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美國制裁中國晶片產業的持續影響,這家中國晶片巨頭去年第四季業績表現差強人意,更預告今年收入再錄得低雙位數降幅

重點:

  • 中芯去年第四季收入及淨利潤分別按季倒退15%及18.1%,而本季的業務指引是收入按季再下跌10%至12%,反映管理層持續看淡公司前景
  • 美日荷三國就向中國禁運DUV光刻機一事達成協議,中芯業務首當其衝,而該項制裁措施的力度,更關係中國晶片業的未來

羅小芹

美國制裁中國晶片業的不利影響持續浮現,中國晶片生產商龍頭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0981.HK; 688981.SH)上週四公佈的去年第四季經營表現疲態畢露,期內收入減少15%至16.21億美元(110億元),為兩年來首度錄得按季跌幅;此外,其淨利潤也按季減少18.1%至3.86億美元。

除了體驗到美國制裁的重壓,中芯及其同行也開始感受全球晶片行業衰退的影響;在過去兩年裏,由於疫情大流行期間全球晶片短缺,曾經令中芯成為受惠者。

按去年全年計算,中芯銷售收入為72.73億美元,按年增長33.6%,淨利潤為18.18億美元,按年增長6.8%,主要因為去年上半年、即美國國會於7月底通過《晶片及科學法案》前,其銷售表現仍然理想所致。

如果參考季度毛利表現,足以顯示中芯形勢相當險峻。其毛利率從2022年第一季的40.7%,先輕微下跌至第二季與第三季的39.4%和38.9%,到第四季突然大挫至32%。更令市場震驚的是中芯對於今年第一季的指引,首先是預計收入按季再減少10%至12%,預測毛利率更腰斬至19%到21%,而全年毛利率僅在20%左右,遠低於去年的38%。

中芯坦言,公司在尖端技術方面仍落後於競爭對手幾代,加上近年來美國出台對華出口禁令,加劇中國晶片行業的擴展壓力。消息公布後,中芯的股價連挫兩個交易日,累錄5.3%跌幅,反映投資者對這份業績及其展望的反應較為負面。

管理層悲觀

另外,隨着經濟不明朗因素增加,市場對消費電子產品的需求減弱,中芯的業務高峰期已成過去。首席執行官趙海軍在財報電話會議表示,去年智能手機、電腦、家電的市場需求由強轉弱,手機和消費領域的顯示驅動類晶片,庫存周期或高達三個季度,客戶下單意願明顯減少。

在美日荷就DUV光刻機輸華限制達成協議前,美國政府已祭出一系列晶片制裁措施,包括去年7月通過的《晶片法案》,向全球合資格晶圓廠提供高達527億美元補貼和稅收抵免,條件是晶圓廠未來十年不能在中國投資;此外,亦同時限制具超級算力的GPU晶片輸華,最後連美籍公民和持綠卡人士、以及美國法人的所有僱員,都被禁止向中國晶片企業提供服務。

面對嚴厲制裁下,從中芯對2023年的展望,可見管理層對前景看法悲觀。公司稱,今年上半年行業週期尚在底部,外部不確定因素帶來的影響依然複雜,基於外部環境相對穩定的前提下,預計今年全年銷售收入按年降幅為低雙位數,毛利率在20%左右,產品折舊按年增長超兩成。

中芯預計,今年的資本開支與去年相比大致持平,在持續投入過程中,毛利率將承受高折舊壓力,公司會把握產能擴建節奏,以保證一定的毛利率水平。

中芯目標是持續盈利,並不保證盈利有增長。要留意的是,上述展望是假設外部環境相對穩定,意思是美國制裁中國晶片業的力度不再升級,而且全球對晶片需求穩定,這其實是非常樂觀的情境。然而,近期美日荷已就限制向華出口低端型號的DUV光刻機達成協議,作為中國晶片代工製造業龍頭、與台積電(TSM.US, 2330.TW)對標的中芯,很難期望在光刻機貿易獲得友好待遇,而公司在現有的28納米制程升級,已近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台積電是全球晶片代工業的標桿,它在制程工藝已拋離韓國的三星電子(005930.KS)及美國的英特爾(INTC.US)最少一至兩代,讀者可以從兩者技術水平差距,看看美日荷的新制裁措施如何打擊中國晶片業發展。

制裁恐升級?

