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医疗在线教育平台今年首五个月转盈为亏,而且将面对更多行业参与者的竞争

重点:

  • 华医网申请到港股上市,虽然公司过去三年利润逐年上升,但今年首五个月却录得亏损
  • 该公司的付费使用者增速减慢,而且每名付费用户的平均开支今年开始下降,未来收入出现隐忧

莫莉

医生是一份需要持续学习的职业,不断更新的诊疗规范、最新的医学研究进展,都是医生们需要及时学习的知识。

随着时代进步,医生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也从订阅纸质期刊杂志,转向医疗在线教育平台,这项服务于医生的细分赛道亦涌现出不少头部企业,近期向港交所第二次递表的华医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

成立于2008年的华医网,最主要业务是向全国医务人员提供在线医学教育,同时也在线上线下针对不同职位、专科和地区的医务人员提供专项培训,并根据不同的课程类型收取课程费用。据其初步招股文件引述的行业报告,截至今年5月底,华医网的注册医疗专业用户达1,030万名,其中包括340万执业医师用户,成为中国最大的医疗卫生人员在线平台。

除了向医务人员提供服务,华医网的另外两部分主营业务,是向医药及医疗设备公司提供数字医疗营销服务,以此收取推广费用;另外,它也向患者提供数字服务,尤其是在线慢病管理和职业健康课程。

招股文件显示, 2019年至2021年,华医网的营业收入逐年上升,从2.76亿元增至4.87亿元,其中面向医务人员的数字医学教育服务,占总营收的比重均超过75%。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今年首五个月的营收下降10.2%至7,600万元,其中主营业务数字医学教育服务贡献收入5,317万元,收入占比减至69.9%,显示营收出现波动风险。

由于华医网提供的服务大多在在线提供,因此毛利率也随着业务拓展而不断上升。过去三年,公司的毛利率从44.9%逐步升至48.9%,期内利润也从2,285万元增至6,318万元。但是2022年前五个月却由盈转亏,亏损额为2,976万元,华医网解释称,这主要是来自收入减少、但研发开支增加,以及产生了与上市有关的开支等原因。

行业参与者众多

从市场前景来看,华医网主攻的三大业务均为高增长赛道,公司主营的数字医学教育市场将迎来颇快增长。据招股书引述的报告,目前中国医学教育市场正经历快速数字化转型,大学院校以外的在线持续医学教育渗透率,将由2021年的22.9%快速增长到2026年的49.2%,市场规模将达159亿元。

但是,华医网在招股书中坦承,公司需要在多个方面与其他医学服务服务机构展开竞争。虽然华医网的注册医疗卫生人员和执业医师数量,在医疗专业用户在线平台中均位居第一,但这些注册用户也可以随时在其他平台上开设账户。

截至2022年5月,中国共有12家机构获得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批准,获得开展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许可证,该许可证为公开申请制,未来或将有更多市场参与者获批。2021年登陆港交所的医脉通(2192.HK)、获得腾讯(0700.HK)及高瓴资本等投资的“丁香园”等也在同一赛道,此外还有面向骨科医生的好医术唯医、产科领域的iBaby,也是华医网的潜在竞争对手。

华医网的招股书还提及:“存有拥有海量资源、技术专长和更强大的品牌影响力的大型科技公司,也将与公司进行竞争。”在互联网医疗领域,阿里健康(0241.HK)、京东健康(6618.HK)、平安好医生(1833.HK)也在数字营销服务领域发力,希望与华医网分一杯羹。

付费用户增长减

虽然中国约七成医疗卫生人员为华医网的注册用户,但也意味着市场发展空间有限。招股书显示,该公司的付费使用者数从2019年的150万人,增至2020年的220万人,2021年再增加至240万人,可见增速明显放缓;此外,每名付费用户的平均开支增长更加缓慢,从2019年的115元增至2021年的125元,2022 年前五个月甚至回落至111元,显示华医网的收入前景并不乐观。

幸而华医网现金流并不算十分紧张,截至2022年5月31日,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11亿元。公司称本次IPO筹资所得,将主要将用于业务扩张及升级、巩固数字平台及升级AI应用,以及探索战略合作、投资及收购等。

作为医疗教育赛道的早期入局者,华医网在成立初期获得红杉中国、中海创投等知名投资机构的资金,但之后大多数投资都以股权转让的方式完成,并未引入更多外部投资者。在招股前,红杉资本持有公司19.3%股份,为最大外部股东。

华医网未有招股详情,要估计其上市估值,可与2021年上市的医脉通比较,这间主营数字医疗营销服务的公司市盈率高达72倍。如果以医脉通的市盈率计算,按照华医网去年的盈利水平,市值可达45亿元。但由于华医网的发展前景不太明朗,而且今年首5个录得亏损,投资者可能只愿意接受稍低的估值。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广和通申港上市获中证监开绿灯

无线通信模组制造商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300638.SZ)拟在香港的上市计划已在中国证券监管机构备案登记,清除其上市进程中的一项主要障碍。此次IPO将使广和通成为在深圳和上海上市后赴港进行第二上市的中国企业群体中的最新一员。 据周四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CSRC)网站上发布的备案文件,总部位于深圳的广和通计划向香港投资者出售不超过15,500万股。公司此前已在4月就香港上市事宜递交了上市申请文件,并于5月更新了该文件。 根据公司最新的申请文件,广和通去年实现收入69.7亿元,较2023年的56.5亿元增长23%。同期,利润由5.65亿元增20%至6.77亿元。 广和通在深圳上市的股票今年以来上涨55%。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西普尼启动香港IPO 集资最多3.14亿港元

