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o Weiguo gets suspended death sentence

曾风光一时的紫光集团前董事长赵伟国,上周因贪污罪被判处死缓

重点:

  • 赵伟国上周因贪污罪被判死缓,其命运的沉浮与中国激进的芯片野心紧密交织,并显出背后的隐忧
  • 赵伟国构建芯片帝国紫光集团,在债务违约后进行了重组,目前的发展方向没那么激进

  

肖林

在平日,位于吉林省偏远城市的法院,并不会引起太多关注,它日常审理的均是当地案件。但上周,随着那里宣布的一项判决,在国内外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位曾象征中国大举发展芯片产业的人物也悄然落幕。

赵伟国被判死缓,他的故事反映中国与西方从微波炉到超级计算机的微芯片竞赛。但它也反映这场竞赛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包括数千亿美元的国家支持。

据多家媒体援引吉林省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判决书报道,现年58岁的赵伟国,在担任由国家支持的紫光集团董事长期间,贪污、为亲友非法牟利,并使国家和上市公司遭受特别重大损失。

宣判当天的照片中,赵伟国在两名警察陪同下出庭,神情显得谦卑且憔悴——这与他昔日自信满满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曾几何时,他主导的收购行动堪称传奇,甚至一度放言要收购全球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芯片代工企业台积电。

法院查明,赵伟国在2014年至2021年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将业务和资产导向关联方,损害公司和国家利益。导致超过4.7亿元(6,500万美元)的国有资产被非法侵占,国家经济损失超8.9亿元,一家上市公司损失超4,600万元人民币。现实情况是,这些数字可能只是赵伟国任期内巨大贪腐和资源浪费的冰山一角。

依赖进口

全世界大部分电子产品都是中国制造,但中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的半导体芯片,这些芯片构成了产品的“大脑”。随着近年中美紧张局势加剧,中国在进口一些最先进的技术(包括芯片和芯片制造设备)时,面临日益严密且协同实施的限制措施。长期以来,中国一直致力在这一领域实现自主可控,“中国芯”等口号集中体现了这一目标。

2014年6月,中国的芯片自主行动提速,并发布了发展半导体产业的蓝图,目标是到2030年达到先进水平。三个月后,中国成立了规模庞大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又称“大基金”),扶持有助于实现独立自主目标的公司和项目。现时,该基金已进入第三期,迄今已募集到高达6,800亿元的资金,但贪腐和浪费现象却屡禁不止。

赵伟国似乎是领导此类雄心壮志的理想人选,他来自新疆的一个小村庄,出身贫寒,20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顶尖的理工科学府清华大学。

赵伟国多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自己是在读了一本介绍硅谷以及苹果和惠普公司创立的书后,受到启发成为企业家。创业精神引领他先后在水泥厂、中国第一波互联网热潮、房地产和基础设施领域创业,并于2000年代初创立了北京健坤投资集团。

2009年,赵伟国通过健坤集团收购了紫光集团的大量股权。紫光成立于1988年,旨在将清华大学的科研成果商业化。一年后,赵伟国出任紫光集团董事长。

多年来,紫光集团一直是一家平平无奇的国企,缺乏明确的战略和突出的产品。旗下两家子公司紫光股份紫光国微分别于1999年和2007年在深交所上市,但均未引起太多关注,基本属于无人问津的小盘股。

踏上并购之路

为了提高公司的知名度,赵伟国开始物色收购目标,为此他经常浏览财经网站。2012年底的一天晚上,他发现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电信芯片制造商展讯通信,并最终于2013年以17.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这家公司。这标志着紫光集团首次涉足芯片行业,开启了一轮持续数年、涉及中外知名企业的收购狂潮。

2014年,公司收购了展讯通信的竞争对手锐迪科微电子,随后将两家企业合并。2015年,又出资约23亿美元收购惠普旗下华三通信51%股权,以及这家美国PC巨头在中国的服务器、存储和技术服务业务。紫光集团最为人瞩目的成就之一,是2016年成立长江存储,该公司如今被视为中国存储芯片领域的国家队。

