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医疗在线教育平台今年首五个月转盈为亏,而且将面对更多行业参与者的竞争

重点:

  • 华医网申请到港股上市,虽然公司过去三年利润逐年上升,但今年首五个月却录得亏损
  • 该公司的付费使用者增速减慢,而且每名付费用户的平均开支今年开始下降,未来收入出现隐忧

莫莉

医生是一份需要持续学习的职业,不断更新的诊疗规范、最新的医学研究进展,都是医生们需要及时学习的知识。

随着时代进步,医生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也从订阅纸质期刊杂志,转向医疗在线教育平台,这项服务于医生的细分赛道亦涌现出不少头部企业,近期向港交所第二次递表的华医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

成立于2008年的华医网,最主要业务是向全国医务人员提供在线医学教育,同时也在线上线下针对不同职位、专科和地区的医务人员提供专项培训,并根据不同的课程类型收取课程费用。据其初步招股文件引述的行业报告,截至今年5月底,华医网的注册医疗专业用户达1,030万名,其中包括340万执业医师用户,成为中国最大的医疗卫生人员在线平台。

除了向医务人员提供服务,华医网的另外两部分主营业务,是向医药及医疗设备公司提供数字医疗营销服务,以此收取推广费用;另外,它也向患者提供数字服务,尤其是在线慢病管理和职业健康课程。

招股文件显示, 2019年至2021年,华医网的营业收入逐年上升,从2.76亿元增至4.87亿元,其中面向医务人员的数字医学教育服务,占总营收的比重均超过75%。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今年首五个月的营收下降10.2%至7,600万元,其中主营业务数字医学教育服务贡献收入5,317万元,收入占比减至69.9%,显示营收出现波动风险。

由于华医网提供的服务大多在在线提供,因此毛利率也随着业务拓展而不断上升。过去三年,公司的毛利率从44.9%逐步升至48.9%,期内利润也从2,285万元增至6,318万元。但是2022年前五个月却由盈转亏,亏损额为2,976万元,华医网解释称,这主要是来自收入减少、但研发开支增加,以及产生了与上市有关的开支等原因。

行业参与者众多

从市场前景来看,华医网主攻的三大业务均为高增长赛道,公司主营的数字医学教育市场将迎来颇快增长。据招股书引述的报告,目前中国医学教育市场正经历快速数字化转型,大学院校以外的在线持续医学教育渗透率,将由2021年的22.9%快速增长到2026年的49.2%,市场规模将达159亿元。

但是,华医网在招股书中坦承,公司需要在多个方面与其他医学服务服务机构展开竞争。虽然华医网的注册医疗卫生人员和执业医师数量,在医疗专业用户在线平台中均位居第一,但这些注册用户也可以随时在其他平台上开设账户。

截至2022年5月,中国共有12家机构获得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批准,获得开展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许可证,该许可证为公开申请制,未来或将有更多市场参与者获批。2021年登陆港交所的医脉通(2192.HK)、获得腾讯(0700.HK)及高瓴资本等投资的“丁香园”等也在同一赛道,此外还有面向骨科医生的好医术唯医、产科领域的iBaby,也是华医网的潜在竞争对手。

华医网的招股书还提及:“存有拥有海量资源、技术专长和更强大的品牌影响力的大型科技公司,也将与公司进行竞争。”在互联网医疗领域,阿里健康(0241.HK)、京东健康(6618.HK)、平安好医生(1833.HK)也在数字营销服务领域发力,希望与华医网分一杯羹。

付费用户增长减

虽然中国约七成医疗卫生人员为华医网的注册用户,但也意味着市场发展空间有限。招股书显示,该公司的付费使用者数从2019年的150万人,增至2020年的220万人,2021年再增加至240万人,可见增速明显放缓;此外,每名付费用户的平均开支增长更加缓慢,从2019年的115元增至2021年的125元,2022 年前五个月甚至回落至111元,显示华医网的收入前景并不乐观。

幸而华医网现金流并不算十分紧张,截至2022年5月31日,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11亿元。公司称本次IPO筹资所得,将主要将用于业务扩张及升级、巩固数字平台及升级AI应用,以及探索战略合作、投资及收购等。

作为医疗教育赛道的早期入局者,华医网在成立初期获得红杉中国、中海创投等知名投资机构的资金,但之后大多数投资都以股权转让的方式完成,并未引入更多外部投资者。在招股前,红杉资本持有公司19.3%股份,为最大外部股东。

华医网未有招股详情,要估计其上市估值,可与2021年上市的医脉通比较,这间主营数字医疗营销服务的公司市盈率高达72倍。如果以医脉通的市盈率计算,按照华医网去年的盈利水平,市值可达45亿元。但由于华医网的发展前景不太明朗,而且今年首5个录得亏损,投资者可能只愿意接受稍低的估值。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山东黄金预计上半年纯利增长最多120%

黄金生产商山东黄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1787.HK; 600547.SH)周一公布,预计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5.5亿元(3.56亿美元)至30.5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84.3%到120.5%。 本公司预计上半年度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为25.5亿元至人民币30.5亿元,同比增长80.3%到115.6%。 公司将业绩增长归因于统筹优化生产布局,提升精细管理水平,实现生产效率与资源利用率,另外,由于黄金价格上行,利润涨幅较大。 山东黄金股价周二平开,至中午休市报26.50港元,跌1.6%。今年以来已升36%。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受惠新股市场火热 中金中期盈利爆升

