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HT.US 1179.HK

該公司的關鍵業績指標正在接近疫情前的水平,但中國的疫情限制措施仍在阻礙其恢復盈利

重點:

  • 華住集團稱其8,402家酒店的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為2019年水平的90%,入住率正在上升
  • 由於新冠疫情進一步阻礙中國人旅行,該公司短期仍持悲觀態度

安柯倫

房價上漲是否已經推動酒店經營者華住集團有限公司(HTHT.US; 1179.HK)在今年第三季恢復盈利?答案將很快揭曉,該集團未來幾周就會發佈期內財報。但與此同時,它已經以第三季酒店營資料的形式提供了一份預覽,暗示它可能正在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已將英文名由Huazhu Group改成H World Group Ltd.的華住集團,截至9月30日營運著8,402家酒店合共797,489間客房,較6月30日新增了226家酒店和23,591間客房。雖然華住集團稱其在17個國家營運,但超過95%的酒店位於中國,因此尤其容易受到國內市場因素和政府嚴格防疫措施的影響。這些措施已經給國內旅遊市場帶來了寒意。

雖然每晚可提供近100萬酒店房間聽起來令人印象深刻,但真正重要的是,其中有多少客房實際有人入住,價格又是如何?

初步資料顯示,第三季的平均入住率為76%,較上個季度新冠疫情措施最嚴重時期的64.6%相比有較大改善。去年的日均入住率為72.2%。但在疫情前的2019年,平均入住率可達84.4%。

入住率至關重要,最新資料表明,它們正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但顯然,它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對華住來說,遺憾的是,中國國內出行和旅遊業的可自由支配支出,仍然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新冠疫情以及中國政府的應對方式。

但除了入住率,在酒店行業,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RevPAR)是重中之重,這個指標能把入住率和房價都考慮在內。在此方面,上周發佈的最新資料顯示,華住集團三季度的RevPAR為193元,恢復至2019年全年水平的90%。

這個數字在許多西方人看來可能很低,這是因為華住集團將廉價的漢庭品牌作為其業務支柱。但它正在努力提高標準,進軍高端物業,通過一項重要的戰略合作獲得了法國雅高(AC.PA)旗下許多品牌在中國的經營權,包括宜必思和美居。

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第三季租賃及自營酒店的RevPAR較高,達到215元,加盟及特許經營店則較低,為190元。遺憾的是,華住集團的酒店更多屬於後者,佔總數的90%以上。

第三季整體RevPAR較第二季的141元有了25.8%的強勁增長,較2021年全年的163元也有較大改善。但回顧2019年底,華住全年的RevPAR為198元。

股東不為所動

上周,華住集團在紐約上市的股票在第三季營運資料公佈當天暴跌近15%。但之後,它收復了大部分跌幅,其中週二上漲11%,當天中概股之所以止跌回升,是有報道稱,中國正在考慮逐步放鬆新冠限制措施。

儘管如此,最新的營運資料包含了一些重要資訊。首先,雖然存在疫情方面的種種限制措施,但華住集團期間一直保持增長,主要是在中國本土市場。其次,該公司酒店的入住率和RevPAR正在回升,並已接近疫情前的水平。不過,華住集團很清楚,今年最後一個季度新出現的疫情限制有可能改變這一切,這就是它為什麼採取了相對悲觀的基調。

該集團表示:「最近,中國各省市的新冠零星暴發現象有所增加,因此我們對(四季度)的復蘇之路保持謹慎態度。」

公告發佈後,最初的股價下跌表明,投資者仍然認為華住集團與新冠相關的問題並未結束。四家美國分析機構預計,該公司在發佈全部業績時,第三季的營收將達到5.58億美元。

香港的分析機構預計,華住集團今年的營收將達到156.3億港元(145億元),較去年的138.5億港元增長13%。它們還認為,明年將有大幅增長,預計達到202.8億港元。

該公司最近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包括去年和今年首兩個季度。雖然中國境內的封鎖和旅行限制措施較最嚴重的時期已經有所放鬆,並且華住集團的營運統計資料正在改善,但該集團宣佈第三季實現盈利的可能性仍然很小。

