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楠科技在过去两周宣布了两份新的国际订单,因为持续的打击对其在中国本土市场的销售造成压力

重点:

  • 嘉楠科技最近与两个主要国际客户签订了一系列交易,它们在2021年和2022年可能价值约2亿美元
  • 中国在最近的打击行动中关闭了大部分国内加密货币开矿业务,该公司正试图强调其不断增长的全球客户群

阳歌

尽管我们总部在中国,但我们真的非常国际化。

这就是比特币矿机制造商嘉楠科技(Canaan Inc.,CAN.US)最近一系列公告试图传递给世界的讯息,它宣布来自本土中国市场以外的两个大客户下单购买了数以千计的矿机。这对嘉楠科技这样的公司来说相当重要,因为中国禁止在其国境内运营虚拟货币采矿。

上周末,嘉楠科技宣布了一海外买家的最新销售大单,它说澳大利亚的Mawson Infrastructure Group下单购买了17352台矿机。交货时间相当宽松,只是简单地说在2021和2022年。

公告并没有给出订单的金额。但如果我们假设一台矿机大约4500美元——这大约是公司阿瓦隆1246矿机5500美元价格的八折——那么这一交易将会价值近1亿美元。换句话说,这将转换成未来六个季度,每季1700万美元的营收,这对于一家今年第一季度报告了4.03亿元(6200万美元)收入的公司来说,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

最新的这笔订单之前,Mawson公司今年早些时候还另外订了11760台机器。这似乎表明这家澳大利亚公司对机器的性能很满意,并迅速在其澳大利亚和美国的运营场所安装。这个最新订单的签订时值比特币的价格在上一个月出现反弹,从7月中旬的约3.3万美元涨到最新收盘价约4.7万美元。

与Mawson签约新订单之前不到两周,嘉楠科技才宣布了另一笔来自海外客户的大订单。根据那份公告,嘉楠科技已经签署了一份订单,向加拿大公司Hive Blockchain Technologies提供4000台矿机,在本月和下个月交付给Hive在加拿大、瑞典和冰岛的运营场所。该订单是在今年早些时候Hive的另一笔6400台机器的订单之外增加的。

回头客总是一个好的迹象,说明客户对商品很满意,事实上,嘉楠科技的阿瓦隆1246矿机在buybitcoinworldwide.com网站最近编制的名单中被评为业界最好的五大矿机之一。这里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个网站可能会有一些偏见,因为它也在网站上同时销售所有五种矿机。

不难理解为什么嘉楠科技努力强调它的海外客户,因为中国今年一直在打击比特币挖矿,以至于现在这种挖矿业务在其境内基本被禁止。这一打击的高潮是中国国务院在5月发出通知,称中国将打击比特币的开矿和交易。

从那时起,地方政府就开始逐步执行这一打击行动,在全国范围内系统地关闭了采矿业务。一些公司,如最近成立的专业公司比特矿业有限公司(BIT Mining Ltd.),已经将业务转移到中国境外作为应对。但许多公司缺乏这样操作的资源,不得不直接关闭。

积极反应

对于最新的公告,投资者的反应相对平静,周五,嘉楠的股票在纽约的股市仅上涨了0.4%。但该公司的股票自从7月底以来,已经上涨了幅度更大的35%,那大约是它宣布与Hive达成第一笔重大海外交易的时间。我们应该注意到,嘉楠的价格反弹也与最近比特币价格的反弹大致一致,所以该公司的反弹也许是由两个因素合力推动的。

嘉楠股价的巨大波动,对于最近的加密货币股票来说,是很常见的。嘉楠在2019年11月以每股美国存托股票(ADS)9美元的价格上市,到2020年秋天,它的价格暴跌至1~2美元区间。但随后,随着比特币价格的飙升,它在今年年初价格升至IPO价格的四倍,然后又因比特币价格的崩溃而暴跌。

以最新收盘价9.26美元计算,该股现在略高于其IPO价格。

虽然嘉楠希望我们相信它从海外客户那里获得了更多的业务,但它实际上在告诉投资者最近有多少销售额来自中国以外方面相当谨慎。它在招股书中就直接表示,2017年境外客户占其收入的8.5%,2018年为23.9%。在2019年前9个月,也就是在公司上市前,这一数字降到20.5%,表明该公司仍然非常依赖国内市场。

