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MC.US 9987.HK

中国最大的披萨连锁品牌第3,000家门店在秦皇岛开业,这是它近年全面改革之后的重要里程碑

重点:

  • 必胜客在中国内地开设了第3,000家门店,自2017年开始进行改革后,必胜客加速了在中国的发展
  • 通过自动化和小店模式扩大快送覆盖范围,必胜客提升了餐厅的利润率

   

阳歌

承让了,肯德基的山德士上校!

肯德基的姊妹品牌必胜客上周五迎来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其在中国内地的第3,000家门店在滨海城市秦皇岛开业。这家店象征性地开在长城东端起点所在的城市,它的开业也标志着该连锁品牌走向成熟,它在三十多年前的1990年首次进入中国,仅比作为首家进入中国市场的西式连锁餐饮品牌肯德基晚了三年。

为了庆祝这一里程碑,必胜客在当地举行了一些庆祝活动,包括推出全新的餐厅员工制服,新制服将逐步推广到全国所有餐厅。

但真正的故事大部分都隐藏在幕后,发生在该连锁品牌在中国内地的一场全面改革之后,这场变革可追溯至6年前,现在已经颇为见效。变革前,该品牌落后于体量更大的肯德基,两个品牌均是百胜中国(YUMC.US; 9987. HK)获授Yum! Brands在中国内地独家运营。百胜中国曾经隶属于Yum! Brands,于2016年分拆为一家独立公司。

必胜客中国自2017年推出全面改革措施以来,做了很多事情,包括推动更多自动化,并通过小店模式拓张门店网络,以扩大其不断增长的外送业务覆盖范围。与此同时,该连锁在菜单中增加了不少菜品,并加大本土化改良,以适应当地口味,其中既有传统的堂食菜品,也有越来越多的预制菜产品,后者是在2020年疫情期间推出的,用于居家烹饪。

结果是,在效率提升,以及中国去年底取消疫情“清零”政策后,在市场回归常态的推动下,必胜客利润率不断提高。

百胜中国首席执行官屈翠容表示, “今天的里程碑离不开持续的创新,无论是菜单创新,科技创新,还是餐厅模式的创新。我们相信,在中国,必胜客还有巨大的增长潜力,我们将致力于开拓门店,促进品牌蓬勃发展。”

3,000家门店的规模使必胜客妥妥成为中国最大的披萨连锁,披萨正迅速在中国人的餐单上占据一席之地,与饺子和面条等传统本土美食并驾齐驱。根据市场研究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的数据,2022年中国整个披萨市场价值375亿元,并且预计到2027年会大致翻一番,达到771亿元。

必胜客中国仅在2022年就卖出了超过1亿个披萨,相当于每秒钟卖出7个。自33年前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必胜客已在中国卖出逾10亿个披萨。

事实上,中国餐饮市场整体上披萨店供给也相对不足,去年中国每百万人只有11.7家披萨店,远远落后于亚洲市场中邻近的日本和韩国每百万人拥有30家店的市场规模。

在必胜客全面改革后,百胜中国一直在加大对该品牌的投资,以期利用预期的需求增长。该公司去年在中国净新增313家必胜客门店,今年一季度又净增80家。这快于2021年全年净新增235家的速度,更是遥遥领先于刚开始变革时的2018年和2019年净新增总数,即115家店。

随着增长加速,必胜客去年占百胜中国总资本支出的17%,高于前两年的14.5%。百胜中国在其最近的年报中披露,中国87%的必胜客门店是过去五年新建或改造而成的。

恢复收入增长

必胜客与中国几乎所有餐厅一样,疫情期间因为严格的防疫措施,被迫经常暂时停业或只提供外卖和外带服务,从而蒙受损失。在一季度,必胜客占百胜中国销售额的五分之一。

继去年录得营收下滑7.1%后,必胜客中国今年一季度营收大幅反弹,增长9.1%至5.97亿美元(42.8亿元)。其同店销售额也增长了7%,而随着人们恢复外出就餐,必胜客中国客流量增长了13%。它近三分之二的销售额来自品牌会员,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必胜客中国拥有超1.35亿名会员。

在西方,必胜客通常被视为低端外卖餐饮选择,而在中国,必胜客的堂食很受欢迎,它被视为中档餐饮品牌。早在疫情暴发前,中国的外卖服务就已经变得越来越受欢迎了,去年必胜客中国近43%的销售额来自外卖订单。外卖加外带的非堂食业务去年占到一半以上的销售额,因为中国人也和西方人一样,越来越喜欢在家里吃披萨,而非堂食。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解除,必胜客的业务开始反弹,其餐厅利润在一季度同比跃升44%,至8,400万美元,而其餐厅利润率亦上升3.5个百分点,达到14.2%。