但隨著疫情紓緩,預計該公司將在明年恢復盈利,它的遠期市盈率在22倍左右,顯示出市場對該它的預期。該公司的市銷率為4.7倍,高於格林豪泰酒店(GHG.US)的1.5倍和北京首旅酒店(600258.SH)的4.5倍,是國內同行中相對受投資者青睞的公司。

目前,它的計畫似乎是對集團旗下的各連鎖品牌進行定位,為中國的重新開放和未來可能出現的旅行浪潮作準備。該公司的管理層和長期投資者相信,當中國最終放寬旅行限制時,國內外旅客將成群結隊地返回。

華住集團表示,它有2,274家新酒店正在籌備中,其中包括950家經濟型酒店和1,324家中高檔酒店,也突顯了這一觀點。除其中17家是租賃及自營酒店,其餘均為特許加盟及特許經營酒店。

集團高管沒有透露他們預計中國的旅遊和旅遊市場何時會重啟,因為他們和其他人一樣,以前也曾試圖做過這樣的預測,但每次在出現新的疫情後又不得不調整預期。但顯然,他們認為市場反彈是遲早的事情。當它出現的時候,投資者可能終會看到它熠熠生輝的財務狀況。而它的股票,也將出現反彈。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簡訊:遊戲相關收入年增12% 網易第三季多賺近三成

網易股份有限公司(9999.HK; NTES.US)周四公布,第三季收入按年升逾8%至283.6億元($13億美元),增速較第二季增長9.4%放緩,非公認會計准則下歸屬於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95億元,按年升27%。 第三季度,遊戲及相關增值服務收入按年升近12%至233億元,續為公司主要收入來源,當中在線遊戲收入佔分部總收入97.6%。有道收入16.29億元,按年增加3.56%;網易雲音樂收入跌1.8%至19.64億元。創新及其他業務收入跌近19%。 網易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丁磊表示,未來將聚焦和持續投入現有取得成功的遊戲項目,未來新作採精品化策略,避免資源分散於信心不足的新項目。他又指,已投入大量資源研究AI在遊戲創新、開發及營運中的應用。 業績公布後,網易美股周四收升0.40%,報133.95美元。年初迄今累升52.7%。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金價上升銷售策略奏效 六福預告中期多賺5成

珠寶零售商六福集團(國際)有限公司(0590.HK)發盈喜,料截至今年九月底的中期收入,同比上升約20%至30%;盈利則大增40%至50%。 根據公司去年中期業績,收入54.5億港元,賺4.17億港元;按此計算,即今年收入介乎65.4億至70.9億港元,盈利約5.8億港元至6.75億港元。 公司表示,收入上升主要是因有效的產品差異化及銷售策略成功,帶動定價首飾產品的銷售大幅增長。此外,盈利上升主要受惠金價上漲、定價首飾產品銷售佔比增加,以及營運槓桿帶動利潤率的提升。 六福周五接近平開報25港元,公司今年以來股價上升74%。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XJ International keep selling school assets

