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式取消原定的纽约上市计划后,它在香港上市时的估值可能在30亿美元左右

重点:

  • 喜马拉雅放弃在纽约的上市计划,转为在香港上市,可能标志着之前偏爱美国上市的中国科技企业出现了一个新趋势
  • 由于占据中国播客市场逾三分之二份额的主导地位,该公司的估值可能相对较高

阳歌

今年早些时候,随着美国和中国政府加大压力,数家中国公司赴美IPO遭腰折,它们将何去何从呢?

很可能其中很多最终会在离家更近的香港甚至中国大陆上市。这就是领先的播客平台喜马拉雅(Ximalaya Inc.)现在的情况,该公司在通知美国证券监管机构正式放弃纽约上市计划后,本周申请在香港上市。喜马拉雅于今年3月公开了赴纽约上市的计划。

据报道,中国官员希望有更多这样领先的科技公司能在家附近上市,迫使喜马拉雅放弃在纽约上市。同时,美国也不鼓励中国公司在纽约上市,说它们中的大多数使用一套复杂且有争议的公司结构,而美国投资者对这种公司结构的风险缺乏充分的了解。

最关键的是,喜马拉雅是今年申请在美国上市,又眼睁睁看着计划被叫停的大约五六家中国公司中的一家。其他类似企业包括共享单车运营商哈啰出行(Hello Inc.)、医疗数据公司零氪科技(LinkDoc Technology Ltd.)和在线约会平台Soulgate,后两家公司都是在最后一刻取消了它们的上市,颇为戏剧性。

对于许多这样的公司来说,香港似乎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折中方案,因为它的金融市场相当国际化,而且对内地的投资者也越来越开放。

中国政府也希望看到许多科技公司在大陆的两个纳斯达克式的交易板块上市,一个在上海,另一个在深圳。但它们对科技公司的吸引力可能较小,因为这些公司的许多早期投资者来自中国境外,他们更愿意以外币而不是较难兑换的人民币收回投资。

接下来,我们来深入研究一下,喜马拉雅本周在香港提交的新IPO招股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尝试把最新的文件与今年早些时候提交的纽约招股说明书进行比较,看看该公司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在最广泛的层面上,最新的招股书显示喜马拉雅的增长正在放缓,这并不那么令人惊讶,因为它控制了中国播客市场三分之二以上的份额。

在我们讨论它的财务状况之前,先来说一下最新提交文件中与原本的纽约招股说明书不同的一个非财务问题。

这就是美银证券集团(BofA Securities)没有出现在最新招股说明书的承销商名单中。这可能与前首席财务官李东最近的离职有关,李东曾是美银证券集团的副总裁,之前还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教育公司精锐教育(OneSmart,ONE.US)担任过首席财务官。

在最新的招股说明书中,林冠男取代了李东。林冠男之前是智能手机制造商小米(1810.HK)的企业融资总监。小米是喜马拉雅的投资者之一,也在香港上市。因此,这一变化可能反映出公司在未来会更偏爱具有香港上市经验的首席财务官,而不是李东所关注的美国上市。

增长放缓

在了解了首席财务官的变化以及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的背景后,在接下来的篇幅里,我们就来看看喜马拉雅在中国播客市场的地位、它的财务状况,以及如果最终成功上市,它的估值情况。

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该公司表示,它是中国最大的播客平台,今年上半年的移动月活跃用户数量(MAU)为2.62亿人。这个数字高于它在美国上市招股书中提到的今年前三个月的2.5亿人,表明该公司继续以稳定的速度增加用户。

但按总收听时间计算,该公司今年上半年在中国播客市场的份额降至71%,与美国招股书中提到的2020年的75%相比,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根据香港的招股书,今年上半年付费听众的比例也下滑至12.8%,低于美国招股书中引用的今年第一季度的13.3%的数字。

下滑趋势也反映在该公司营收增长放缓上。今年上半年,喜马拉雅的收入增长了55.5%,达到25亿元(3.88亿美元),比美国招股书中提到的第一季度65.2%的收入增长有所下降。

与许多年轻的科技企业一样,喜马拉雅仍在亏损,尽管亏损似乎是可控的。这包括今年上半年69亿元的巨额亏损,而去年同期的亏损为14亿元。但最近的亏损很大程度上来自其股票价值的一次性变化。扣除这一因素,今年上半年的亏损3.236亿元,更具可控性,去年同期亏损为3.084亿元。

在最新的招股说明书中,该公司还提到了几项与监管有关的风险。过去,这些风险对于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来说是相对标准的内容,但由于当前监管环境日益收紧,未来可能会受到更多审查。在这方面,该公司可能最容易受到攻击,因为它有大量用户生成内容,而中国要求平台严加监控用此类内容中的敏感元素。

