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750.SHE
CATL eyes second IPO in Hong Kong

据报道,已在深圳上市的全球最大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正在研究通过在香港第二上市,筹集不少于50亿美元

重点:

  • 据报道,宁德时代已聘请顾问研究在香港上市的可能性,它或会成为香港三年多来规模最大的上市企业
  • 尽管近来电动汽车行业动荡不安,但宁德时代仍能保持盈利,这对外国投资者来说是最大的吸引力

阳歌

经过了两年的寒冬,香港的IPO市场终于升温,2024年最后几个月,中国民营企业源源不断地在该市场上市。现在,随着越来越多在中国内地A股上市的公司,寻求在香港二次上市,这个市场似乎很快就会再次热闹起来。

据报道,最新一家在考虑第二上市的公司是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750.SZ),宁德时代是全球最大的电动车(EV)电池制造商。彭博新闻社的一篇报道援引未具名知情人士的话称,这家巨头正与顾问探讨在香港上市的可能性,最早可能在明年上半年进行,募集资金不少于50亿美元。

据彭博新闻社称,如此规模的上市,将是自2021年快手(1024.HK)在港上市集资62亿美元以来,集资规模最大的企业。更重要的是,最终的融资金额很容易超过快手,因为50亿美元仅相当于宁德时代目前1,600亿美元市值的3.1%。

似乎有多个因素推动内地大公司寻求赴港上市。这些公司希望扩大投资者群体,将外国投资者纳入其中,这或许部分是为了对冲中国国内A股市场潜在的疲软。尽管近期有所回升,但国内A股市场情绪总体上仍然疲软。

同样重要的是,宁德时代等公司可以通过在香港上市,为其全球扩张筹集资金。特别是随着中国为了提振国内经济,企业要将大量资金转到国外扩展的难度增加,在港集资可能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通过香港融资还可以避免人民币贬值带来的潜在负面影响。过去三个月,人民币迅速贬值,而随着西方和发展中市场保护主义关税愈演愈烈的情况下,要维持出口竞争力,人民币贬值的趋势可能会持续下去。

虽然在香港和中国A股市场双重上市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这类公司大多是大型国有巨头,比如中国的四大银行、能源公司和电信运营商。家电巨头美的电器(0300.HK;000333.SZ)打破了这一传统,本已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之余,于9月在香港上市并筹集资金46亿美元。

此后,该股表现相当不错,自开始交易以来上涨了约40%。更重要的是,其在香港交易的股票目前的市盈率为13倍,和其在深圳上市的13.7倍几乎一样。对于这群双重上市的公司来说,这种情况相当少见,因为它们的A股股票和港股股票相比往往有大幅溢价。这似乎表明,香港的外国投资者愿意对美的和宁德时代等更具开创精神的公司,给予比大型国有企业更高的估值,这可能会促使更多这类民营公司考虑类似的双重上市。

目前考虑在香港上市的其他A股上市公司包括创新药制造商恒瑞医药(600276.SH)和领先的调味品制造商海天味业(603288.SH)。

放弃瑞士

了解了整个背景后,我们再来对宁德时代进行更仔细的分析,包括它最新的财务状况和在香港上市的动机。事实上,香港并非它海外上市首选的目的地。

最初的选择其实是瑞士,公司本计划在2023年初通过在瑞士证券交易所(SIX Swiss Exchange)上市,筹集至少50亿美元。这计划是合理的,因为它可以筹集到欧元,资助在当地的扩张,包括在德国图林根州耗资18亿欧元建厂,以及在匈牙利德布勒森市投资73亿欧元修建一处更大的工厂。   

但该计划在那年3月前后意外夭折,可能是因为中国担心该公司日益增强的主导地位。宁德时代目前控制着全球电动车市场约37%的份额,是紧随其后的两大厂商,中国的比亚迪(1211.HK;002594.SZ)和韩国的LG能源(373220.KS)各占15%份额的一倍多。

所有中国公司在海外上市,都必须得到中国证券监管机构的批准,而该机构已表明,在某些情况下它是不会放行的。因此,目前尚不清楚,北京对宁德时代的瑞士上市计划的担忧,是否也适用于赴港上市,甚至存在阻挠的可能。