債務壓力揮之不去 希教國際持續賣校求生

民辦高教寒冬持續,債台高築的希教國際再度出售資產求生 重點: 最新一宗交易雖僅作價1,000萬元,但涉及每年1.2億元貸款回收承諾 3.5 億美元零息可轉債已完成重組並全數贖回,外幣債務風險正式解除    李世達 在中國民辦高教投資熱潮退卻的當下,債台高築的希教國際控股有限公司(1765.HK)仍在出售資產求生。最新一宗交易公告中,公司以1,000萬元出售100%持有的西安倍諾思教育管理有限公司,買方更要負責為倍諾思教育償還希教的3.8億元借款。 但真正具意義的並非交易對價,而是買方承諾自2026年起每年向希教償還1.2億元本金與8%利息的股東貸款,等於替公司在未來幾年鎖定可預期的現金流,協助緩解持續緊絀的財務壓力。 事實上,希教近兩年來已多次出售資產,市場估算累計變現超過23億元,涵蓋江西、甘肅、雲南、上海、蘇州等多個教育項目,構成一條漸次收縮的資產處置路線。過往公告中,公司措辭高度一致:「聚焦優質核心資產」「改善資產負債表」「提升股東回報」。 若說過去的民辦高教是以擴張換增長,如今希教則是以縮表換生存。 零息可轉債拆彈 希教的財務壓力說來話長,但最受關注的是2021年發行的3.5億美元零息可轉債。該債務曾於去年3月遭債權人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清盤呈請,同年8月撤回,重組談判即告展開。 今年6月,公司與持有逾56%本金的債權人小組達成原則協議,每1,000美元本金,公司將以610美元提前贖回,並於7月獲95.94%未償本金持有人支持通過,使方案具備約束力。重組已於今年9月11日正式生效,隨後公司於9月25日完成所有尚未清償債券的贖回,意味其外幣債務風險基本解除。 然而,拆彈成功並不代表財務壓力從此消失。根據公司截至今年2月的中期報告,公司淨流動負債達56.27億元,其中計息銀行及其他借款11.3億元,而手頭現金僅約16.16億元。 所幸在財務報表的另一端頗為亮眼。期內收入為21.17億元,按年增長3.6%;股東應佔溢利達3.07億元,大增28.5%,經營現金流亦由上年同期的淨流出轉正至2.71億元,公司運營層面似已重回正軌。 至此,化債仍是最重要議題,資產處置成為去槓桿進程中的核心組件。對此次公司出售的西安倍諾思,公告明言校舍規模與場地難以滿足未來教學需求,若不出售便需額外投入改造資本。從財務角度而言,這是一場在增長與現金流之間的取捨,而在債務仍需時間化解的階段,公司顯然選擇後者。 持續出售邊際資產 今年以來,希教密集處置多項教育資產,從甘肅白銀、江西南昌與樟樹,到陝西西安及廣西桂林的項目,市場估算今年至今涉及的現金回收與債務轉移規模或超8億元。 從已披露公告可見,被剝離的項目普遍具備明顯共通點,包括盈利能力偏弱、部分連續虧損或資產淨值為負,且校舍改造與辦學條件提升需要持續資本投入,投資回收期較長等。 此外,多數項目位於生源增速放緩、民辦本科競爭激烈的二三線地區,招生提升空間有限,難以為集團帶來穩定現金流。出售此類邊際資產成為公司降槓桿與修復資產負債表的重要策略,將更多資源集中於具規模與學科優勢的核心辦學集群。 出售消息公布後首個交易日,希教股價下挫7.83%,收報0.2港元,今年以來仍錄約37%升幅,跑贏大市。市場的定價邏輯亦相對清晰:在零息可轉債拆彈後,公司不再面臨外幣債務違約風險,但能否持續推動資產處置回款,並有效用於補強資本結構,將決定估值能否修復。 希教目前追蹤市盈率約3.6倍,仍低於民生教育(1569.HK)的6.7倍及中教控股(0839.HK)的27.4倍。這種折讓反映市場對槓桿與現金流的不確定性,但若未來幾次處置交易能順利收回貸款及對價,尤其在流動性偏緊的周期下逐步改善負債結構,估值曲線仍可能出現修復空間。 對希教而言,出售資產只是漫長去槓桿的中場。在人口負增長、生源分流與監管審慎成為常態的背景下,民辦高教再難以依靠複製校區達成估值提升,如何打造具學科壁壘、區位優勢與穩定現金回收能力的資產,是獲得市場定價主導權的關鍵。希教目前估值仍處低位,具一定情緒修復可能,但相信會是一場耐力賽。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中通快遞第三季淨利增長5% 下調全年業務量指引

物流公司中通快遞(ZTO.US; 2057.HK)周三公布,截至9月底止的第三季度,錄得收入118.65億元(16.66億美元),按年升11.1%,淨利潤25.24億元,按年升5.3%。 前三季度計,公司收入345.88億元,按年升10.29%。淨利潤64.55億元,按年微升0.33%。 第三季度,中通快遞包裹量為95.7億件,按年增長9.8%。期內包裹量增長及包裹單價增長1.7%,帶動核心快遞服務收入增長11.6%。受惠於電子商務退貨包裹量的增加,由直銷機構產生的直客業務收入增長141.2%。同期毛利率則按年跌6.3個百分點至24.9%。 此外,公司下調了年度指引,將全年包裹量預計由原本的388億至401億件,下調至介於382億至387億件之間,按年增長12.3%至13.8%。 中通快遞港股周四高開,至中午休市報148.4港元,升0.61%。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