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V.US

這家在線貸款服務商一季度國際業務增長41%,低於上一季度的85%

陽歌

周三,在線貸款中介服務商信也科技集團 (FINV.US) 發佈財報,一季度國際業務增速放緩,反映公司在擴大海外業務以抵消國內業務增長放緩上所面臨的困難。

與此同時,儘管在中國經濟放緩的不穩定環境下,公司利潤下降,不良貸款增加,但公司促成的交易額增長11.3%,助它實現整體收入的小幅增長。

財報公佈後,信也科技的股價在週四的交易中下跌了2.1%。今年到目前為止,該股上漲了2.2%,落後於iShares MSCI中國ETF的16%漲幅,原因是投資者擔心中國金融行業的貸款違約率上升。信也科技報告稱,截至今年3月31日,中國業務90天以上的拖欠率,從一年前的1.72%上升至2.45%。

雖然很多競爭對手在當前環境下趨向保守,導致它們在中國的貸款活動和收入下降,但信也科技仍在繼續推動貸款的增長。

公司最新公布的業績顯示,一季度居於核心地位的國內業務,促成交易額達461億元,較去年同期的418億元上漲10.3%。國際市場促成交易額22.1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5.7億元同比增長40.8%,但增長率較去年第四季度的85%和第三季度的99%大幅下降。

信也科技正將目光轉向國際市場,以抵消國內市場增長放緩和風險上升的影響。在本土市場,它不僅面臨著經濟放緩帶來的違約增加,還有金融監管機構頻繁收緊政策,帶來的監管風險亦續漸上升。

不過,包括印尼和菲律賓業務在內的海外業務,仍只相當於中國業務的一小部分,海外貸款僅佔未償還貸款總額的2%。信也科技表示,一季度國際業務對營收的貢獻雖有增長,但還是相對較小,只佔集團總營收的18.8%。

信也科技中國業務的獨立借款人數量,在今年一季度同比下降18.2%至180萬。但由於平均貸款規模大幅增加,抵消了這一影響。它在中國的平均貸款規模增長28%,達到10,121元。因此,公司一季度整體收入同比增長3.7%至31.7億元,但淨利潤下降了23%,為5.32億元。

信也科技表示:「儘管自2024年初以來宏觀經濟持續向好,但我們所處市場仍存在不確定性。」公司續稱:「已觀察到復蘇的積極跡象,並將繼續密切監測橫跨整個泛亞市場的宏觀狀況,並在業務運營中保持謹慎。」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Shouhui pushes for protective IPO as risk factors multiply

