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年轻的公司在C2C电子商务领域开辟了一个舒适的利基市场,去年的收入和利润都实现了三位数的增长

重点:

  • 去年,在疫情后的反弹中,东方文化的收入翻了一番,达到3,760万美元,利润飙升5倍多,达到1,140万美元
  • 东方文化正在努力提供更多的数字产品和服务,最近公司在区块链、元宇宙和非同质化代币方面动作频繁

阳歌

说到最新的高科技流行语,投资者似乎更喜欢区块链和元宇宙,但对非同质化代币,也就是NFT(non-fungible tokens)却不那么感兴趣。

哦,投资者还对东方文化(OCG.US)相当乐观。东方文化是一个艺术品和收藏品在线交易平台,该公司最近发布了一系列涉及这三种新技术的公告,投资者对此的反应与上述描述一致。 成立仅四年的东方文化最近还发布了最新的年报,年报显示去年公司在中国的C2C电子商务这一舒适的利基市场的利润和收入实现了三位数的增长。

我们很快就会讲到财务要点,但首先来看看东方文化最近一系列与高科技相关的举措。该公司目前大部分业务都是现实世界的商品交易,包括绘画、陶瓷、葡萄酒、烈酒和茶叶等。但显然,该公司急于向技术领域发展,因此大约从三个月前开始,该公司迅速发布了一系列公告。

该系列公告始于2月24日,东方文化宣布与恒为信息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携手开发基于区块链的产品和服务,包括数字文化产品和艺术品。与恒为的合作还包括NFT方面的合作,NFT是近来流行的一种数字艺术形式。投资者对东方文化向数字艺术领域迈出的这一大步表示赞赏,在合作备忘录发布当天,东方文化的美国存托股票(ADS)上涨了7.2%。

快进一周到3月2日,东方文化宣布其香港子公司将提供服务,为文化艺术收藏品创建NFT。此外,东方文化的电子商务平台也将升级,以促进NFT的销售、拍卖和交易。然而,这一次投资者似乎并不是很感兴趣,消息发布后,东方文化的股价下跌了10.6%。

还有,东方文化于4月12日宣布将以600万元收购北京酒域灵境科技有限公司11.875%的股份。酒域灵境提供葡萄酒和酒类相关服务,帮助人们发现、鉴赏和评估酒类产品的质量。同时,东方文化披露,公司将与酒域灵境合作开发“葡萄酒和烈酒”元宇宙游戏,该游戏“旨在为全世界的葡萄酒和酒类产品商人和粉丝创造一个虚拟的‘葡萄酒世界’”。东方文化称,通过这款游戏,人们可以了解烈酒行业的酿造、包装、管理等知识,还可以将虚拟制作的饮料作为礼物送给朋友和联系人。

投资者似乎很喜欢这则信息,这与去年10月Facebook因为预期未来元空间应用前景广阔,更名为Meta Platforms(FB.US)相吻合。收购公告发布当天,东方文化的股价上涨了3%,虽然股价尚未完全回升,但这仍然是一个相对热烈的反应。

稳定的股价

事实上,东方文化的股价在过去一年中的表现相当突出,甚至在最近一系列公告发布前就是如此。这或许是因为该公司主要的交易平台都在香港,这意味着它们不受过去一年大多数中国内地公司遭遇的严格监管浪潮的影响。虽然该公司总部位于南京,但7,700万美元的市值相对较小,这意味着投资者可能会觉得,它还没有大到引起监管者关注的程度。

无论原因为何,该公司的股价比2020年12月上市时的4美元发行价下降了15%,跌幅还算相对温和。相比之下,随着中国在一系列问题上收紧监管,比如反竞争行为、数据安全等,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拼多多(PDD.US)等大型电子商务公司的市值在过去一年缩水了一半以上。

说了这么多,接下来我们就看看东方文化最新的年报,从中可以看到我们之前提到的三位数的营收和利润增长。去年东方文化的收入为3,760万美元(2.5亿元),比2020年增长了116%。营业利润率从2020年的9.4%上升到去年的29%,增长了三倍多,相应的同期净利润从区区200万美元飙升到1,140万美元,增长了5倍多。

