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liuji in talks with two investment banks

中國內地食店麻六記計劃明年到香港上市,並已經與兩家投資銀行洽商

重點:

  • 麻六記爆款食品酸辣粉,在抖音帶貨曾日銷金額達千萬元
  • 公司的食品曾涉及食品安全品題而被點名批評

     

劉智恒

中國人愛吃,大街小巷食肆林立,經營食店的門檻又不算太高,以致行內創業者眾,飲食行業成為殺戮戰場,這家店剛結業,另一家又補上,多年來能在行內站穩陣腳而屹立不倒的食店,可說鳳毛麟角,多少大品牌及連鎖店,最終都在時代巨輪下被淘汰出局。

就像俏江南,曾是北京城中的名牌食肆,風頭一時無倆,但因創始人張蘭在資本市場大跌一跤,其後引入私募基金CVC卻又出現爭拗,俏江南業務一落千丈,光環漸失,最終更要將集團拱手相讓。

正如文章開首所說,飲食行業如潮來潮去,一家關門一家又重來,張蘭失去俏江南後,墊服一陣後又捲土重來,創立麻六記。近日有媒體報道,麻六記計劃,最快明年在香港上市,並洽商招銀國際及華泰證劵為保薦人。對於相關傳聞,兩家投行及麻六記均不願置評。

炒閙聲中爆紅

說起張蘭,在中國飲食界中曾叱吒一時。出生於1958年的她,9歲時與父母一起下放到大別山,於山區農田間成長,練就了堅強而永不言敗的個性,1989年張蘭隻身往加拿大,當過保姆又在餐館打工,胼手胝足日夜打拼。於 1991年帶著兩萬美元積蓄返回北京,創立阿蘭酒家,接著又經營海鮮大酒樓,當年日均營業額達數十萬元,後轉手出讓賺得一桶金,再將資金成立俏江南品牌。高峰時,張蘭擁有25億元(3.43億美元)的財富,並打入2009年胡潤餐飲富豪榜第三名,當時的她躊躇滿志,想不到幾年後,卻被趕出一手創立的飲食皇國。

失敗多年後,張蘭再戰餐飲業,2020年與兒子汪小菲成立經營四川菜的麻六記,首家店舖設於北京國貿,後陸續在全國多個城市設立分店,包括上海、天津、成都、廣州、濟南、杭州、西安、鄭州及青島,不到三年,合共已開有29家店鋪。

除了門店外,麻六記亦在綫上出售食品,包括預製菜、火鍋底料、醃製菜。主打則是酸辣粉及毛血旺,其中酸辣粉更是麻六記的皇牌。

開業之初,由於受到疫情影響,業務遭到頗大打擊,但張蘭深懂營銷推廣之道,她親自上抖音直播帶貨,更借兒子汪小菲與明星前妻徐熙媛(大S)的吵吵鬧鬧事件而爆紅,帶來頂級的網絡流量,麻六記的產品,一度打入抖音居家便食店鋪人氣榜的三甲。有段時間,直播間的一天銷售額可以達到千萬元。能有此成績,難怪又再燃起張蘭的上市夢。

食品安全惹批評

張蘭能否再一完上市心願,前路並不易走,麻六記的皇牌食品酸辣粉涉嫌成份失實,更涉及食品安全。今年3月,《中國食品安全網》對內地的10款酸辣粉進行評比,其中點名包括麻六記在內的三個品牌,指其宣稱使用紅薯澱粉但成份中卻添加了木薯粉及蕨根粉要知道,純紅薯粉成本較高,木薯粉的價錢則大約只有紅薯粉的一半。

《中國食品安全網》更指出,其酸辣粉更添加了含鋁的食品添加劑硫酸鋁銨,若攝取過量,會引起骨質疏鬆、貧血,甚至有機會導致老年癡呆、記憶力減退等問題。

食品安全問題外,有批評指麻六記甚為倚重酸辣粉,但爆款產品雖可在短時間推動公司營收,但長遠而言,單靠一款食品是有一定風險,因為一旦熱潮過去,或消費者對產品味道厭倦後,就難以保持長期競爭力。

