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76.HK
Shiyue Daotian welcomes a bumper harvest as revenue from corn products jumped up by more than five-fold

玉米產品熱銷成為去年十月稻田業績的最大亮點,也突顯品牌在健康食品趨勢下的轉型潛力

重點:

  • 去年公司錄得淨利2.04億元,成功扭虧為盈
  • 公司玉米產品收入按年激增5.3倍至8.15億元

 

李世達

十月是收成的季節,中國人說:「金秋十月」,形容秋天穀物成熟低垂,一片金黃的豐收景象。來自中國東北、以十月為名的十月稻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9676.HK),近日公布的年度業績報告,就呈現了一幅豐收的景色。

民以食為天,隨著中國消費市場逐步邁向品質與健康導向,消費者不再滿足於「吃得飽」,而是更加關注「吃得好、吃得安心」,帶動了中高端大米與粗糧產品的快速興起。憑借東北廣袤的黑土地優勢,十月稻田將東北大米品牌化,並通過電商平台等多種銷售渠道,將東北大米賣向全國,成為網紅「高端大米」品牌。

根據年報去年公司收入57.45億元,同比增長18%;錄得淨利2.04億元,相較去年同期虧損6,486萬元成功扭虧為盈,毛利率則由2023年的12.7%增加至去年的17.7%。其中,公司收入約69.9%來自大米銷售,去年大米產品收入按年增長4.8%至40.14億元。

玉米產品爆發式增長

不過,真正帶動公司業績實現扭虧為盈的,是玉米。根據年報,去年玉米產品收入由2023年的1.3億元按年大增5.3倍至8.15億元,在總收入中的佔比亦由2023年的2.7%大幅提升至2024年的14.2%,玉米品類的快速增長格外搶眼。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日益提高,人們對全穀物食品、營養均衡的飲食持續增加。玉米憑借低脂肪、高纖維的優點,日益受到消費者歡迎,正成為國民餐桌上的新主食。公司便針對這一趨勢進行玉米品類創新,把帶有「傳統主食」「健康粗糧」標籤的玉米轉向輕食化、零食化方向,切換到全新的快消品賽道。

在此趨勢下,十月稻田推出玉米棒、玉米段、玉米粒以及黃糯玉米、白糯玉米、鮮食水果玉米等30多款玉米產品,其中光是「黃糯玉米」單品,在抖音平台上截至2025年3月的累計銷量就超過1,300萬單。

銷售渠道結構調整

此外,十月稻田能夠在一眾國營企業和老字號品牌間突圍而出,靠的是與眾不同的銷售渠道。十月稻田趕上電商崛起的大潮,與電商及網紅合作,透過直播電商渠道與更多消費者接觸。品牌逐漸為人熟知後,十月稻田也開設網上自營店。

年報顯示,去年公司來自電商平台的收入佔比,從2023年的58.4%,下降到41.6%,線上自營店的收入佔比則從9.6%提升至21.1%,同時超商渠道的收入也由13.4%增加到17.6%,顯示公司的銷售正逐漸多元化,不再依賴單一渠道,也帶動公司去年毛利增加64.8%至10.2億元,毛利率上升5個百分點至17.7%。

不過,儘管業績有所改善,十月稻田仍面臨一些潛在風險。首先,佔收入近七成的大米,成長漸漸乏力,原因是大米市場飽和及進口大米增加,去年大米收入增速4.8%已屬較好表現,公司正持續調整產品結構,增加中高端大米產品的銷售比重。而靠玉米產品支撐增長,可能導致業績波動風險增加。

其次,部分投資項目如入股茶百道(2555.HK),已令公司出現虧損。去年半年報顯示,十月稻田在4月23日茶百道掛牌當日,斥資3.6億元獲得茶百道2,232.34萬股,折合每股購入價與茶百道的發行價17.5港元基本一致,誰知道茶百道「上市即巔峰」,首發當日就跌了38%,隨後股價一路下跌,這筆投資至今已賠掉約1.6億元左右。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在半年報中將茶百道列入重大投資項目,但在年報中卻未提及。