論制程工藝,台積電正計劃於2025年量產2納米的晶片,但中芯還在14納米制程晶片的良率掙扎,台積電承受的研發投入和設備折舊遠較中芯大,去年仍取得令人眼紅的59.6%毛利率,顯見高端晶片市場有龐大商機,問題只是其他對手能否達到台積電的工藝水平。

美日荷就限制DUV光刻機輸往中國一事達成協議,迄今未公開文本,應是美方希望給與日本及荷蘭更大操作空間,現時協議最不清晰的地方是制裁範圍。DUV應對的制程工藝是65至110納米,參考目前中國制程需求最大的工藝範圍介乎28至110納米,如果三國加大制裁力度,令禁運範圍最終覆蓋至110納米,對中芯的影響將會立竿見影,甚至會危害中國晶片業的未來。

面對制裁壓力,中芯仍在中國擴大產能,全年資本開支暫時維持63.5億美元。至去年底,中芯深圳已進入投產階段,中芯京城也進入試生產階段,但由於瓶頸設備交付延遲,量產時間預計將推遲一到兩個季度。

以中芯去年的淨利潤推算,其最新市盈率約9.5倍,低於台積電的14.6倍,其相對落後的估值,反映中芯在面對國際圍堵及需求減弱的雙重不利條件下,投資者對其前景抱有戒心。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六福集團3月季度營收下滑 同店銷售額跌幅擴大

珠寶零售商六福集團(國際)有限公司(0590.HK)上周四披露,截至3月底的三個月期間,其零售收入同比下降1%,同店銷售額則下降10%。 公司在港澳市場表現最差,三月當季零售收入同比驟降11%,同店銷售額大幅下挫14%。相較之下,中國內地業務表現較好,當季零售收入增長20%,同店銷售額亦錄得2%升幅。 報告期內,集團淨減少56間門店,總門店數從去年9月底的3,343間縮減至今年3月末的3,287間。 由於復活節假期,香港交易所上周五與本周一休市。六福集團股價今年以來已上升6.6%。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CaoCao operates a ride hailing service

證監會開綠燈 曹操出行IPO接近衝線

上周,在首次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一年後,這家由吉利投資的網約車應用程序終於獲得中國證監會的境外上市許可 重點: 獲得中國證券監管機構的批准後,曹操出行耗時一年的港股上市計劃或即將完成 該公司去年上半年收入增長25%,超越競爭對手,在此期間它進軍32個新城市,業務版圖擴大逾60%    陽歌 汽車巨頭吉利一向在最新的駕駛科技與服務領域起步稍晚,但往往能憑借更雄厚的資源與執行力迅速迎頭趕上。這點在吉利對標Uber(UBER.US)打造的出行平台曹操出行有限公司身上或許會再次應驗。如今,其一度停滯的IPO計劃終於接近終點線。 曹操出行一年前首次向香港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請但未能成功,後於去年10月重新提交申請。上週五,中國證監會終於批准了此次上市,清除了主要的監管障礙之一。現在,曹操出行須通過港交所的上市聆訊,此事可能在未來一兩個月內完成,這將為其最終上市鋪平道路。 屆時,曹操出行將加入一個日漸擁擠的賽道,與中國的上市同行一較高下,其中包括規模較小的嘀嗒出行(2559.HK)和如祺出行(9680.HK)。許多人認為,行業巨頭滴滴也可能會在不久的未來在香港上市,在2021年因未能通過必要的數據安全審查而在紐約短暫上市後,再次成為一家上市公司。 中等規模的中國投資銀行華泰國際、農銀國際和廣發證券(香港)為此次上市的保薦人,這表明其規模應該相對較大。彭博新聞社此前報道稱,此次上市或將籌集數億美元。 在中國擁擠的網約車行業,2015年成立的曹操出行相對而言是個新手。吉利創始人李書福持有84%的股份,這是其最大的競爭優勢之一。吉利是中國最成功的民營車企,旗下目前擁有一系列上市資產,從吉利汽車(0175.HK),到瑞典的沃爾沃(VOLCAR.US)、電動汽車製造商極氪(ZKR.US)、跑車製造商路特斯(LOT.US)和智能汽車技術開發商億咖通(ECX.US)。 曹操出行有別於競爭對手的地方在於越來越多地使用自己開發的定制車輛,由吉利旗下公司生產,再由曹操出行將其出售或租賃給司機。這種模式與出租車的方式類似,與多數平台讓司機自備車輛的做法不同。 「我們利用吉利體系內龐大的換電站及汽車維修店網絡,為司機造就巨大的成本優勢,從而提高他們的淨收入,」曹操出行在去年10月提交的最新版申請書中表示。「我們的定制車亦為司機優化了經濟性及駕駛體驗。」 雖然這一策略自2022年才啓動,但公司迅速加大投入。2023年,專用車輛佔其平台總交易金額(GTV)約五分之一,並於去年上半年進一步提升至26.4%。公司表示,該比例將持續上升,目標是最終為所有司機提供定制車輛。 聚合應用程序 曹操出行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它越來越多地使用聚合應用程序,這些應用程序整合了許多不同網約車服務平台的服務。這種應用程序在中國越來越常見,它降低了一些資源較少、無力自己開發應用程序的小公司的准入門檻。但這也導致許多小公司進入了市場,從而加劇了競爭。使用聚合應用程序還能降低營銷成本,因為大多數此類平台都由知名企業運營,如高德地圖和外賣餐飲巨頭美團。 曹操出行起初依賴自己的應用程序,但首次接入聚合應用程序不久後,業務便迅速向它們轉移。從那以後,通過聚合應用程序完成的網約車訂單比例,已從2018年的3.5%上升到2023年的30%。公司表示這一比例將繼續增長,預計到2028年達到訂單總量的一半左右。 公司指出,聚合應用程序的使用大幅降低了獲客成本,在GTV中的佔比從2021年的23.6%降至2023年的18.1%。 隨著基本商業模式的確定,曹操出行開始了積極的擴張。僅去年上半年,它就進入了32個新城市,截至去年6月,其業務覆蓋範圍擴大了60%以上,達到83個城市。這使得它在去年上半年實現了25%的營收增長,從一年前的49.4億元攀升至61.6億元(8.44億美元)。相比之下,滴滴去年全年的營收增長要慢得多,僅為7.5%,而如祺出行的營收增長了14%,嘀嗒出行的營收實際上還下降了3.4%。 快速增長也使得曹操出行的營銷費用佔營收的比例從2021年的7.1%上升到去年上半年的8.4%。在此期間,公司通過降低一般及行政費用和研發費用在營收中所佔的比例,部分抵消了這一增長。 這些努力幫助公司在2023年創下有史以來的首次毛利潤,去年上半年,其毛利潤從上年同期的1.65億元增至4.29億元,增長了一倍多。在此期間,公司毛利率從5.8%提高到7.0%,而隨著作為僅次於滴滴的第二大參與者地位更加鞏固,這個數字似乎還會繼續改善。然而,我們也應該注意到,曹操出行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因為上市文件顯示,該行業的頂級參與者(應該是指滴滴)在2023年控制了約75%的市場份額,而它的份額僅佔4.8%。 在估值方面,業內其他公司的估值倍數差異很大。像優步(Uber)和Grab(GRAB.US)這樣的頭部企業目前的市銷率(P/S)分別為3.7倍和5.9倍,而如祺出行和嘀嗒出行的市銷率則低得多,前者只有0.79倍和1.25倍。我們預計曹操出行應該能夠獲得更接近頭部企業的估值,市銷率或許在3倍左右,這將使其估值達到非常可觀的400億元。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PCB設備製造商大族數控擬赴港上市

