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目标是积极拓展城市级别的新回收模式,在未来四年内将GMV增加两倍

重点:

  • 回收专家万物新生的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超过1000亿元的GMV,大约是今年水平的三倍
  • 公司表示,预计明年将实现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的盈利

阳歌

坐稳了啊。

专营电子产品回收、原来叫爱回收的万物新生(RERE.US)对外宣布,希望在未来四年里大幅提高其经手的二手商品总值(GMV)。更确切地说,这家公司在最新季度业绩报告中表示,它的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GMV超1000亿元人民币(156亿美元),是今年320亿元人民币的大约三倍。

让它设下如此宏大目标的“独门秘籍”,是一个新的商业模式。该公司今年早些时候开始在两个城市对这一商业模式进行试验,试图在城市维度而不是全国维度进行更多的回收并进行管理优化。我们稍后会详细讨论这个新模式,它更加注重利用实体店进行销售,因为对于一些消费者来说,他们往往喜欢在购买价值较高的二手手机之前先进行试用。

该公司目前很大一部分的回收业务在网上进行,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与电子商务巨头京东(JD.US)合作完成的,后者持有万物新生约34%的股份并助力其回收和以旧换新业务。

这种新兴的线上线下混合销售的方式对于高价位的消费品,尤其是可能存在隐蔽问题的二手商品,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正如我们之前的文章写过,万物新生主要关注的是二手手机、平板和笔记本电脑,由于其规模和遍布全国的网点,它有能力作为所售产品的担保人来解决消费者的担忧。

该公司还有一个利好方面是,它与中国重视绿色发展的计划在许多方面相一致,这些计划包括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国家目标。与政府举措保持一致是在中国成功经营的一个关键因素,因为它往往能确保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并降低政策风险。

锦上添花的是,该公司还宣布,它即将实现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标准的盈利,过去一年很少有中国科技公司能够这么说。

虽然有着种种利好因素,而且分析师也相当看好这家公司,但投资者却更谨慎。自11月18日万物新生宣布最新业绩以来,它的股票已经下跌了约20%,现在的交易价格接近历史最低点,约为6月份IPO发行价14美元价格的一半。

从估值来看,该公司也显然没有得到太多投资者的尊重。它的股票目前的市销率(P/S)只有1.5倍,对于这种高增长的公司来说,这是完全出乎意料的。

相比之下,美国二手车交易专家Carvana(CVNA.US)的市销率为2.1倍,而新上市的时装租赁商Rent the Runway(RENT.US)的市销率则高得多,为6.6倍。中国公司优信(UXIN.US)正逐步转型成与万物新生类似的模式,它股票的市销率值也高达7.3倍。

分析师群体则更看好这家公司,据雅虎财经显示,四位分析师中有两位将它评为“买入”,另外两位则评为“强力买入”。这些分析师认为这家公司明年将实现收支平衡或略有亏损,并给予其18.42美元的平均目标价,几乎是它当前水平的三倍。

一体化城市模型

对大背景有了了解后,我们就用剩下来的篇幅仔细看看该公司的“一体化城市”商业模式,并对它最新的财务状况进行更为细致的分析。

一体化城市模型听起来有点专业,但主要意思就是,万物新生希望以城市为经营单元——从消费者手里收购二手电子产品、对它们进行测试和翻新,然后在当地重新销售。这种模式据信效率更高(因此利润也更高),因为它在城市维度进行业务组合,不依赖全国范围内的大量物品和人员流动。

这种模式依赖于强大的实体店回收与销售网络,而这正是万物新生一直在积极发力的方面。其实体店网络最近突破了1000家大关,公司希望到年底能达到1300家。扩大规模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与特许经营合作伙伴一起开店,这样可以以更低的成本实现更快的扩张。

今年早些时候,万物新生开始在河北廊坊和浙江湖州开始试验该模式,并计划明年将其扩大到50个城市,在未来三到四年内扩大到100个城市。这是我们前文提到的GMV 1000亿元这个宏大目标背后的推动力量。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公司的高层指出,两座试点城市在10月份的GMV增幅“明显超出”了公司的整体水平。他们没有给出更多的细节,但按季度计算,截至9月份的三个月里,万物新生的GMV同比增长56.6%,达到83亿元。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该公司第三季度更广泛的财务数据,包括近20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约48%。营收应该会继续以类似的速度增长,公司预计,第四季度营收同比增幅将在40%到43%之间,至23亿元~23.5亿元之间。

