升逾一成半,乘著金價持續向好,從事黃金產品設計、生產及銷售的老鋪黃金股份有限公司趁勢再度爭取上市。

公司以古法黃金為賣點,主要是結合現代設計及古典工藝去打造產品,特點是產品具有啞光、磨砂及中國古代宮廷風格,並用上至少兩項中國黃金協會的傳統手工藝標準,技術包括摟胎、捶揲、鏨刻、鑲嵌、琺瑯及花絲等。

老鋪黃金雖然有「老鋪」兩個字,但老鋪其實並不老,說到創立年期,遠遠及不上周大福(1929.HK)的95年及周生生(0116.HK)的90年歷史,在黃金行業中充其量只是一名小孩。2009年徐高明透過其創立的公司”金色寶藏“,推出首家專注於銷售古法黃金珠寶的門店 ,至2014年將老鋪黃金的商標註冊,2016年正式成立,並將金色寶藏的黃金業務、相關資產及負債轉至老鋪黃金。

截至2023年底,集團在內地開設32家自營分店,分布13個城市,大部分為一線城市。集團的店均收入約9,390萬元,按年上升達兩倍。 

2021年至2023年,集團的收入分別是12.65億元、12.94億元及31.8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58.6%。並錄得淨利潤1.14億元、9,450萬元及4.16億元。

A股上市折㦸沉沙

2020年6月時,老鋪黃金已申請在深圳A股上市,至2021年不獲深交所批准。2022年轉用中信建投為保薦人,完成上市前輔導後,於2023年6月再向監管機構申請,但一個月後就撤回。

A股市場兩次碰壁,老鋪黃金將目光轉而至香港市場,去年11月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但遲遲未獲批核。這次捲土重來,準備工夫十足,集團四月時在香港廣東道開設大型旗艦店,作為上市前推廣宣傳,增加市場認知。

事實上,近半年黃金市場大好,加上內地近年流行國潮,古法黃金更受到一定歡迎。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銷售收入計算,古法黃金的市場規模從2018年的130億元急升至2023年的1,573億元,複合年增長率高達64.6%,預計到2028年,規模將可達到4,214億元,複合年增長率達21.8%。

毛利率一騎絕塵

在有利的大環境下,老鋪黃金去年交出一份讓人眼前一亮的成績表,盈利按年大增逾三倍。不過,市場就對於集團忽然好起來的表現有所懷疑,其中最引人爭議是毛利率。2021年的毛利率為41.2%,其後兩年均為41.9%。而同業如周大福最新業績只是24.9%,周生生及六福(0590.HK)等,也是在27%水平。大家感到奇怪,為何行業龍頭都是在20多的水平,老鋪黃金有何能耐做出如此高的毛利率?

質疑之聲亦非無的放矢,集團首次申A股上市時,中證監其中一大疑問,就是針對老鋪黃金的毛利率,認為與市場同業比較,似乎有不合理地偏高。老鋪黃金解釋,因為以古法打造黃金,工藝水平遠較一般金飾為高,故售價可相應提升,毛利率遂能處於較高水平。

周轉日數大降百五天

另外,對於老鋪黃金的存貨周轉天數,市場也有疑問,2021至2023年間,集團的周轉天數分別為357、383及205天。從最近一年的205天看,相對於六福中期業績公布的190天接近,更較周大福的312天為優,按理沒問題。

然而市場就指,為何集團去年的存貨周轉天數,可大降超過五成,是否為上市作準備,將賬目作出調整。畢竟其它同業的周轉天數較穩定,而老鋪黃金卻突然大幅轉好。老鋪黃金解釋,主要是2021及2022年受到疫情影響,而去年疫後復常,加上銷售增長提升,令銷售天數得以大減。

老鋪黃金去年存貨量總金額大升,達到12.67億,較2022及2021分別高57%及64.5%,我們可以理解之前是受疫情影響,去年業務改善,集團要準備更多存貨量。但問題是業務大幅增長的時候,經營現金流反倒錄得負數,去年現金淨流出2,920萬元,相反2021及2022年分別有淨現金流入1.02億及1.48億元。集團解釋,其中一大原因是存貨及貿易應收款增加所致。

老鋪黃金去年業務增長及數據均表現亮麗,具有一定投資價值,但也有一些審慎的投資者提出問題,為何你做到,行業龍頭反做不到?正如英文有一句話:Too good to be true。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六福集團首季零售止跌回升

珠寶零售商六福集團(國際)有限公司(0590.HK)周四公布,截至6月底止三個月的第一季度,整體零售值及零售收入扭轉跌勢至雙位數增長,分別按年升13%及14%。整體同店銷售亦止跌回升5%。 港澳及海外市場零售值按年升9%,零售收入升8%,同店銷售升3%,全部都止跌回升。其中,香港同店銷售升1%,澳門跌1%,海外市場升20%。至於內地市場零售值、零售收入、同店銷售,分別升14%、31%、19%。 公司稱,雖然季內國際平均金價升約四成,按重量計價的黃金產品同店銷售仍大幅改善至持平。定價首飾產品的同店銷售本季進一步提升19%。截至6月底,集團全球有3162間店舖,上季淨減少125間,主要是內地品牌店減少。公司對內地中長線業務前景審慎樂觀,計劃今年度在海外淨增加約20間店舖。 六福集團周五股價高開0.7%,至中午休市報22港元,升3.04%。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受惠新遊戲上線 創夢天地扭虧為盈