深圳上市的PCB設備製造商深圳市大族數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1200.SZ)周一公布,擬發行H股股票並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以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公司已聘請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為審計機構。 成立於2002年的大族數控,是中國印刷電路板(PCB)專用設備生產商之一,主要從事PCB專用設備研發、生產和銷售業務。產品包括PCB鑽孔、檢測、曝光、成型設備等。其控股股東為大族激光(002008.SZ)。 公司2024年收入33.43億元,同比增長104.56%,淨利潤3.01億元,同比增長122.20。今年首季收入9.6億元,同比增加27.89%,淨利潤1.17億元,同比增加83.60%。公司股價自2022年上市以來,已下跌50.3%至38.06元左右,市值約159.8億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行業簡訊:Temu與Shein大砍美國廣告支出 警告即將漲價

據媒體報道,中資電商平台Shein與Temu正大幅削減其在美國的廣告支出,並警告消費者即將調漲價格。這是因應美國即將開始對所有進口包裹徵收關稅的新政策,該政策取代了原本的免稅規定,過去內容物價值低於800美元的小型包裹可免關稅入境美國。 路透社援引SensorTower數據報道,截至4月13日的兩周內,Temu在Facebook、Instagram、TikTok、Snap、X及YouTube平台的日均廣告支出較前30天均值下降31%。同期Shein在Facebook、Instagram、TikTok、YouTube及Pinterest平台的日均廣告支出縮減19%。Temu是中國電商巨頭拼多多(PDD.US)旗下國際業務板塊,Shein則是全球快時尚行業領軍企業,總部在新加坡但其大部分商品來自中國。 與此同時,英國《衛報》披露,這兩家電商業者已警告其美國客戶,預計下周起將上調價格。Shein在向消費者發出的公告中表示:「由於全球貿易規則與關稅政策變動,本平台的營運成本已上升」,價格調整將於4月25日生效。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周宣布上調所有中國商品的關稅後,Shein與Temu或需繳納最高145%的稅金。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