该公司指出,受疫情的影响,2020年是疲软的一年,这使得2021年随着业务反弹,很容易得出强劲的数据。但即便如此,最新的年收入仍是2019年疫情前水平的近三倍,最新的利润也比当年增长了27%。

东方文化在成本控制方面看起来也相当厉害,去年的运营费用上涨了84%——远低于收入的涨幅。这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因为其员工数量较少,去年年底仅增加了4人,达到51人。因此,显然这是一个精而简的公司,成本相对较低,这可能是在它不长的历史上,大部分时间里能够实现盈利的原因。

其他指标看起来也相当强劲,该公司的活跃交易员数量从2020年的7.7万人增至去年的15.9万人,几乎翻了一番。同期,在其平台上交易的商品价值从460万美元增至1,560万美元,增幅约为三倍。同期,客单价从96美元增至116美元,增幅20%,这个数字不算大,但还是相当可观。

该公司此前基于2020年的利润,市盈率为28倍,与阿里巴巴和美国C2C同行Etsy(ETSY.US)的25倍大致相当。但2021年利润的大幅增长将东方文化的市盈率拉低至6.5倍,这意味着该股目前看起来被严重低估了。不过,它看起来仍然比区域同行大公文化(TKAT.US)强劲得多,后者在过去四年里一直在亏损。

总而言之,东方文化的规模仍然很小,它也承认自己面临着来自香港和内地大约30个类似平台的竞争。但它的运营状况看起来确实相当不错,能够在不增加大量额外成本的情况下扩大运营规模。虽然它的区块链、NFT和元空间公告确实有一定的炒作成分,但这些举措也确实表明,该公司并不满足于现有业务,而是在寻找下一个大事件。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Sungrow Power Supply

瞄准AI数据中心供电市场 阳光电源开启新征途

AI时代掀起能源革命,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的阳光电源,以储能为核心切入AI供电市场,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重点: 公司在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占率25.2%,储能市占率11.9% 上半年储能业务收入占比增至41%,首次超越光伏逆变器    李世达 当AI带来算力革命,能源便成为新的黄金,也为中国光伏企业指明一条新道路。来自中国合肥的光伏巨头——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300274.SZ),正试图透过港股第二上市,拓展自己的能量边界。 成立于1997年的阳光电源,以光伏逆变器闻名全球。申请文件引用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以2024年出货量计,阳光电源的光伏逆变器在全球的市占率约为25.2%,连续十年全球领先,产品销往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上半年,公司的海外市场收入占比达58.4%。 这家从合肥起家的企业,与中国新能源产业几乎同步成长。光伏逆变器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将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核心设备,相当于电站的“大脑”与“心脏”,同时负责系统保护与效率管理。然而,当光伏行业进入微利化竞争阶段时,从光伏走向AI供电与智能储能,似乎是必然的选择。 近三年,阳光电源收入由2022年的401.1亿元升至2024年的77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7%,2025年上半年收入进一步增至434.4亿元,同比升约40%。毛利率则由2022年的20.4%升至今年上半年的32.9%,呈持续上升趋势。 从“供电”到“管电” 这得益于储能系统业务的快速增长。2025年上半年,公司储能系统业务收入达178亿元,占比增至41%,首次超越光伏逆变器业务(占比降至35.3%),成为公司最大收入来源。这一转折标志阳光电源完成从“供电”到“管电”的升级,转向高附加值的储能与电力控制领域。 公司表示,其储能系统2024年全球市占率达11.9%,位居世界领先行列。目前公司在北美、欧洲与中东均已落地百兆瓦级项目,累计开发新能源电站规模超57GW。 与此同时,生成式AI的兴起让数据中心成为全球新增用电主力,“算力电力化”成为了能源产业的新叙事。从逆变器到储能,阳光电源正加速布局AI供电解决方案与储能系统业务的发展。 花旗估计,到2030年,全球人工智能计算需求将需要55GW的新电力容量,相当于2.8万亿美元的增量支出。这无疑是能源行业的必争领域。 布局AI供电 在技术层面,阳光电源于2023年底推出PowerTitan 2.0液冷储能系统,以高功率密度与模组化结构为特色。在2025年美国RE+大会上,阳光电源推出多款面向北美市场的新一代光伏与储能方案,包括模组化逆变器SG4800UD-MV-US及PowerTitan 3.0储能系统。后者为6.9MWh液冷整合型储能设备,采用碳化硅(SiC)功率转换技术,能量效率提升至93%以上,并支援快速响应与黑启动功能,专为AI资料中心与大型电网场景设计。 不过,储能业务资金投入庞大、回款周期较长,公司应收账款达291.5亿元,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流动负债占比逾八成,显示营运资金压力依然存在。经营现金流在2024年虽录得120.7亿元净流入,但今年上半年降至约34亿元。手头现金尚算充裕,截至上半年,仍有约179.1亿元。 阳光电源在A股的表现不俗,股价今年至今涨幅约120%,反映市场对其业务结构转型与AI供电叙事的期待。目前阳光电源市值3,350亿元,延伸市盈率约24.3倍。相比之下,港股同业如信义光能(0968.HK)约5倍、阳光能源(0757.HK)约3.3倍,估值存在明显分水岭。 由于港股市场对新能源股的整体估值折让幅度较大,若阳光电源上市定价仍参照A股水平,市场在初期可能出现估值消化或股价回调的压力。不过,考虑到其AI供电与储能业务的高速成长潜力,以及全球能源转型带来的新需求,长线仍有被重估的机会。 阳光电源赴港上市,是能源科技布局的延伸。当光伏行业进入成熟期,AI供电与储能正成为下一个万亿级市场。对投资者而言,阳光电源正由“光伏制造”迈向“智能能源运营”。若AI资料中心电力需求如预期释放,这家合肥企业或将迎来第二个黄金十年。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JD Logistics does infrastructure