政策逆風佣金縮水 手回科技背水一戰

面對去中介化、佣金率下降等不利因素,網絡中介保險平台手回科技IPO有著非成功不可的壓力 重點: 2024年公司收入同比下滑15.1%至13.9億元,主要因為壽險收入下滑 以2023年長期人身險總保費計,公司市場份額為7.3%,排名全國第二   李世達 中國保險市場經歷了多年的快速增長,如今正進入結構性調整與數字化轉型的階段。隨著金融科技的進步和互聯網保險產品的出現,促使保險公司探索不同的方法來減少對中介機構的依賴,直接與保險客戶聯繫。在此趨勢下,內地網絡保險中介平台手回集團有限公司,近日第三度向港交所遞表,期盼透過上市融資擴大市場份額,在這一波浪潮中全身而退。 根據申請文件,2015年成立的手回科技,曾於2024年1月12日及同年7月30日兩度遞表,聯席保薦人為中金公司及華泰國際。而此次第三度遞表距離上一份申請文件失效僅一個月。 手回科技是中國人身險中介服務提供商,主要通過三個平台促分銷人身險產品,一是於「小雨傘」平台進行在線直接分銷,保險客戶可通過平台直接購買保險;二是於「咔嚓保」平台通過保險代理人進行分銷;第三則是於「牛保100」平台,在業務合作夥伴的協助下進行分銷,所謂合作夥伴包括媒體、自媒體、持牌經紀等分銷推廣。公司透過「牛保100」平台獲取的收入,佔保險交易服務總收入的62.8%;而「小雨傘」和「咔嚓保」分別佔21.3%和15.9%。 而公司收入主要來自保險公司支付的佣金,通常根據保單保費的百分比計算。申請文件顯示,手回科技與超過110家保險公司建立了合作,包括中國超過70%的人身險公司。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以2023年長期人身險的總保費計,公司在中國第二大線上保險中介機構,市場份額為7.3%。值得注意的是,排名第一的機構市場份額高達45.5%,相差了38.2個百分點。 佣金率下降 財務方面,2021年、2022年及2023年,手回科技收入分別為15.5億元、8.1億元、16.3億元;分別為虧損2億元、盈利1.3億元及虧損3.6億元。至2024年,公司收入同比下滑15.13%至13.9億元,虧損則收窄至1.4億元。 公司的虧損主要來自向投資者發行的金融工具賬面值變動。2023年及2024年分別錄得5.8億元和3.5億元的虧損。2024年,扣掉金融工具賬面值變動後的經調整利潤為2.4億元,較2023年下滑4.34%,主要因壽險業務收入按年下滑52%至4.7億元。 公司稱,壽險收入減少主要是由於整體經濟放緩導致的需求減少,以及保險公司因應去年利率下降而下調長期壽險產品的預期回報率,另外,因應國家最新政策導致的佣金率下降,也是因素之一。 新規範要求保險公司支付給銀行保險渠道的佣金,不得超過規定的最高佣金率。保險公司因此同步下調保險中介機構的佣金率,這導致手回科技長期壽險產品的平均首年佣金率,由2023年的31.7%,下降至2024年的21.5%。 除此之外,公司收入依賴少數客戶也是一大隱憂。根據申請文件,公司有70%的收入來自五大客戶,任何一家主要客戶的流失,都將對公司業務帶來顯著影響,而在政策逆風之下,中介公司的話語權進一步被削弱。 保險去中介化 不過,最大的危機仍在於保險公司的「去中介化」。手回科技在申請文件中坦言,金融科技的進步和互聯網保險產品的出現,促使保險公司持續減少對中介機構的依賴,並直接與保險客戶聯繫,已有越來越多的傳統保險公司建立自己的線上平台,直接向保險客戶銷售互聯網保險產品。在此情況下,手回科技企盼上市融資擴大銷售網絡,以提升市場份額,助公司在快速變化的市場中站穩腳跟。 不過,急於上市還有另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與股東的對賭協議。根據相關協議,部分股東的撤資權在手回科技首次提交上市申請時被暫停,這一狀態將維持至2025年9月30日或首次提交申請後的18個月內,目前距離這個期限剩下約半年時間。公司主要股東包括紅杉雨澄、極地信天等。成立以來,公司已完成五輪融資,估值約為12億元。 總體而言,手回集團面臨的問題不小,特別是市場環境與政策可能都為公司發展帶來不利影響,而持續下行的佣金費率可能讓公司業績雪上加霜,即使成功上市,前路也不好走。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Weibo is a social media app