網游企業創夢天地科技控股有限公司(1119.HK)周四披露,受惠於新產品上線推動,預計2025年上半年業績將同比扭虧為盈。 公司預計今年前六個月將實現淨利潤2,000萬元至5,000萬元,較2024年同期1.09億元的虧損顯著改善。報告期內經營活動現金流達3,000萬元至6,000萬元,上年同期則為3,400萬元。 公告明確指出:「淨利潤扭虧為盈主要得益於集團自研產品和新產品的上線,帶來集團利潤率的提升。」 2024年公司營收同比下滑21%至15.1億元,淨虧損則從2023年的4.53億元同比擴大至5.29億元。 創夢天地股價周五開盤上漲9.6%至0.91港元,隨後持續上漲,早盤上漲20%。週四收盤時,該股年內已下跌68%。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微創機器人中期收入按年大增80%

機器人企業上海微創醫療機器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252.HK)周四發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止的中期收入,較去年同期的9,924萬元人民幣,上升70至80%。 收入大升原因是核心產品「圖邁腔鏡手術機器人」於期內銷售強勁增長,上半年新簽訂單18台。另外「鴻鵠骨科手術機器人」在核心區域的快速覆蓋與滲透,銷售穩步增長。「R-ONE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獲批上市後,需求亦漸上升。 由於收入快速增長,加上集團全方位降本增效提升經營效率,期內經調整淨虧損按年收窄40%至1.25億元人民幣。 公司周五開市升1.3%報18.6港元,年初至今股價已升82%。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iMotion share placement

跨足機器人領域 知行科技一年三度配股

跨足機器人、飛行汽車等領域的知行科技,正在以密集的節奏集資 重點: 這是公司12個月內第三度股份配售,累計集資額約5.3億港元 今年公司積極跨足機器人領域    李世達 如果說一次配股是為了補充彈藥、推進戰略,那麼在一年內完成三次配股,或許就是另一番故事。智能汽車技術企業知行汽車科技(蘇州)股份有限公司(1274.HK),近日宣布一年內的第三度配股集資。如此密集的融資行動,透露的是公司的雄心?抑或是焦慮? 知行科技最新一輪配股於7月13日正式公告,擬配售最多15,495,000股股份,配售價為每股15.22港元,配售價較7月11日收市價16.72元折讓8.97%。集資淨額約為2.31億港元。這筆資金將主要用於四大方向:高階智駕與駕艙一體解決方案研發、研發與生產設施升級、機器人業務併購與研發、以及一般營運資金等。 就在今年2月與去年12月,公司分別完成2.28億港元與7,328萬港元的配股籌資,截至今年6月底,兩次配售尚未動用的淨額分別為8,948萬港元及1,108萬港元。從節奏與規模來看,知行的資金計劃明顯已進入加速期。 跨界布局下的資本壓力 急切的資金需求,源於其快速擴張的發展策略。2025年初,知行成立了全資子公司「艾摩星機器人」,並於5月收購蘇州小工匠機器人過半股權,後者擁有逾60項知識產權,專精於一體化關節模組,應用於人形機器人與機械臂。結合大模型算法與自研模組製造,知行希望以此打開具身智能的應用新局面。 而在飛行汽車領域,早在去年4月知行已與一家中國頭部飛行汽車企業合作,提供一體化自動駕駛解決方案。這類新業務看似與本業相隔遙遠,實則在感知、決策與控制模組上具有技術遷移的高度共通性。此外,知行科技亦於今年3月公告擬收購一間位於德國、專精高安全電子控制系統的供應商,意在補強其域控制器產品的國際化技術深度。 儘管研發與擴張投入增加,但技術成果已開始轉化為訂單。今年5月,知行科技獲得一頭部新能源車企、兩家傳統主機廠與一海外車廠的新定點,涵蓋高階NOA(自動導航輔助駕駛)域控平台與視覺感知模組。 同時知行也在強化核心優勢,在高階自動駕駛域控與中低算力平台部署上均取得成果。其自研BEV+Transformer感知架構已部署於瑞薩V4H等中算力平台,並與地平線征程3、征程6等國產晶片合作,降低對英偉達的依賴。2024年,公司累計交付22.7萬套智駕方案,年增75%;獲得35個新增定點,累計定點達65個,合作車企涵蓋吉利、極氪、奇瑞、東風等。 去年虧損擴大 2024年,知行科技迎來第四個虧損年度。去年公司收入12.48億元,同比僅增2.6%;毛利率卻由9.94%降至7.28%,全年淨虧損按年大增 47.8%至2.88億元。2024年研發開支為2.81億元,較2023年增加 29.56%。若不計研發支出,公司營運基本持平,顯示成本結構壓力依然沈重。 截至2024年底,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4.56億元,去年錄得經營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流出為1.03億元。若考慮到2025年計劃中的研發投入、跨國收購與新業務布局,現金續航力面臨挑戰。這也說明為何公司密集推動配股,以保持戰略執行所需的資金靈活度。 市場反應方面,配股消息公布後,知行科技股價兩個交易日下跌約3.2%,報16.24港元,仍較今年4月的低點高約48%。反映短期資金的壓力對股價形成牽制,但市場仍對其中長期技術落地與成長潛力具有一定信心。目前知行科技市銷率(P/S)約為2.73倍,高於德賽西威(002920.SZ)的1.96倍,但低於黑芝麻智能(2533.HK)的17.85倍,估值仍屬偏低。 知行科技正試圖以技術主導的方式擴張其在AI+汽車、機器人與飛行交通領域的生態邊界,證明自己是一家具技術實力與應用廣度的企業。但對投資者而言,在業績未實現拐點之前,仍應審慎評估其現金流穩健性與新業務轉化效率。若能在機器人與飛行汽車等高潛市場成功複製自動駕駛量產模式,則當前估值或仍具吸引力;否則,頻繁配股帶來的股東稀釋風險與盈利不確定性,將繼續主導股價的走勢。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