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并购之王”的包凡失联,其担任主席及控股的华兴资本,单日股价曾暴挫一半

重点:

  • 华兴资本创办人包凡失联,引发市场关注投资民企的风险
  • 有报道援引消息说,包凡失联不涉个人犯罪行为,而是配合其他案件调查

刘明

国家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不过投资于中国民企,仍要面对难以避免的风险。在中国创投圈有“并购之王”之称的传奇投资人包凡被证实失联的事件,反映在官方重点打贪的大环境下,金融业高管随时要配合执法机构调查,一旦失联将引发股价巨大波动,为投资民企再次响起警号。

由包凡创办、在港股上市的华兴资本控股有限公司(1911.HK)在2月16日晚间公布“内幕消息”,确认公司暂时无法与董事会主席兼控股股东包凡取得联系,但强调目前业务及运作维持正常。消息公布后,其股价翌日曾暴挫50%,之后略见反弹,收盘仍跌逾26%,报7.18港元。

包凡是华兴资本的控股股东,其个人及透过FBH Partners间接控股等方式,合计持有约48.76%股权。他在中国创投圈战绩彪炳,有“并购之王”的称号。数据显示,包凡在华尔街投行有7年工作经验,曾任职的大行包括大摩及瑞信,并于2005年创办华兴资本。其后,华兴资本因参与多个中国互联网并购案而声名大噪,当中包括滴滴(DIDIY.US)与快的、美团(3690.HK)与大众点评,以及58同城与和赶集网的合并等。

或不涉个人违法

有报道援引接近华兴资本的消息称,包凡失联的原因,主要和公司前董事长丛林于船舶租赁业务上的违规操作有关。也就是说,包凡可能不是由于其个人涉及犯罪行为,而是配合中国执法机关调查。

此外,据市场消息指出,部分债权银行正就事件向华兴资本“摸底”,其中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和招商银行要求该公司提供更多包凡的最新动态,甚至通过司法渠道查询其处境,以评估其贷款与业务往来的风险。

事实上,根据华兴资本在2021年5月与中信银行、招商银行、中国银行与南洋商业银行等签订的3亿美元(20.6亿元)银团贷款,当中列明若包凡不再担任主席,或是不再是最大股东,贷款人便有权要求该公司强制还款。因此,包凡的动向或牵动华兴资本的财务状况。

一名熟悉中港股票市场的未具名资深投资人认为,“投资中国民企,这种风险是难以避免”,因为在中国进行“有问题的活动”来获取业务或是发展机会,可说是市场的常态,因此很多金融业人士都被动地参与这种行为。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金融业人士则称,在中国市场进行并购交易,不但要参考公司有没有足够财力,更重视管理层的人脉关系。如果拥有良好的政商网络,除了能帮助公司找到好项目,也会令监管部门的审批顺利得多。

智易东方证券行政总裁蔺常念也认为,对投资者来说,管理层失联会对公司造成很大负面影响,股价或会明显跑输大盘。

郭广昌也曾失联

上市公司创办人失联并不是第一次发生,早在2015年12月10日,有“中国巴菲特”之称的民营投资巨擎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因被指涉及上海市前副市长艾宝俊贪腐案,曾经传出失联并协助调查,引发市场恐慌。其中复星集团在香港上市的子公司复星国际(0656.HK)于12月11日紧急停牌,两日后召开紧急电话会议。

直到12月14日,郭广昌出席“复星集团2016年年会”及演讲,期间并无提及接受协助调查一事。当日复星国际复牌,但股价仍大挫9.5%,反映其现身不足以安抚市场情绪。

但这次只是郭广昌的第一次失联传闻,在2017年7月6日,市场再次传出郭广昌失联,复星国际股价曾下跌4.5%,但集团很快作出澄清,披露郭广昌在西安参与秦商大会,又指责网上相关言论纯属谣言及恶意诽谤,最终跌幅收窄至0.2%。