利润率的提高不仅要归功于疫情过后业务的好转,还要归功于业务结构的一些重大调整,有些调整体现在菜单上,有些则不大明显。一个关键的变化是以卫星店的模式开店,即一家中心店周围有数家小型店,由中心店的管理团队统一管理。这样的组织结构减少了对餐厅管理人员的需求,也扩大了外送的服务范围。

必胜客在流程上也引入了越来越多的自动化和数字化,减少了对更昂贵的人力的需求。截至去年底,该公司三分之一的门店配备了传菜机器人,现在数字订单达到约91%,是2019年的三倍。

必胜客还丰富了菜单产品线,加入了在西方必胜客找不到的菜品,包括许多米饭类产品以及榴莲口味披萨。为了避免有人认为必胜客只是为喜欢吃披萨的人准备,必胜客还成为了中国最大的牛排馆。牛排现在是它第二受欢迎的单品,仅次于占销售额近40%的披萨。

投资者似乎很喜欢百胜中国独特的“肯德基+必胜客+中国风味”,给予该公司28倍的远期市盈率,略高于母公司百胜餐饮的26倍。这个数字也领先于达美乐(DPZ.US)和棒约翰(PZZA.US)的23倍远期市盈率,这两家公司在中国也很活跃。

达势股份(1405.HK)作为达美乐在中国的总特许经营商,在市场上迅速扩张,目前是必胜客最大的竞争对手,截至去年底拥有588家门店。但该公司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不像必胜客,即使在疫情的艰难时期,也持续保持盈利。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海辰储能营收飙升 更新香港IPO申请 

储能企业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周一提交香港IPO更新申请,显示其在2025年仍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69.7亿元(约合9,800万美元),同比飙升224.6%,毛利润激增逾10倍至9.16亿元。 海辰储能创立于2019年,是全球顶尖的储能系统(ESS)电池及成套设备制造商之一。公司提供针对多元应用场景定制的储能产品与解决方案,业务贯穿全产业链——从储能电芯到集成储能系统和端到端解决方案。 公司处于储能需求爆发式增长的风口中,也是首家在美国本土生产储能系统的中国企业。自去年起已实现调整后盈利,今年上半年延续此态势,经调整净利润达2.47亿元,正快速迈向全年净利转正的目标。 海辰储能凭借差异化技术构筑显著竞争优势,尤其在长时储能赛道拥有很大的领先优势。公司强调其系全球首家推出容量超1,000安时储能电池的企业。 公司规模化生产覆盖587安时与1,175·安时等多规格储能电芯,形成适应电力和工商业场景的产品矩阵。公司亦是业界首家实现314安时储能电池量产的企业。 阳歌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滴普科技首挂大涨 半日收升121%

企业级大模型人工智能应用提供商滴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384.HK)周二在港交所挂牌上市,首日开市大涨112%,至中午休市报59港元,升121.31%。 公司公布,是次全球发售2,663.2万股,发售价26.66港元,集资净额6.1亿港元。其中香港公开发售获得热捧,录得7,568.83倍超购,香港公开发售原占5%,按回补机制增至532.64万股,占发售总数20%。国际发售录得15.61倍超购。 滴普科技主要为企业提供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主要客户涵盖消费零售、制造、医疗及交通等多个领域。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同比大幅增长118.4%达到1.32亿元。整体毛利率提升至55%。亏损由去年同期的6.2亿元收窄至3.1亿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Everdisplay makes AMOLED displays

长期亏损的和辉光电 上市集资力攻“柔性技术”