随着紫光集团声名鹊起,西方对中国获取尖端技术日益警惕,该公司收购国际科技巨头的尝试接连受挫。2015年,紫光集团对美国领先的硬盘驱动器制造商西部数据和存储芯片制造商美光科技的收购,均因国家安全考量遭美方否决。赵伟国对台湾头部芯片封测企业的收购尝试,也因类似原因遇阻。

激进的扩张和失败的收购尝试,使紫光集团迅速成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芯片企业集团。但这也让公司背负了沉重的债务——即便它从各渠道获得了大量国家资金,据报道,仅2017年它就从国家开发银行和“大基金”获得了1,500亿元。

由于很多投资项目吞噬了大量现金却没有带来丰厚的回报,公司的债务负担很快变得无以为继。2020年11月,公司第一笔债券违约,当时其已累计负债超过2,000亿元。紫光集团被迫进行重组,由北京智广芯控股有限公司牵头的政府主导财团,于2022年获得控制权,此时公司已经抛售旗下核心和非核心业务的股份。

当时,赵伟国的光环已经迅速褪去,中国针对芯片行业发起反腐运动,更给了他最后一击,最后不仅他本人落网,还牵出了“大基金”及其他芯片企业的多名高管。

因如实供述罪行并退还赃款,赵伟国获从宽处理,被判处死缓,最快15年后可出狱。但即便中国最终实现成为全球半导体强国的目标,紫光集团对资源的巨大浪费,以及给国家造成的巨大损失,仍将长期是中国芯片雄心的一个污点。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海辰储能营收飙升 更新香港IPO申请 

储能企业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周一提交香港IPO更新申请,显示其在2025年仍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69.7亿元(约合9,800万美元),同比飙升224.6%,毛利润激增逾10倍至9.16亿元。 海辰储能创立于2019年,是全球顶尖的储能系统(ESS)电池及成套设备制造商之一。公司提供针对多元应用场景定制的储能产品与解决方案,业务贯穿全产业链——从储能电芯到集成储能系统和端到端解决方案。 公司处于储能需求爆发式增长的风口中,也是首家在美国本土生产储能系统的中国企业。自去年起已实现调整后盈利,今年上半年延续此态势,经调整净利润达2.47亿元,正快速迈向全年净利转正的目标。 海辰储能凭借差异化技术构筑显著竞争优势,尤其在长时储能赛道拥有很大的领先优势。公司强调其系全球首家推出容量超1,000安时储能电池的企业。 公司规模化生产覆盖587安时与1,175·安时等多规格储能电芯,形成适应电力和工商业场景的产品矩阵。公司亦是业界首家实现314安时储能电池量产的企业。 阳歌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滴普科技首挂大涨 半日收升121%

企业级大模型人工智能应用提供商滴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384.HK)周二在港交所挂牌上市,首日开市大涨112%,至中午休市报59港元,升121.31%。 公司公布,是次全球发售2,663.2万股,发售价26.66港元,集资净额6.1亿港元。其中香港公开发售获得热捧,录得7,568.83倍超购,香港公开发售原占5%,按回补机制增至532.64万股,占发售总数20%。国际发售录得15.61倍超购。 滴普科技主要为企业提供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主要客户涵盖消费零售、制造、医疗及交通等多个领域。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同比大幅增长118.4%达到1.32亿元。整体毛利率提升至55%。亏损由去年同期的6.2亿元收窄至3.1亿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文远知行招股集资31亿港元

中国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营商文远知行(0800.HK, WRD.US)周二公开招股,发售8,825万股,5%公开发售,每股发售价不超过35港元,集资30.9亿港元,每手100股,一手入场费3,535.3港元。公司于下周一截止认购,下周四在港挂牌。 过去三年文远知行持续亏损,今年首六个月,公司收入近两亿元,同比增长32.8%,但仍录得亏损7.9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0%。公司解释,亏损主要是加快业务及技术发展,故前期在研发、行政及销售开支上需要大量投入资金。 公司表示,集资所得约40%用于开发自动驾驶技术,另外40%用于加快L4级车队的商业化量产或运营,约10%用于建立营销团队和分支机构,余下10%用于一般营运资金。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From making billions in annual profits to persistent losses: Can Sun Art Retail turn the tide?

从年赚百亿到年年亏损 高鑫能否打赢这场翻身战?