万物新生的大部分收入仍然来自二手产品销售,不过由于平台交易量以及增值业务的增长,其新业务在第三季度的增速更快,达到了67%,目前占其总收入的15.2%。

财报显示,万物新生在第三季度的净亏损为1.21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9420万元亏损有所扩大。在调整后的非通用会计准则基础上,不包括基于股票的薪酬以及与早先一次重大并购相关的成本,该公司亏损2250万元,而去年同期亏损2810万元。

而一个令人鼓舞的消息是,该公司表示即将实现盈利。

 “我们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实现盈利,”公司CEO陈雪峰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说道。“我们预计将实现非通用会计准则基础上的运营盈利,并且有信心在2022财年实现非通用会计准则基础上的运营盈利。”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Sanhua refrigeration air conditioning infrastructure

简讯:浙江三花获证监会批准赴港IPO

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准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002050.SZ)赴港上市申请,为这家制冷空调元器件制造商的IPO计划扫清关键监管障碍。 根据证监会官周一网上的备案通知书披露,三花智控拟发行约4.77亿新股。 该公司于今年1月递交港交所上市申请,由中金公司与华泰国际担任联席承销商。财务数据显示,其去年首九个月营收同比增长8.4%至20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90亿元有所增长;当期净利润从21.6亿元增至23亿元,增幅达6.5%。 三花智控已在深交所主板上市,该公司去年原计划在瑞士二次上市,但最终由于市场环境变化而改道为香港资本市场。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北森控股去年度亏损收窄

人力资源管理云服务(HCM SaaS)供应商北森控股有限公司(9669.HK)周二公布,预料截至3月31日止的2025财政年度,亏损将介乎约1.3亿元(1,800万美元)至约1.96亿元,较2024财年的亏损约32.09亿元收窄。 公司表示,亏损收窄主要由于公司可赎回可转换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亏损,及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较2024财年减少所致。 北森控股预期,2025财年收入将介乎约9.23亿至约9.66亿元,按年增长约8%至13%,年度经常性收入预料介乎约8.9亿至约9.27亿元,按年增加约17.7%至22.5%。 公司股价周二低开0.5%报5.89港元,至中午收市报5.97港元,跌1.36%。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小南国大折让配股 集资不足900万港元

餐饮集团上海小南国控股有限公司(3666.HK),周一晚公布配股,将以每股0.02港元,配售近4.43亿股,较周一收市价0.024港元大幅折让16.7%,仅集资890万港元,集资所得用作一般营运资金。 小南国表示,配售可筹集额外运营资金、增强公司的财务状况及扩大本公司的股东基础,从而提高股份流通性。 曾经是上海餐饮龙头之一的小南国,近年业务每况愈下,去年收入按年大跌30%至3.14亿元,亏损却较2023年扩大80%至8,506万元 小南国周二高开25%报0.03港元,公司过去一年股价由高位下跌33%。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金利来私有化计划未获股东批准

服装品牌金利来集团有限公司(0533.HK)上周五公布,大股东兼主席曾智明建议将公司私有化之计划,在法院会议上未获股东批准,其中,赞成及反对分别占出席投票的股东股数55.332%及44.668%。因此,建议及计划已告失效。 曾智明于去年12月提出私有化计划,理由是公司估值偏低,且20年来并未在市场上集资,上市地位“无关紧要”。其出价每股1.5232港元虽较当时市价溢价约24.85%,但较截至去年6月底止股东应占每股资产净值(NAV)4.4741港元,折让约65.95%。 根据年报,金利来去年收入12.2亿港元(1.57亿美元),同比下滑8.4%,净利润则下滑19.9%至9,310万港元。截至去年底,公司银行存款、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0.5亿港元。公司投资物业及发展中物业资产账面总价值逾33亿港元。 公司股价周一大幅低开39.6%,报0.9港元,至中午收市报29.53港元,跌1.05%。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