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近的5000亿美元融资是四月合并后的第一笔,与此同时,在中国的CRO市场上竞争日趋激烈

重点:

  • dMed-Clinipace在合并后成为一家具有全球布局的CRO专家,本月成功融得合并后的第一笔资金5000万美元
  • 中国药品监管放松后,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上,大量资金和一系列并购随之而来

蓝少虎

刚刚在四月完成合并,组建一家大型中美合资的肿瘤学临床合同研究组织(CRO),dMed-Clinipace已经着手新一轮融资,并考虑在尚未确定的日期上市。

引人注目的机构投资者包括礼来亚洲基金(Lilly Asia Ventures)、维梧资本(Vivo Capital)、红杉资本中国基金(Sequoia Capital China)和Kaiser Foundation Hospitals,都纷纷加入了对该公司最新一轮的5000万美元资本注入,股票信息网站CrunchBase汇编的数据显示,从将近十年前开始,它迄今为止的总融资金额高达3.43111亿美元。

这两家公司在多轮融资过程中,都没有给出过估值。但Clinipace2019年的一轮融资过后有一个估算,称这轮融资将公司当时的估值定在1亿到5亿美元之间。

总部位于上海的缔脉公司(dMed Global)和总部位于美国的Clinipace在四月的合并,诞生了横跨世界最大的临床CRO市场(美国)和增长最快的医药市场(中国)的一家企业。合并后的公司在遍布美洲、欧洲和亚太的22个办公室里拥有1700名员工,其中700多人在中国。

它四月份的合并只是中国竞争日益激烈的医疗服务市场上一系列并购活动中最新的一起,由于大投资者对这个市场寄予希望,这个市场上许多参与者的估值都有着相当的泡沫成分。

CRO帮助药物开发商把产品通过复杂和严格的临床测试阶段,这些测试通常持续数年,是所有药物商业化之前的必要程序。CRO通常提供从发现、临床前到临床阶段的外包服务,以及向地方当局注册新药的服务。

而且,与药物开发商通常需要数年才能实现它的第一次重要的收入和利润不同,CRO公司几乎可以立即开始产生稳定的收入,并更快地实现盈利。

相比一家制药公司自己进行测试,CRO通常可以在时间上节省20%到30%。成立于2004年、最早一批进入国内市场的上海美迪西(Shanghai Medicilon)表示,CRO研发人员的工资也会比制药企业中的同行要低最多30%,这大大降低了成本并加快了新药审批的进程。

在本月宣布最新融资的时候,dMed-Clinipace表示,它将用融到的5000万美元来支付四月份合并(诞生了现在的公司)的相关费用。在合并宣布之前,缔脉的创始人谭凌实博士在去年12月公司进行一笔1亿美元融资的时候表示,他的公司准备在未来上市,但时间未定。在宣布与Clinipace进行合并之后,并没有这方面的更新消息。

在2016年创立缔脉之前,现在担任合并后公司的董事长及全球首席执行官的谭凌实曾担任美国医药巨头辉瑞(Pfizer)全球开发业务副总裁和辉瑞(中国)研究开发有限公司【Pfizer (China)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 Ltd.】的董事长兼总经理。

未来资产(Mirae Asset)的一份报告显示,美国临床CRO市场在2019年的估值是209亿美元,预计将以8%左右每年持续增长到2024年。该报告还显示,由于中国老龄化人口对药品的需求,中国市场预计将从2019年的37亿美元增长到2024年的137亿美元,实现每年30%的增长。

巩固市场

在中国竞争日益激烈的CRO行业,缔脉和Clinipace的合并是更广泛并购浪潮的一部分,甚至投资者的浓厚兴趣已经使得一些上市公司的估值飙升。该行业最近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一些突破性的变化所推动,它们简化了药品审批方式,将更多海外开发的尖端药品引入中国。

2019年12月颁布的《药品管理法》和《疫苗管理法》,以及2020年7月新修订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是实现审批制度现代化、加速药品上市的关键。

这些变化刺激了对dMed-Clinipace这样CRO的服务需求,其在中国的业务可以帮助外国制药公司应对监管环境和审批流程。同时,它的非中国业务也能帮助中国药企在全球范围检验和销售其产品。

但审批速度的加快也导致了中国CRO市场的激烈竞争,冒出来不少生物科技公司,提供类似服务。

在这方面,市场领导者药明康德(WuXi AppTec)令dMed-Clinipace相形见绌,前者有超过2.7万名员工,在中国、美国和欧洲有30个分公司。除了CRO,它也是一个新药合作研究开发生产(CDMO)企业,帮助其他公司生产他们的药物。