除了欧洲的工厂,宁德时代也正在美国密歇根州建厂,为当地巨头福特汽车(F.US)供货,但由于美国的电动汽车需求低于预期,该项目已于去年缩减。另据报道,宁德时代还考虑在墨西哥建厂,但该计划似乎被搁置,至少目前是这样。

在过去的两年里,电动车电池制造商总体上都过得很艰难,因为它们不得不应对去年锂价格飙升的问题。锂是电动车电池的关键成分之一。与此同时,它们的许多电动汽车车企客户出现巨额亏损,并索要大幅折扣以控制成本。

与此同时,宁德时代前几年强劲的收入增长势头在今年出现逆转,三季度收入同比下降12%至922亿元。但由于锂价大幅下跌,该公司的收入成本下降了19%,足以抵消这一影响。因此,宁德时代三季度利润增长26%,至131亿元。

公司在最近的行业动荡中,始终保持盈利的能力是其最大的卖点,将其与大多数同行区别开来。如果中国证券监管机构批准该交易,将有助吸引投资者参与其在香港的IPO计划,并让50亿美元的融资目标轻松实现。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瑞幸咖啡一季度同店销售重回增长

瑞幸咖啡公司(LKNCY.US)周二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41.2%至88.7亿元,在经历2024年困境后恢复盈利,并重回同店销售增长轨道。 瑞幸表示,首季净新增1,757家门店,总店数较2024年末增长7.9%至24,097家。其中自营门店15,598家,加盟门店8,499家。自营门店收入同比增长41.5%至64.8亿元,约占整体营收的四分之三。 首季自营门店同店销售额增长8.1%,在经历四个季度连续收缩后,当中去年一季度曾骤降20.3%,今年首季终能重拾升势。伴随经营改善,公司上季成功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5.25亿元,去年同期净亏损8,320万元。 瑞幸股价周二下跌2.6%,该股年内累计涨幅仍接近40%。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大全新能源首季收入下滑70.2%

多晶硅生产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DQ.US; 688303.SH)周二公布,首季收入1.239亿美元,同比下降70.2%,股东净亏损为7,180万美元,较上季净亏损1.8亿美元收窄,而去年同期为盈利1,550万美元。 首季度,公司录得毛损8,15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为毛利7,210万美元;毛利率录得-65.8%,去年同期为17.4%。期内,多晶硅销量为28,008吨,按年下跌48.1%;平均售价为4.37美元,低于现金成本5.31美元。 公司表示,今年首季太阳能光伏行业产能过剩持续存在,多晶硅价格低于现金成本水平,导致公司本季度维持净亏损,但亏损额已环比收窄。预计第二季度将生产约2.5万至2.8万吨多晶硅,全年则将生产约11至14万吨多晶硅。 大全新能源美股周二下跌13.75%,收报12.77美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联华超市首季盈利倍升至1.8亿

联华超市股份有限公司(0980.HK)周二公布首季度业绩,截至今年三月底止,收入59.7亿元,按年下跌15%,但盈利同比大升141%至接近1.8亿元。 集团旗下的大型综合超市收入同比跌22%至24.5亿元,超级市场跌9.3%至31亿元,便利店则跌13.8%至4.1亿元。集团没有解释收入下跌但盈利倍升的原因。 期内联华超过在华东地区关店37家,其中32家是加盟店。区内新开的门店为34家,当中21家为加盟店。 周三联华超市开盘升7.4%报0.365港元,过去一年股价由高位下跌超过三成。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Glass tycoon unfazed by Trump: Fuyao Glass’s net profit surges by nearly 50% in the first quarter