競爭層面看,金健米業(600127.SH)、北大荒(600598.SH)等擁有強大的產地與國資背景優勢,但品牌調性偏向傳統,與當代消費者連結能力較弱。而三隻松鼠(300783.SZ)、良品鋪子(603719.SH)等新興食品品牌有更強的電商優勢與高認知度,但在主食類產品上較欠缺。

目前十月稻田市盈率約為29.5倍,高於北大荒的22.4倍及三隻松鼠的28.4倍,顯示市場對公司的盈利能力保有一定的信心。十月稻田所處的預包裝主食市場正處於升級轉型階段。消費者越來越重視食品的健康屬性與品牌形象,十月稻田是具有一定品牌積累與供應鏈基礎的企業,如果能進一步強化與消費者的互動連結、優化產品結構,相信具備較大成長潛力。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小米SU7再傳碰撞燃燒致死意外 累股價挫逾5%

小米汽車再度捲入安全風波。周一凌晨,四川成都一輛小米SU7行駛中發生碰撞後起火燃燒,導致駕駛人死亡。成都警方下午通報,死者31歲的鄧姓男子涉嫌酒後駕駛,事故仍在調查中。 小米集團(01810.HK)股價周一盤中一度重挫逾8%,最終收報49.08港元,跌幅達5.71%,單日市值蒸發近770億港元。消息引發市場關注,自九月下旬以來,小米股價累計下跌逾13%。 據財新報道,這已是今年第三起小米汽車碰撞後起火事故。3月安徽銅陵一輛SU7在高速公路激烈碰撞隔離帶後起火,造成3人死亡;4月廣東徐聞亦發生SU7與電動二輪車相撞釀兩死事故。小米當時表示,火勢為對方電動車電池爆燃所致。 SU7自去年3月上市以來累計銷售近34萬輛,小米汽車業務在今年第二季毛利率升至26.4%,顯示業務仍維持高速增長。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山東黃金受惠金價急漲 首三季盈利有望翻倍

黃金生產商山東黃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1787.HK, 600547.SH)周二預告今年首三季業績,截至9月底止料盈利在38億元至41億元人民幣間,與去年同期比較,增長介乎83.9%至98.5%。 公司表示,由於統籌優化生產布局,強化核心技術,提升管理水平,顯著提升了運營效能。同時,由於黃金價格在期內上行,導致公司利潤大幅上升。 山東黃金指出,在黃金價格上漲的有利時機,將加大各類基礎工程投入,進一步增加生產設備、更新工人配備,並逐步將礦山採掘外委施工轉為自營。 公司周三開市跌5%報38港元,今年以來公司股價上升逾兩倍。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Betting on AI glasses potential, Goertek and Sunny Optical forge ‘Optical Alliance’