同時也有批評聲音,認為張蘭直播賣酸辣紛,主要是炒作汪小菲與大S的紛爭而帶動流量猛漲,而類似的手法,只能維持一時的熱度,不能長久持續帶動銷量,隨時因事件過去,或人們聽膩了這些雞毛蒜皮的家庭爭拗,銷量就有機會大幅下跌。

投資者有戒心

另一方面,投資界是否信任張蘭亦成疑問。2008年時,張蘭為了要將俏江南做大做強,與鼎暉投資及中金公司達成協議,兩家公司共投資俏江南3億美元,但若俏江南未能在2012年上市,需要高價回購投資者手上股份,結果張蘭未能將俏江南上市,需要買回對方股份。

張蘭需要錢,迫不得已在2014向私募基金CVC出售82.7%的股權,CVC成為最大股東。2015年,CVC指在俏江南的資金去向不明,要與張蘭對簿公堂,最終CVC勝訴,獲勝訴金額9.8億元。但因為CVC指張蘭把部份資金,調往其家族在海外的信託基金,雙方又在新加坡的法院興訟。去年11月,CVC獲法院判勝訴,可接管張蘭家族國外銀行賬戶約4億元資金。

資本市場上,張蘭接二連三與投資者發生爭拗,市場看在眼裏肯定有懷疑,若麻六記在港上市,投資者都會抱有一定戒心。

不過,張蘭鬥志頑強,富有生意頭腦,又在餐飲界打滾多年,她曾下豪言:「我不是網紅,網紅是一時的,我是一世的」。女強人的她,今次能否靠麻六記翻身,就待時間去證明。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MediTrust Health

新聞概要:鎂信健康稱人工智能將賦能保險機構優化決策

該醫藥支付平台的創始人兼CEO表示,人工智能可助力保險公司提升效率,但實現持續精准決策仍是關鍵挑戰   陽歌 創新型醫藥支付平台上海鎂信健康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周在上海大型行業展會上推出商業健康險決策輔助大模型mind42.ins。公司創始人兼CEO張小棟在香港舉行的另一場活動中探討了保險領域人工智能機遇與挑戰。。 張小棟指出,AI發展歷程中長期存在兩種典型觀點:一方過度樂觀,認為AI足以取代人力並徹底顛覆行業;另一方則因對高精度場景中的風險顧慮而保留態度。他強調,推動保險公司從傳統IT系統轉向人工智能驅動的工作流程仍是普及人工智能的主要障礙;加之現有系統數據高度碎片化且缺乏標準化,更增加了轉型難度。 張小棟同時表示,為破解數據碎片化問題,鎂信健康正部署可充當「行業專家」的人工智能Agent(AI Agent),即使在非理想數據環境下也能強化專業決策流程。 「人工智能企業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將取決於其在‘效率提升-成本優化-生態共贏’價值鏈中的不可替代性,」他於上周三在2025香港金融科技周健康科技論壇上表示。同時強調該戰略是構建更優醫藥支付生態的核心,也是驅動鎂信健康為藥企與險企提供雙軌解決方案的基石。 張小棟此次赴港正值公司謀求港交所上市之際,其IPO聯席保薦人包括高盛、中金公司和匯豐銀行等知名機構。 公司投資者還涵蓋螞蟻集團、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及匯豐銀行等重量級機構。公司平台為制藥企業提供覆蓋藥品准入、患者管理與創新藥多元支付路徑優化的一體化服務;同時為健康保險行業企業提供涵蓋產品設計、精准定價、風險管理和理賠服務的閉環解決方案。 鎂信健康的mind42.ins由公司自研的「mind42.ai」智能中樞平台驅動,融合了公司創立八年來積累的近4億條真實保險與醫療理賠數據。 客戶可借助該平台優化產品設計、營銷推廣及理賠運營等環節的決策流程。依託於海量真實保險醫療理賠數據庫,該系統實現人工智能驅動的醫療理賠審核覆蓋超60%案件,將平均處理時間壓縮至10分鐘內。 平台名稱「mind42.ai」中的數字42源自經典科幻小說《銀河系漫遊指南》,書中將其設定為「生命、宇宙及萬物的終極答案」。鎂信健康表示,公司正在探索運用人工智能與數據力量,將複雜和碎片化的信息轉化為幫助保險公司發現商業健康保險的「終極答案」。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中國私募基金注資3.5億美元 持股漢堡王中國83%

