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HK
Chow Tai Fook's first quarter sales rise 12%

上周伊朗的无人机袭击以色列后金价飙升至历史新高,这家中国领先的珠宝销售商或能从中受益

重点

  • 周大福今年前三个月的销售额增长12.4%,高于公司截至2023年9月的中期的6%收入增长 
  • 作为中国最大的上市珠宝商,周大福可能会从近期金价升至历史新高中受益

谭英

在痴迷于黄金的中国,周大福珠宝集团有限公司(1929.HK)位于香港中环的展销厅,是一个如梦境般的地方,展示了这种贵金属的许多不同面貌,从沉甸甸的黄金饰品,到小巧的迪士尼主题儿童耳环。

公司1929年在广州成立,并于1956年推出了999.99%的纯度标准,这一标准随后被香港政府采用,从而改变了整个行业。现在,随着金价上涨,屡创历史新高,该公司希望能乘上这股东风。从上周发布的最新经营数据来看,公司今年前三个月的增长相对强劲,似乎已经从这一波涨势中获益了。

公司表示,在截至3月底的三个月里,中国内地零售值增长了12.4%,内地市场占比88.6%。另外两个主要市场香港和澳门的销售额也增长了12.8%。

根据国家统计局本周公布的数据,今年前三个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了4.7%,达到120,327亿元,增长速度远不及周大福的增速。

然而,消息也不全是乐观。在这三个月里,周大福在中国内地同店销售同比下跌2.7%,同店销量同比下降6.9%。在香港和澳门,同店销售和销量都增长了4.5%。

这次公布的最新数据相对有限,不包括实际销售数据或其他财务指标。但这些数据确实反映了公司的销售趋势,可以作为衡量中国黄金和珠宝市场整体情况的标准。

黄金价格在过去四年里上涨了48%,而同期利率也在上升。这让一些分析机构认为,加息可能会推高金价,就像上世纪70年代一样。当时,由于美联储试图抑制通胀,美国短期利率上升,黄金价格也随之大涨,与现在的情况类似。

金价上涨可能会让周大福这样的黄金销售商受益,当它公布截至2024年3月整个财年的详细业绩时,投资者会寻找更多这方面的信号,这份财报很有可能在6月份公布。

周大福从成立之初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很长一段路,已成为中国珠宝市场的一种 “金标”,其中黄金珠宝是其主打产品之一。创始人周至元的女婿郑裕彤将公司发展成为一家现代零售商。郑裕彤91岁去世后,他的儿子郑家纯接过了公司的领导权。

对冲经济的不确定性

过去两年,由于人们认为黄金可以对冲经济的不确定性,加上全球利率如果像许多人预期的那样开始下降,其他投资的回报可能会降低,所以金价不断上涨。

在周大福的最新季报中,更值得关注的数字包括中国内地镶嵌珠宝、铂金及K金首饰同店销售下降19.5%,而在香港和澳门该类别降幅更大,达到27.2%。这可能反映了在疫情后经济增长放缓的时代,人们对珠宝首饰的需求有所下降。

但内地黄金首饰及产品类别的同店销售表现较好,增加3.4%。在港澳,销售情况更佳,涨幅达16.6%。在这三个月里,该公司关闭了88家门店,但在截至2024年3月的整个财年中,仍增加了153家门店,门店总数达到7,548家。

截至去年9月的前六个月,公司录得营收同比增幅为6%,总销售额为495亿港元,而最近一个季度,两位数的销售额增幅明显高于这一数字。在截至2023年3月的上一财年,该公司的销售额实际上下降了4.3%,至947亿港元,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令全国零售商陷入困境。

公司截至9月的六个月,利润增长了27%达到45.5亿港元,毛利率上升1.3个百分点,至24.9%。

市场并未从周大福的最新数据中发现太多亮点。自消息公布以来,该公司在香港上市的股票在一周内下跌10%,自今年年初以来已经下跌了13%。1,000亿港元的市值使其成为全球第12大奢侈品公司,排在它前面的是Prada(1913.HK;PRPO.F),后面是Pandora(PNDORA.CO)。

公司的市盈率为16倍,低于Pandora的20倍和Prada的26倍。但它远远领先于规模较小的中国同行周生生(0116.HK)的5倍,后者也是源自广州,成立于1934年,并在1973年成为香港第一家上市的黄金珠宝公司。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鹰瞳科技H股全流通获批

眼科影像识别方案提供商北京鹰瞳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251.HK)周一公布,已获得中国证监会发出的备案通知书,完成其合共5015.1万股未上市股份实施H股全流通的备案。股份转换涉及26位股东。 成立于2015年的鹰瞳科技主要提供眼科影像识别方案,去年7月宣布研发万语医疗大模型,从单一影像诊断向全科医疗问答、健康管理领域延伸。今年2月,万语医疗大模型完成升级并接入DeepSeek R1模型。 公司去年收入按年下跌23.3%至1.56亿元(2,100万美元),亏损由上年的1.33亿元扩大至2.55亿元。公司股价自2021年11月上市以来累跌83.22%,今年至今则跌7.95%。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顺丰首季业绩盈收双升

