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中國義務教育階段不能以營利性民辦學校形式經營,這家民辦教育集團正尋找“輕資產”生存途徑

重點:

  • 成實外教育計畫採取“輕資產”模式,由政府或發展商提供學校土地,該公司提供運營和管理服務
  • 集團去年首8個月因終止義務教育階段業務,錄得18億元淨虧損

莫莉

2021年9月1日實施的《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讓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遭遇最嚴格管制。停牌一個半月後,成實外教育(1565.HK)公佈了去年首8個月業績,這份兩度延期後才發出的財報,反映公司面臨的困境。

成實外是中國西南地區大型民辦教育集團,提供學前至12年級(K-12)及大學民辦教育,截至2021年8月31日為止的8個月內,公司由盈轉虧,期內淨虧損18.13億元,其中終止義務教育階段業務帶來的虧損達16.15億元。

該公司沒有說明其股票何時能恢復交易。但在停牌時,從2021年開始計算,它已損失了大約四分之三的價值。

隨著懸在民辦K-12教育集團頭上的利刃落下,當貢獻主要收入的義務教育階段業務被迫放棄,民辦教育產業的路在何方?

最嚴格監管

從民辦教育相關法律的變化來看,中國政府的監管愈加嚴格。2016年修訂的《民辦教育促進法》首次規定“不得設立實施義務教育的營利性民辦學校”,但當時細則未明,過去五年成為相關企業上市融資視窗期。2016年以來,最少有12家這類民辦教育集團在美國或香港上市。

而在最新的《實施條例》中,相關管控升級為“任何社會組織和個人不得通過兼併收購、協定控制等方式控制實施義務教育、非營利性學前教育的民辦學校”,直接衝擊在美國、香港以可變利益實體(VIE)架構上市的民辦學校集團。

基於政策要求,成實外在年報中表示,自2021年8月31日起,已失去對提供義務教育服務經營實體的控制權,代表曾經為成實外貢獻逾四成收入的業務,需要從上市公司剔出。

在義務教育服務未剝離前,成實外擁有11間小學和11間初中。2021年前6個月,小學和初中業務分別為成實外貢獻2.25億元和2.87億元,分別佔期內總學費收入的24%和31%:剝離之後,成實外僅擁有9間學校。

上市教育機構大多存在收入結構單一問題,去年前8個月,成實外教育營收為2.53億元,其中學費和食宿費佔81%和12%。因此,運營學校大幅縮減,對整體業績將產生重大負面影響。

儘管公司表示,未來將提高現有學校網路的使用率和學費,但其高中及國際高中的學費最高已達每年5.8萬元和12.8萬元,加價或引致反效果。

讓成實外能在西南地區收取高昂學費的原因,是旗下學校優秀的高考成績單。在過去三年,旗下三所主要高中被全國一流大學錄取的比率分別為95.1% 、96.6%和 87.5%。

但是在2020年,四川和其他省份的大學開始完全根據中央管理的高考分數來錄取學生。這意味著之前的其他快速通道選擇被關閉,這些通道之前為進入頂尖大學提供了另一個“後門”,不利於成實外的良好大學招生記錄。

輕資產運營

受《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影響,港股民辦K-12階段教育企業均出現巨額虧損。相關年報顯示,楓葉教育(1317.HK)截至去年8月底財年來自持續經營業務收入為9.4億元,淨虧損6.7億元;光正教育(6068.HK)同期淨虧損為22.8億元,遠遜一年前的5億元淨利潤。

在主要業務剝離後,民辦K-12教育集團如何求生?第一個選擇是將業務擴展至線上教育及高等教育,興辦民辦高校,光正教育便作出了這一選擇;另一條路是通過輸出運營管理,採取“輕資產”模式擴張。

該模式是指與政府或地產商合作,由對方提供土地並負責學校興建,教育集團提供運營和管理服務。東吳證券認為,該模式可將更多資源投入到學校管理運營及教師培養,提高辦學品質;另一方面可降低學校辦學成本,實現學校網路快速擴張,有助收入增長。

成實外在年報表示,未來將按輕資產模式與業務夥伴合作成立新高中,預計2022年後,將會有6間合作高中按此模式運營。同時,為K-12學校提供教育管理和諮詢,但2021年前8個月,成實外在該項業務僅獲得180萬元收入。

