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RC approves Guming's Hong Kong IPO

在中国证监会正式备案后,这家茶饮连锁店有机重启香港上市计划

重点:

  • 古茗赴港上市计划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完成备案,这表明它延迟已久的上市计划可以继续推进了
  • 此举可能表明,监管机构将允许其他茶饮企业恢复上市计划,包括行业领军的蜜雪冰城

  

阳歌

今年,中国茶饮市场忽冷忽热,既反映出市场潜力巨大,也反映竞争激烈。让情况变得更加复杂的是消费者信心迅速减弱,导致许多中国人削减支出,尤其是在非必需品上,比如每杯售价高达30元,与一杯星巴克拿铁价格相当的高端茶饮。

年初,行业内四大茶饮连锁店纷纷在1月和2月申请在香港上市,市场热度高涨。然而,当茶百道(2555.HK)在5月成为首家上市的公司后,其股价却大幅下跌,市场情绪迅速转冷。对此,有传闻中国证监会(CSRC)在9月进行了干预,禁止新的茶饮企业赴港上市。

现在,随着中国证监会周一正式批准古茗的香港IPO计划,禁令似乎正在悄然解除。古茗是三家在1月和2月提交IPO申请的公司之一。

香港和内地各有独立的证券监管机构,证监会是中国内地的监管机构,理论上对香港的IPO流程没有直接发言权。然而,想要在中国香港或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必须在证监会正式备案,而证监会则可以利用这个流程来有效地延迟,甚至阻止公司的海外上市计划。

证监会曾利用这一机制来拖延古茗及其他两家申请者——行业领军品牌蜜雪冰城和规模较小的沪上阿姨的上市。因此,证监会对古茗IPO申请的正式备案,似表明它已解除对茶饮企业上市的禁令,我们可能很快会看到古茗提交更新后的IPO招股说明书。

查阅港交所网站会发现,古茗最早在1月初提交的申请,因未能在提交后六个月内获港交所批核而失效。自最早那次申请后,它尚未提交任何更新的申请,而蜜雪冰城在1月提交的IPO申请也已失效。

那么,监管机构为何改变主意?这肯定不是因为茶饮市场好转,因为过去几个月,由于消费者支出迅速减弱,茶饮市场的情况变得更加糟糕。相反,证监会似乎已成为北京方面,试图刺激国家低迷经济的最新武器。

路透社也在周一报道,证监会在10月份召开了两次会议,有10多家中外主要投资银行和律师事务所参加。在会议上,它告诉与会机构,正努力加快一些海外上市的审批,并要求与会者在这一过程中提供协助。

国内资金荒

证监会之所以加快海外上市审批,似乎是希望企业获取资金,以此来刺激中国经济,而近期从国内渠道获得资金的难度大大增加。因担心投资者情绪疲软,证监会已大幅限制上海和深圳A股市场的新股发行。

与此同时,由于担心经济放缓和中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许多私募股权投资者也缩减了投资活动。目前无论是来自国内IPO,还是私募股权投资者的可用新资金数量都有限,而且大部分都流向了自动驾驶、新能源和半导体芯片等新兴领域。

这使得像茶饮制造商这样的普通消费品公司受到冷落,而由于激烈的竞争和消费者信心的减弱,许多公司早已面临着极大的压力。

奈雪的茶(2150.HK)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它在2021年首次公开募股后的三年里,一直是中国唯一在香港上市的茶饮连锁店。据其最新财报,2024年上半年收入同比下降1.9%至25.4亿元,每笔订单的平均价格也从一年前的32.4元下降15%至27.5元。随着业务下滑,公司亏损4.4亿元,扭转了一年前盈利6,500万元的局面。

茶百道的表现更为疲弱,今年上半年收入同比下降10%至24亿元,尽管门店数量增加了约20%,达到8,385家。其利润也大幅下滑,较去年同期的5.88亿元减少了一半以上,降至2.37亿元。

一个略微鼓舞人心的是,茶百道上周宣布派发每股0.36港元的特别股息。五个月前,该公司突然取消了之前宣布的每股0.28元的年度股息,这不仅激怒了投资者,也表明公司可能对财务状况感到担忧。

茶百道和奈雪的茶的股价周一双双上涨,涨幅分别为9%和4.5%。但即使在反弹之后,茶百道仍较IPO价格低约40%,奈雪的茶今年则下跌了约50%。

对于古茗目前的财务状况,我们无法做出太多评论,因为自今年1月提交IPO申请以来,公司一直没有提交任何更新的信息。公司在2023年的表现仍然相对较好,在最初的IPO申请中报告称,去年前9个月,其收入同比增长34%,至55.7亿元,利润增长了两倍多,达到9.9亿元,其中大部分是非经营性因素。

从某种意义上说,古茗完成港股上市备案令人鼓舞,因为意味它现在可以在香港上市了,后面可能还会有蜜雪冰城和沪上阿姨。但由于这些公司的业务不断恶化,投资者是否会对它们感兴趣还远不清楚。这意味大多数公司可能会被迫大幅削减筹资目标,而即便如此,它们可能还是难以说服投资者购买它们的股票。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全球票房复苏 IMAX中国上季净利大增48%

大银幕影院运营商IMAX China Holding Inc.(1979.HK)周四公布,截至9月底止第三季度,收入按年上升16.6%至1.07亿美元(7.62亿元),期内净利润报2,262万美元,按年大增48%。 公司指出,受惠于全球票房复苏及IMAX格式影片供应扩增,上季“图像增强及维护服务”收入按年大增30%至6,103万美元,“技术租金”收入亦上升45%至2,334万美元。 前三季合计收入2.85亿美元,按年增9.8%,净利润增长67%至4,300万美元,反映营运效率及成本控制显著改善。截至9月底,集团现金及等价物达1.43亿美元,按年增加42%,负债总额维持4.53亿美元。 公司股价周五高开,至中午休市报7.71港元,升0.2%。过去六个月累升约20%。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平安好医生首九个月盈利劲增72%