它在招股说明书中谈到了开拓全球市场的宏伟计划,当时说它有意在新加坡、日本、美国和以色列开设海外办事处,以促进其海外扩张。因此,也许这些努力已经开始取得一些成果。

从实际的财务数据来看,在经历了2020年的疲软之后(当时中国企业受到了与疫情相关的干扰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该公司在今年第一季度似乎出现了反弹。该公司今年前三个月的收入从上年同期的6800万元增至4.03亿元。它在报告中指出,第一季度来自海外客户的收入同比增长78.4%,但没有提供具体数字。

经历亏损后,嘉楠在第一季度确实设法实现了120万元的微薄利润。但从经营角度看,它仍然在亏损。基于2019年的销售额,该公司的市销率(P/S )为7.4倍,于去年相比,似乎是一个更好的计算尺度。同样以2019年的销售额计算,其国内竞争对手亿邦的市销率为4.2倍。根据今年的收入预测,美国巨头Coinbase的市销率更高,为11倍,不过我们应该注意到,该公司为加密货币交易者运营一个平台,并不生产实际的机器。

说到底,这些比率在某种程度上是有参考价值的,从中能看到投资者心目中在该领域最强大的公司是谁。但这个行业太不稳定,人们应该对这些数字持保留态度,因为这些比率会根据比特币的价格和单个企业的最新业绩,迅速发生改变。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腾讯音乐第二季多赚43.2%

线上音乐平台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US; 1698.HK)周二公布,截至6月底止第二季,收入84.42亿元(11.74亿美元),按年上升17.91%,净利润24.09亿元,按年增长43.22%。 其中,在线音乐服务收入68.54亿元,按年增26.36%,得益于在线音乐订阅收入的强劲增长,以及广告服务、艺人周边和线下演出收入的上升;社交娱乐服务及其他收入15.88亿元,跌8.53%。毛利率为44.4%,上升2.4个百分点。 另外,第二季在线音乐服务月活跃用户数为5.5亿,按年跌3.2%,付费用户数为1.2亿,按年升6.3%。单个付费用户月均收入由去年同期的10.7元增长至11.7元。 腾讯音乐港股周三高开12.8%,至中午收市报101.7港元,升15.18%。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毛戈平发盈喜 料中期赚逾6.6亿元

美妆品牌毛戈平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1318.HK)周二发盈喜,预料截至今年六月底止的中期业绩,收入约25.7亿元至2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0.4%至31.9%,实现净利润6.65亿元至6.75亿元,同比上升35%至37%。 公司没有具体给出业绩增长主因,只表示持续为美妆爱好者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建立具竞争力的品牌价值。消费者对毛戈平作为高端品牌认可度的提升,正持续转化为业务增长的长期动能,促使整体业绩保持稳健增长。 周三毛戈平开盘升3.4%报101.5港元,公司自去年上市以来,股价上升超过两倍。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直播收入续下跌 虎牙二季度盈转亏

直播游戏公司虎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HUYA.US)周二公布二季度业绩,因新兴游戏相关业务的强劲增长,抵消直播业务持续下行的影响,结束三年的下滑,并录得连续第二个季度的收入增长。 公司表示,二季度收入从一年前的15.4亿元小幅增长至15.7亿元。当季直播收入同比下降6.5%至11.5亿元,约占公司总收入四分之三。但游戏相关业务收入增长34%,从一年前的3.09亿元增至4.14亿元。 期内公司净亏损550万元,去年同期则实现净利润2,960万元。经调整利润则录正数,但从一年前的9,700万元降至4,750万元,同比亦下滑近半。 业绩发布后,虎牙周二股价上涨4.5%,该股年初以来累计上升约18%。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From ‘magic tea’ to dietary drugs, can Besunyen reclaim its glory days?

从“神茶”到减肥药 碧生源能否重返荣耀?