头部投行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3908.HK;601995.SH,简称:中金公司)周一表示,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介乎34.5亿元至39.7亿元间,同比增长55%至78%。 公司指受惠于上半年资本市场活动回暖,带动核心投行业务需求水涨船高。香港成为今年上半年全球最大IPO市场,44家企业在六个月内共计募资1,071亿港元。作为今年迄今最大规模IPO的联席保荐人之一,中金公司与另外两家中国投行和外资投行,共同助力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3750.HK;300750.SZ)实现约400亿港元的募资。 周二中金公司港股开盘下跌0.1%,年初至今累计涨幅约达50%。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万科上半年劲蚀最多120亿元

房地产开发商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2202.HK, 000002.SZ)周一发盈警,料截至今年六月底的上半年,将录得亏损介乎100亿至120亿元,去年同期蚀98.5亿元。 公司表示,亏损主要因房地产开发项目结算规模下降,而毛利率仍处于低位。同时因行业的市场和经营环境变化,考虑到业务风险敞口上升,新增计提了资产减值。另外,部分大宗资产或股权交易价格低于账面值。 万科续称,上半年续获得各类金融机构支持,新增融资和再融资达249亿元,并偿还164.9亿元公开债务,在2027年前已无境外公开债到期。 周二万科开盘跌0.4%至5.3港元,公司过去一年由高位下跌62%。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Feihe’s sliding profits point to China dairy market past its sell-by date

中国飞鹤发盈警 乳业市场难复当年勇

随着近年内地出生率下降及经济增长放缓,奶类产品出现供过于求,企业急去库存,把资产减值,令内地乳业股表现低迷。 重点: 中国飞鹤料今年上半年盈利大跌逾三成 企业最坏时刻或已过去,有机会走出谷底   郑瑞棠 内地婴幼儿配方奶粉龙头企业中国飞鹤有限公司(6186.HK)近日发盈警,预计截至今年六月底半年盈利10至12亿元比去年同期的19亿元大幅减少。盈利减少主要由于集团为消费者提供生育补助、降低婴幼儿奶粉的库存、为全脂奶粉产品进行减值及政府的补助减少等。 中国飞鹤在婴儿配方奶粉市场连续五年中国第一,并且连续三年全球第一。不过公司太集中于婴幼儿市场,婴儿配方奶粉占公司收入逾九成,近年集团拟将业务分散至其他市场,但暂未见有成效。 至于主要从事上游原料奶业务的现代牧业(1117.HK)亦发盈警,预计今年上半年亏损将扩大至8至10亿元,比上年同期约2亿元大幅增加。主要是由于公司的乳牛公平值重估出现损失,预计最高达18.5亿元。 现代牧业生产牛奶,主要资产自然是乳牛,24年底公司拥有乳牛逾49万头,但公司主动淘汰产能较低的乳牛及原料奶价格下降,都令乳牛的公平值下降。 企业纷纷发盈警 乳业股龙头企业蒙牛(2319.HK),去年盈利大跌九成八,只有1.05亿元,纯利大跌是由于集团收购贝米拉的商誉及无形资产减值,以及联营公司现代牧业亏损所致。 业绩报告指出,由于乳制品行业供需不平衡,消费需求不及预期,去年收入按年下跌一成。已晋身蓝筹股的蒙牛近年股价低迷,公司收入主要来自液态奶产品,去年占公司总收入82.4%。 可见近期无论从事原奶、婴幼儿奶粉、及液态奶的公司,盈利皆有压力,显示无论处于中国乳品市场产业链哪一个位置,都面临严冬。过去中国人口处高增长期,加上经济急速发展,确是乳品市场的黄金时期,但随着出生率急剧下降,乳制品需求大幅减少。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出生率由2019年的10.48%(每1000人有10.48人出生),下降至2024年的6.77%。零至三岁儿童由亦由19年的4,720万,大幅下降至24年的2,820万。 面对行业需求急速下滑,导致市场出现供过于求情况,内地原料奶价格由21年的每公斤4.4元,大跌三成至24年底的3.1元。企业在好景时扩大产能,在市场逆转时造成供过于求,需要积极调整产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原料奶产量约4,000万公吨,同比降2.8%,是7年来首次下跌。 政府由以住的一孩政策,到近年鼓励生育,去年新生婴儿有954万,已终止连续7年的跌势,惟内地每年死亡人数逾一千万,使人口总数持续下跌。近期经常有内地城市推出派钱催生的政策,例如今年三月内蒙呼和浩特公布向生育一孩、二孩及三孩的家庭,分别发放一万、五万及十万元。每有鼓励生育政策传出,都令乳业股有短线炒作。不过,要短期内改变新一代少生孩子的观念,也似不容易。 有望走出谷底 除婴幼儿市场,近年经济渐富庶及人民注重健康,成人饮用乳品也有增加。2023年中国人均乳制品年消费量约为18公斤,仅及全球平均的三分之二,相信仍有增长空间。不过由于饮食习惯差异,要达到欧美国家人均消费量逾30公斤相信较为困难。 另外,期望人口老化的趋势增加老人配方奶粉需求,可部分填补婴儿奶粉需求下滑的缺口,这些皆是乳品市场的正面因素。 纵观目前在港上市的中国乳业股,从事婴幼儿奶粉以中国飞鹤规模最大,现价往绩市盈率约为11倍,H&H国际(1112.HK)及中国圣牧(1432.HK)去年没有盈利,至于主要从事液态奶生产的蒙牛由于去年盈利大跌,现价市盈率达550倍,但预计今年将恢复至十多倍水平。 面对需求下滑,产能过剩,乳业公司近年积极去库存,为资产减值,相信影响已在近期的业绩中反映,现时估值处于较低水平,行业有机会走出底部,但市场基本因素已变,实在难以回到以住的黄金高增长期。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