医疗平台平安健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1833.HK)周四公布首九个月业绩,盈利按年大增72%至1.84亿元,收入则上升13.6%至37.2亿元。经调整后净利润达2.16亿元,按年增长45.7%。 公司表示,主要受惠于公司的医险协同模式不断深化,保险+医养会员模式的持续深耕,以及在企业健康管理业务上的快速推进。 展望未来,公司将持续强化与平安集团的协同,并推动核心服务的数字化和AI化,通过更一体化的整合式体验,提升用户口碑和满意度。 周五平安好医生开盘升1.7%至15.75港元,公司年初至今升逾150%。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SIMCo files Hong Kong IPO

思卓基金递表港交所 开启另类资产上市新时代

当其他市场仍在争论AI与科技股时,香港选择将焦点转向更深层的资金流向——基础设施与长期收益。首家另类资产基金公司思卓基金递表上市,正是这场金融转向的起点 重点: 若成功上市,将成为港股首只基础设施私募信贷基金 全球基建投资缺口至2040年将达15万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约占3.5万亿美元    李世达 在金融市场日益追求透明与流动性的时代,香港正尝试让原属机构投资者领域的“另类资产”走向公募市场。随着香港证监会(SFC)于今年2月17日发布《关于上市封闭式另类资产基金的通函》,另类资产基金首次被允许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也为思卓基础设施私募资本开放式基金型公司(SIMCo Infrastructure Private Credit OFC)开通了上市通道。 所谓“另类资产”(Alternative Assets),一般指不属于传统股票与债券范畴的投资,如基础设施、私募股权、房地产、信贷与对冲基金等。这项新规意味香港开启了“资产上市”的新篇章。过去,另类资产基金因缺乏流动性与估值透明度被排除在公募市场之外。通函明确指出,只要基金采取封闭式结构、具稳定现金流与透明估值机制,即可在港交所上市,让私募基金能保留专业策略,同时获得二级市场流通性。 这次制度突破,也代表香港监管框架的深化。从2018年引入开放式基金公司(OFC)制度、2021年简化注册程序,到2025年正式开放另类资产基金上市,SFC逐步完善从“设立—授权—上市”的全链条监管,试图打造一个能吸引全球资产管理机构落户香港的制度平台。 思卓基金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第104条设立,属公众开放式基金型公司(OFC),但以封闭式运作、不设赎回机制,需透过交易所买卖股份。这是香港首个以私募信贷与基础设施投资为核心的上市OFC基金,投资人买入的不是一家公司,而是一篮子基建贷款的现金流收益权。 另类资产登场 根据申请文件,思卓基金由思卓资本亚太有限公司担任投资管理人,也是投资顾问SIMCo(Sequoia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mpany)之直接全资附属公司。SIMCo成立于2009年,总部位于伦敦,专注于基础设施债务,目前管理或建议分配予基础设施债务的资本约25亿美元,其团队迄今为止已在北美、英国和欧洲以及亚太地区进行超过60亿美元的债务投资交易。其姐妹基金“Sequoia Economic Infrastructure Income Fund(SEQI)”长期维持约8%的年化分配率。 申请文件指出,至2040年全球基建投资不足额可能高达15万亿美元。基金将北美与欧洲视为重点市场,资产配置上限为60%,亚太地区上限则为40%。基金已识别潜在投资项目总值超过50亿美元,涵盖能源、运输、公用事业、资料中心及社会基建贷款等固定收益资产。 基金采“固定分派+资本平滑”策略,按月派息。若短期现金流波动,董事会可动用部分资本维持稳定派息,以确保现金流连续性。风控上,单一借款人曝险不得超过总资产10%,单一子行业不得超过总资产的15%以上,并采取货币与利率对冲策略,以减低波动。 整体而言,思卓的估值逻辑不同于一般股票或ETF。其收益主要来自基建贷款利息与本金回收,资产净值(NAV)由独立估值代理人依DCF模型与市场数据计算,并按IFRS编制。虽具透明度,但仍受贴现率、利率与市场情绪影响。基金设有折让控制与股份回购机制,维持股价稳定仍待市场检验。 耐心的实验 思卓能否复制母基金在伦敦市场的稳定派息与估值表现,不仅关乎自身成败,也将测试香港能否成为亚洲另类资产的金融枢纽。这不再只是金融制度的一次尝试,更是市场信任的考验。 对投资人而言,观察这类基金的重点,并不在短期价格波动,而在它能否真正建立一条稳定、可持续的现金流。若未来能在波动的利率环境中,仍保持每年足够吸引的稳定派息、维持估值透明,或能为香港开辟出一条“另类资产上市”的成功案例。…

简讯:明略科技招股 筹10.2亿港元

营销软件制造商明略科技(2718.HK)周四起至下周二招股,发售721.9万股A类股份,每股141港元,集资最多10.18亿港元(1.31亿美元)。预计11月3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公司计划将所得款项净额中,约35%用于未来3年提升技术研发能力;约40%用于丰富产品组合的产品开发;约15%用于营销、品牌推广及销售团队扩充,旨在进一步扩大客户群,并深耕数据智能行业;及约10%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明略科技提供数据智能产品及解决方案,涵盖营销和营运智能,涉及线上及线下场景。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约6.44亿元,同比增长13.9%,经调整营运利润约为2,688万元,扭亏为盈。 腾讯持有明略科技约30%的股份,投资者还包括红杉中国、淡马锡、凯鹏华盈、快手等。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