最后是估值问题。最好的比较对象之一,可能是瑞典的音频服务提供商Spotify(SPOT.US),它的市销率(P/S)相对较高,为5.4。中国视频网站爱奇艺(IQ.US)的市销率也是一个合适的比较对象,后者的市销率更低一些,为1.5。

以Spotify这样的水平来计算,喜马拉雅的市值约为40亿美元,而以爱奇艺级这样的水平计算,其市值仍然也有12亿美元,属于 “独角兽”地位。由于喜马拉雅在中国播客市场的主导地位,最终的数字可能会更接近Spotify的水平,也许其估值在30亿美元左右。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金利来私有化计划未获股东批准

服装品牌金利来集团有限公司(0533.HK)上周五公布,大股东兼主席曾智明建议将公司私有化之计划,在法院会议上未获股东批准,其中,赞成及反对分别占出席投票的股东股数55.332%及44.668%。因此,建议及计划已告失效。 曾智明于去年12月提出私有化计划,理由是公司估值偏低,且20年来并未在市场上集资,上市地位“无关紧要”。其出价每股1.5232港元虽较当时市价溢价约24.85%,但较截至去年6月底止股东应占每股资产净值(NAV)4.4741港元,折让约65.95%。 根据年报,金利来去年收入12.2亿港元(1.57亿美元),同比下滑8.4%,净利润则下滑19.9%至9,310万港元。截至去年底,公司银行存款、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0.5亿港元。公司投资物业及发展中物业资产账面总价值逾33亿港元。 公司股价周一大幅低开39.6%,报0.9港元,至中午收市报29.53港元,跌1.05%。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Zhipu makes AI products using LLMs