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制造商和辉光电本月初获中国证监会放行后,已重新提交赴港上市申请 重点: 为向柔性AMOLED显示面板转型筹集资金,和辉光电计划赴港上市募资 尽管过去三年营收稳步增长,但生产成本持续高于收入,因而引致巨额亏损   陈竹 中国从光伏到新能源汽车等各制造领域的制胜方略遵循相同路径:政府主导大规模投资,支撑企业渡过长期亏损,产能建设超前于需求。其底层逻辑在于,一旦市场最终跟上,盈利将随之而来。 这种模式不仅适用于新兴行业,在显示面板等传统领域也如此,从早期LED、LCD时代起,该行业便持续经历技术迭代。中国以此战略追赶韩国市场主导地位,如今已培育出京东方(000725.SZ)等全球巨头。这家背靠政府的企业,在实现盈利前曾经历近二十载的亏损。 尚处该发展早期阶段的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688538.SH)已登陆沪市,上周再向香港市场提交上市申请,寻求募集新资金。因未能于6个月内获批,以致今年4月的申请失效后,要再重新递交材料。 2012年,这家公司由上海国资委控股设立,肩负突破当时外资主导的新兴显示技术AMOLED领域的使命。逾十年后,和辉光电虽成功在AMOLED市场立足并实现初期目标,但相较京东方,和辉光电仍深陷盈利困局,且未向投资者释放何时可能盈利的信号。 和辉光电寻求二次上市之举,正值于沪深上市的公司,赶上对接全球投资者的浪潮。公司选定头部投行中金公司担任保荐人,表明若能成功上市,此次募资规模应相当可观。 作为战略行业的国资背景企业,其上市几乎必然获政府强力支持,中国证监会本月稍早的放行即为明证。如今,和辉光电需说服可能要求更清晰盈利路径的香港投资者。 剖析公司运营及业务前,需先行了解其核心显示技术的背景。AM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属OLED主流技术,其特性在于每个像素点通过有机化合物自主发光。 相较LCD、LED等前代技术,AMOLED无需耗电背光模组,可呈现纯黑画面、更高对比度及显著纤薄屏体,已成智能手机及高端设备首选。当前柔性AMOLED更支持厂商制造曲面及可折叠屏,这方面在传统技术上是无法实现。 亏损加剧 市场数据佐证和辉光电在AMOLED领域的成就,申请文件引述的独立研究显示,该公司在中大尺寸平板及笔记本计算机领域破局,去年以14.5%的出货量占比,居全球第三、中国第一。 当前,其客户涵盖荣耀、传音等头部手机品牌及车企。财务数据印证业务增长,公司营收从2020年的25亿元,增至2024年的49.6亿元(约合6.97亿美元)。据申请文件披露,今年上半年虽增速放缓,仍同比增长12%至26.7亿元。 业务扩张必然要求巨额产能投入及研发开支,和辉光电当前运行两条产线,2012年投产的首条4.5代生产线,及2016年开建的第二条6代生产线。据国内媒体报道,此类产线造价高昂,6代AMOLED生产线预估耗资达273亿元。 自申请文件披露的最早年份2022年起,和辉光电营收成本连年高于实际收入。这意味着,未计入其他开支前已现亏损,折射出巨额资本支出衍生的沉重折旧成本。今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其毛利亏损3.95亿元,净亏损达8.4亿元。 上市申请文件援引第三方研究称,广义的AMOLED显示产品,在全球显示面板行业的渗透率,预计将从2024年的29.2%提升至2030年的35.8%。 虽在中大尺寸领域表现亮眼,但和辉光电在智能手机市场,仅以3.7%的全球出货量占比位列第七。此短板影响重大,因智能手机恰是AMOLED渗透率提升潜力最大的细分市场。 和辉光电未能在手机屏市场斩获可观份额,主因是缺乏对柔性AMOLED的投资与产能,该技术当前广受欢迎。除苹果外,多数头部手机品牌均已开售折叠屏机型,尽管有传言称这家iPhone制造商正尝试该技术。 和辉光电长期主攻笔记本计算机等大尺寸屏应用的刚性AMOLED,为实施追赶战略,今年起推行“刚柔并济”的战略,即依客户需求生产两类产品。国内媒体报道称其6代生产线,已能小批量生产智能手机柔性AMOLED显示面板。 转向柔性AMOLED似为拓展业务,最终实现盈利,因该领域当前需求最旺。研究机构Omdia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柔性AMOLED机型,占智能手机出货量51%,达1.51亿部,同比增长15%。增长态势已延续三年,年增速持续徘徊20%左右。 不过,因该领域经验匮乏,转型需巨额投入,恐致近年财务状况恶化,盈利目标更为遥远。和辉光电须在扩张与财务纪律间寻求平衡,使投资者确信其长期成功概率。当下,港股成功上市对其至关重要,既为技术转型输血,也为鏖战日趋激烈的显示面板市场提供财务弹性。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文远知行招股集资31亿港元

中国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营商文远知行(0800.HK, WRD.US)周二公开招股,发售8,825万股,5%公开发售,每股发售价不超过35港元,集资30.9亿港元,每手100股,一手入场费3,535.3港元。公司于下周一截止认购,下周四在港挂牌。 过去三年文远知行持续亏损,今年首六个月,公司收入近两亿元,同比增长32.8%,但仍录得亏损7.9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0%。公司解释,亏损主要是加快业务及技术发展,故前期在研发、行政及销售开支上需要大量投入资金。 公司表示,集资所得约40%用于开发自动驾驶技术,另外40%用于加快L4级车队的商业化量产或运营,约10%用于建立营销团队和分支机构,余下10%用于一般营运资金。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