中国贵金属手表品牌深圳西普尼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583.HK),周五起至下周三进行招股,计划全球发行1,060万股H股,每股作价介乎27港元至29.6元,集资额最高达约3.14亿港元(4,400万美元),每手100股,入场费2,989.85港元。 公司表示,拟将所得款项主要用于进一步提升产能及扩大及优化销售网络、加强品牌建设及提升品牌影响力及知名度。还将用于透过建立莆田研发中心加强研发能力以推动业务持续增长,以及用作营运资金或一般企业用途。 该股预期9月29日挂牌。平安证券为独家保荐人。 西普尼是中国的黄金表壳手表及黄金表圈手表设计商、制造商和品牌拥有人。收入主要来自销售以旗舰自主品牌“HIPINE(西普尼)”金表。2024年,公司收入4.6亿元,按年升2.5%,净利润下跌5.3%至4,934.8万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iHuman rolls out Aha World for kids

出海三年未见成效 洪恩联手Cricket谋突破

这家教育科技企业与美国儿童媒体品牌建立新联盟,相较其早期全球化的策略更具发展潜力 重点: 历经三年的全球化战略后,洪恩近日与美国儿童出版商Cricket Media合作 受中国本土市场需求疲软影响,洪恩收入已连续两年下滑,此次合作或有助公司重拾营收动力   阳歌 在本土经济增长乏力、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出海”正成为中国企业新风向。然而,跨境商业布局常是知易行难,宣布新品研发或战略合作,远比从这些举措中实现盈利更为轻松。 这或许能解释市场对北京洪恩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IH.US)最新战略合作声明的平淡反应。公司与美国儿童杂志出版商Cricket Media达成协议,后者的历史可追溯至1973年。公告发布后,周四洪恩股价应声下跌3.6%,双方将融合高科技元素,共同推动Cricket的经典内容迈入21世纪。 需要指出,洪恩同日还发布了最新季报,部分市场消极反应或源于此。作为中国教育娱乐领域的资深企业(前身可追溯至网游公司完美世界),财报喜忧参半,虽延续营收下滑态势,但实现逾一年来首次盈利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洪恩股价近来表现强劲,年内累计涨幅约80%,此轮涨势也呼应多只中概股的集体反弹。随着众多企业从2021至2022年监管风暴中脱困,教育板块在本轮复苏中表现突出。 新合作前景颇具亮点,洪恩凭借获得美国儿童文学领域的成熟品牌背书,不仅包括积淀逾半个世纪的资料库,还将共享其销售渠道资源。 洪恩的全球化布局始于2022年推出bekids应用品牌,此后又推出融合娱乐元素提升学习趣味性的Aha World系列。最新季报披露了Aha World的近期进展,后文将详细阐释。 不过,核心问题在于,洪恩正式出海三年后,全球化业务仍未形成重要创收支柱。最新财报未提及海外营收数据,且今年4月公布的2024年年报仍称收入“主要来自中国”。 合作中双方将基于美方海量内容库开发产品,洪恩发挥数字化专长,打造寓教于乐的互动学习产品。首款合作产品Reading Stars被定义为创新平台:“儿童通过阅读赚取星星,构建个性化城市,在迷你游戏中检验知识储备,体悟阅读本身就是奖赏”。 新项目的进展仍有待观察,但其潜力确已超越洪恩早期自研的bekids与Aha World,这些项目因缺乏Cricket Media的本土化资源而受限。 营收承压 考虑到自2023年下半年开始的营收跌势在今年二季度持续蔓延,洪恩过去一年的股价飙升略显异常。2021年抛售潮下的中企,渐出现估值修复,投资者正寻觅经营稳健的公司。 即使经历全年上涨,洪恩市盈率仍维持在12倍的合理区间,远低于网易有道(DAO.US)33倍及粉笔(2469.HK)34倍的估值水平。洪恩的市销率1.32倍表现较佳,与有道1.33倍基本持平,但仍落后于粉笔2.23倍。 估值折价部分源于营收滑坡,该趋势在二季度延续,营收同比降7%至2亿元(约2,800万美元),上年同期为2.15亿元。尽管跌势未止,但最新降幅较一季度11%及2024全年10%的跌幅有所收窄,预示公司可能在今年末或2026年初重回增长轨道。 多数核心指标同步下行,月活用户数降3.5%至2,372万。营收成本罕见上升,1.6%的增幅拖累毛利率从上年同期的70.5%降至67.8%。但两项指标仍居相对高位,表明企业盈利能力依然稳健。 公司营运成本同比压降12.5%,彰显费用管控决心。其在客户应收款追缴上也取得进展,递延收益及客户预付款项从2023年末近3.2亿元降至2.4亿元。 最终成效体现在净利润端,二季度净利润3,190万元,高于上年同期的2,470万元,此为公司逾一年来首次实现盈利同比增长。 洪恩还重点推介了数项新举措,其海外品牌Aha…

简讯:超额2,660倍 劲方医药首挂午收升逾倍

生物制药公司劲方医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2595.HK)周五首日在香港挂牌,开盘即升116%报44港元,之后股价在此上落,中午收报44.06港元。 公司发售8,924万股,每股售价20.39港元,公开发售录得超额认购近2,662倍,国际配售超额38倍,集资净额16.7亿港元。 由于在研发活动上作出大量投资,加上股份权益赎回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劲方医药2023及去年分别录得亏损5.1亿及6.78亿元,今年首四个月仍亏损6,660万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