药明康德成立于2000年,自2018年年初以来,它的收入每个季度都有增长,但去年第一季度是个明显的例外,那是中国新冠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投资者也注意到了这一点,自2018年12月在香港上市以来,股价飙升了近150%,市值因此达到5225亿港元(672亿美元)

这一估值也使其遥遥领先于国内领先竞争对手康龙化成(1708亿港元)和泰格医药(1523亿港元)。药明康德和康龙化成都有很高的市销率(P/S),在30左右。泰格医药更高,达到44。市销率反映出,投资者针对该公司每一美元的营业收入愿意支付的股价。

这样的市销率看起来可能有泡沫,根据未来资产的数据,全球市场的领导者艾昆纬(IQVIA)占世界CRO和CMO 业务的6.5%,它的市销率看起来更为正常,为3.88。仅次于艾昆纬的是美国控股实验室公司(Laboratory Corp. of America Holdings),市销率只有1.81。这几家中国企业如此高的估值表明,投资者在中国的这个新兴行业看到了巨大的潜力。

中国放宽监管还允许CRO推销药品,从本质上是让它们在不具备制造能力的情况下销售创新的新药。允许公司内部同时具备如此广泛的功能,随着公司寻求扩大其服务组合,这刺激了一波并购浪潮。

3月,康龙化成宣布它以1.187亿美元从艾伯维(AbbVie)手中买下了位于英国利物浦市的Allergan Biologics的生产基地,以提高其细胞和基因治疗方面的能力。11月,它以高达1.37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的Absorption Systems公司,也是为了增强它在同一领域的实力。

同时,药明康德2019年收购了位于加州圣地亚哥的Pharmapace,以加强其生物识别服务。今年3月,它收购了英国CRO公司Oxgene,该公司设计和开发可扩展的基因治疗技术。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峰岹科技上市首日大涨

芯片制造商峰岹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1304.HK; 688279.SH)股票周三正式掛牌,首日大涨16%,收市报139.8港元。峰岹科技通过上市集资22.6亿港元,首个交易日收盘市值达152亿港元。 香港的公开发售获得137倍超额认购,国际发售超额认购逾7倍。每股發行價120.5港元,共发行1,870万股股票。此次港股上市与其科创板现有上市地位形成互补。 公司专注于无刷直流(BLDC)电机控制及驱动芯片领域,此类芯片通过电磁力驱动,与传统电机存在技术差异。公司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46%至6亿元(折合8,400万美元),利润增长27%至2.22亿元。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果链巨头蓝思科技 上市首日午收升5%

手机玻璃供应商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613.HK; 300433.SZ)周三在港挂牌,开市升近4%报18.88港元,之后股价窄幅上落,中午收市报19.06港元,升4.8%。 公司发售2.62亿股,每股以上限18.18港元定价,录得超额认购近462倍,国际配售超额16倍,集资净额46.9亿港元。 公司引入十名基石投资者,合共认购1.9亿美元,当中包括有小米旗下的Green Better、Oaktree、UBS资产、Redwood Elite及世运线路版等。 蓝思科技是苹果的主要供应商,去年收入约699亿元人民币(下同),按年升28.3%,盈利升近20%至36.2亿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广汽与Stellantis合资车企广汽菲克正式宣告破产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2238.HK;601238.SH)与全球第四大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STLA.US)合资成立的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简称广汽菲克),周二宣布已由破产管理人申请法院裁定破产。管理人表示,公司已无重整及和解可能,资产不足以偿还全部债务,无力清偿到期负债。 广汽菲克透过管理人微信公众号披露破产清算最新进展。该公司曾凭借Jeep车型本土化生产,在中国市场取得高峰,但随后市场竞争加剧,产品吸引力下滑,最终陷入长期停产。 2022年10月,广汽菲克因经营不善,且实际资产无法偿还全部债务,正式进入破产程序。随后近3年里,广汽菲克拍卖了超过3,000件标的物,包括模具、试验车等。至于土地、建筑物及生产设备等核心资产已五次公开拍卖,但因无人出价而全部流拍。虽然该公司曾招募投资者重整,但一直无人问津。 广汽集团表示,此为法院及破产管理人依程序推进的正常安排,集团将尊重并支持相关工作。Jeep品牌虽已停止中国本土化生产,但牧马人、大切诺基等高端车型仍透过进口方式销售。 广汽股价周三低开,至中午休市报2.96港元,转升1.02%。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Xinzi makes thin-film packaging