繼星巴克後,又一家外資餐飲品牌出售中國業務股權。中國私募基金CPE源峰與漢堡王母公司Restaurant Brands International(QSR.US)周一宣布,將成立合資企業「漢堡王中國」,CPE將注資3.5億美元,持股「漢堡王中國」83%,RBI保留約17%,合資公司估值約4.21億美元。 根據公告,雙方已簽署20年主開發協議,授予漢堡王中國在內地的獨家經營權。資金將用於門店擴張、行銷與產品創新,計劃到2035年將門店數量由現有約1,250家增至4,000家以上。 CPE源峰是北京的私募股權公司,投資涵蓋科技、工業和消費等領域,是泡泡瑪特的早期投資者。其投資組合包括蜜雪冰城、愛爾眼科、老鋪黃金等上市企業。 漢堡王於2005年進入中國,2012年,土耳其快餐運營商TFI Asia Holdings BV和笛卡爾資本(Cartesian Capital Group)接手漢堡王在中國的特許經營權,利用加盟模式快速擴張,使中國市場成為漢堡王門市數量最多的國際市場,但平均單店營收卻在所有國際市場中墊底,2024年僅為40萬美元,遠低於法國的380萬美元。 RBI於今年初自前合資方手中回收股權,重組管理團隊後,2025年二季度實現同店銷售轉正,三季度可比銷售增長10.5%。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Vobile does video protection