看好AI眼鏡前景 歌爾與舜宇打造「光學同盟」

舜宇的技術與歌爾的產能接軌,或將為中國光學產業帶來一個新巨頭 重點: 歌爾光學與上海奧來將組成新公司歌爾奧來光學,舜宇光學成為第二大股東 上海奧來擁有全國唯一一台投入光波導量產的阿斯麥光刻機   李世達 資本市場的操作,不僅能揭露產業的走向,有時更像是一個宣言。本月智能硬件及光學模組製造商舜宇光學科技(集團)有限公司(2382.HK)發公告,與歌爾股份(002241.SZ)成立合資企業。 舜宇光學將旗下的上海奧來全部股權轉予歌爾股份,作價19.03億元,以換取歌爾股份旗下的歌爾光學股權,並將歌爾光學更名為「歌爾奧來光學科技有限公司」。雙方再向新公司注資2億元,完成後舜宇光學持合資公司約31.31%股份。 這項交易的關鍵在於「光波導」技術。 AI眼鏡的靈魂 所謂「光波導」(Waveguide),是AR顯示系統中最核心、也是最昂貴的部分。簡單來說,它是一種能「導光」的透明光學結構,用來在透明基板上刻蝕出奈米級光學結構,使虛擬影像能在使用者眼前準確浮現。對AR眼鏡而言,光波導就相當於「靈魂」,決定了整機的顯示效果、視野範圍與能耗表現。 上海奧來正是這項技術佼佼者。這家成立於2019年的子公司,專注於碳化硅光波導與衍射光學元件的晶圓級製造。它擁有全中國唯一投入光波導量產的阿斯麥光刻機,並在上海臨港打造了總投資32.8億元的12吋晶圓產線,被視為中國光波導技術商業化的里程碑。 雖然研發能力出眾,上海奧來卻長期面臨「技術孤島」困境——產品先進但缺乏市場出口。而歌爾正是這座橋樑,這家以代工見長的企業,長期為Meta、Pico等國際品牌提供VR與AR模組,擁有成熟的量產與供應鏈管理能力。 對歌爾而言,奧來的加入不僅意味著獲得核心技術,更是讓它從「代工廠」升級為掌握自主光學專利的系統供應商,進一步強化其在AI可穿戴設備供應鏈中的地位。合併後的新歌爾光學,有望整合舜宇的晶圓製程與歌爾的模組產線,產能規模可望達行業頂尖水準。 據京東消費電子事業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智能眼鏡成交量同比增長超過八倍,天貓與抖音電商平台亦錄得超過六倍的相關搜尋與銷售增幅。行業機構Wellsenn則指出,到2030年,全球AI眼鏡銷量有望超過9,000萬副,是成長最快的可穿戴產品。 AR眼鏡的生產最受限於光波導的良率與成本,目前全球能穩定量產的企業屈指可數。舜宇與歌爾的結盟,正是在這個臨界點出手,前者提供製程突破,後者掌握整機出貨與系統整合能力。 兩家公司也都有合作的充足理由。歌爾股份近年一直試圖擺脫「果鏈」企業的印象,積極拓展非蘋果業務,降低單一客戶依賴。2024年,蘋果業務佔比已從2020年的48.08%降至31.96%。公司戰略重心明顯向AI硬件傾斜,尤其是AI眼鏡市場,近期分別收購香港結構件企業米亞與英國Micro-LED公司Plessey,顯示長期押注光學的決心。 光學巨頭誕生 舜宇光學也是類似邏輯,在手機鏡頭業務增速放緩後,公司正尋求高附加值領域的新成長引擎,從業績來看,上半年舜宇光學純利按年下降超過20%至約7.2億港元,毛利率則降至約19%,為近三年低位,主要受智能手機鏡頭需求疲弱及平均售價下滑影響。而藉由與歌爾的股權合作,能夠將研發轉化為實際市場收益,減少長期資本負擔。 市場顯然是看好這樁交易的。在8月下旬消息公布後,舜宇光學股價一度升逾11%,如今雖稍有回落,今年以來仍升23%。目前舜宇光學市盈率約25倍,高於大立光(3008.TW)的14倍,但低於丘鈦科技(1478.HK)的37倍,若新業務能夠增強盈利能力,公司估值也有望持續上升。 歌爾與舜宇的結盟,像是中國光學產業的重要宣言,也是對穿戴式智能產品蓬勃發展的預言。當AI與AR融合的時代全面到來,舜宇與歌爾的「光學同盟」,也許正是全球產業重構的前奏。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行業簡訊:傳音手機全球銷售超越Vivo

IDC周二發布的數據顯示,三星(005930.KS)和蘋果(AAPL.US)在第三季度繼續引領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中國製造商小米(1810.HK)、傳音(688036.SH)和Vivo躋身前五大廠商。在一個重大轉變中,傳音三季度的強勁增長使其超越Vivo,成為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機銷售商。 IDC數據顯示,三星三季度以6,140萬部出貨量(市佔率19%)蟬聯全球智能手機銷售冠軍。蘋果緊隨其後,銷量同比增長2.9%至5,860萬部,全球市佔率達18.2%。小米位居第三,市場佔有率達13.5%,在前五強中其增幅最低,只有1.8%,。傳音在取得13.6%的同比增長後,市佔率達9%,Vivo則以8.9%市佔率位列第五。 當季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增長2.6%,達3.227億部。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