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2.HK 9696.HK
The industrial metal used in electric car batteries has dropped 85% from its price peak to around $90,000 per ton, hit by a supply glut and slowing vehicle sales.

2022年,碳酸鋰價格一度高達每噸60萬美元,但最近已暴跌至約9萬美元,跌幅達85%

重點︰

  • 受碳酸鋰價格暴跌拖累,兩大鋰礦龍頭天齊鋰業和贛鋒鋰業上半年由盈轉虧
  • 市場預計在需求減少、庫存嚴重的大前提下,碳酸鋰價格難大幅反彈

 

裴梓龍

這幾年來,全球掀起新能源車熱潮,令車用電池發展一日千里,其核心原材料碳酸鋰成為各國必爭之物。各國眼見鋰價直線上升,紛紛開始增產,同時新能源車銷售增速減慢,以前是鋰礦供不應求,碳酸鋰價格在2022年一度高見每噸60萬美元;現在供應提上來了,但需求少了,令碳酸鋰暴跌至最近的約每噸9萬美元,高位累跌85%,單計過去一年的價格,就已經蒸發了約70%。

鋰業正在步光伏業的後塵,陷入產能過剩,多家行業巨頭都錄得巨額虧損,兩大龍頭天齊鋰業股份有限公(9696.HK; 002466.SZ)和江西贛鋒鋰業集團股份有限公(1772.HK; 002460.SZ)發出盈利警告,同告轉盈為虧,前者預計上半年虧損達48.8億元至55.3億元,後者則虧損7.6億元至12.5億元。

對比去年同期,雖然碳酸鋰價格已經由高位下跌,但兩大鋰礦龍頭仍錄得巨額盈利,天齊鋰業去年上半年大賺64.5億元,而贛鋒鋰業的盈利也高達58.5億元,可想而知,碳酸鋰價格下挫,對行業龍頭帶來多大挫折。

「作為電池產業鏈中的中上游企業,天齊和贛鋒對碳酸鋰的價格最敏感。這一年新能源車銷售增長放緩,部分歐美車廠的車款更延遲推出,可見其銷售增速大不如前;相反鋰礦開採速度增加,去年整體產量就多了20%,尤其像阿根延這些南美國家近年非常積極開採鋰礦,加上之前碳酸鋰炒過頭,現在價格回跌,就直接衝撃天齊和贛鋒的業績。」凱基亞洲投資策略部主管溫傑說。

不過,兩家巨頭發出盈警後,其港股股價不跌反升,天齊在三個交易日內反彈7.6%,贛鋒更漲了13.8%。原來單計第二季,天齊和贛鋒的情況已好轉,其中贛鋒更扭虧為盈,經常性淨利潤介乎5,400萬至1.54億元;至於天齊第二季的表現比贛鋒遜色,仍虧損9.8億至16.3億元,但是比第一季虧損近39億元大幅減少,這就解釋了為何投資者在盈警後開始抄底。

除了因為碳酸鋰價格下跌外,另一大虧損原因就是天齊和贛鋒均投資失利。贛鋒在公告中提到,公司持有的金融資產Pilbara Minerals Limited(PLS)價格下跌,導致公允值產生重大損失;天齊則受到其聯營公司智利化工礦業公司(SQM)上半年業績將大幅下降拖累,上半年投資收益將會大跌。

PLS是贛鋒在澳洲投資的礦商,擁有全球最大鋰輝石礦山之一的Pilgangoora鋰礦,而贛鋒持有PLS公司約5.74%股權。事實上,今年第一季,贛鋒的金融資產公允值變動已由盈轉虧,虧損2.7億元,PLS的股價在第二季持續下跌,累跌約20%至一年新低,直接拖累贛鋒業績。

投資失利拖累業績

天齊的聯營公司SQM雖然未公佈第二季業績,但智利聖地牙哥法院於2024年4月對其2017年和2018年稅務年度的稅務訴訟進行了裁決,撤銷了稅務和海關法庭在2022年11月7日對於該案件的裁決結論,導致其確認了約11億美元的所得稅費用,並相應減少淨利潤約11億美元。根據《彭博社》預測的資料,SQM上半年業績幾乎肯定會按年大幅下降,將直接反應在天齊的投資收益上。

