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18.HK JD.US
JD first-quarter results marking a turnaround

京东首季度表现胜于市场预期,市场投以信心一票

重点:

  • 集团第一季度盈利71亿元,按年增长近13%
  • 投行纷纷调升目标价或评级

刘智恒

京东首席执行官许冉上任刚好一年,今年首季度京东集团(9618.HK, JD.US)派出理想业绩,收入达2,600亿元(359.5亿美元),按年升7%;股东应占溢利上升近13%至71亿元,若按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计算,盈利更高达89亿元,按年增长17%。

去年五月徐雷退下京东首席执行官职务,由原任首席财务官的许冉继任,当时市场就估计,许冉专长管数,很大机会透过节流省钱去提升集团盈利。到2023年业绩公布,收入增长3.7%至10,847亿元,盈利更大幅增长1.3倍至242亿元。

悭出个未来?

业绩虽然不俗,市场却有声音认为京东只是“悭出个未来”,收入实际增长有限,但在许冉努力下,分别将研发开支与行政开支等占收入的百分比压下来,履约开支则持平,加上利息收入增长,股权投资亏损又减少,京东才能达到较佳的盈利。

不过,近日首季业绩发布后,市场发觉集团审慎开支之余,业务录得的增长亦胜预期。各项业务中,京东零售收入按年增长6.8%至2,268亿元,京东物流收入上升14.6%至421.4亿元,物流业务在经营层面上更扭转去年亏损11.2亿元的劣势,录得经营利润2.24亿元,成为首季盈利上升的一大关键。

整体商品收入按年升6.6%至2,085亿元,其中电子产品及家用电器商品收入上升5.3%至1,232亿元,日用百货商品收入升8.6%至853亿元。服务收入则增加8.8%至515亿元,当中平台及广告收入微增1.2%至193亿元,物流及其他服务收入为323亿元,按年升13.8%。

集团经营利润率也由去年同期的2.6%,提高至3%。要知道,近年拼多多(PDD.US)等在线平台来势汹汹,在各方的压力下,京东进行百亿补贴上线,令经营利润受到挤压。然而京东最终不但能将收入增加,更能提升经营利润率,确实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

公司透露,在一季度的各项用户指标实现大幅提升,季度活跃用户数已连续两个季度保持同比双位数增长,用户的购物频次和低线城市用户数量也明显提升。

期内京东物流(2618.HK)为名创优品(9896.HK)提供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覆盖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所有门店的仓储及配送,双方已计划,探索更多的全球合作机会。

以旧换新带动需求

对于公司前景,许冉充满信心:“我们看到各业务已取得切实的成果,尤其是我们对用户体验的重视,带来一季度活跃用户数和用户参与度的强劲增长。我们相信京东对‘多快好省’用户体验的承诺将继续得到全中国消费者的认可,也将在未来进一步增强我们的发展势头。”

许冉在业绩发布会指出,中国消费市场既庞大又分散,随着不断提升在线平台效率及创新模式,可以将在线化率由现时30%进一步提升。商超、家居家装等在线渗透率,仍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

她特别提到,以旧换新已是十年前事情,大件耐用品正进入换新周期,相信会带动置换需求,京东正期待地方政府会有更多补贴落地。相信家电大盘以旧换新的销售,将为家电品类带来更多增量,销售占比亦会提升。

投行大升目标价

近年许多在美或港上市的内地公司,认为自家公司的股价被低估,纷纷进行回购。京东的股份回购计划持续进行,今年3月时新推出的30亿美元回购,至5月15日止的回购金额达7亿美元,仍有23亿美元可使用,有效期至2027年3月。为了应对回购所需的资金,京东上周宣布将发行 17.5 亿美元的可换股优先票据。

首季度业绩公布后,京东股价升1.3%至134.1港元,各家投资银行都纷纷调升其目标价或评级。中金指京东采购成本降低及高毛利的商超业务占比上升,将美股的目标价调升28%至41美元。野村指京东零售数据及整体业绩胜预期,收入亦开始重拾动力,将其港股目标价调升29%至165港元。麦格理的上调幅度最大,调升54%至159港元,评级升为“跑赢大市”。

京东目前的市盈率在14倍水平,相对于阿里巴巴(9988.HK, BABA.US)的17.5倍及拼多多的28倍仍有距离,业务若能持续改善,大有追落后的空间。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中兴通讯拟发行H股可转债 净筹逾35亿元

电信设备制造商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0763.HK; 000063.SZ)周二公布,拟发行35.84亿元(4.99亿美元)零息美元结算的H股可转换债券,拟将发行所得款项净额用于加强公司算力产品研发投入。 可转换债券于2030年8月5日到期,初始转股价为每股H股30.25港元,较H股上日收市价溢价约15.9%,可悉数转换为约1.3亿股H股,相当于扩大后已发行总股本约2.64%。 今年首季,中兴通讯收入按年升7.8%至329.68亿元,纯利则跌10.5%至24.53亿元。 中兴通讯港股周二低开2.8%,至中午收市报25港元,跌4.21%。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生力啤上半年盈收双升

香港生力啤酒厂有限公司(0236.HK)周一公布,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上升3.2%至3.9亿美元,净利润劲增31.9%达4,960万美元,因中国大陆及菲律宾市场的增长有效对冲了香港地区的业绩下滑。 展望后市,公司表示对核心市场持续增长前景保持“审慎乐观”态度。公司声明称:“尽管香港及华南地区的经济指标显示持续复苏的迹象,我们仍需关注现存的挑战,包括紧缩的金融状况、消费者行为的转变,以及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对本地需求与出口表现的影响。” 公司股票周二开盘走高,早盘涨幅达25%,报价1.25港元。年内迄今该股累计上涨约50%。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雍禾医疗发盈喜 扭亏为盈赚2,500万