玻璃大王无惧特朗普 福耀玻璃首季纯利升近五成

曾是中美制造业合作典范的福耀玻璃,在关税风暴中仍能站稳脚跟,在汽车市场复苏的带动下持续盈利 重点: 公司一季度净利大增46.25%至20.3亿元 供美产品本地生产率达70%   李世达 在“中国制造”的大范畴里,曹德旺创办的福耀玻璃无疑是一个典范,曹德旺从福建小乡镇出发,凭借一块玻璃,敲开世界汽车工业的大门。然而,过去因在美建厂被誉为“中美制造合作典范”的福耀,去年一度遭美国执法机构调查,“中美合作”的大叙事也遭遇关税战的挑战。尽管如此,福耀玻璃仍能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全球汽车玻璃龙头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606.HK; 600660.SH)近日公布,今年第一季度收入99.1亿元(13.55亿美元),同比增加12.16%;股东应占溢利20.3亿元,同比大增46.25%。公司表示,盈利增加主要受益于收入增长较快,以及汇兑收益增加。受到业绩激励,福耀港股绩后两日反弹近9%,基本收复对等关税带来的跌幅,过去一年累升29.6%。 福耀玻璃的故事要从1987年说起,当年41岁的曹德旺,在福建福清接手一家濒临倒闭的乡镇玻璃厂,从给卡车生产挡风玻璃起步,创立了福耀玻璃。 彼时中国汽车工业尚未起飞,进口玻璃价格高昂、依赖国外,曹德旺毅然投入研发,成功打破外资垄断,逐步打入一汽、上汽等车厂供应链。2001年,福耀进入国际市场,拿下通用汽车订单,成为全球主流汽车品牌供应商,并于2014年在美国俄亥俄州投资超7亿美元设厂,成为当时中国制造业最大一笔赴美投资,后来还被拍成纪录片《美国工厂》。 如今的福耀玻璃,全球汽车玻璃市占率超40%,在中国汽车玻璃市场市占超70%。为奔驰、宝马、奥迪、通用、丰田、大众等众多世界知名汽车品牌及中国车厂提供汽车玻璃。 汽车玻璃不只是玻璃 汽车玻璃虽属传统产业,在智能化浪潮中也迎来技术革新与价值重估。随着汽车产业快速变革,对玻璃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福耀不再只是“做玻璃”,而是跟着整车厂开发天幕玻璃、可调光玻璃、HUD抬头显示玻璃等高附加值产品。例如,特斯拉Model Y配备的全景天幕玻璃,就由福耀供应。 此外,随着SUV车型与新能源车渗透率的提升,单车玻璃使用面积也越来越大,从4平方米提升至逾5平方米,价格与毛利同步增长,汽车玻璃已从低技术产品转型为结构功能融合的新赛道。 根据2024年报,公司智能全景天幕玻璃、可调光玻璃、抬头显示玻璃、轻量化超薄玻璃等高附加值产品占比,较上年同期上升5.02个百分点。同期汽车玻璃客单价(ASP)增长7.5%至每平方米229.11元,带动整体毛利率提升。去年度公司毛利率35.5%,较2022年的32.7%增长2.8个百分点。 今年第一季度毛利率微降至约35.4%,主要是因为公司会计准则变化。此外,首季度销售费用同比下降22.9%,管理费用下降3.8%,也助力净利润大幅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一季度公司应收账款年增12.4%,来到72.88亿元,约占去年度净利润97.2%。公司表示,虽然应收账款增加,但回款效率高、并有保险保障,风险可控。 “关税影响不大” 为了应对贸易战与关税不确定性,福耀早在多年前就启动了“本地生产、本地服务”战略,在美国、德国、俄罗斯、摩洛哥等地设厂,将产能分散到全球,这也成为其抵御关税冲击的重要屏障。2024年,公司海外收入占比约44.8%,与2023年的45%相若。 曹德旺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目前,福耀玻璃供应美国的产品中,美国本土生产率达到了70%。认为美国的关税政策影响不大。对于特朗普的关税威胁,曹德旺在2018年就领教过。当时他表示“不管美国加多少税,反正不赚钱我是不卖”,认为只要需求在,加税就不能解决问题。 美银认为公司已将大部分关税影响增加转嫁给客户,订单状况仍然稳定,未来两个月预期不受影响。高盛则指,集团的生产线遍布全球不同地区,加上在市场上具领先地位,有望在汽车供应链行业保持稳健经营,维持“买入”评级。 从市盈率看,福耀玻璃目前约为16.3倍,略高于圣戈班(SGO.PA)的15.9倍与信义玻璃(0868.HK)的8.9倍。作为汽车玻璃的行业龙头,福耀仍握有主动优势,其全球化布局能够有效应对风险,随着智能汽车渗透率提升,业绩持续增长可以预期,对投资人来说仍具吸引力。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