除兩大鋰業龍頭外,其他同行也不好過。鹽湖股份(000792.SZ)預計上半年盈利大減66.7%至54.9%、融捷股份(002192.SZ)的盈利也按年減少38.8%至49.7%、中礦資源(002738.SZ)盈利則下降60.1%至69.4%、雅化集團(002497.SZ)盈利更跌87.4%至91.6%,惟獨西藏礦業(000762.SZ)盈利上升了260%至410%倍,但卻是因為其他金屬價格走強帶動。

無論如何,對於鋰業股投資者來說,最關心的肯定是碳酸鋰價格何時見底,但市場認為在目前「產能過剩」、「去庫存」的大前提下,下半年並不樂觀。建信期貨的報告指出,國內碳酸鋰庫存已增至11.1萬噸,電池需求也在減少,加上下半年庫存壓力高,估計價格將跌至每噸8萬美元左右;華泰期貨早前的報告中也提到,下半年碳酸鋰的供需不會有顯著變化,預計價格仍維持震盪探底。

溫傑預計,在目前新能源車需求增長減慢的大前提下,碳酸鋰價格很難大幅回升,「我們很難去預判何時見底,但中短期來說這些中上游企業生意難做,因此我對鋰業股看法只維持中性。」

投行大和的報告稱,在天齊和贛鋒兩者中,更看好贛鋒的前景,因其鋰化合物業務能保持「薄利多銷」,如果電池業務不再有重大虧損,估計下半年可跑贏同業;瑞銀也認為,贛鋒大致上已消化其高價鋰輝精礦庫存,上半年鋰化學品銷量按年量長,維持「買入」評級,目標價46.96港元。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簡訊:鷹瞳科技H股全流通獲批

眼科影像識別方案提供商北京鷹瞳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2251.HK)周一公布,已收到中國證監會發出的備案通知書,完成其合共5015.1萬股未上市股份實施H股全流通的備案。股份轉換涉及26位股東。 成立於2015年的鷹瞳科技主要提供眼科影像識別方案,去年7月宣布研發萬語醫療大模型,從單一影像診斷向全科醫療問答、健康管理領域延伸。今年2月,萬語醫療大模型完成升級並接入DeepSeek R1模型。 公司去年收入按年下跌23.3%至1.56億元(2,100萬美元),虧損由2023年的1.33億元擴大至2.55億元。公司股價自2021年11月上市以來累跌83.22%,今年至今則跌7.95%。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順豐首季業績盈收雙升

物流企業順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936.HK, 002352.SZ)周一公布首季度業績,收入按年上升6.9%至698億元人民幣(下同),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利潤為22.3億元,按年升16.9%。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利潤為19.7億元,按年升19%。 首季度實現總件量35.6億票,同比增長19.7%。當中速運物流受惠於公司完善產品矩陣,以及強化服務競爭力,收入同比增長7.2%。供應鏈及國際業務收入同比增長9.9%,主要受惠於公司持續加強國際網路能力建設。 周二順豐開市升1.3%報37.8港元,現股價較公司去年上市定價高1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Nanhua Futures filing for Hong Kong IPO as its global expansion efforts are encountering the setback of tariff war