医疗机构雍禾医疗集团有限公司(2279.HK)周二发盈喜,截至今年6月底止的中期业绩扭亏为盈,纯利不少于2,500万元,去年同期则亏损1.39亿元。 集团表示,期内集团通过优化门店网络,将资源聚焦核心门店,提升医院运营效率。此外,持续提升自研的连锁医疗管理系统“禾帆”,并融入企业AI知识库引擎。同时,集团通过管理模型重构及营销投放精细管理,显著提升获客转化率及投入产出比。 周二雍禾医疗平开报3.54港元,后股价急跌逾5%,今年以来公司股价升近三倍。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Yan Palace makes bird's nest products

燕之屋营跌利增 王石代言销售惨淡

中国最大燕窝品牌在营收承压背景下实现盈利复苏,预期今年上半年利润同比增长20%至35% 重点: 燕之屋预计今年前六个月利润将增长20%至35%,同期营收增长近乎停滞或呈负增长态势 销售费用下降、厦门新工厂智能制造升级和工艺改进,共同推高这家燕窝制造商的利润空间   谭英 在经济波动期,中国消费者发现,传统燕窝制品的亲民化转型正降低消费门槛。 厦门燕之屋燕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1497.HK)上周发布的盈利预告传递出关键信息:继去年利润下滑后,今年上半年盈利强劲反弹。尽管平价产品策略导致营收增长乏力,投资者仍涌入购买公司股票,公告后数日,股价大涨逾7%。 燕之屋预计上半年营收区间为10亿(约合1.398亿美元)至10.6亿元,同比小幅下滑。但利润表现更为亮眼,预计录得7,200万至8,100万元,同比增幅达20%至35%。 盈利改善并非无迹可寻,公司去年年报显示,尽管当年下半年营收开始萎缩,利润在经历上半年断崖式下跌后,于下半年企稳。 新品系列为燕之屋去年注入增长动能。以燕窝为基底、2023年推出的平价食用燕窝粥产品需求旺盛,带动全年新品收入激增63.3%。其他的平价新品包括燕窝肽天然苏打水、整根人参燕窝饮,单价均低于200元(约合30美元)。 传统“纯燕窝”产品线虽仍占去年总营收的87.6%,但较2023年91.3%的占比有所下滑。新品营收占比从2023年的7.2%升至去年的11.3%,其中新拓展的护肤品类贡献1.1%的营收。 燕之屋在洞燕唾液制品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后者原料取自东南亚洞穴金丝燕,以唾液粘合树枝筑成的燕巢。 自明朝起,燕窝制品即为中国奢侈滋补品。目前,燕之屋占据14%的国内燕窝市场份额,资产包括位于中国西北甘肃省的全球最大燕窝加工厂,并在220个城市设有700家实体门店。 即便布局新品线与新加坡海外渠道,燕之屋盈利增长仍存变数。去年净利润提升部分得益于管理费用缩减12.4%,这更多源于成本管控而非业务扩张。此外,2023年拖累盈利的IPO相关费用消除,亦推高去年利润。 新晋品牌代言人 除受益于新品矩阵外,燕之屋将盈利回升归因于厦门总部工厂智能制造的升级和工艺改进,带来运营效率提升,并计划在甘肃、上海工厂推行类似改造。 销售费用占营收比重下降也被视为利润改善动因。这一趋势去年已初显成效,去年下半年销售及分销费用增速,从上半年的同比38.5%骤降至2.3%。 为拓展男性及年轻客群,公司持续依赖品牌代言人策略。今年新聘地产巨头万科创始人、前董事会主席王石,后者以攀登珠峰等登山壮举及航海探险闻名。此前,公司签约演员巩俐及中韩偶像团体明星王一博。 新代言人成效尚待检验。当前消费环境承压,消费者正削减此类可选消费支出,燕之屋的高定价策略面临挑战。公司近年启用王石、王一博等男性代言人拓展跨性别、跨代际客群的尝试,同样存在试错风险。 74岁的王石代言首款产品引发市场质疑。燕之屋“总裁碗燕”含六碗燕窝,单盒售价高达3,168元(折合每158克碗装产品528元,约75美元)。尽管有王石背书,销售仍显惨淡。 据媒体报道,该礼盒在天猫旗舰店上市前六日仅售出六盒。与此同时,伴随行业价格承压,燕之屋整体库存风险可能加剧。在经济前景不明朗的背景下,消费者日益缩减非必要开支,中国13,000多家燕窝企业正竞相降价,即食燕窝单价已低至每45克碗装产品20元。 因燕窝属自然资源,企业多通过价格竞争与产品创新实现差异化。未上市竞争对手小仙炖,凭借鲜炖燕窝品类取得成功,连续八年蝉联销冠。但据中国媒体近期报道,即便小仙炖也面临经营压力,被迫取消奖金福利、裁员并下调业绩目标。 尽管23倍市盈率表现强劲且分红优厚,燕之屋看似优势显著,但鉴于产品赛道局限、溢价策略及白热化竞争,公司需付出更多努力维系投资者信心。其疲软的营收增速引发担忧,或是当前股价较2023年发行价折价约10%的一大诱因。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