阜博借AI轉型突圍 重塑內容生態新格局

阜博第三季度收入增長27%,正從AI生成影片帶動的交易需求中探索新商機 重點: 公司第三季度業績表現強勁,收入增長27%,每月經常性收入(MRR)增長28% 公司已將重心從影片內容保護,轉向協助客戶提升產品變現能力,而中國市場收入佔比已增至一半 陳竹 隨著OpenAI的Sora等人工智能工具問世,任何人都能輕鬆製作高水平影片,令專業創作者主導的影片產業受到前所未有的顛覆。這股潮流雖推動了內容創作的民主化,但同時也帶來重大挑戰——如何在各類數字平台上追蹤版權侵權行為,並加強知識產權(IP)保護,成為迫切課題。 這場AI浪潮同樣為專注於內容保護與管理的企業帶來新機遇,例如阜博集團有限公司(3738.HK)。上周阜博公布第三季度業績,核心業務表現強勁,同時正積極探索AI時代的新機遇,為未來增長尋找新引擎。 阜博成立於2005年,最初專注於為影片平台提供「數字指紋」與「數字水印」技術。今年,公司開始聚焦AI內容機遇,推出一個數字平台,讓內容創作者能將作品轉化為可交易的數位資產。 儘管這一新模式仍處於初期階段,尚未帶來可觀收益,但在AI生成內容成主流趨勢時,讓阜博有望搶佔先機。當前,公司主要依賴核心內容保護服務作為營收支柱,並持續擴大業務範圍,從長影片延伸至短影音、音樂及其他音訊格式。 公司第三季度營運數據顯示,收入按年增長27%,每月經常性收入亦同比增長28%,顯示其訂閱業務的穩健表現。這一增長延續了上半年良好勢頭,當時收入增長23%,淨利潤更大增119%。 公告指出,公司第三季度在中國市場的收入同比增長約22%,中國業務佔比持續上升,而過去集團的收入幾乎全部來自海外市場。 儘管業績表現強勁,投資者反應仍較為冷淡,股價在公告翌日僅微升1.2%,收報5.07港元。從長期來看,公司股價曾於2021年中達至約9港元高位,隨後在2023至2024年間港股低迷時跌至約1港元低點,並於今年隨市場反彈而回升。對阜博而言,這波回升反映投資者信心回暖,特別是在公司強化中國市場銷售、並從長影片領域拓展至更多內容業務之後。 收入結構轉變 阜博最初於美國市場起家,為影片內容創作者與平台提供內容保護技術軟體服務,例如「數字指紋」與「數字水印」等技術,用以識別潛在侵權內容並減少盜版所造成的收入損失。早在2016年,美國市場佔阜博總收入超過95%,主要客戶包括迪士尼、華納兄弟、網飛及YouTube等大型企業。 然而,近年公司逐步將重心轉向本土中國市場,特別瞄準那些正積極拓展海外市場的中國影音平台。公司的主要增長亮點之一是「微短劇」業務——這類每集僅數分鐘的短劇正在全球爆紅,並透過ReelShorts等平台從中國傳播至海外。 今年上半年,中國市場佔阜博總收入14.6億港元(1.88億美元)的49.9%,已成為公司主要市場之一。若中國平台內容的國際影響力持續上升,預料中國業務有望進一步增長,成為公司最大的單一收入來源。 除了地域擴張之外,阜博的收入結構也發生了顯著轉變。公司已從傳統的內容保護服務,轉向幫助客戶透過廣告變現其內容。過去,當其技術識別出使用客戶版權素材的影片時,主要做法是將其移除;而現在,公司則提供能夠從這些影片中產生廣告收益的服務,並將收益在版權持有人與阜博之間分成。 阜博能迅速切入這一新業務,主要得益於其2019年收購的ZEFR公司。該公司旗下兩項核心產品——RightsID與ChannelID——為品牌提供內容情境識別服務。RightsID平台可協助版權內容進行商業化變現,而ChannelID則為YouTube與TikTok等平台客戶,提供完整的頻道管理服務,包括內容上傳、數據分析與粉絲互動等。 阜博將這兩項服務歸類為「增值服務」。截至今年上半年,該類業務收入達8.46億港元,佔公司總收入的58%,仍是主要營收來源;相比之下,傳統內容保護訂閱服務收入僅佔42%。 阜博顯然認為,其內容變現業務的潛力遠大於舊有的內容保護服務,而這也將話題帶回前文提到的「AI生成內容」。公司認為,隨著AI創作工具推動,基於影視IP的新一波「二創內容」(如劇情改編、混剪影片等),將為其帶來更多潛在的商業變現機會。 阜博表示,目前公司在社交媒體平台上共管理429萬個活躍資產,這些指的是於2025年上半年為客戶創造收入的授權影片。公司指出,AI生成內容的資產數量已開始增加,但並未披露具體數據。 在AI領域,阜博的目標相當宏大,計劃打造自有平台。公司於今年5月推出兩項新服務——VobileMAX與DreamMaker。 VobileMAX被公司定位為一個讓創作者能夠買賣數字內容的交易平台。它幫助創作者註冊作品、證明所有權,並可跨平台分發內容、追蹤收益。該平台運用區塊鏈技術驗證內容所有權,並支援內容權利的交易。 DreamMaker則是一款可生成影片與音樂的AI工具。用戶只需輸入想要創作的內容,AI便能自動生成成品,並會自動加上創作者標記,以確保作品來源清晰可辨。 不過,目前這兩個AI平台的具體目標與發展方向仍不明朗,公司仍在探索如何在AI時代中定位自身。現階段對阜博而言更務實的做法,是持續擴展其既有的版權內容業務。 目前公司業務已從影片延伸至音樂領域,尤其是在今年初收購音頻內容識別技術公司PEX的技術與團隊後,擴充了內容版權資料庫。這項收購讓阜博新增了1.2億份音樂資產指紋與230億份網絡音頻指紋,進一步強化其系統能力。 同時,中國市場正快速崛起,已與美國並列成為公司重要收入來源,這對希望看到業務全球化、多元化的投資者而言是利好信號。隨著地域布局更趨平衡、內容類型從影片拓展至音樂,阜博具備多元的增長路徑,若能成功將AI應用落地,將有望進一步帶來長期收益。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華潤置地獲批發39億美元票據

內地開發商華潤置地有限公司(1109.HK)周一公布,已獲香港聯交所批准,可於十二個月內,發行總值39億美元的中期票據。公司表示,票據只向專業投資者發行。 華潤置地已委託六家銀行作為安排行及交易商,主要有中國銀行、星展銀行及匯豐等。 今年首三季度,公司的累計合同銷售金額約1,544億元人民幣,按年減少10.4%;涉及的建築面積約572.9萬平方米,同比減少24.1%。 周二華潤置地開市跌0.14%報29.04港元,過去一年股價由高位下跌14%。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