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w Tai Fook's first quarter sales rise 12%

金价屡创新高 周大福股价能否扭转劣势?

上周伊朗的无人机袭击以色列后金价飙升至历史新高,这家中国领先的珠宝销售商或能从中受益 重点: 周大福今年前三个月的销售额增长12.4%,高于公司截至2023年9月的中期的6%收入增长  作为中国最大的上市珠宝商,周大福可能会从近期金价升至历史新高中受益 谭英 在痴迷于黄金的中国,周大福珠宝集团有限公司(1929.HK)位于香港中环的展销厅,是一个如梦境般的地方,展示了这种贵金属的许多不同面貌,从沉甸甸的黄金饰品,到小巧的迪士尼主题儿童耳环。 公司1929年在广州成立,并于1956年推出了999.99%的纯度标准,这一标准随后被香港政府采用,从而改变了整个行业。现在,随着金价上涨,屡创历史新高,该公司希望能乘上这股东风。从上周发布的最新经营数据来看,公司今年前三个月的增长相对强劲,似乎已经从这一波涨势中获益了。 公司表示,在截至3月底的三个月里,中国内地零售值增长了12.4%,内地市场占比88.6%。另外两个主要市场香港和澳门的销售额也增长了12.8%。 根据国家统计局本周公布的数据,今年前三个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了4.7%,达到120,327亿元,增长速度远不及周大福的增速。 然而,消息也不全是乐观。在这三个月里,周大福在中国内地同店销售同比下跌2.7%,同店销量同比下降6.9%。在香港和澳门,同店销售和销量都增长了4.5%。 这次公布的最新数据相对有限,不包括实际销售数据或其他财务指标。但这些数据确实反映了公司的销售趋势,可以作为衡量中国黄金和珠宝市场整体情况的标准。 黄金价格在过去四年里上涨了48%,而同期利率也在上升。这让一些分析机构认为,加息可能会推高金价,就像上世纪70年代一样。当时,由于美联储试图抑制通胀,美国短期利率上升,黄金价格也随之大涨,与现在的情况类似。 金价上涨可能会让周大福这样的黄金销售商受益,当它公布截至2024年3月整个财年的详细业绩时,投资者会寻找更多这方面的信号,这份财报很有可能在6月份公布。 周大福从成立之初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很长一段路,已成为中国珠宝市场的一种 "金标",其中黄金珠宝是其主打产品之一。创始人周至元的女婿郑裕彤将公司发展成为一家现代零售商。郑裕彤91岁去世后,他的儿子郑家纯接过了公司的领导权。 对冲经济的不确定性 过去两年,由于人们认为黄金可以对冲经济的不确定性,加上全球利率如果像许多人预期的那样开始下降,其他投资的回报可能会降低,所以金价不断上涨。 在周大福的最新季报中,更值得关注的数字包括中国内地镶嵌珠宝、铂金及K金首饰同店销售下降19.5%,而在香港和澳门该类别降幅更大,达到27.2%。这可能反映了在疫情后经济增长放缓的时代,人们对珠宝首饰的需求有所下降。 但内地黄金首饰及产品类别的同店销售表现较好,增加3.4%。在港澳,销售情况更佳,涨幅达16.6%。在这三个月里,该公司关闭了88家门店,但在截至2024年3月的整个财年中,仍增加了153家门店,门店总数达到7,548家。 截至去年9月的前六个月,公司录得营收同比增幅为6%,总销售额为495亿港元,而最近一个季度,两位数的销售额增幅明显高于这一数字。在截至2023年3月的上一财年,该公司的销售额实际上下降了4.3%,至947亿港元,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令全国零售商陷入困境。 公司截至9月的六个月,利润增长了27%达到45.5亿港元,毛利率上升1.3个百分点,至24.9%。 市场并未从周大福的最新数据中发现太多亮点。自消息公布以来,该公司在香港上市的股票在一周内下跌10%,自今年年初以来已经下跌了13%。1,000亿港元的市值使其成为全球第12大奢侈品公司,排在它前面的是Prada(1913.HK;PRPO.F),后面是Pandora(PNDORA.CO)。 公司的市盈率为16倍,低于Pandora的20倍和Prada的26倍。但它远远领先于规模较小的中国同行周生生(0116.HK)的5倍,后者也是源自广州,成立于1934年,并在1973年成为香港第一家上市的黄金珠宝公司。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Hefu Catering seeks to boost performance for a successful IPO