大润发母企高鑫零售近年业绩不稳定,三年两亏,即使由私募王者入主,暂仍未见曙光 重点: 公司预警上半财年业绩亏损达1.4亿元 现正进行一系列架构及人事整改   刘智恒 “我赢了所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高鑫零售有限公司(6808.HK)前主席黄明端几年前的一句说话,道出大卖场今天的辛酸。 在电商网购盛行之下,昔日大卖场的经营模式显得不合时宜,老态毕现;去年底,行业老大哥家乐福在中国内地只剩下4家门店,另一巨头沃尔玛,光去年于内地关闭超过20家门店,早将一颗心投向山姆式的仓储会员店。 不敌时代巨轮 在商超行业出现结构性改变,加上自身公司的衰败,令大润发这家曾经的超市之王,年赚数十亿的龙头企业变得一蹶不振。其母企高鑫零售刚向市场发布中期盈警,预告截至今年9月底止,料亏损1.4亿元,去年则有盈利2.06亿元。 公司解释,亏损主要因市场竞争加剧及消费疲弱影响,拖累商品平均售价下降;至于“中秋国庆”双节合一,亦影响消费额。另外,受一次性影响,包括商店街调整过程令收入下降、为华中大区组织优化的开支,以及期内利息收入减少。 要知道高鑫的高光时刻,每年收入超逾千亿元,2017年时盈利一度高达30亿元。之后在网购日盛的环境下,高鑫业务逐渐被碾压,业绩日走下坡,2022年更出现亏损7.3亿元、2023年虽扭亏为盈,也只仅赚7,800万元,到2024年亏损更高达16亿元。 2025财年能扭亏为盈赚3.86亿元,全赖大手关店及大幅削减成本而来,期内关闭了八家大润发大卖场及一家中型超市。即是说,要通过降本才稍稍止住亏损,并非生意有明显改善。 私募教父接盘 阿里巴巴先后于2017年及2020年购入高鑫股份,最终取得逾七成股权,累计投入502亿港元。原以为有了阿里这个靠山,能带领高鑫渡过商超生态转变的困境,岂料市场逆转,纵拥有庞大财力及高科技的阿里也铩羽而回,最终由德弘资本(DCP Capital)以131.4亿港元接盘,此役令阿里亏损371亿港元。 德弘资本有何能耐,难道连阿里搞不好的熨手山芋,其能力挽狂澜? 德弘创立于2017年,创办人之一的是内地艺人陈好的丈夫刘海峰,在业内有中国 “PE教父”的美誉,曾在KKR及摩根士丹利任高职,过去投资的中国巨企包括有海尔、中国平安、蒙牛、南孚电池、恒安集团及百丽国际等,战绩彪炳;这次接手连阿里也亏大本的高鑫,实在是投资生涯一大挑战。 转变模式大关分店 德弘接手高鑫后,即时进行大刀阔斧的整顿,在“节流”上,首先是将五大营运区重构为四大区;然后来一场关店大行动,将亏损不断的分店壮士断臂,以达致停损目的。 然后将管理层及员工进行重整,即使大润发创始人黄明端也要辞去董事会主席,多位高管也相继离去。德弘更启动反贪腐行动,今年9月,大润发营运长管明武被公安带走,公司表示因涉嫌职务犯罪,案件正在调查阶段。 “开源”方面,在关闭大卖场及减省人手之际,将资源调往中型超市的大润发Super与M会员店。2025财年公司新开4家大润发Super,主要针对社区需求,集中售卖5,000至8,000款商品,门店面积在1,500至3,000平方米,部分设有食堂或儿童乐园,深度融合了消费场景。 至于M会员店,模式一如山姆,以仓储会员模式运营,减少货品种类及采高周转方式,并以高性价比或自家商品作招徕。2025财年,高鑫零售共开设4家M会员店。 暂时看,德弘对高鑫的整顿及发展方向似走对路,将亏损分店关闭,可减省开支,从而集中资源拓展大润发Super及M会员店,而仓储会员式经营是现时市场所需,高鑫这个后发者有机在市场抢占一席位。 然而,山姆与开市客两家龙头已早着先鞭,在内地门店布局、知名度及货品供应链上,远较高鑫完善及理想,后者要转型追赶,不但要克服众多问题,更要投入相当资金,且不是一时三刻可一蹴而就。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