業績停滯客量下跌 微博前景進退兩難

中國最早的社交媒體公司之一,在其最新季報中表示,因其85%的收入仍依賴廣告,大部分主要業績指標持平 重點: 微博第四季度收入下降1%,核心的廣告業務下降4%,被規模較小的增值服務的增長部分抵消 雅虎財經調查的21位分析師中,超過一半對公司給予的評級為「持有」甚至更差,反映對其股票和重振前景的能力持悲觀態度 陽歌 要怎麼走,微博? 分析師和投資者最近似乎都對微博股份有限公司(WB.US;9898.HK)猶豫不決。微博是中國最早,也是存在時間最久的社交媒體公司之一,開始是模仿Twitter,也就是現在的X。很多人可能會說,和X一樣,微博目前也需要進行大規模改革,而要這麼做,以一家遠離公眾視線的私營公司,而不是上市公司的身份可能會更好。 微博的困境體現在上周四發布的最新季度業績中,業績重復近年來經常出現的一個論述,即一家公司陷入了停滯。原來的Twitter於2009年在中國被禁,之後微博爆發,但此後過了這麼多年,微博現在仍依賴廣告來獲得大部分收入,本季度廣告收入佔比85%。 這塊業務最近表現平平,第四季度實際上下降4%,從上年同期的4.04億美元降至3.86億美元。公司本季度的整體收入,從上年同期的4.64億美元下降1%,至4.57億美元,得益於另一個主要收入來源——增值服務增長了18%。 投資界對這家公司的複雜態度,反映在分析師對公司看法不一上。在雅虎財經調查的21位受訪者中,有十位將微博評級為「持有」,一位評級為「表現不佳」,一位評級為「賣出」。這些非常悲觀的數字表明,很多人認為微博在短期內很難出現轉機,無論是業務還是股價。儘管如此,仍有八位將其評級為「買入」,只有一位將其評為「強力買入」,或許是長期擔任公司董事長的曹國偉或首席執行官王高飛的親戚吧。 公平地說,微博一直在嘗試實現多元化,與中國最新的「寵兒」競爭,後者在為喜歡的網絡名人打賞、直播電商和虛擬物品銷售等收入來源中找到了金礦。相反微博基本上只有一招,專注在線廣告市場,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抖音和小紅書等大受歡迎的新來者,只會讓這個市場變得更加擁擠。 公司多年來一直由董事長曹國偉領導,他是第一代互聯網企業家的代表人物,這個群體還包括阿里巴巴的馬雲和騰訊的馬化騰。但曹國偉最近已退任非執行職位,讓年輕一代接手,現任首席執行官王高飛就是其中的代表。 但在公司最新的財報電話會議上,王高飛最多也只能大談特談哪些行業,從中國近期針對消費者的刺激措施中受益,而措施正推動這些行業增加廣告支出。他表示,數碼產品和電商行業從這些刺激措施中得到了提振,而包括美妝、個人護理和奢侈品在內的大多數其他領域,仍在苦苦掙扎。 他還推介這季度推出使用最新人工智能模型的新版微博智能搜索,這是效仿其他中國公司,展示自己如何利用這項熱門技術推動業務發展。 全面陷入停滯 我們已經介紹過微博營收進入停滯期的情況,反映在其他數據上。在第四季度,微博的月活用戶從去年同期的5.98億微降至5.9億。在此期間,日均活躍用戶從2.57億略微升至2.60 億。 唯一沒有持平的主要指標是淨利潤,從去年同期的8,320萬美元驟降至890萬美元。但非GAAP利潤(通常不包括基於股票的薪酬和其他非現金項目)實際上從7,640萬美元增至1.07億美元。 為了保持投資者的興趣,公司繼過去兩年中兩度進行一次性派息後,又宣佈了一項新政策,即每年定期支付股息。最近的一次將是2024年度派發2億美元,相當於每股美國存托股份(ADS)0.82美元,按最新股價計算,這等於是7.5%的可觀回報。因此,如果你喜歡分紅,那麼這只股票就很適合你。但如果你喜歡增長,可能就要另尋他股了。 市場對公司看法不一,這反映在它的股價上。周四,微博財報公佈後,該股下跌了3.2%,但在接下來的兩個交易日,它不僅收復了全部失地,還略有上漲。即便如此,其最新收盤價10.9美元仍較2014年首次公開募股時的17美元低了36%,當時微博還是一家相當熱門的公司。 微博的母公司新浪曾是中國最早上市的互聯網企業之一,後來在微博成為其主要資產後,新浪作為一個多少有些多餘的實體進行了私有化。2021年時,微博似乎也將走上同樣的道路,當時有報道稱,微博董事長曹國偉正與一家未具名的上海國有投資方,洽談將公司私有化的事宜,這筆交易對微博的估值可能約為200億美元。 現在,曹國偉或許希望那筆交易當初能夠達成就好了,因自那以後,微博的市值已縮水至僅27億美元。在2021年至2024年期間,隨著中國公司的股票整體遭遇拋售,微博股價已下跌了約80%。在過去六個月里,隨著中國股市反彈,微博股價回升了約50%,不過這看起來更像是應驗了那句老話“水漲船高”,而不是市場對微博投下的信任票。 儘管股價有所回升,微博的市盈率(P/E)仍只有9倍,遠遠低於Facebook母公司Meta(META.US)的25倍以及國內同行、微信母公司騰訊控股(0700.HK)的31倍。坦率地說,微博可能已到了難以輓救的地步,就如同最初的X(原Twitter)一樣,後者也像是一艘正在下沈的船。但要想求得長期生存的機會,像Twitter那樣進行私有化,並在公眾視野之外對公司進行全面改革似乎勢在必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CTIHK, the industry monopoly, is likely to scale new heights in the price of blue-chip stocks