和府谋上市谷表现 转策略降价抢客

近日两家内地捞面连锁店传出来港上市的消息,涉及集资3亿美元,其中一家是以“中式药膳养生面”作招徕的和府捞面,这是否意味受疫情肆虐的内地餐饮业已经走出谷底 重点: IFR引述消息指,和府捞面最快今年在港上市,计划集资最多2亿美元,另一家遇见小面亦拟集资1亿美元 受疫情影响,和府捞面于2020至2022年间曾经亏损共7.16亿元,但去年门店营收大幅改善,同比增长超过五成      罗小芹 据财经期刊IFR引述消息指,中式餐饮连锁店江苏和府捞面管理有限公司拟最快今年在港上市,集资1至2亿美元(约7.13至14.3亿元),目前正在与华泰国际合作,预计将有更多投行加入包销队伍。另外“遇见小面”,据报公司拟集资1亿美元,并正与投行洽谈上市事宜。 和府捞面拟在港上市的消息曝光前,其实体店进驻铜锣湾罗素街地面商铺,之前为国际名店PRADA(1913.HK)旗舰店门面的消息亦被广泛报道,显然是为香港上市先行造势,当中和府捞面的呎租水平成为大家最感兴趣的话题。 资料显示,在2013年零售业最风光期间,PRADA不单租用地下,更涉及1及2楼,面积达1.5万平方呎,月租曾高见900万港元,相当于呎租约600港元。 如今香港零售业正处于寒冬,有业内人士估计,和府捞面的铺位月租约30万元,只租地下一层,楼面1,576平方呎,呎租约190港元。虽然租用楼面与呎租都今非昔比,但两者业务都有共通点,PRADA是奢侈品名店,和府捞面则以高品位面食作招徕。 独树一帜做养生面 和府捞面于2012年由李学林成立,他在手机零售业打拼十年,后因卖机生意逐步式微而套现离场。在跨界投身餐饮业前,他花了两年时间走遍大江南北,尝试各地美食,最后决定开设一家捞面馆,不以地方风味招徕,反而主打“药膳养生面”。经过多年经营,截至2023年底,和府捞面门店遍布全国80多个城市,拥有直营门店超过500家,会员数量超2,000万。 李学林提倡的中式高端慢餐饮文化,与面食的快餐属性有点格格不入,特别是三年疫情下来,内地经济下行,消费者对餐饮价格异常敏感,但其捞面及汤面的价格每碗仍以30多元起,主打菜式包括草本猪骨汤雪花猪肉面。 相比于街边小馆,和府捞面的用膳环境无疑较佳,食品及服务素质也做到标准化,但是价格偏高,和府捞面人均消费价格为41.36元,性价比不足,令公司竞争力处于弱势。 去年7月绝味食品(603517.SH)在回复上交所监管函时发布了一则公告,无意中披露其于2015年10月投资了和府捞面,并顺道将和府捞面于2020年至2022年的财务表现一并曝光,三年营收分别为11.1亿元、17.3亿元与14.6亿元,分别亏损2.06亿元、2.11亿元及2.99亿元,累计亏损达7.16亿元。 据天眼查的融资信息显示,2016到2022年,和府捞面共拿到6轮融资共16.5亿元,估值约70亿元,最近一笔融资是在2022年8月,来自虎童基金,具体交易金额未披露。早于2021年7月,媒体报道和府捞面完成近8亿元E轮融资,据称是国内连锁面馆行业的最高融资记录。 和府捞面持续的亏损让投资方忧心忡忡,尤其是面馆业务正处于快速扩张期,李学林需要重新思考价格策略。 调整价格抢市场 去年和府捞面通过价格分层实现降价效果,面食价格覆盖25至108元区间,特别放大了30元以下的产品矩阵,价格总体降幅约30%。目前红烧牛肉面的售价为29元,而相当一部分面食的会员价也都控制在30元内。 和府捞面调整价格策略,本身有着市场原因。根据红餐大数据显示,2022年西式快餐的人均消费在40元以下的消费者占比超过九成,20元以下的消费者占比为63.5%,比2021年增加0.4个百分点,人均消费在20至40元区间的消费者占比为28.7%,比2021年增加2.1个百分点。消费者对价格敏感也体现在其他大众化的餐饮类别上。 和府捞面在调整价格后,去年销售额同比增长高于50%,公司并落实一系列结构性降本措施,为进一步降价促销提供坚实的支持。譬如,其数字化管控水平已深入每家门店,甚至细致到煮面水温监测,后台运营成本因此比过往下降三至四成,另门店房租等成本亦在受控,盈利能力亦相应提升。 和府捞面尚未披露其招股申请文件,故未清楚其最新财务状况。不过,去年底和府捞面宣布开启“找朋友、出海去、向下沉、深布局”集团战略,向2,000家和府捞面和1,500家阿兰家的目标迈进。另一方面,和府捞面会以香港为桥头堡,去到日本、新加坡等国家,探索全球市场的可能性,已经反映和府捞面为了向资本市场冲刺,正调整其高端品位的市场策略,希望以高效经营及国际业务的卖点来吸引投资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