智谱率先抢上市 成败还看能否续创收入

专注为企业客户提供大型语言模型的智谱,今年已向政府融资20亿元 重点: 智谱欲在中国AI“六小虎”中率先上市,而竞争对手正逐渐放弃成本高昂的基础模型 公司严重依赖政府扶持,但该策略存在风险,其他人工智能领军企业所受的教训,已充份证明此点 陈竹 识别型AI还是知识型AI? 这是横亘在中国数量众多的人工智能(AI)初创企业面前的问题,它们在努力探索既能规避争议及过度依赖政府,同时兼具强大增长潜力的道路。虽然很多早期参与者专注识别型AI(其最大的应用领域之一是监控),但新一代初创公司在基于知识的大型语言模型(LLM)中,发现了更大的潜力,而且争议也相对较少,比如OpenAI和最近的DeepSeek的模型。 据财经媒体财新报道,智谱正谋求在新一批纯LLM公司中拔得头筹,率先上市。公司上月向北京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迈出IPO的第一步。如果一切顺利,智谱有望在以LLM为依托的AI“六小虎”中,率先登陆资本市场。 在竞争激烈的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智谱普遍被认为是六家公司中,最有可能存活下来的。它们所处的LLM领域,最近被DeepSeek打破。后者不久前发布成本效益更高的模型,包括专注推理的R1,引起广泛关注。 尽管最近声名鹊起,但DeepSeek并不属于LLM领域的AI“六小虎”。“六小虎”中的其他五家公司分别是MiniMax、月之暗面、百川智能、阶跃星辰和零一万物,其中两家已经发出战略转移信号,不再专注于LLM所属的基础模型。由AI先驱、著名风险投资家、前谷歌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创立的零一万物已表示,将停止投资基础模型的开发,因基础模型开发需要在AI芯片和研发方面投入巨资。 这些公司正转向以DeepSeek开发的基础模型而开发的应用程序,曾任搜狗的首席执行官王小川创立的百川智能,同样也表示将转变战略,专注医疗保健应用,而不是继续投资基础模型。 虽然其他三家公司近期并未就各自的战略发表评论,但智谱因对基础模型开发的坚定投入,终能脱颖而出。公司最近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于3月推出一款其专有GLM模型的通用AI代理。此外,它还采取类似DeepSeek的额外举措,开源其基础模型。 政府的支持 在大模型领域的AI“六小虎”中,智谱展现出惊人的融资能力。过去一年,同行在筹资方面相对沉寂,而智谱却成为了投资者的宠儿,仅在今年就获得至少20亿元(2.76亿美元)的资金。 这轮筹资始于3月初,作为浙江省会的杭州,市政府成为一轮10亿元融资的领投方。随后,中国其他三个城市也加入投资:广东珠海市出资5亿元;四川省会成都市投资3亿元;就在最近,北京市政府也投资了2亿元。 鉴于中国大力发展该领域,最近这波由政府支持的资金颇值得关注。智谱抓住这一政策红利,标志已改变公司对私人资本的依赖。 2019年由清华校友唐杰、张鹏创立的智谱原本是校企,后从清华脱离。其早期的融资轮吸引知名私营投资机构,如红杉(前身为红杉中国),以及中国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和腾讯。脱胎于中国最负盛名的理工科学府,在一定程度上,是它获得大量国有资本青睐的原因。 智谱是中国大语言模型开发领域的先驱之一,早在2022年末,OpenAI推出具有变革性的ChatGPT前就已成立。ChatGPT的推出,引发中国的人工智能热潮,众多公司竞相开发本土替代产品。智谱的所有主要竞争对手,都是在后ChatGPT时代成立。 从公司的融资历史,可以看出其财务实力。研究公司来觅的数据,自成立以来,智谱已完成14轮融资,筹集资金超过90亿元。在中国竞争激烈的人工智能领域,其强大的筹资能力以及早期对大语言模型的专注,使其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然而,智谱真正的竞争并非来自其他人工智能初创企业,而是来自阿里巴巴、字节跳动和腾讯等科技巨头,以及迅速崛起的DeepSeek。虽然智谱拥有来自政府和风投的强大支持,但这些老牌企业借核心业务的造血能力,拥有更雄厚的资金储备。 虽然人工智能商业化仍处早期阶段,但争夺消费市场份额的竞争,揭示了当前的市场状况。根据人工智能产品追踪网站Aicpb.com4月的数据,智谱“清言“的月活用户为900万,排名第九,与市场领先者差距明显。阿里巴巴的夸克以1.49亿月活跃用户数领先,其次是字节跳动的豆包,月活跃用户数为1.07亿,Deepseek的月活跃用户数为9,600万。 话说回来,消费者应用程序并非智谱的主要关注点。公司的定位是为企业客户和政府机构,提供定制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这类业务往往比面向消费者更赚钱。 在中国的技术市场,政府机构以及国有和地方国有企业,是软件和数字解决方案的最大买家之一,由于智谱与政府关系紧密,这可能对其有利。 但严重依赖政府本身也存在风险。ChatGPT出现之前的“AI四小龙”,正是前车之鉴。彼时,AI主要与识别技术有关,涉及计算机视觉。 AI四小龙,即商汤(0020.HK)、旷视科技、云从科技(688327.SH)和依图科技,业务主要围绕政府工作开展,提供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监控系统。然而,随着政府削减监控相关项目的支出,这些公司已失去往日的辉煌。 由于无法实现客户群的多元化并拓展新的应用场景,这些曾经显赫一时的AI公司,如今面临业务萎缩和亏损加剧的困境。面对这一现实,商汤最近正将业务重心,从原来的识别技术迅速转向更具商业潜力的基础模型。 总而言之,在中国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领域,要与科技巨头一较高下,智谱凭借雄厚的财力,有望笑到最后。然而,准备在同类公司中拔得上市头筹之际,智谱仍面临着一项严峻挑战:如何向投资者证明能够通过自主研发的产品和服务,创造可持续的收入。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招股集资310亿港元 宁德时代势成今年新股王

电池生产商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750.HK, 300750.SZ)周一公开招股,发售近1.18亿股,7.5%在港公开发售,每股价不超过263港元,集资总额达310亿港元。 据彭博消息,宁德时代的发售将采取“Reg S”方式,即不会向美国境内投资者售股,目的是减低美国的风险。 公司过去三年的盈利持续增长,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335亿元、473亿元及553亿元。 宁德时代的基石投资者包括有科威特投资局(KIA)及中石化,各投资5亿美元,另外内地私募之王高瓴亦投资2亿美元。集资所得约90%用于推进匈牙利项目第一及二期建设,约10%用于一般营运资金。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盈收下滑 汽车之家大幅裁员

汽车交易服务平台汽车之家(ATHM.US;2518.HK)周四披露,受中国车市持续低迷影响,首季度收入同比下滑10%。在面临市场持续疲软,公司过去一年间已裁减约五分之一岗位。 截至3月底的首季度,汽车之家实现营收14.5亿元,低于上年同期的16.1亿元。其中媒体服务收入同比下跌26%至2.42亿元,线索服务收入下降11%至6.45亿元。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10%,从3.8亿元跌至3.41亿元。 业务承压之际,汽车之家持续通过人员优化控制成本。截至3月底员工总数为4,345人,较上年同期的5,420人减少20%。公司美股周四收跌0.8%,年内累计跌幅约3%。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