另一个更加轰动投资市场的例子,是海航集团前董事长王健2018年在法国普罗旺斯一处旅游景点意外死亡的事件,由于事件疑点重重,被形容为中国企业高管的“第一滴血”。在他离世后,在内地及香港持有多家上市公司的海航集团进行资产重组,并陆续出售以减低债务。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公布,在2021年,金融领域涉嫌重大违规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而被“双开”的人员近70名。市场人士解释,在“明天系”幕后控制人肖建华于香港境内被带走后,中国官方打击贪腐的力度提升,特别是在2021年开始出现了一系列针对国内金融机构高层的打贪行动,令中港上市公司高层“协助调查”的频率大增。

近日,《彭博》援引消息称,现任中证监主席易会满有机会调任银保监会主席,而上海常务副市长吴清将接任中证监主席。数据显示,吴清在2005年曾任中证监风险办主任,期间处置了“德隆系”等31家违规证券公司,他于2009年出任基金监管部主任,也曾经加强对“老鼠仓”行为的惩治。

由于作风强硬,吴清被业界称为“券商屠夫”,如果传闻属实,可能意味中证监将会对券商采取更严格的监管方针,对本已风雨飘摇的华兴资本并不是好消息。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Precision Tsugami makes infrastructure

简讯:津上精密预告年度利润急升

机床制造商津上精密机床(中国)有限公司(1651.HK)周二公告称,预计截至2025年3月的财年,将实现净利润7.8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8亿元增长约60%。 公司指业绩增长因中国制造业信心恢复,带动汽车、气动液压及一般机械加工领域支出增加。公告补充:“本集团推进全员参与的降本增效改善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作为日本津上精密专于中国的子公司,津上精密在周二午间业绩发布后,股价应声上涨9%。目前价格处于52周区间的中位水平。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复星医药增持复宏汉霖至63.43%

复星医药(2196.HK)周一公布,于4月11日至17日期间,控股子公司复星医药产业收购子公司复宏汉霖(2696.HK)合计2,103.43万股非上市股份,每股收购价24.6港元,约占股份总数3.87%,涉资共计5.17亿港元。 复星医药表示,今次增持是基于对复宏汉霖发展的信心及价值的认可,并拟以自筹资金支付本次增持对价。今次增持完成后,集团持有复宏汉霖的股权比例将由59.56%增至63.43%。 去年6月,复星医药曾提出以每股24.6港元私有化复宏汉霖,但今年1月遭少数股东反对而失败。过去六个月,复宏汉霖股价上升65.5%,来到36.5港元左右。 复宏汉霖股价周二早盘上涨,至中午收市报37.95港元,升11.78%。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Newtrend makes sweetners like syrup