中煙擁壟斷優勢 績優股價有望再破頂

大股東是中國煙草總公司的中煙香港,去年業績表現亮麗,亦帶動股價倍升 重點: 中煙香港業務具壟斷優勢,上年多賺超過四成 股價2024年大升1.4倍,今年更刷上市新高   白芯蕊 吸煙危害健康人所共知,全球吸煙人數亦正在下降,但主要從事香煙進出口業務的中煙國際(香港)有限公司(6055.HK),不單未有受吸煙人數下降及內地經濟增長放緩影響,去年純利更多賺超過四成,股價上年急升1.4倍,不單大幅跑贏同期恒生指數(按年升17.7%),今年股價創上市新高,絶對值得關注。 內地2003年將煙草業進行大改革,將煙草專賣局、煙草公司、捲煙(又稱香煙)生產企業重組,中煙香港便在2004年誕生,改革後中煙香港在2018年獲得煙葉類產品進出口業務,在2019年6月在港交所掛牌。集團大股東為國企中國煙草總公司,持有中煙香港72.3%股權。 中國煙草總公司是內地唯一從事煙草生產、銷售及進出口的機構,總公司總經理更由國家煙草專賣局局長兼任,中煙香港則是中國煙草體系內唯一上市企業,除了定位負責資本市場運作外,還涉及向海外香煙企業出售煙葉類產品;向免稅店和批發商出口捲煙,以及出售新型煙草制品。 煙草第一大國 中國在全球煙草業具龍頭霸主地位,更是全球第一大種植國,2021年產量為213萬噸,佔全球產量的36%,當中雲南更是中國煙草種植第一大省,佔內地產量四成。至於第一大產品是捲煙,中國同樣也是全球第一大消費市場。 不過,中國雖然是煙草生產大國,但生產中高端中國捲煙品牌時,基於口感關係,主要採用海外進口煙草為主,至於中國的煙草多出口往東南亞地區,客戶需求多是低端煙草產品。 雖然中國不斷宣傳吸煙危害健康,煙民數目亦有所下降,但市場規模仍錄得可觀增長。據歐睿數據顯示,內地煙民數量由2009年的2.78億人,降至2023年的2.76億人,但同期人均消費額卻不跌反升1.2倍至6,675元,主要受惠產品結構升級,推動價格提升,也令中國2023年捲煙市場規模達1.82萬億元,較2009年增長1.2倍。 輕資產運營 至於中煙香港主要以輕資產營運為主,資產負債表上近乎沒有固定資產,因此股本回報率(ROE)高,平均在20%水平之上。集團去年業績不俗,收入按年升10.5%至130.74億港元,毛利率擴大1.3個百分點,推動純利大增42.6%至8.54億港元。集團對股東亦不薄,全年派息亦增43.8%至0.46港元。 其中煙草類進口業務佔比最大,佔集團2024年收入及毛利63%和60%。該業務是從全球原產國或地區,巴西、美國、阿根廷、加拿大等國家,將煙草類產品轉售至內地省級企業。 由於集團是唯一進入中國市場的供應商,海外供應商根本沒有其他進入中國市場途徑,令中煙香港與客戶與供應商談判時,通常都處於有利地位,變成議價能力更大。 不過,集團2024年進口業務數量跌4.5%至11.2萬噸,幸好產品整體銷售單價提升,據信達證券報告指,中煙2024下半年進口品銷售均價大升24.4%,最終推動中煙香港去年進口業務收入及毛利分別升2.2%和12.7%,達到82.5億港元和8.26億港元。 HNB成增長點 近年加熱不燃燒煙草制品(HNB)成為行業焦點,與傳統捲煙產品不同,HNB只是通過加熱而非燃燒煙草方式釋放尼古丁和氣霧,因此產生的有害物質(如焦油)顯著降低,加上個別國家對HNB產品稅率低於傳統捲煙,零售價格相對更具競爭力,故大受市場歡迎。 HNB市場集中度高,行業龍頭是菲利普莫里斯國際(PM.US),市場份額高達71%。雖然中國未放開HNB產品,但中煙香港積極發展海外市場,去年集團新型煙草製品出口數量按年升12.5%,毛利增加22.9%。信達證券就指出,中煙HNB產品單價僅為全球四大煙草商四分之一,在價格優勢下,未來該業務增長有望加快。 按照彭博數據顯示,市場估計中煙香港今年收入有14%增長,目前市盈率只有18倍,相反預測菲利普莫裡斯國際收入增長只得9%,但市盈率達21.5倍,反映中煙香港估值仍有提升空間。 整體來講,全球煙民雖然減少,但下跌速度相當緩慢,加上香煙產品均價上升速度快,中煙香港作為內地唯一進出口煙草商,業務具壟斷優勢,今年股價已創上市新高,配合未來有望獲大股東注入新業務憧憬,相信股價再破頂機會甚大。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Hello Group is a dating app