在嚴厲政策下,三家公司都難逃虧損,從市銷率(price-to-sales ratio)來看,剔除受影響業務後,截止本週一,成實外教育預測市銷率約3.04倍、楓葉教育約2.4倍,光正教育最高,達4.7倍,可見成實外的估值位列行業中端,也許是由於其股票正在停牌而未有反映跌勢,或反映投資者的觀望態度。

然而,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民辦教育集團只通過為其他學校提供運營管理服務,難以持續獲利,相關收入或難以維持公司生存。長期來看,輕資產運營是否可行,仍有待市場檢驗。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裡

新聞

Precision Tsugami makes infrastructure

簡訊:津上精密預告年度利潤急升

機床製造商津上精密機床(中國)有限公司(1651.HK)周二公告稱,預計截至2025年3月的財年,將實現淨利潤7.82億元人民幣(下同),較上年同期的4.8億元增長約60%。 公司指業績增長因中國製造業信心恢復,帶動汽車、氣動液壓及一般機械加工領域支出增加。公告補充:「本集團推進全員參與的降本增效改善活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作為日本津上精密專於中國的子公司,津上精密在周二午間業績發布後,股價應聲上漲9%。目前價格處於52周區間的中位水平。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復星醫藥增持復宏漢霖至63.43%

復星醫藥(2196.HK)周一公布,於4月11日至17日期間,控股子公司復星醫藥產業收購子公司復宏漢霖(2696.HK)合計2,103.43萬股非上市股份,每股收購價24.6港元,約佔股份總數3.87%,涉資共計5.17億港元。 復星醫藥表示,今次增持是基於對復宏漢霖發展的信心及價值的認可,並擬以自籌資金支付本次增持對價。今次增持完成後,集團持有復宏漢霖的股權比例將由59.56%增至63.43%。 去年6月,復星醫藥曾提出以每股24.6港元私有化復宏漢霖,但今年1月遭少數股東反對而失敗。過去六個月,復宏漢霖股價上升65.5%,來到36.5港元左右。 復宏漢霖股價周二早盤上漲,至中午收市報37.95港元,升11.78%。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Newtrend makes sweetners like syrup