物流企业顺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936.HK, 002352.SZ)周一公布首季度业绩,收入按年上升6.9%至698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利润为22.3亿元,按年升16.9%。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利润为19.7亿元,按年升19%。 首季度实现总件量35.6亿票,同比增长19.7%。当中速运物流受惠于公司完善产品矩阵,以及强化服务竞争力,收入同比增长7.2%。供应链及国际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9%,主要受惠于公司持续加强国际网络能力建设。 周二顺丰开盘升1.3%报37.8港元,现股价较公司去年上市定价高10%。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Nanhua Futures filing for Hong Kong IPO as its global expansion efforts are encountering the setback of tariff war

南华期货申港上市 全球扩张碰上关税战 

南华期货A股于2019年8月在上证交易所挂牌,今次若成功在港上市,可进一步深化国际化战略。 重点: 南华期货去年净利润4.58亿元,按年升13.7% 未来力拓海外市场   徐纬珺 在关税阴霾下,近月全球金融市场大幅波动,加上地缘政治紧张、经济政策转变,投资者的避险情绪有增无减,已在上证交易所挂牌的南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603093.SH),无惧市场的不确定性,依然申请来港上市,希望透过A+H上市,进一步巩固国际化战略。 根据上市申请文件,南华期货于1996年成立,是中国首批期货公司之一,总部在杭州,与香港上市的南华金融控股有限公司(0619.HK)或其联营公司(包括南华期货有限公司)没有任何关联。为降低诉讼的潜在风险,公司以横华国际的名义在香港开展业务。 南华期货的业务主要有四个板块:中国境内期货经纪业务、中国境内风险管理服务、中国境内财富管理业务,以及境外金融服务,前三者是境内业务,最后一项是境外业务。以2024年经调整经营收入计算,境内业务约占51%,境外业务约占48%,余为其他业务。 境外交易量上升 公司主要收入来自佣金及手续费,还有利息收入。中国境内期货经纪佣金及手续费净收入,2023年为4.04亿元,2024年减少25.8%至3亿元;同期境外净收入则由1亿元增加45.7%至1.46亿元。主要原因是中国境内期货经纪平均佣金率下降,而境外期货交易量则不断上升。 南华期货的境外金融服务包括期货服务、资产管理、证券经纪及杠杆式外汇交易,目前在香港、芝加哥、新加坡及伦敦都已设立据点。 过去三个年度,南华期货净利润都有增长,由2022年的2.46亿元增至2023年的4.03亿元,增幅63.8%;2024年增至4.58亿元,增幅13.7%,净利润得到改善,主要归因于境外金融服务的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加强境外业务发展,是集团未来的一个目标,如成功在香港上市集资,可以加强境外附属公司的资本基础,藉此扩展境外业务,以提升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及风险应对能力。 不过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为南华期货的全球扩张战略带来隐忧,某些国家的政府可能会对外国公司实施更严格的监管规定或设置障碍,对公司扩张不利。 加强科技抗同质化 至于境内业务,三个板块中以期货经纪业务为主,要在高度竞争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必须要创新和提供独特价值的产品或服务。因应市场发展,南华期货定下技术创新为企业战略的核心,持续推进金融科技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加强期现交易风险管理系统,优化交易系统的速度和可靠性,打造独特的竞争优势。目前国内期货公司同质化严重,南华期货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大方向正确。 现时在香港挂牌的同类股有弘业期货(3678.HK,001236.SZ)与中泰期货(1461.HK),在业务与规模方面,跟南华期货相差不太远。弘业期货是首家“A+H”期货公司,在港股市场具有先发优势,H股现时的市盈率约73倍;中泰期货则是通过港股市场融资强化国际化布局,现时的市盈率高逾100倍。惟此二股的成交量未算活跃,市盈率的参考性不高。 南华期货上市定价,较可取的是参考内地同业,例如国内期货行业龙头永安期货(600927.SH),现时的市盈率约25倍;瑞达期货(002961.SZ)约17倍;南华期货本身A股的市盈率也只是17倍左右,以此推算,南华期货H股定价估计也不会太高。 总括来说,虽然南华期货是最早实施全球化战略的公司之一,在不同海外市场已打下基础,领先很多同业,但目前全球金融市场存在非常多变量,包括关税、地缘政治、经济政策等,这些不可测因素,是最大的风险所在。此外,香港投资者对内地期货公司业务模式了解有限,亦有可能影响其H股估值。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受惠大电视热销 TCL首季业绩增长强劲

TCL电子控股有限公司(1070.HK)周日披露,在高端大屏及高分辨率机型销售强劲的推动下,公司一季度电视机出货量同比增长11.4%至651万台,同期营收增速达销量增速一倍,录得22.3%的同比增长。 数据显示,公司最新季度65英寸及以上大屏电视出货量同比劲增33%,占整体销量的27.7%,较去年同期提升4.5个百分点。当季出货机型的平均屏幕尺寸同比增加1.9英寸至53.4英寸。其高分辨率Mini LED电视季度出货量同比激增233%,在总出货量中的占比从去年同期的3%增长超过一倍至8.8%。 周一香港市场午后交易时段,TCL电子股价上涨5.8%。该股今年以来累计涨幅约达50%。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