贸易战看不到尽头 新琪安上市阴霾密布

公司超过三分之一的收入与美国密切相关,随着关税和产能过剩问题导致前景承压,其港股上市计划面临不确定性 重点: 尽管国内外面临双重压力,新琪安赴港上市申请已获中国证券监管机构批准 公司严重依赖美国市场,去年占其收入的35.2%,随着新关税的影响显现,可能挤压其盈利能力    夏飞 中国人造甜味剂生产商正掀起一股甜蜜风暴,其中一员正密锣紧鼓地准备在香港上市。但愈演愈烈的中美贸易战,让这个上市计划增添了一丝苦涩。 新琪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甘氨酸和三氯蔗糖等甜味剂生产商之一。上周,公司在香港的上市计划获得了中国证券监管机构的备案,即将加入其他六家已公开上市的中国甜味剂生产商行列。 产能过剩是中国很多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同于许多中国同行,新琪安似乎受此影响不大。这是因为通过专注全球客户,主要是美国和欧洲客户,得以避免这个问题,通过在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工厂,为这些客户提供服务。 去年,新琪安近80%的收入来自海外客户,其中北美地区占总收入的 41%。根据贸易数据库沃尔扎(Volza)的数据,新琪安的主要客户包括美国食品和饮料巨头可口可乐和卡夫亨氏等公司。 虽然到目前为止,海外战略让公司获得良好的发展,但随着中美陷入一场看不到尽头的贸易战,这一战略可能很快就会成为一个拖累。这可能会引发人们对新琪安前景产生疑问,如果完成港股上市,其估值也可能会受到影响。 美国梦渐远? 尽管新琪安的总部位于内陆的江西井冈山(那里是毛泽东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地方,如今也是备受爱国人士推崇的热门旅游景点),但该公司却有着不同寻常的全球视野。 2003年成立的新琪安,抓住新一代消费群体对健康注重的商机,大力生产三氯蔗糖,这是一种第五代人造甜味剂。新琪安在2月份提交的上市文件中披露,预计未来五年内,三氯蔗糖将成为增长最快的一类甜味剂。 2023年,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的多家全球机构宣布,1965年问世的第三代人造甜味剂、最受行业欢迎之一的阿斯巴甜可能致癌,这一消息给新琪安和其他三氯蔗糖生产商带来了机遇。 与金禾实业(002597.SZ)以及其他一些竞争对手不同,新琪安是中国唯一一家将生产放在海外的人造甜味剂生产商,2019年它建立了首个海外工厂。这一举措颇具前瞻性,旨在避免在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第一届任期内卷入中美贸易战。 公司在上市文件中表示:“为分散美国加征关税带来的风险,我们在印尼工厂生产食品级甘氨酸,并从印尼向美国客户出口我们的食品级甘氨酸。”然而,从印度尼西亚出口的甘氨酸最终仍需缴纳美国征收的4.2%的反倾销税,而从中国运往美国的三氯蔗糖缴纳的关税税率相近,为3.7%。 如今,中美贸易战迅速升级,很可能会给把美国作为最重要海外市场的新琪安造成更大的打击。 本月,特朗普政府将所有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提高到了145%,促使中国采取了报复性措施。但对新琪安来说更关键的是,特朗普还威胁要对印度尼西亚的进口商品征收32%的关税,对泰国的进口商品征收36%的关税。后来,特朗普对这些威胁要加征的关税暂停实施90 天,以此向这两个国家施压,迫使它们在此期间与美国进行贸易谈判。 去年,新琪安向美国销售三氯蔗糖和可食用甘氨酸的收入占总收入的35.2%,较2022年的仅9%大幅上升。该公司披露,去年约41%的收入来自北美地区,2022年仅为9.3%,而同期来自欧洲的收入占比从32.1%降至20.9%。 2022年,新琪安的收入达到7.62亿元(约合1.043 亿美元)。随后,由于甘氨酸和三氯蔗糖供过于求导致价格下跌,2023年的销售额暴跌逾40%,降至4.47亿元。去年,其收入有所回升,达到5.69亿元,不过仍远低于2022年的水平。 国内挑战重重 目前尚不清楚新琪安的美国客户是否会承担部分或全部新增关税,新增关税可能会使产品价格翻倍还不止。如果客户不承担,海外市场利润率更高的新琪安,可能会被迫承担部分新增成本,并且还得更加依赖国内需求。但国内市场也绝非一片坦途,由于产能过剩,国内市场价格战激烈。 这意味着,向国内市场的转移可能是一场硬仗,导致该公司的盈利能力进一步承压。上市文件显示,随着国内三氯蔗糖价格从2022年的每吨386,261元降至去年的每吨148,904元,新琪安的毛利率已从2022年的25.6%跌至2023年和2024年的17.9%。 随着盈利空间受到挤压,公司利润从2022年的1.22亿元降至2023年的4,500万元,去年进一步降至4,300万元。 在谋求港股上市前,新琪安早前曾试图在上海和深圳的国内A股市场上市,但未获成功。去年8月,由于频繁的股权变更,以及对计划项目可能不符合环保标准的担忧,公司在面临中国证券监管机构的审查后放弃了这一计划。 新琪安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也值得关注,不过这对中国的家族企业来说并不罕见。67岁的创始人王小强与妻子丁丹通过多家实体共持有公司54.8%的股份。两人34岁的儿子王皓毕业于康奈尔大学,担任执行董事并领导销售团队。…

简讯:从玉智农发盈警料去年盈转亏

从事农业种植及销售的从玉智农集团有限公司(0875.HK)周一发盈警,截至去年底止料由净利润转为净亏损,预计蚀1.3亿元,而2023年则有盈利5,140万元。 公司表示,期内子公司所获得的收益减少,同时又确认贸易应收款减值损失,相反2023年则有贸易应收款减值损失的回拨。 从玉智农周二开市没起跌,报0.58港元,公司股价在过去一年从高位下跌超过75%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