南華期貨申港上市 全球擴張碰上關稅戰

南華期貨A股於2019年8月在上證交易所掛牌,今次若成功在港上市,可進一步深化國際化戰略 重點: 南華期貨去年淨利潤4.58億元,按年升13.7% 未來力拓海外市場   徐緯珺 在關稅陰霾下,近月全球金融市場大幅波動,加上地緣政治緊張、經濟政策轉變,投資者的避險情緒有增無減,已在上證交易所掛牌的南華期貨股份有限公司(603093.SH),無懼市場的不確定性,依然申請來港上市,希望透過A+H上市,進一步鞏固國際化戰略。 根據上市申請文件,南華期貨於1996年成立,是中國首批期貨公司之一,總部在中國杭州,與香港上市的南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0619.HK)或其聯營公司(包括南華期貨有限公司)沒有任何關連。為降低訴訟的潛在風險,公司以橫華國際的名義在香港開展業務。 南華期貨的業務主要有四個板塊:中國境內期貨經紀業務、中國境內風險管理服務、中國境內財富管理業務,以及境外金融服務,前三者是境內業務,最後一項是境外業務。以2024年經調整經營收入計算,境內業務約佔51%,境外業務約佔48%,餘為其他業務。 境外交易量上升 公司主要收入來自佣金及手續費,還有利息收入。中國境內期貨經紀佣金及手續費淨收入,2023年為4.04億元,2024年減少25.8%至3億元;同期境外淨收入則由1億元增加45.7%至1.46億元。主要原因是中國境內期貨經紀平均佣金率下降,而境外期貨交易量則不斷上升。 南華期貨的境外金融服務包括期貨服務、資產管理、證券經紀及槓桿式外匯交易,目前在香港、芝加哥、新加坡及倫敦都已設立據點。 過去三個年度,南華期貨淨利潤都有增長,由2022年的2.46億元增至2023年的4.03億元,增幅63.8%;2024年增至4.58億元,增幅13.7%,淨利潤得到改善,主要歸因於境外金融服務的盈利能力持續增強。 加強境外業務發展,是集團未來的一個目標,如成功在香港上市集資,可以加強境外附屬公司的資本基礎,藉此擴展境外業務,以提升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及風險應對能力。 不過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為南華期貨的全球擴張戰略帶來隱憂,某些國家的政府可能會對外國公司實施更嚴格的監管規定或設置障礙,對公司擴張不利。 加強科技抗同質化 至於境內業務,三個板塊中以期貨經紀業務為主,要在高度競爭的市場中脫穎而出,必須要創新和提供獨特價值的產品或服務。因應市場發展,南華期貨定下技術創新為企業戰略的核心,持續推進金融科技和數字技術的發展,加強期現交易風險管理系統,優化交易系統的速度和可靠性,打造獨特的競爭優勢。目前國內期貨公司同質化嚴重,南華期貨以技術創新為核心,大方向正確。 現時在香港掛牌的同類股有弘業期貨(3678.HK,001236.SZ)與中泰期貨(1461.HK),在業務與規模方面,跟南華期貨相差不太遠。弘業期貨是首家「A+H」期貨公司,在港股市場具有先發優勢,H股現時的市盈率約73倍;中泰期貨則是通過港股市場融資強化國際化布局,現時的市盈率高逾100倍。惟此二股的成交量未算活躍,市盈率的參考性不高。 南華期貨上市定價,較可取的是參考內地同業,例如國內期貨行業龍頭永安期貨(600927.SH),現時的市盈率約25倍;瑞達期貨(002961.SZ)約17倍;南華期貨本身A股的市盈率也只是17倍左右,以此推算,南華期貨H股定價估計也不會太高。 總括來說,雖然南華期貨是最早實施全球化戰略的公司之一,在不同海外市場已打下基礎,領先很多同業,但目前全球金融市場存在非常多變數,包括關稅、地緣政治、經濟政策等,這些不可測因素,是最大的風險所在。此外,香港投資者對內地期貨公司業務模式了解有限,亦有可能影響其H股估值。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受惠大電視熱銷 TCL首季業績增長強勁

TCL電子控股有限公司(1070.HK)周日披露,在高端大屏及高分辨率機型銷售強勁的推動下,公司一季度電視機出貨量同比增長11.4%至651萬台,同期營收增速達銷量增速一倍,錄得22.3%的同比增長。 數據顯示,公司最新季度65英吋及以上大屏電視出貨量同比勁增33%,佔整體銷量的27.7%,較去年同期提升4.5個百分點。當季出貨機型的平均屏幕尺寸同比增加1.9英吋至53.4英吋。其高分辨率Mini LED電視季度出貨量同比激增233%,在總出貨量中的佔比從去年同期的3%增長超過一倍至8.8%。 周一香港市場午後交易時段,TCL電子股價上漲5.8%。該股今年以來累計漲幅約達50%。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