营收下滑叠加行业阵痛 新子光电逆势赴美上市

尽管去年录得净亏损且营收下滑,这家薄膜太阳能封装企业仍将其纳斯达克的集资规模扩大了一倍 重点: 新子光电已递交纳斯达克上市申请,中国太阳能产业产能严重过剩之际,公司去年营收下滑 这家公司押注强劲需求,称预测数据显示,其核心薄膜太阳能产品销售额2019至2029年将翻倍有余   谭英 杭州新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XZ.US)扩大纳斯达克上市规模的举措或许令人侧目,尤其考虑到其疲弱的财务状况,以及美国投资者对中国企业日益增强的戒心。 当众多中国企业蜂拥赴港上市,这家规模较小的太阳能薄膜制造商却选择纳斯达克。公司今年3月首次递交赴美上市申请,最新披露显示,新子光电拟将发行量提高150%,从原定的150万股增至380万股,潜在市值上限达1.16亿美元。 新子光电是薄膜产品市场的利基企业,专攻标准太阳能组件保护封装材料。此类薄膜亦可安装在窗户,及其他透明物质表面发电,但其光电转化率通常低于传统太阳能板。 招股书援引第三方研究称,去年其薄膜产品全球销售额达99亿元人民币(14亿美元),预计2029年将增至155亿元,这一增长趋势或是新子光电扩募的信心来源。目前,公司聚焦江苏宿迁经济开发区的客户,涵盖行业龙头天合光能(688599.SS)。 新子光电披露,上述开发区的企业年产太阳能板可达40吉瓦,即年产4亿平方米太阳能板,对应需耗8亿平方米共挤膜作封装材料。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太阳能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目前产能或大量闲置,但过剩局面将随时间而缓解。 鉴于产品需求增长预期,新子光电计划新建8条共挤膜封装生产线。自2022年启动出口业务,公司重点开拓越南市场,该国已成为中国太阳能制造商规避西方关税的热门地。 若成功上市,新子光电将成为继斯凯蒙太阳能3月挂牌后,第二家登陆纳斯达克的中国光伏企业。斯凯蒙太阳能上市以来股价已下跌35%,这对新子光电不是好兆头。 过去三年,新子光电业务表现也乏善可陈,营收从2022年的3,800万美元持续下滑至2023年的3,280万美元,去年更跌至2,500万美元。期内,利润从2022年的180万美元,到去年亏损340,050美元。 与业内同行相似,新子光电正承受产能过剩引发的价格下行压力,目前多数企业处于亏本生产状态。公司两大核心产品——透明、白色EVA(聚乙烯醋酸乙烯酯薄膜)薄膜及POE(聚烯烃弹性体),去年平均售价分别下跌26%和21%。 业务渐趋稳定 积极信号是,新子光电销售成本从2023年的2,900万美元降至去年的2,250万美元,降幅达23%。去年上下半年营收也保持稳定,上半年销售额1,260万美元,下半年微降至1,250万美元。同期业绩明显好转,上半年亏损70万美元后,下半年实现36万美元盈利。 新子光电称,2023年公司是全球第九大透明光伏封装薄膜制造商。当前,行业龙头福斯特(603806.SH)市值为367亿元人民币,市销率(P/S)维持在2.07的较高水平。若采用同等估值,新子光电市值仅5,000万美元,远低于其7,500万至1.12亿美元的估值区间。 中国掌控全球超80%的光伏供应链,因而易受美国等国保护性关税冲击。但当前产业最大症结在于产能过剩,源于前几年厂商为应对预期需求而大肆扩产。近期在上海举行的行业论坛上,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表示,去年全行业亏损总额达400亿美元,多数制造商现仍处于亏损状态。 今年2月,发改委召开线上会议,呼吁禁止新增产能。禁令虽未落地,高纪凡倡议通过兼并重组与减产推动行业整合。 尽管近年行业阵痛,太阳能无疑代表未来潮流趋势。能源智库Ember数据显示,太阳能装机量每三年倍翻,2024年贡献全球电力需求增量的40%。行业协会SolarPowerEurope称,2024年全球装机量增长33%,突破2太瓦,但今年增速预计放缓至10%。 增速放缓部分归因于美国市场波动,其约占全球光伏市场8%的份额。去年,美国新增装机量50吉瓦,创历史纪录,较2023年增长21%。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逐步取消新增光伏装机补贴,未来数年恐难复制此增长态势。 新子光电计划以每股4至6美元定价,按中位数计算可募资约1,900万美元。部分资金将用于扩产及培育出口业务。公司客户结构持续优化,最大客户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55%降至去年的32%。 归根结底,新子光电在中国庞大的光伏生态中体量有限,近三年营收盈利持续波动。不过,当前其经营渐趋稳定,增发目标的实现或表明有投资者看好公司前景。最终,需由华尔街主流投资者判定,他们是否认同前述乐观预期。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