貿易戰看不到盡頭 新琪安上市陰霾密布

公司超過三分之一的收入與美國密切相關,隨著關稅和產能過剩問題導致前景承壓,其港股上市計劃面臨不確定性 重點: 儘管國內外面臨雙重壓力,新琪安赴港上市申請已獲中國證券監管機構批准 公司嚴重依賴美國市場,去年佔其收入的35.2%,隨著新關稅的影響顯現,可能擠壓其盈利能力    夏飛 中國人造甜味劑生產商正掀起一股甜蜜風暴,其中一員正密鑼緊鼓地準備在香港上市。但愈演愈烈的中美貿易戰,讓這個上市計劃增添了一絲苦澀。 新琪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最大的甘氨酸和三氯蔗糖等甜味劑生產商之一。上周,公司在香港的上市計劃獲得了中國證券監管機構的備案,即將加入其他六家已公開上市的中國甜味劑生產商行列。 產能過剩是中國很多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不同於許多中國同行,新琪安似乎受此影響不大。這是因為通過專注全球客戶,主要是美國和歐洲客戶,得以避免這個問題,通過在泰國和印度尼西亞的工廠,為這些客戶提供服務。 去年,新琪安近80%的收入來自海外客戶,其中北美地區佔總收入的 41%。根據貿易數據庫沃爾扎(Volza)的數據,新琪安的主要客戶包括美國食品和飲料巨頭可口可樂和卡夫亨氏等公司。 雖然到目前為止,海外戰略讓公司獲得良好的發展,但隨著中美陷入一場看不到盡頭的貿易戰,這一戰略可能很快就會成為一個拖累。這可能會引發人們對新琪安前景產生疑問,如果完成港股上市,其估值也可能會受到影響。 美國夢漸遠? 儘管新琪安的總部位於內陸的江西井岡山(那裡是毛澤東建立革命根據地的地方,如今也是備受愛國人士推崇的熱門旅遊景點),但該公司卻有著不同尋常的全球視野。 2003年成立的新琪安,抓住新一代消費群體對健康注重的商機,大力生產三氯蔗糖,這是一種第五代人造甜味劑。新琪安在2月份提交的上市文件中披露,預計未來五年內,三氯蔗糖將成為增長最快的一類甜味劑。 2023年,包括世界衛生組織在內的多家全球機構宣布,1965年問世的第三代人造甜味劑、最受行業歡迎之一的阿斯巴甜可能致癌,這一消息給新琪安和其他三氯蔗糖生產商帶來了機遇。 與金禾實業(002597.SZ)以及其他一些競爭對手不同,新琪安是中國唯一一家將生產放在海外的人造甜味劑生產商,2019年它建立了首個海外工廠。這一舉措頗具前瞻性,旨在避免在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第一屆任期內捲入中美貿易戰。 公司在上市文件中表示:「為分散美國加徵關稅帶來的風險,我們在印尼工廠生產食品級甘氨酸,並從印尼向美國客戶出口我們的食品級甘氨酸。」然而,從印度尼西亞出口的甘氨酸最終仍需繳納美國徵收的4.2%的反傾銷稅,而從中國運往美國的三氯蔗糖繳納的關稅稅率相近,為3.7%。 如今,中美貿易戰迅速升級,很可能會給把美國作為最重要海外市場的新琪安造成更大的打擊。 本月,特朗普政府將所有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提高到了145%,促使中國採取了報復性措施。但對新琪安來說更關鍵的是,特朗普還威脅要對印度尼西亞的進口商品徵收32%的關稅,對泰國的進口商品徵收36%的關稅。後來,特朗普對這些威脅要加徵的關稅暫停實施90 天,以此向這兩個國家施壓,迫使它們在此期間與美國進行貿易談判。 去年,新琪安向美國銷售三氯蔗糖和可食用甘氨酸的收入佔總收入的35.2%,較2022年的僅9%大幅上升。該公司披露,去年約41%的收入來自北美地區,2022年僅為9.3%,而同期來自歐洲的收入佔比從32.1%降至20.9%。 2022年,新琪安的收入達到7.62億元(約合1.043 億美元)。隨後,由於甘氨酸和三氯蔗糖供過於求導致價格下跌,2023年的銷售額暴跌逾40%,降至4.47億元。去年,其收入有所回升,達到5.69億元,不過仍遠低於2022年的水平。 國內挑戰重重 目前尚不清楚新琪安的美國客戶是否會承擔部分或全部新增關稅,新增關稅可能會使產品價格翻倍還不止。如果客戶不承擔,海外市場利潤率更高的新琪安,可能會被迫承擔部分新增成本,並且還得更加依賴國內需求。但國內市場也絕非一片坦途,由於產能過剩,國內市場價格戰激烈。 這意味著,向國內市場的轉移可能是一場硬仗,導致該公司的盈利能力進一步承壓。卜市文件顯示,隨著國內三氯蔗糖價格從2022年的每噸386,261元降至去年的每噸148,904元,新琪安的毛利率已從2022年的25.6%跌至2023年和2024年的17.9%。 隨著盈利空間受到擠壓,公司利潤從2022年的1.22億元降至2023年的4,500萬元,去年進一步降至4,300萬元。 在謀求港股上市前,新琪安早前曾試圖在上海和深圳的國內A股市場上市,但未獲成功。去年8月,由於頻繁的股權變更,以及對計劃項目可能不符合環保標準的擔憂,公司在面臨中國證券監管機構的審查後放棄了這一計劃。 新琪安高度集中的股權結構也值得關注,不過這對中國的家族企業來說並不罕見。67歲的創始人王小強與妻子丁丹通過多家實體共持有公司54.8%的股份。兩人34歲的兒子王皓畢業於康奈爾大學,擔任執行董事並領導銷售團隊。 自2022年以來,行業老牌領軍企業安徽金禾實業的股價已經下跌了近一半,而同樣生產甜味劑的金禾實業萊茵生物(002166.SZ)的股價,也從2022年的高點下跌了44%。 儘管如此,目前這兩家公司的市盈率分別在25倍和34倍左右,遠高於1976年發明三氯蔗糖的英國泰萊集團(TATE.L)的8.6倍。如果新琪安的市盈率處於同行的中間水平,那麼它的估值將在13億元左右。但投資者有理由擔心,由於中美貿易戰帶來的所有不確定性,該公司上市後可能出現的任何“甜蜜”上漲行情都有可能是短暫的。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從玉智農發盈警料去年盈轉虧

從事農業種植及銷售的從玉智農集團有限公司(0875.HK)周一發盈警,截至去年底止料由淨利潤轉為淨虧損,預計蝕1.3億元人民幣(下同),而2023年則有盈利5,140萬元。 公司表示,期內子公司所獲得的收益減少,同時又確認貿易應收款減值損失,相反2023年則有貿易應收款減值損失的回撥。 從玉智農周二開市沒起跌,報0.58港元,公司股價在過去一年從高位下跌超過75%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