从风靡全国的减肥茶,到连年亏损变卖资产,如今押注减肥药业务的碧生源正走上一条崎岖转型路 重点: 今年上半年,公司录得净利1,240万元,按年大增46% 碧生源借减肥药收入占比升至38%,逐步摆脱对茶品依赖   李世达 “快给你的肠子洗洗澡吧”、“嗖的一下,不要太瘦哦”——曾经这些广告词充斥在中国各地电视广告与公交车站,碧生源的名字几乎成为减肥茶的代名词。凭借激进的营销与时代红利,碧生源控股有限公司(0926.HK)在2000年代创造了辉煌神话。 然而,这家昔日的明星企业如今陷入连年亏损,仍在进行艰难转型,期望涅槃重生。 据公司公布的中期财报,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碧生源收入按年增长1.8%,由去年同期的2.54亿元升至2.58亿元(3,600万美元)。虽然收入增幅有限,但毛利率由68.2%提升至68.6%。同时,公司严控费用,期内营运开支下滑2.8%至1.65亿元,为盈利释放提供空间,带动碧生源上半年录得净利1,240万元,较2024年同期的850万元按年大增46%。 这样的业绩表现说不上有多亮眼,但对碧生源来说,已算是很大鼓舞。 减肥茶第一股 将时间拉回十多年前,碧生源曾是港股市场保健品类股的明星代表。2010年,碧生源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减肥茶第一股”,市值一度攀升至52亿港元。当时公司主打“常润茶”与“常菁茶”,至2017年已累计售出43.5亿袋,全盛期全国经销网达13万家,开创中国减肥保健品的黄金年代。 然而,转折点来得突然。2016年,国家食药监总局明文规定保健品名称中不得含有功效性描述,“减肥茶”这一命名方式成为禁区。碧生源的核心产品被迫停产、改名重上市,失去了最强劲的品牌识别。同时,消费者对“神奇减肥”产品的认知趋于理性,饮品类保健品逐步被药品与功能食品取代,市场份额不断被瓜分。 品牌老化也是致命伤。在年轻消费群体认知中,碧生源属于老一辈人使用的品牌。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消费者需求变化,碧生源未能及时调整产品策略和品牌定位,逐渐在市场上被遗忘。 2010年上市以来,公司业绩亏多盈少。2023年,碧生源全年收入下滑至5.43亿元,同比大减32.2%,净亏损扩大至2.99亿元,为2012年以来最多。公司股价从2010年11月的历史高点105港元下跌超97%。 药品板块逐渐成长 面对现实压力,碧生源逐步调整发展重心。2015年,公司收购广州润良药业,取得减肥药奥利司他的中国代理权,正式进军药品市场,并将其定位为继茶品之后的第二增长引擎。 虽然减肥药的市场竞争激烈,但与茶品相比,其临床依据与功效说服力更具优势,在消费者心中亦具一定信任基础。这一策略转向,使药品营收占比从不到两成逐步攀升至近年三至四成,成为碧生源抵御茶品销售疲弱的重要支柱。 2024年,在整体营收下降至4.84亿元的情况下,茶产品收入下滑至3.26亿元,减肥及其他药品收入为1.58亿元,两者占比分别为67.3%与32.7%。到2025年上半年,这一结构继续变化,茶产品收入按年降2.8%至1.59亿元,减肥及其他药品收入则年增14.5%至9,924.5万元,占比进一步演变为61.7%与38.3%,显示药品板块在公司营收结构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此外,碧生源也积极变卖资产“止血”。近年碧生源多次出售资产,包括北京总部与旗下食品子公司,借此维持营运与偿债。 到2024年,虽然公司收入按年再跌10.8%至4.84亿元,但得益于大幅削减营运开支,公司成功扭亏,录得盈利1,680万元。今年上半年,回稳情势更加明朗,收入录得升幅,盈利更按年大增近六成,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最新的业绩表现也鼓舞了市场气氛。绩后首个交易日,碧生源股价大涨超25%至3.2港元,接近52周高位,今年以来涨幅达39.13%。目前市盈率约24.3倍,高于同仁堂科技(1666.HK)的11.6倍,属于中等偏上估值区间,考虑到其盈利能力尚不稳定且规模相对较小,当前价格似乎缺乏支撑,市场对其药品业务是否能持续、品牌重塑是否成功仍保持谨慎。若公司下一阶段能在减肥药业务或其他健康品类实现真正成长,并持续交出稳定盈利,或有望支撑更高估值。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