國內盈收雙下滑 挈文出海求破困局

陌陌約會應用程序的運營商表示,全球業務收入今年有望翻一番,達到20億元 重點: 直播業務監管和用戶數量減少,摯文集團第四季度收入下降12%,淨利潤暴跌59% 公司通過Soulchill和其他新應用轉向國際市場,目標是今年海外收入最高增長100% 陳竹 摯文集團(MOMO.US)雖然是中國領先的約會應用運營商之一,但它最近在社交領域似乎人緣不佳。 它旗下的陌陌曾被稱為「中國的Tinder」,但數年來,集團業績持續下滑,而上周發布的最新季報也沒有透露緩解的跡象。業績還顯示公司各項數據全面下滑,收入、盈利能力和付費會員數量均有所下降——這種下滑趨勢從2020年一直持續到現在,儘管公司試圖將自己重新定位為不僅僅是一個交友應用平台。 面對國內持續不斷的壓力——包括監管審查、市場飽和以及用戶轉向抖音等其他平台——公司管理層現正加大海外戰略實施力度,以尋求緩解。儘管摯文集團自2020年以來一直在探索國際市場,但公司管理層上周承諾,將在這方面採取更大膽的行動,並指出過去一年取得了快速進展。 仔細研究摯文集團的海外擴張(包括2024年取得的進展和迫在眉睫的挑戰)之前,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公司最新的季度業績,以便瞭解它目前的處境。報告強調,它在國內市場的低迷狀況並未緩解,這也解釋為什麼公司將國際市場視為重振業務最可行的途徑。 截至12月,摯文集團本季度營收為26億元(3.59億美元),同比下降12%。延續了自2020年第一季度以來的季度萎縮模式,期間僅在2023年第二季度有過一次短暫的喘息,當時公司勉強實現1%的增長。以年為單位,2024年的收入也下降了12%,這是自2019年達到頂峰以來連續第五年下降。 公司的盈利能力也明顯惡化,第四季度淨利潤從上年同期的4.53億元暴跌59%至1.87億元。2024年全年,淨利潤下降近50%,降至10億元。           國際擴張 摯文集團的發展勢頭下滑,部分原因在於它難以跟上中國快速變化的社交媒體格局。在中國,用戶越來越多地湧向快速發展的新平台,尤其是像抖音這樣的短視頻平台,以及廣受歡迎的社交社區平台小紅書。這種不斷變化的格局,給摯文集團的核心商業模式,即促進陌生人之間建立聯繫,帶來了嚴峻挑戰。 公司在適應新環境方面的困境,體現在旗下兩款主要應用程序——陌陌和探探的用戶數量持續下降。在第四季度,探探的月活用戶減少了290萬,降至1,080萬。雖然規模更大的陌陌的活躍用戶數據未被披露,但其付費用戶數量同比從740萬降至570萬。探探的付費用戶數量也同樣從120萬降至90萬。若是與2021年的數據相比,這種下降更為明顯,當時陌陌和探探的付費用戶分別為900萬和300萬。 公司收入下降在很大程度是付費用戶大量流失所致,這些用戶主要訂閱各種增值服務,比如提升個人資料曝光度的高級功能。然而,影響最為沈重的還是自2020年以來的監管打擊,它限制用戶對網絡主播的打賞。