简讯:京东物流拟收购母公司旗下两项本地配送业务

物流解决方案服务商京东物流股份有限公司(2618.HK)周四宣布,与其母公司京东集团(JD.US; 9618.HK)达成协议,将以2.7亿美元,收购本地即时配送企业达盛与达疆。 京东物流表示,此项收购将完善现有业务矩阵、拓展运营版图,并增强末端配送能力。达盛与达疆在今年上半年扭亏为盈,实现合并净利润7,520万元,上年同期则亏损1.61亿元。 京东物流称:“目标公司过去数月业务表现,均具备商业潜力及可进一步让我们拓展业务机会。” 受收购消息提振,京东物流股价周四收涨3.5%,公司年内累计涨幅温和。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宜明昂科折让13%配股筹3.5亿港元

创新药企业宜明昂科(1541.HK)周四宣布,拟配售2,420万股新H股,约占扩大后股本约5.61%,集资3.51亿港元(4,500万美元),每股配售价14.5港元,较前一日收市价格16.66港元折让约12.97%。 公司表示,所得款项净额估计达约3.45亿元,将用于为在中国进行IMM2510及IMM27M的单一疗法及联合疗法的研发提供资金以治疗实体瘤;为IMM01(替达派西普)的研发提供资金,以及为IMM0306的研发提供资金,补充营运资金与一般企业用途。 宜明昂科日前已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提交IMM2510用于治疗经免疫治疗耐药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三期临床试验的申请。 公司股价周四低开,至中午休市报14.46港元,跌13.21%。不过今年以来公司股价仍升180%。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微创机器人销售强劲 今年股价爆升2.5倍

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252.HK)周三公布,截至公告日止,集团旗下的腔镜、骨科、血管介入等核心产品的订单量,累计超过170台。 当中集团的核心产品“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的订单已超过百台,全球装机近80台,居国产品牌首位。公司强调,产品的商业化进程已进入全面加速阶段。 图迈是首个进入海外市场的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海外订单突破60台,装机覆盖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共40个国家及地区。 周四微创机器人开盘跌近1%报32.86港元,年初至今公司股价升近两倍半。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