這對摯文集團產生了嚴重影響,因它嚴重依賴打賞所帶來的佣金收入。 這種影響在公司的收入構成中體現得十分明顯,2017年和2018年,直播服務為摯文集團貢獻約80%的收入。但在監管收緊期間,這個數字穩步下降。2024年,直播收入同比下降16%至51億元,佔總收入的48%。從2023年第三季度開始,增值服務(主要是會員費)已超過直播收入,成為公司最大的單一收入來源。 國內市場的危機,迫使摯文集團加大海外發展的力度,公司管理層認為,相對於國內市場的不確定性,海外市場具有「明顯的增長潛力」。這一戰略的核心是面向中東市場的社交應用Soulchill。2024年,Soulchill的收入同比激增50%,達到近10億元,超過了探探日益減少的貢獻。公司將成功歸功於本地化戰略,包括根據文化定制的虛擬禮物和有針對性的直播功能。 地域擴張 據公司首席財務官彭暉介紹,公司計劃在2025年將業務擴展到土耳其、埃及和波斯灣國家以外的發達市場,但具體目標仍未披露。 摯文集團在2023年末推出兩款新應用程序,進一步拓展海外業務版圖:Yaahlan,一款專注於阿拉伯用戶的語音社交遊戲應用程序,它將遊戲與語音互動相結合;以及AMAR,一款面向中東和北非市場(MENA)年輕用戶的語音社交平台。據首席運營官張思川稱,這兩款應用程序在2024年末開始變現,儘管前期有營銷投入,但目前正產生穩定的回報。 首席財務官彭暉預計,海外收入將從2024年的10億元,增至2025年的17億至20億元間。彭暉在公司的財報電話會議上指出:「如果(投資回報率)保持穩定,到年底我們可能會看到這些新應用程序達到Soulchill目前的收入規模。」彭暉說,目前相對於拓展業務規模的努力而言,盈利能力仍是次要的,意味至少在未來一兩年,海外拓展可能會繼續侵蝕摯文集團的利潤。 擴張戰略也存在風險,公司聚焦中東地區這一點表明,它需要快速實現業務多元化。首席運營官張思川承認中東和北非地區的局勢不穩,影響2024年底的用戶支出也證明瞭這一點。摯文集團在該區還面臨著另外兩傢具有中國背景的社交媒體公司——雅樂科技(YALA.US)和赤子城科技(9911.HK)的競爭。 隨著它進入競爭激烈的西方市場,營銷成本可能出現大幅增加。因在那裡,它將面臨來自當地老牌競爭對手以及Match Group(MTCH.US)等全球巨頭的激烈競爭。 儘管面臨挑戰,公司管理層仍認為海外擴張至關重要。首席運營官張思川強調,公司「在社交娛樂產品方面的長期專業經驗」,證明將資源轉移到國際市場是合理可行,他們預計,與陷入停滯且競爭激烈的國內市場比較,在國際市場能獲得更好的回報。 投資者仍然持懷疑態度,在財報發布當天,摯文集團股價下跌了8%,反映投資者對其國內金牛服務的可持續性,和海外擴張所需資金的擔憂。該股在過去六個月中上漲了12%,但這遠低於恒生中國企業指數同期45%的漲幅,表明投資者對公司的轉型戰略並不買賬。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